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54200000017

第17章 言与教:教养有道,则天无妄生之才

在佛家看来,芸芸众生无一不需教化,无一不需开示。是以,如何对俗世之人进行佛法的言传身教,就成为了普度世人的关键所在。本章旨在为世人剖析各种各样的传道授业之法,其中既有醍醐灌顶的当头棒喝,也有循序善诱的谆谆教导,更有佛陀拈花般的禅机顿悟。总之意在为世人的俗心与佛心之间开拓出一条光明之道。

孝顺不但要孝,更重要的是要顺

何为孝道,以顺先之。

佛祖释迦摩尼,修行之时曾被孔雀一口吞入腹中。后来佛祖破腹而出,本欲将孔雀杀之,但座下弟子劝阻说:“尊从其体出,伤之如伤尊母。”佛祖听劝,后拜孔雀为孔雀大明王菩萨。

可见,佛家也是讲求孝道的。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又是以忠孝仁义为做人之本,其中孝道更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孝,就是百善之首,就是一个人懂得纲常人伦之后最先要具备的道德品质。

不过,什么才是孝道的真谛,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尽孝就是让辛苦半辈的老人在晚年的时候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儿好的,也就是一定要享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物质生活,也有人认为自己为家族延续了香火就是孝道,因为传统文化里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其实这都是子女对父母的孝心,但是这并不是孝道的真谛,孝道的真谛,其实就是一个“顺”字。

父母最怕儿女做的事,就是听不进自己的谆谆告诫,也就是父母平日里常常挂在嘴边的“你这孩子真不听话”。小时候不听妈妈的话贪玩,不听爸爸的话调皮,长大了又不听父母的话找一份正当工作甚至误入歧途,这些都是“不顺”,都是最大的不孝。

有一个年轻人向禅师询问,什么才是孝道。禅师给这个年轻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母亲,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两女一儿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而且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美中不足的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本事平平甚至有些窝囊,生活上很不如意。

两个女儿常常给母亲很多的钱,好让母亲生活得更好一些。可是这个母亲特别疼自己的小孙子,于是总把这些钱悄悄地给自己的儿子,让他给自己的小孙子买些好吃的。

邻居有些看不惯,于是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这个母亲的大女儿。不过大女儿并没有生气,因为她觉得给母亲钱就是为了让母亲高兴快乐,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愿意给谁就给谁,如果把钱省给儿子和孙子能让她高兴,那这钱给得就非常值。母亲知道大女儿的态度后非常高兴,并且告诉大女儿自己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还觉得香。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母亲总把钱给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后非常不高兴,于是开导自己的母亲多给自己买一些好吃的,并要亲眼看着母亲吃下去。结果老母亲气得什么都吃不下,不久后就生病了。

年轻人听完禅师讲述的故事,点点头说:“禅师,我明白了,原来孝道就是‘顺’啊。”

故事中的二女儿虽然本心是好的,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获得物质上更好的享受,但是她明显忽略了母亲心灵上的享受,没有体会到母亲那种“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还觉得香”的快乐。所以她的孝道是一种愚昧的孝道,这种孝道甚至会伤害自己的父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太多的忤逆不孝。多少年迈的老人被自己的儿女无情地扫地出门,稍好一点的也不过有些残羹剩饭。这些人连孝心都没有,何谈去顺从自己的父母。因果循环,善恶终报,等这些人年老力衰之后,恐怕也不会得到子女的善待。

周杰伦有一首歌曲叫《听妈妈的话》,里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是啊,每一个子女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好去为父母承担痛苦,好去给父母更多的快乐。但是,在没长大和长大后的时候,不要忘记“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心存孝心,孝道得伸;心存顺心,孝心得衍。

含蓄的教化比直接的呵斥更有用

含蓄是一种禅理,佛家的教化,是要讲求含蓄的。

佛家讲普渡众生,普渡众生也就是要对众生进行心灵世界的教化,使其心有佛心,一心向善,在渡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修行。

佛法讲求含蓄,所以佛陀“拈花一笑”的以心传心,成为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未解之谜。但当时的迦叶尊者对佛陀此举心领神会,可谓受到了点化。可见,含蓄才是大乘佛法,才是教化的不二法门。

良宽禅师一生修禅,从来没有懈怠过一天。他品行之优远近闻名,方圆百里的人对他都很敬佩。

但是在良宽禅师年老的时候,家乡人给他带来一则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整日里吃喝嫖赌,一个本来好好的家快要被弄得妻离子散了。不仅如此,禅师的外甥还经常祸害乡里,弄得人人怨声载道。家乡父老希望良宽禅师可以回乡救救他的这个外甥。

良宽禅师风雨兼程半个多月,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见到了自己的外甥。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一心想着怎么在自己的酒肉朋友面前吹嘘一番,而那些家人则希望良宽禅师可以规劝这个外甥重新做人。但外甥却想要是这个舅舅真来劝说自己,那就要好好捉弄他一番。

当晚,良宽禅师住在外甥房中。但是良宽禅师只是坐了一夜的禅,并未对外甥进行半分的说教。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忐忑不安地熬到天亮。这时候良宽禅师睁开眼睛,想穿上草鞋下床离去。只见他刚弯下腰忽然又直起,回头对自己的外甥说:“我想我真的是老了,连穿鞋都这么困难,可否请你帮我把草鞋的带子系上?”

外甥非常高兴地照做了,良宽禅师慈祥地说:“谢谢你,年轻真好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像人老的时候什么能力都没有了。所以年轻人应该好好保重自己,把人做好把事业基础打好,不然老了之后什么都来不及了。”

良宽禅师说完后就走出了房间,而他的外甥从这天起,再也不吃喝嫖赌祸害乡里了,而是辛勤工作,不久后那个原本快要破碎家庭的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好。

良宽禅师面对让人痛心疾首的外甥,不是用犀利的言辞,沉闷的说教来令其悔悟。而是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人生的道理,唤醒外甥的良知。这就是一种禅理。

现实社会中,对子女的教育是每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但是,现代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很少有家长可以做到循序善诱,更多的都是疾言厉色,甚至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荒谬教育观。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态度、方法,不去束缚儿女的天性,这才是教育之道。

比如说前不久出现的网瘾治疗,当内幕被挖开后实是令人发指,原来所谓的网瘾治疗,就是用电击等暴力手段来进行网瘾的强制戒除,这种手段远比父母对子女的呵斥残忍百倍。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他们不是用含蓄的方法使其摆脱网瘾,而是直接用暴力去伤害幼小的心灵,实在是人神共愤。

是以,信佛的人光是心中有佛还不够,行动上也要处处显现出佛相。众生的教化需要循序善诱,而非恶语相加。

……向佛之心,就是一颗含蓄之心、体谅之心、包容之心。

没有不可救的生命,也没有不可教的人才

世间万象在佛的眼中,皆有罪,但也皆可渡。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千万象,芸芸众生,谁不曾有过过失甚至铸成过大错。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肯回头,自己就可以渡自己。

在佛的眼里,众生皆可被爱。俗世中的红男绿女,莫不是处于欲望的漩涡之中。但这些俗世之人即便被漩涡吞噬,佛也不会舍弃他们。佛不弃,那么世间就没有不可度化之人,就没有不可解开之事。

一位佛教信徒在花园散步,遇见了一位埋首整理花草的僧人。只见这位僧人或将花草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或对一些干枯的花草浇水施肥。这位信徒不解,于是问道:“这位大师,你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而给一些枯枝浇水施肥呢?而且你把花草从这盆搬到那盆,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僧人回答说:“照顾花草,就像是对人的教育,人怎么教育,花草就要怎么照顾。”

这位信徒不以为然地说:“花草怎么能和人相提并论?”

僧人反驳说:“照顾花草,第一就是要将那些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草去其枝蔓,摘其杂叶,这就如年轻人要收敛自己的嚣张气焰,摒弃自己的陋习一样;第二,花草从一个盆移到另一个盆,就像是年轻人需要离开不良环境到另一处去寻良师益友一样;第三,浇灌那些枯枝,是因为表面上看这些枯枝已死,实则不然,其实还有无限生机,人也一样,世间没有不可拯救之人,只要一心教化,人心终究会向善。”

信徒听完后欣喜说道:“大师,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世上没有不可救之命,也没有不可教之人。好的枝叶需要修剪,枯枝败叶也不应该放弃。就像是很多寺院山门口总会供奉一尊弥勒佛,意味用慈悲感化世人;可是在弥勒佛的身后还供奉着一尊手执降魔杵的韦驮圣像,意味着用威武折服世人。一方面授予爱的感染,一方面给予力的折服,恩威并施,世人自然会被教化。

众生之相皆不同,外貌不同,秉性不同,喜好不同,因而在普度世人的时候不能够墨守陈规,千篇一律。要知道,形状奇怪的树根如果当做了普通的木柴来用,恐怕只是废料一根。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岂不是能做出一件根雕艺术品?

不过在现代教育中,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往往遭受老师的冷落。这些学生受不到老师的尊重,心灵世界因而产生缺失,从而在学习上恶性循环。现在的一些老师忘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得不说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不幸。

大千世界因果循环,芸芸众生之间本就为千丝万缕的缘所羁绊。相逢即是缘,相识即是份,何必要用一颗易怒之心来对待旁人。如果每个人的心灵世界都能够秉持着一份大爱,相信万人皆可教,那么世人皆会为这爱感化,那么俗世处处也都是净土,人心颗颗也就是极乐。

……众生平等,彼此教化;众生可度,彼此相惜。

道理千言不如当头棒喝

醍醐灌顶的顿悟就是禅的一种境界。

佛法于人心,既可以是日日参禅打坐的苦求,亦可是心灵世界倏忽之间的顿悟。而这顿悟,很多时候不是从洋洋洒洒的千言道理中得来,而是因为某一次醍醐灌顶,当头棒喝。

世间的道理可谓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其中有做人的道理,也有处事的道理,有待人的道理,也有接物的道理。这么多的道理,目的就是能让一个人可以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修行,使人向善行善,度己度人。

但是,世俗过多的道理在有些人眼中就是繁文缛节,他们不愿意被条条框框限制,内心深处也鄙夷那些墨守陈规迂腐不化的人。虽然一个人追求心灵世界的自然超脱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本身就是禅的一种境界。但是,不是说为了所谓的自由就可以践踏破坏伦理纲常,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是以,当某些人不为日常生活中的道理所动,那么何不给其当头棒喝,使之清醒过来?

佛教圣地也并非处处皆是净土,人人一心向佛。红尘俗世的诱惑,往往使一些僧侣犯戒,尽管对其施以惩戒,但仍然有触犯戒律的僧侣。

这一天,日常的佛事刚刚做完,几个屡次犯戒的僧侣正要走出禅房。这时候方丈定一法师扬手碰倒了供台上的一个瓷瓶,瓷瓶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几个正要出去的僧侣一下子愣在原地,不知道方丈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

定一法师法相庄严,非常严肃地看着这几位僧侣,沉声说道:“你们一定觉得非常可惜吧。一抔泥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道工序,经过多长时间的煅烧才能变成珍贵的瓷器,然后被摆上供桌,自此成为一件高贵圣洁的法器。如果保存得好,那么千年百年都不会损毁,甚至永远流传下去。可是就在刚才,我扬手之间它就坠落于地变成片片碎瓷,顷刻间光芒不再一文不值,之前受到的一切供奉都化为乌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同样的道理,修行的僧人自取法号开始,到悟出佛理禅道,这个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倘若不知自律自爱,自甘堕落,那么与这破碎的花瓶又有何异呢?”

这几个僧侣听完定一法师的话,立即如醍醐灌顶,灵台空明,双掌合十向定一法师诚心忏悔起来。

定一法师面对这几个屡次犯戒的僧人,并不是用长篇累牍的道理将其感化,而是在一瞬间当头棒喝,以瓷瓶作喻,推至修佛之人应秉持的佛心,这醍醐灌顶的方法果然使这几个屡屡犯戒的僧人悔过自新。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那些不守世俗之理的人来说,任凭你舌灿莲花,将道理讲得多么透彻多么明白,这些人还是不会为你有丝毫所动。佛家有云,众生皆有善心,众生皆可度化。但是并不是说众生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化。有些人可能需要谆谆教导,有些人可能必须给予当头棒喝。

就拿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的拜金女来说,仅仅依靠正确的爱情观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必要的时候必须疾言厉色,一语惊醒梦中人。曾有某个相亲节目中的情感专家对在场女嘉宾对金钱的过度崇拜极为不满,当场就将其中的一位女嘉宾骂哭了。这个情感专家的行为我们是极为赞赏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骂醒一些过度追求物质的女孩,才能引导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无论是千言的道理还是当头的一棒,都是心灵世界修行的方法途径。只要懂得因人而异的道理,该循循善诱的时候循循善诱,该当头喝之的时候当头喝之,那么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心灵世界修行的方法。

……温软如玉的语言有时候不如疾言厉色的喝骂。

对你最严厉的人,可能是对你最好的人

严厉之相不能证明没有慈悲之心

芸芸众生,每一个都是大千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里都藏着几分善,几分恶,只不过有的人可以用善心克制恶念,所以本性善良,而有的人因为过度的欲望,迷失了善良的本心,那么心存恶念,肉身自然就会有诸多恶行。

什么又是恶呢?杀戮、邪淫、残暴、贪欲,这些都是恶。俗世之中有不少人认为有些对自己过于严厉的人,他们心中一定对自己持有一定的恶念,而这恶念就会化为“恶行”,也就是疾言厉色,甚至是断喝怒骂。其实不然,要知道大千世界讲求因果,没有前因,何来后果?如若说疾言厉色,断喝怒骂是果,那么前因又是什么呢?

在佛家的眼里,世上的善恶爱恨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善恶互化,爱恨相存,而与严厉之心相依的,必是一颗慈爱之心。慈爱是因,严厉是果,严厉是出于对一个人的在乎,是出于对一个人的慈爱。慈爱用严厉来显现,才是真正的爱,否则就是溺爱,溺爱就是在将一颗心引向堕落的深渊。

李明是家中的独生子,因而父母对他的期望都非常高。正因为望子成龙,所以父母平日对李明的管教有些严厉。李明小时候还觉得没什么,但是长大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而且在一些事情上父母应该尊重自己的选择。但是事实上偏偏不如他所愿。李明为此心中埋怨父母,觉得他们没有像别的爸爸妈妈那样给自己非常多的慈爱。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一座寺院游玩。李明觉得应该找一位得道的高僧好好聊聊自己心中的苦闷,希望能就此化解。于是李明在烧香拜佛之后,亲自拜谒寺庙的方丈,希望他能为自己指点迷津。

方丈听完李明的诉说后,微微一笑说:“小施主可知道一只鹰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吗?”

李明摇摇头说:“还请方丈大师指教。”

方丈说道:“雏鹰出生不久后,就需要练习飞翔的本领,这时候成年老鹰就会用喙将雏鹰叼起,飞上高空后立即将这些雏鹰丢下去,只有这样,这些雏鹰才会学会飞翔。这听上去可能有些残忍,甚至说雏鹰可能就此摔死,但这就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那从高空的丢弃,看上去是严厉,其实深藏着无限的爱啊。”

看到李明若有所悟的样子,方丈继续说道:“人也一样,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生存,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生存本领,还要懂得为人之道。你的父母平日里对你严加管教,你就不会去犯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你也能学到更多的本领,以后可以更好地生活,这其实就是父母对子女最大的爱。”

听完方丈的教诲,李明心中顿时轻松了许多。自此之后他越来越发现父母的严厉,其实真的就是对自己的慈爱。

故事中的李明因为方丈的点化,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慈爱。其实慈爱就像方丈所说的那样,就是一种从高空的丢弃,但这带来的却是成长。

不过当下社会,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甚至有的还是三代单传。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历来极为重视香火的延续,所以现代社会中那些独生子独生女几乎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些孩子从小受到过分的溺爱,心灵上自然会有所缺失,长大之后人格上自然不是很健全,会非常自私、冷漠。

俗语言道:“爱之深,恨之切。”一个人对你疾言厉色的背后,藏的可能就是这个人对你的关怀与爱护。所以,当你在遇到一副严厉的面孔时,应该静下心想一想,这严厉是对自己的侮辱还是鞭策。

……一千个人对你的笑容,也比不上一个人为你流下的泪水。

无言的教诲最难领悟

无相无色,心有所悟,心灵就到了一定的境界

佛家所讲的色、相,皆是有形之物,可视、可听、可闻、可触、可知。但佛法的授教,并非仅仅是经书的诵念,更多时候是一瞬间的点化与顿悟,灵台一闪而禅机自现。但世人并非人人皆有慧根,但有些佛理禅机又必须是无相无色的,是以一些不能为口舌所道的教诲,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领悟得了了。

从谂禅师担任观音院的住持时,各地经常有一些学僧前来参学。有一次,一个新学僧来到观音院,见到从谂禅师后毕恭毕敬地说道:“学生初入丛林,请老师指点。”

从谂禅师问道:“吃粥了吗?”

学僧回答说:“吃过了。”

从谂禅师说道:“洗钵盂去。”

这位学僧因此开悟。

某次,又有一位学僧来到观音院,向从谂禅师求教说道:“弟子初入丛林,请老师慈悲开示。”

从谂禅师问他:“你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说:“今天刚到。”

从谂禅师说:“吃过茶了吗?”

学僧回答:“已经吃过了。”

从谂禅师说:“到客堂报到去。”

这位学僧也开悟了。

观音院有位参学十多年的学僧,一直以来未能开悟,心中不由得生出灰冷之意。于是他对从谂禅师说:“弟子参学十年,至今未得老师开示,因此想下山到别处参学。”

从谂禅师听完故作大惊道:“冤枉我也!自你来得此处,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怎能说我没有开示你呢?”

学僧听完思索话中深意,从谂禅师说道:“会就会了,用心分别则离道远矣。”

学僧若有所悟,说道:“如何保住呢?”

从谂禅师说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这位学僧也因此开悟。

从谂禅师的点化开示虽然也有言语,但是这些言语并没有直接指明禅机所在,是以只能说是“无言之言”。而从谂禅师用这样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的行走坐卧,待人接物,无不渗入禅理佛法。正如《金刚经》所言“着衣持钵乞食”,无处不是禅,只是看学禅之人是否用心而已。佛法禅理并不能进行简单的原经原解,运用空洞的大道理言说教人,学禅之人不仅不能十分明了,还容易对经教言说产生曲解。

佛陀教诲众弟子时,经常以日常行为与譬喻作为传经授道的方法,禅师们也经常用“吃茶去”、“饥来食,困来眠”为开示手段,至于参禅之人悟到多少禅理,那就是“但尽凡心,别无圣解”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性质变了的“无言的教诲”往往很容易为人所领会,比如说娱乐圈的“潜规则”,一些苟且之事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然不能明目张胆地用语言来交流,此时往往用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可以将内心的欲念传达出去。抑或某些领导身边的秘书,也无需领导明确了然的指示,就可以揣摩出领导的心思。这些“无言的教诲”不是在传授劝人向善的佛理,而是在污染一个人的心灵世界。

禅机难悟,乃是因为禅机不是经书中的文字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想要参禅悟道修成正果,就必须能知晓深藏于“无言”之后的“言无不尽”。由于每个人的慧根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一些禅机也无需定要参悟不可,切忌,但尽凡心就是禅,别无圣解本为真。

……禅可参而不可求,一切皆随缘。

同类推荐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热门推荐
  • 源尽灭天

    源尽灭天

    古蜀叶枫因自身剑道和奇术的造诣天赋,被害身中天煞,以死化解却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以源纹为主的世界,名叫天玄大陆。这里没有真气仙元,没有斗气武魂,敌对双方见面第一句也不是说“我100级,你多少级?;什么?你109级······等等”【强者不是这么区分的】。叶枫破除了天煞的后在天玄大陆会是怎么一番境遇,带着记忆的他会遇见发生什么?这个天玄大陆又有着什么秘密?………
  • 我放走了我的王子

    我放走了我的王子

    数次的邂逅,注定了什么?阴差阳错的一夜,意味着什么?四个人的牵绊,他们的选择是什么?为给予所爱的人幸福,他们付出了什么?命运的最后是什么?
  • 天价boss的小萌妻

    天价boss的小萌妻

    千雪无意招惹了天价boss,父母公司将要破产,自己被逼无奈嫁给了腹黑的大boss,而大boss冷亦轩对别人都很冷,只有对这只小白兔温柔,早在小时候,冷亦轩心里就只有千雪了,可千雪一次次的想逃,逃走之后,却又每天想他,终于,四年之后回来了,却带着一个小包子冤家路窄,回国工作,可千雪的总裁居然是冷亦轩某人将千雪抵到墙角,指着小包子问:“四年前,你带着我的缩小版跑去巴黎,现在是不是该连本带利的还回来呢?”自此,冷亦轩又将千雪逼上婚礼,看来小白兔是逃不过大灰狼的魔爪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华衣晋

    华衣晋

    现代建筑师魂穿到五胡乱华时期这一年,王景略刚刚打下前燕的洛阳,意气风发,大秦天王苻坚磨刀霍霍,一统华北指日可待。这一年,东晋权臣恒温第三次北伐失利,借势掌控朝政,朝堂中谢安接过家族重担,虎视眈眈。这一年,魏晋人物正风流,高冠博带,肆意潇洒。终南山中,一个少年穿着粗布衣裳,正伸长着脖子,眺向远方。未来,少年可有纵马天下之日?可有复我华夏光辉之时?华衣,华夏之衣。---------------------------------
  • 特工重生,吃货萌后快到碗里来

    特工重生,吃货萌后快到碗里来

    华夏史上最牛逼,最腹黑,最贪吃的特工你造最后怎么样了吗?“杀敌无数光荣牺牲?”“丰功满绩退休后怡养天年?”错错错错,全部都错了!我来告诉你,史上最牛逼最、、、的特工最后在吃大餐的时候一不小心噎死了。。笑看特工穿越重生
  • 星海浮沉

    星海浮沉

    未来世界的战争传奇,一群年轻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失去记忆的新任军官,意气风发的青年将军,身世诡秘的赏金猎人,神出鬼没的邪魅女性...无数人在摇摆不定的大海中上下浮沉.命运,在等待着.即使过去了千年的岁月,速度和距离还是没有让人类脱离本性--他们那自相残杀的本性.人类总是希望从星星和宇宙中找到答案,有时候他们并不喜欢所找到的.星辰之海很少为他们揭示答案,却经常让他们面临新的难题.
  • 明天go

    明天go

    三个女孩穿越到未来,会有什么事情等着他们呢?
  • 梨涡少年易烊烊

    梨涡少年易烊烊

    第一次在学校见到他的时候,阳光似乎很刺眼,也或许是他自带的光芒,闪得让人看不清。还记得他说他喜欢暗一点的地方,因为闪光灯令他厌倦。-------高雅萱原本是想提醒她让她离我远点,怎么到最后却把自己的心搭进去了呢。对不起,我们还是分开吧。--------易烊千玺
  • 系统之世界颠覆

    系统之世界颠覆

    日沉血染江湖傲,月见挑灯抚剑笑挥剑乱尘天地鸣,消转命盘乾坤调这是一个身负神秘系统的小人物,颠覆无数世界、翻转命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