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6000000008

第8章 枯燥的例会可以挖出宝

——如果你是上进心强的员工,研究例会一定能得到新出路

毕业数年内,会很快迎来众多枯燥乏味的工作内容,比如长期在基层当一名小员工,参与例会等等。

如果你不甘心停留在职场的最基层,这里给你一个经验之谈:跟上领导的管理节奏,在例会中挖机会。

小 提示

如果认真参与例会,就能打开职业前景,这还是很值得关注的。例会都能产生机会,那真让人不得不反思:原来司空见惯的事情里包含着新出路。

例会人人要参与,但是懂得从中挖掘机会和成长的员工就微乎其微。但是也有人很普通,可是他偏偏比别的同事先看懂例会的价值,于是先一步打开职场前景。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 案 例 ※

我的一位学员来作咨询时,这么说:“我也不想当什么官,只要把我的工作做好,拿到我该拿的报酬就行了,不求那么多。”

这个想法看似很合理,其实很没道理。

企业给多少钱,才算是拿到了自己该拿的报酬?

现在很多企业的真实情况是:职位高一级,薪水可能多出四位数。如果企业准备进股市,那高一级的员工拿到的股权要比基层人员多不少,等到了股市上交易,很可能收益上的差别就是五位数以上。

企业这种薪酬差别无疑是告诉每个员工:“看清楚了吧?俺们企业就是这个样: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知道了职场里还有这个潜规则,这位学员很聪明,一点就通,很多人只是看懂了这个道理,但是他领悟了这个道理。

于是,他在工作中细心研究:“我怎么能多升一级?”

很快他就拿到了比同批入职的员工多四位数的收入,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发现部门经理每次开例会,或者做晨会总会提到这个人这个毛病又犯了,那个人那个问题又出现了。

一个灵感立即浮现在心头:“经理怎么老这么讲?不心烦么?”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就尽可能把别人常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让自己不去犯。

有一天经理来巡视,看他更衣柜门里面贴一张纸,旁边挂着一支笔,他正在上面画横。经理过来一看,上面写了好多个“正”字。

经理问他:“这是做什么呢?你在修行么?没看你信什么教啊?”

他说:“如果我今天没有犯小错误,我就写一个横。”

经理很惊讶:“那你岂不是半年多没犯小错误了?”

这件事肯定引起了经理的反思。不然在车间缺少工锻长时,经理也不会力推他。

他也争气,一上任就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在工作中犯的小错误是哪些?他也不批评谁,不抱怨谁,只是不停找时间和大家一起反思和总结容易出现的小错误。时间久了,他带的团队生产的成品率最高。

我分析他取得实效的工作方法,其实很简单:让领导少操心的员工一定是领导喜欢提拔的员工。领导提拔这样的员工就等于自己工作更好开展。想想看,哪个领导不想自己管理上心情轻松点?如果自己每天喝喝茶看看报纸就能把团队领导好,那才叫大本事呢。

同样,他带员工也很高明,因为谁也不愿意出小错误,只不过重视不够或者熟练度不够才不小心犯的,于是他的做法就等于抓到了关键点,等大家对常出现的毛病很熟悉了,也就不会再犯低级错误了。

我理解到这些后,心里常感慨:“来自最普通的员工的工作方法因为实效所以高明啊,一点不比管理大师能想到的办法差啊?!——如此,谁敢说普通员工缺少智慧?”

看了上面的例子后,你对升职兴趣浓厚了些吧?不过马上新问题又冒出来了:

基层员工的升职本应该是件小事,公司里的组长、主管、经理什么的能多大官呢?公司外面的市长县长多了去了,哪个不比公司里的干部要大?

可就是那么奇怪,大多数基层员工升个职能难于上青天,有些人工作五年了当不了一个组长,有的人工作十年了升不上主管。

但是也有人不这样。所谓“方向对了,走得再慢也是成绩”。

还记得那天我刚登录网上咨询平台时,我的“职场规律研究群”里正好有人跳出来留言:“要不是金老师的帮助,我现在还在最底层混呢。”

我有点奇怪,就把消息记录打开,看完后才知道这条留言的来由。我和他多交流了几句,回忆起了我当初辅助他的情景。

那是半年多前的一天,他在我的咨询平台上留言,第一个词用得很重:“救急。”他接着写道:“我们部门调来了一个新领导,他来了没一个月就把一个主管和三个组长给撤换了。我担心他是不是要大清洗,那下一个是不是轮到我了?我该怎么做呢?”

我给他做了分析:“新领导上任,通常都会清洗一些原班人马的。我对这种做法是很理解也很赞成的,因为领导必须要有自己顺手的人才能带好团队。”

他立即问:“怎么我们以前的经理没这么干过呢?”

我告诉他:“所有的领导都要这么干,只不过有人快刀斩乱麻,有人温水煮青蛙,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些让领导烦心的、看不惯的,基本上都要下放,除非这个人有比较硬的业绩或者有更大的后台。”

他听了很郁闷:“可是我们的新领导也有点太疯狂了吧?才上任二十来天,能看出啥来?都说路遥知马力,知人难知心,可他这么快就给手下下定论,是不是太不会管理了?我觉得他迟早会把我们部门搞乱,然后他也得夹着尾巴离开。”

我说:“你千万别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即使成立对你也没好处。他走了就代表你的职场更有未来了么?他走了下一个领导不是还会再来么?你能保证下一个领导就喜欢你,不清洗你了?”

我这么一说他又郁闷了:“我倒不是盼新领导早倒台,我是担心他太自负把我随便给下了。”

我说:“那我问你几个问题,你看看能不能说清楚,如果说得清楚,你就可以不用担心了。”

于是我问他:“你们公司有没有给新领导很明确的业绩目标?”

他犹豫了几秒才说:“应该有吧?我不太知道。”

我告诉他:“新领导承受的目标压力越强,他重组手下的心情就越急迫。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出路就不在担心自己的位置上,而是应该去想怎么帮他分解目标压力。如果能做到后者,你不但能保住位置,还有继续升职的机遇,因为能顺利完成目标的领导都有提升的机会,他得到提升,那他原来的手下就有了水涨船高的机会。”

我这么一说,感觉到他的情绪平缓了些,他说:“这我倒没想过,我会好好想一想。”

我接着说:“你的新领导是思路成熟型还是经验成熟型?”

我这么问是有原因的,接触过大批的各级企业领导后,我发现能经常做出业绩的领导基本可归为这两种:思路成熟型和经验成熟型。

我给他讲了这两种类型的特点:

思路成熟型的领导往往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有理有据,爱听有思路的话;做事比较有套路,不太了解他们的员工会说其“老谋深算,老奸巨滑,心眼贼多”等等;而经验成熟型的领导往往更喜欢深入一线,喜欢听能出业绩的新思路,不喜欢摆形式,喜欢一针见血。

我继续对这个学员说:“如果你的领导是前者,他会用比较隐藏的模式对部下进行调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也就是基层员工会说的“阴险”,其实也不是阴险,是他需要稳中前进。”

他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如果是经验型呢?”

我说:“如果是经验成熟型,他只需要在部门里开两次例会,在一线转几个圈就能基本判断出谁是他的业绩助手,谁是老油条,谁是混日子,谁是木头型员工。”

他很惊讶:“有这么厉害?”

我说:“你先别惊讶,我还等你的判断呢。”

他想了又想,才说:“我好像明白点了,我们这位新领导应该属于经验成熟型。我回忆了一下,这二十几天他每个星期都开例会,然后经常笑眯眯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我还以为他在巡视工作呢,原来他在考察我们的工作能力!怪不得老师你总说我们不容易一下子发现职场里的水有多深。”

我开始深入反问他:“他开例会时是讲得多,还是听你们说得多?如果是讲得多,这种领导多是没有实战手段的;如果引得你们说得多,这种领导要多注意,因为如果你是实干型的员工,那你就遇到了实干型的领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着你的发展机会就来了。”

他立即回答我的话:“我们新领导也没怎么讲,也没怎么听我们说,不过他在例会上要求我们写每周的工作计划,还要我们写上周的工作总结,还说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写一写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反正不怕长,只要是细节就可以写。”

我不再给他分析,而是给结论:“行了,你遇到一个做实事的好领导了。好好干吧。当一个领导能关注员工的工作细节和心路历程,这样的领导就是典型的干实事的人。”

他听了很高兴:“那我以后怎么配合他呢?”

我告诉他:“这个很简单。你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里只要不少了这三点内容,就是跟领导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啦。这三点也很简单:

一、我和我的同事容易反复出现的工作上的小错误是哪些?我以后打算怎么克服?

二、我以前观察到我的同事有哪些超越我的工作细节?我以后怎么学到手?

三、我对我的工作有过什么样的新思路?以后怎么让我的新思路进入实战的操作?

那次的咨询伴随着他的“试一下”就此而止。

他是做商场柜台营销的,以前都是按着自己的理解招呼顾客,现在按着我们提供的三点思路一试,果然发现工作中有很多细节是自己以前视而不见的,而当他用这三点思路重新观察职场时,就发现了很多的小价值点,比如:有的同事在给顾客讲解产品时,不是从产品功能开始的,而是从顾客的生活细节入手的;再比如,有的同事在遇到顾客从柜台前走过时,会很急着和顾客打招呼,而有的人却是只给亲切的态度,等顾客被吸引了才说话;有的同事没事时就眼睛没神,可是有的同事时刻在搜寻着顾客的感觉,一旦对上眼神马上就输出问候的表情等等。

这样的体会多了,他就变得精明起来,每有一点收获都会及时记录在随身的小本子上,领导也因此认可和赞扬过他的工作方法。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建议他把榜样作用形成表达文字,题目就是《我是怎么研究工作的》,然后找机会跟领导说:“我的朋友知道我被领导当榜样表扬后,建议我把工作的成长细节写成培训稿件,他有机会就帮我推荐到别的地方讲一讲。我想请你帮着看看这个稿子。”那个领导很快就认同了这个工作思路,接着举一反三,希望他也给自己的同事讲一讲。顺着这个发展平台,他就被领导提升到了部门培训小组里,待遇也由组长提高到了“副主管级”。

这也就有了开头时他给我的留言。

这个学员的留言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仔细想来,例会是企业里随时随地都在做的事情,可是有几个例会不是流于形式多过实战意义呢?

奥运会前,我刚好在北京,与三联书店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谈人性化管理稿件的事情。当时那个编辑就谈到了例会流于形式的事情,他还谈到了他一个朋友单位的例会:“那家企业也是,每周都要做工作计划,于是有的人就从以前的计划里抄一段,或者随手写一段,就算完成任务啦。领导开始要求得比较严,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我马上对他说:“假如是你们出版社开例会,例会前你把每天先记录的工作日记拿出来给领导看,里面包括我和我的同事容易反复出现的小错误有哪些,我以后打算怎么克服;我以前观察到我的同事有哪些超越我的工作细节,我以后怎么学到手;我对我的工作有过什么样的新思路,以后怎么让我的新思路进入实战的操作,你觉得这样做对你和你的领导各有什么好处。”

他很入神地想听下去。

我说:“你的领导一看这些日志,马上就能看出哪个手下是有创造力的,哪些手下是成长型的,哪些是混日子的。与此同时,你的领导就会发现你的与众不同,原来这位编辑每天是这样投入工作的,新想法、新做法都有借鉴和推广的意义啊;而有的编辑写的计划和总结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如此一来,你的工作就有了定性定量的考核细节,你觉得你的前途是不是多了些发展点?”

那天我们谈得很投机。

现在看了那个学员在咨询平台上的这条留言,又回顾了与三联编辑的交流,我一下明白了领导为他升职的心思流程:

虽然他的柜台业绩并没有立即显著上升,可是当这些观察和总结写进工作日志中后,他的那经验成熟型领导立即就认识到了他的新价值——当一个员工可以给其他员工做工作品质上的榜样时,实干型的领导是不会轻易错过这个属于团队的价值点的。

于是新领导很自然地把他作为榜样扶持一把。

于是再有人做类似的咨询时,我就直接把这些例子拿出来让他们借鉴。这一天,有个学员看到了我发在群里的这个例子,就发了一个老生常谈式的小牢骚:“我们那里的例会就是磨洋工。”

我就问他:“上面的故事对你有所启发吗?”

他说:“什么故事?我只在例会那两个字扫了一眼,没认真看。”

我心里说:“我的天,有些员工非要一对一交流才能将道理听进去。”

于是为了大家更容易反思,我把这段故事设计成了一个反思题。

问:领导老是开例会,员工老觉得这些例会和自己关系不大,这个时候高明的员工怎么设置自己的升职规划?

说到这里就给本章内容做个总结——例会是熟悉领导思路的好地方。领导再无用也需要开例会。无用例会的存在很普遍,然而就是这种看似无效率的流于形式的例会,却包含着某些基层员工的升职规划,这样说至少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我把反思题留给一批人去做,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有的说是走形式,有的说是与领导沟通的渠道,因为平时还没有正式的机会交流。也有人对例会进行了大探讨,然而涉及到实战意义的内容就不多了。

这就说明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只把例会看做工作的一个环节,却忘了再无用的领导也希望有个有效率和效果的例会,因而领导如果能在例会上看到很有内容的计划和总结,他都会眼前一亮的。

即使领导是瞎子,能够按上面谈的那三点做工作日记和总结,也会对我们的职业素质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切记一句职场理念:如果我们想升职,就在工作细节上主动让领导眼前一亮。

同类推荐
  • 你因公司而不同:是公司成就了你的未来

    你因公司而不同:是公司成就了你的未来

    作为优秀员工,要时刻牢记:是公司成就了你的未来!在此基础上,感恩公司的接纳,以公司的发展为使命,融入公司、为公司着想,尽职尽责地工作,忠诚于公司,成为公司发展的资本,在与公司同舟共济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 温州人的经商智慧

    温州人的经商智慧

    如果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商人,而温州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是智商不是奸商;温州人经商不是炒作而是炒智慧;温州人如何从赤手空拳到富甲一方、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一窍不通到行家里手?《温州人的经商智慧》将给你一个立体的解读。《温州人的经商智慧》是温州人经商智慧的全新攻略。
  • 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本书以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的成长为线索,对通威的发展进行案例式的深入研究,因循逻辑,层层深入,探析通威3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制度与管理变革及其决策经营思路,从而挖掘出刘汉元系统性的思维和方法论……
  • 事在人为(心灵鸡汤系列书)

    事在人为(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文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摹,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艺术表现和思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窗。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座宝库,她时贯古今,地连八方,浩如烟海,璀灿辉煌;在这里不是珍藏着一颗珍珠,而是各民族珍珠美玉的荟萃,踏入这座殿堂,你的面前会出现无数个新的领域,你可以从此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等也会透过纸缝,活跃在你的面前。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教育。文学也是人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有的甚至有着深刻的见解,虽处异国异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启迪,爱到教育。·
热门推荐
  • 大仙志

    大仙志

    孟奇一梦醒来,到了一个名为域始界的地方。这里,有着一群修仙狂人。故事,从孟奇进入道源宗那一刻悄然展开。一个波澜壮阔的修仙者世界逐渐出现在孟奇的眼前!
  • 总裁大人之老婆我们回家

    总裁大人之老婆我们回家

    梁璟浩从没想过沈子樱的躲人本事这么厉害,他从大西北的印度洋一路贯彻到冀北,都没有找到她的行踪。如果不是有沈小安那个小炮弹时不时的转在身边,他还真要以为,沈子樱从未出现过——《总裁大人之老婆咱们回家吧》
  • 网王之无奈青梅

    网王之无奈青梅

    “左转,看到第一个路口,右转,重复10次你就到了。”6岁,在美国初次见面就把人家给忽悠了,洛洛却悲催的跑进了他家被他现抓了。被他牢牢的记在心里。天啊,你是被他收买了吗?这么没道德。他臭屁,他无礼,他嚣张,除了有那么一丢丢的帅之外也没有什么优点了。3年后,再次相遇,洛洛又给他指了条错路,又悲催的被现抓啦!“”既然回来了就不要带走了。”他笑着对她说。她冲上去抱住他“那你不许不要我。”
  • 炼药笔记

    炼药笔记

    我的世界,一个不算是大型游戏,但总留下令人回味的记忆,我难忘那座山,那片天,那花丛,那个人。
  • 宸少的心间独宠

    宸少的心间独宠

    一群处于青春期叛逆而又各有性格的少年。各自怀揣梦想,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们相遇在一起,经历着属于他们不老的青春。他们叛逆,他们桀骜不驯,只为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在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 隐婚蜜爱:老公回家请敲门

    隐婚蜜爱:老公回家请敲门

    御子湖畔偶相逢,惊飞野鸟无数……外加结婚证一本砸在她头上。本以为自己不过是某男的挡箭牌,结果某男宠起人来,连他自己都惊讶!“老公,人家喜欢这个牌子的包包,但人家不喜欢这个颜色!”某男直接拿起手机:“将X公司买下来,把X款式的颜色换成少夫人喜欢的,马上生产。”某女大喜过望,继续眨着星星眼,轻喃道:“老公,人家很喜欢白天的你,却不喜欢晚上的你,介个怎么破?”某男了然的挑挑俊眉,附在她耳畔认真的回答:“如果老婆想黑白颠倒,我倒是不介意,而且会更加卖力的!”某女气结,将包包摔到他怀里,下达最后一个命令:“恭翊景,今天晚上不许回家!”某男瞬间如临大敌,因为他,没有自己家的钥匙!!!
  •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之重修真仙

    都市之重修真仙

    落难仙人重修真仙,纵横都市,坐拥花丛,无所不能!
  • 绝迹冥都

    绝迹冥都

    五十年前,四爷跟随村里的供销社社长前往新疆,从此一去不返……五十年后,一封来自新疆的求救信寄到了我手里,爷爷说,信中那是四爷的笔迹……家里人都知道,四爷一声见不得光,他是盗墓贼,四爷的这封求救信说明,四爷在新疆摊上事了……
  • 祖龙纪

    祖龙纪

    天师者,衍算未来,开口一言断吉凶。地师者,寻龙点穴,逆夺天地之造化。修仙者,排山倒海,亦有毁天灭地之能。茫茫宇宙中,谁才是真正的霸主?三千世界中,哪一处才是真正的巅峰?万千道法中,哪一个才能真正证仙?少年高中生王宇,生死之间穿梭空间,踏上了一条寻父寻母寻仙之路。“人挡杀人,魔阻斩魔。哪怕真仙降世,只要挡了我的路,照样弑仙!”PS:新人新书,请读者大大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