登陆注册
859600000003

第3章 文明的载体

第二章文明的载体

纸的发明

纸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传播文化、交流思想、发展科学技术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明难书孜孜以求

在发明纸以前,我国古代人们最早用的书写材料是乌龟背壳和野兽骨头,即把文字刻在龟甲

和兽骨上,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商代,河南安阳的“殷墟”

就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商周时期,除了甲骨外,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即“金文”

。

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渐渐发现,在竹片或木片中写字要比在龟甲、青铜器上刻字容易得多

。因为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除了刻起来困难外,而且甲骨不容易得到,青铜器太笨重。

于是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块劈成片,削光后在上面写字,这样的竹片叫“简”,木片叫“牍”

。简牍是战国以至两汉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因为每一片简或牍上只能写有限的字,所以写

一本书,就要用很多简牍,写完后,再把简牍用皮条或绳子依次串起来装订成册。这样,一

本书往往就会有十几、几十乃至上百册,翻阅和携带起来就极为不方便。除了简牍,当时的

人们还把丝织的绢也作为书写材料,称为“帛书”。绢帛柔软、轻滑,不仅书写方便,而且

易于携带。然而丝织品造价昂贵,一般人是用不起的。正因如此,人们急切地需要一种廉价

而且轻便的书写材料。

汉朝时我们的祖先找到了一种比帛书便宜,又跟它用起来一样方便的东西,它的名字叫“赫

蹄”(音xì tí)。原来,上等的茧子用来缫丝织绢。次等的茧子用来做丝绵,做丝绵时,

茧子要经过煮沸、漂冲工序后才会散开,然后才能做丝绵。人们在漂冲丝茧的过程中,经

常看到在篾席上留下一层薄薄的丝絮。把它揭下来晒干后,就是“赫蹄”了。这就是最早的

“纸”。它不仅能用来写字,而且也用来包装物品。“赫蹄”尽管比丝绢便宜,但它毕竟是

以茧子作原料的。不仅数量有限,身价还是比竹木简贵,所以它仍不能被广泛使用。

蔡伦造纸功泽千秋

公元105年的汉和帝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对纸的需要也越来越迫

切了,无论是朝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有一种价廉物美并且能大量生产的纸。宫中有

个叫蔡伦的太监,专管监制皇宫里使用的器物。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蔡伦凭借他手中掌握的充足的人力、物

力,领导手下的工匠,在前人各种造纸尝试的基础上,不断地试验,不断地革新。休息的

日子,别人热衷于宾来客往、饮酒观舞,蔡伦却跑到野外,仔细寻找、观察可用来造纸的原

料。终于,经过无数次经验的积累,在与工匠们的共同努力下,蔡伦用树皮、麻头、破鱼网

、破布等废旧之物,制造出一种既轻便又经济实用的纸。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专门方法、有

目的地制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它使蔡伦这个名字与造纸术的辉煌成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公元105年,蔡伦把他造出的纸郑重其事地进献给和帝。和帝非常高兴,连声夸赞蔡伦的聪

明能干。于是,蔡伦的造纸术很快被全国广为采用。大家学着蔡伦的样子,把树皮、破布头

等廉价原料淘洗干净,再经过切碎、泡沤等工序,放进石灰水里进行碱液烹煮。待原料里所

含纤维充分离解后,再将形成的纸浆一阵锤打,加进粘汁,溶在水里。人们把这种稀浆似的

东西用细帘一层一层均匀小心地捞出,取下铺平晒干,就成了纸了。

蔡伦所造的纸,成本低廉,书写方便,使当时人们不论贫富,皆以用上“蔡侯纸”(蔡伦后

来被封为龙亭侯)为快事。纸逐渐代替了原有的书写材料,为知识的迅速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有利前提。在中国古代科技史和文化史上,蔡伦功不可没。

由此可以看出,蔡伦的造纸术的主要贡献有两条:一是他使以前比较粗糙的植物纤维纸变成

质地优良、堪作书写用的植物纤维纸;二是他使造纸材料的来源大大地扩大了。他不但用麻

、破布、鱼网,而且还用树皮作原料,这大大降低了纸的成本,从而使纸的运用普遍推行开

来。

蔡伦的造纸工艺的两个关键步骤对现代造纸术仍有直接影响:一是在草木灰水中蒸煮,这是

现代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滥觞;二是纸模的设计,要能使它的孔与纸浆中的纤维尺寸相适合

,既能很快地使水漏下,又能使纸浆纤维留在上面,形成均匀的薄层。当时用的细密帘子是

现代纸模即抄纸器的雏形,而抄纸器是长网造纸机或圆网造纸机的主要部件。蔡伦的造纸工

艺真可谓是现代造纸工艺的原始形式。

星移斗转推陈出新

蔡伦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东汉末年,东莱(今

山东黄县)人左伯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成为历史上又一著名的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

侯纸”更加光洁细腻,成为当时名贵的书写材料。在“蔡侯纸”的推动下,东汉人孔丹还发

明了著名的“宣纸”。“蔡侯纸”虽然已经很好,但仍易变黑变黄,且易剥落。孔丹就尝试

造一种经久不变的纸。他在安徽宣城一棵檩树的树干上发现了一层雪白的东西,像一张薄薄

的膜,柔软且纤韧。孔丹经反复实践,终于发明了用檩树皮和蓼草作原料的纸,即宣纸。宣

纸是国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使我国的国画艺术兴盛2000年而不衰。宣纸的制造因原料变迁而

不断进步,制造技术方面也有较大的提高。

东汉以后,我国的造纸技术随着生产实践的进行不断得到改进,纸的品种增多,质量越来越

高,原料来源也日益广泛。这使我国在此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造纸技术最高

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纸国。

纸在3~4世纪时已基本取代了帛、简,成为中国惟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

化的传播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原料扩展到用桑皮、藤皮。同时出现了可以活

动的帘床纸模,把一个活动的帘床放在柜架内,可以反复地捞出成千上万张温纸,大大提高

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煮和舂捣,从而进一步清除了原料中的杂料,使非

纤维性的东西更为减少,因而使纸的质量大为提高。同时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的纸,比如色

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发笺”纸也在这个时期出现,这种纸又称“苔纸”,是在

纸浆中加入少量水苔制成,表面呈现出不规则的彩色纹理。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杆纸和新式的竹纸。其中,竹纸的使用

更为广泛,在唐宋之际得到较大的发展。因为南方盛产竹子,所以,利用竹子造纸,确实对

造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进步。

唐代还出现了“金花纸”,又称作“冷金纸”。它是将金银箔或金银粉附着在有色纸上,互

相衬托,显得非常华丽夺目。唐代不仅有多种多样的纸,而且纸的生产地也已遍布全国。

这一时期用矿物染料的色纸的大量生产,是造纸术的一个重大进步。欧洲在17世纪以后才出

现了色纸,这比我国晚了1000多年。

隋唐之间,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激励了印书业的兴起和发展,进而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

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不断深入民间日常生活之中。

进入宋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用纸数量越来越大,也促

进了造纸技术的迅速提高。油纸在此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油纸工艺的基础上,人们又进一

步用白色矿粉涂在纸上,再涂蜡,就涂成了所谓“粉蜡纸”。欧洲在19世纪中期才出现了类

似的蜡质涂布纸,比我国还是晚了1000多年。水纹纸的质量在宋代有很大的提高。这种纸在

阳光下一照,可以看到里面有透明的花纹,我国的人民币就是用水纹纸制造的。欧洲直到13

世纪才在意大利制造出水纹纸,比我国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宋代防蛀纸的发展也为书画的

长期保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元、明、清时期,我国的造纸技术业相对来说,发展缓慢下来,采用的都

是以往流传下来的手工方式。但是,这时纸的产量却有增无减,纸的用途更加广泛,与人们

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宋代开始发行的纸币,在这时仍继续发行,特别是到了清代发

行量增大。明清时期,人们把一些艺术加工纸,如壁纸、剪纸等用于室内装饰,显得格外美

观大方。这些加工纸还被销往国外。远不止此,纸张还被制成邮票,作为邮政的凭资。

广泛传播共享文明

我国的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接着又传到了印度;在8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

伯,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8世纪,由我国的造纸工人亲自传播技术,在阿拉伯的撒马尔罕、报达(今伊拉克的巴格达)

、大马邑(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地兴起了第一批造纸工场。阿拉伯最初制造的是用破布作

原料的麻纸。阿拉伯纸大量生产以后,就向欧洲输出,阿拉伯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领着欧

洲市场。

12世纪中叶,欧洲第一座造纸厂在西班牙建成;12世纪末,法国也建立了造纸厂。到16世纪

,纸张已盛行欧洲,从而结束了欧洲人在羊皮上写字的历史。接着,我国的造纸术又分别传

到了美洲和澳洲。17世纪末,美国的费城也建立了造纸厂。从此,纸张便在全世界流行。

在近代的机器造纸兴起之前,我国的造纸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

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

还有不少人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背景中,利用各种最新的技术成就,在不断地改善着古老的造

纸技术。尽管有人预言,21世纪电脑中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所谓第六代智能电脑的

“神经网络”将取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我们仍然坚信: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还将会延续

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纸作为信息的一种最为古老的物质载体,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地造福人类。

同类推荐
  • 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丛书,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学生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学生们在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百科知识,我们希望以此引领学生们探求无穷的智慧魅力,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亲情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亲情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本书主要介绍了百年图画书发展历史,百部经典传世图画书,百科全书式精准解读。生动易读的30多万文字、风格多样的近200种图画书实例和清晰精美的800多幅插图,引领读者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了解图画书的表现形式,发现图画书的奥妙趣味。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本书是孩子成长必读的《红楼梦》故事,书中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追逐蓝天的人

    追逐蓝天的人

    一个普通的男孩,一个普通的女孩,一名黑道至尊,一个想成为音乐家的学生,四个人的生活好像没有交集,但又在命运的编织下相互重叠,擦出火花……
  • 笑傲九天系列二

    笑傲九天系列二

    在这五花八门奇装异服的行客当中,有一位行客特别地特别地引人注目,此人身高八尺,满脸横肉,浓眉大眼,那眼神透着一股杀气,高高的鼻梁,足踏木屐,走起路却毫无声响,尽管路面质地很硬,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道此人不是中原人士……
  • 元始道尊

    元始道尊

    元者,本也;始者,初也。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故名元始;每逢无量劫数,便入世度人,是为天尊。-------------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定基,开灵,食气,还丹,神灵,法体,众妙门,这是一个人,努力修行,开劫度人的故事。
  • 腹黑傻王妖娆妻

    腹黑傻王妖娆妻

    她,因一次背叛,意外穿越到了这块未知大陆上。穿就穿了,还悲催的被一腹黑王给救了!这也就算了,还被他整天整天看着,寸步不离。正确来是是赤裸裸的监视。好吧,回到了那个所谓的家,未婚夫把她戴了个绿帽子,还正大光明的要娶她那白莲花姐姐。算了,反正妈妈说过,自己不要的东西就给那些可怜的人吧。那个所谓‘好心肠’的后母和‘慷慨’的父亲大人为了‘弥补’她,给找了个‘如意夫君’。好吧,嫁就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本以为已经摆脱了某王的‘照顾’,没想到……这傻王居然是那大腹黑!看她怎么伺机而动,获得主动权,征服大腹黑!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 天命九问

    天命九问

    弥留之际的聂非凡,却因为一场早到的大雾而获得新生,从此踏上了一条逆天的征程。。。试问,究竟在雾中发生了什么?
  • 幻灵迷雾

    幻灵迷雾

    平静的幻灵海,迷雾笼罩,幻与梦的交响,冰与火的交融,情与爱的纠葛……我负尽天下人,也决不愿负你,倾尽天下,只为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冰花凋零,花瓣随风飘扬,抓不住,那逝去的温柔;火中的诀别之舞,一舞倾城,只留下独自神伤……璀璨的星光下,如梦似幻,属于我的,征伐天下!属于我的,荡气回肠!属于我的,世界之王!
  • 抗战时期发生在青林山的传奇故事

    抗战时期发生在青林山的传奇故事

    青林山泉,湖北省随州市人,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工作之余爱好阅读与写作,曾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等媒体刊发新闻、文学作品1000余篇。
  • 破灭记

    破灭记

    冷心,中国古修家族江南冷家少主,因一次泰山行而得一唐刀,一道金光冷心带入了一奇异空间,这里没有绚丽的魔法,也没有强横的斗气,只有阴阳灵气修炼者........天灵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