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6000000004

第4章 这样竞聘,不突破都难

——在企业内做竞聘准备时,有两个“没有失败”的经验谈

在向我咨询的学员中,想竞聘又缺少思路的人占有不小的比例。

如果你处在这种状况,这里我们总结一个经验之谈,通过两个案例讲出来。只要你认真体会,一定能够帮到你。

小 提示

你需要竞聘岗位吗?

启动“成长带动成功”的模式准没错!毕业后的十年,很多人都是通过企业内的竞聘找到出路的。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人找出路时却在回避竞聘,他们宁可去企业外应聘。

很多人回避竞聘是觉得:竞聘就是为内定做的走秀。有调皮的学员说:“参加竞聘就等于光着屁股拉磨,转着圈地丢人。”

可是我们总结发现:不管是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还是内定,竞聘准备的过程都能让一个人的职业功力提升不少。

我们还发现,即使企业存在内定的竞聘,可是连续参加竞聘的人也会迎来内定的机会。

小 提示

企业里,普通员工很少有舞台,而舞台是领导重新认识自己的地方。所以,回避竞聘就等于向领导宣告:

我在回避打造自己的机会。我过去的工作没什么特别的体会,我也没有承担更多责任的动力。我就希望你主动培养我。

于此,我们常对咨询者说:

积极参与企业内竞聘,是职业发展规划绝对不能少的环节。

接着这句话,还想对企业领导们说几句提醒的话:

企业家老是说企业的第一目标是赢利,可是在赢利出现了平台期后,很多企业家常觉得把第一目标进一步落实下去有点难。如果你管理的企业也有类似的状况,不妨启动竞聘模式,让员工在“成长带动成功”中多挖掘一点工作能力。

如果你与这个观点共鸣,下面会是你用得着的经验之谈。

4.1 四个观察点

—竞聘新岗位前,能用到的法宝

毕业十年内,要遇到好多次竞聘上岗的机会。抓住一次,就可能在收入和发展上有很大不同。

大概是这个原因,于是我发现平时不怎么和我联系的老学员,只要一面对竞聘,就会“冒个泡”。

如果你也遇到竞聘,或者意识到将来必然要面对竞聘升职这一关,这里分享一个经验之谈:

成长带动成功的模式之一是四个观察点。

“四个观察点”能帮你很大的忙,不管你所在单位的竞聘活动是否为内定的形式主义。

※ 案 例 ※

有个学员很普通。因为处在职场金字塔最下一层,所以收入和职位连续多年很普通。

小 提示

长期收入普通的员工可以好好体会这句话—不是我们每月就值那么多钱,是我们屁股下面那个位置就值这么多钱。

这个学员很为自己“有位置、没未来”的现状而苦恼。他觉得自己可能要普通好多年,说不定在职场里普通一辈子。怀才不遇啊,生不逢时啊,这类词总是在他心里如烧滚的油一样翻来翻去。他甚至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师,你相信活人能体会到地狱里下油锅的滋味吗?”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我没有和他说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是拿出在培训中常引用的一个理念:“最普通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最不普通的职场能量,因为这个地方人最多,如果做了什么事情能对大家都有好处,那这里就容易出成绩。”

我问他对这话有什么感悟?他留了三个字:“白开水。”接着就不再信任我们,去别处买醉去了。职场里,很多有抱负的人很可怜,在你没有成就之前就将自己交给一些没有意义的娱乐去麻醉自己。显然,我们那句“交流产生力量”的话在他这里一点都不给力。

之后,这个学员依旧上班下班两点一线,不知道往哪儿努力会成长,也没有规划过三年五年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心中无目标,生活上物价上涨的压力又很明显,于是心里常郁闷:“我的出路,为什么总是在施工中?”

他知道“竞聘”这个词,可是他一点也没意识到他的出路有个小名会叫“竞聘”,更没想到过“竞聘的能力==每月多收入三位数、四位数”。

某一天,不知道哪根神经动了,哪个脑细胞开窍了,他又新瓶装旧酒,把老困惑提了出来。

我翻看半年前的留言记录,才又接上了上次本该讨论的内容。

这次我给他介绍了“如何做”。

给他介绍了职场成长的四个观察点:

基层员工的工作成熟度是如何增加的?

工作心态是如何提升的?

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心思是如何不安定的?

小 提示

这四个观察点对提升职场功力很有用,是启动普通员工出业绩的重要方式之一。前几天,我的另一位学员也要竞聘公司的基层干部,也来咨询怎么做准备,我又把这四个观察点告诉他。他立即表示要在这四点上多储备。之后,他在竞聘中一战成名。(不过接下来又遇到了新问题,老员工都不想服从他的领导。这是其他小节里的内容,这里不多说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知道这四个观察点,可是知道并没去做到。本案例中的这个学员不同,他一下子买了四个笔记本,一个观察点用一个本子。

我问他:“这回出现的行动力为什么这么大?”

他说:“我孩子要吃奶粉,一个月一千多块。我怎么敢不努力?”

他真的很努力,基本上每天都会记录,有时还通过邮件发一两篇给我看。

那么,这个新的工作方法起作用了吗?

有一天,这四个本子迎来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公司要进行岗位竞聘。

竞聘会上,面对一排中高层,他的腿有点抖,幸好提前穿了一条宽松的裤子。他按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开口就直奔主题说:“我凭什么应聘主管这个岗位?因为基层管理一定会面对基层员工的工作成熟度、工作心态的提升、遇到问题的处理,还有心不安定这四方面的问题。”

接着,他就一条条列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

此时,他的竞聘发言在外行看来很普通,没有口号,没有有力的语气。其他竞聘者越听心里越笑。可是领导的耳朵和普通员工的耳朵是不同的,在做实事的领导感受里,这份质朴的发言很给力。

小 提示

你将来竞聘,如果不知道怎样让实干型的评委眼前一亮,那么竞聘前用这两个思路做准备,准没错。

因为内定的原因,这次竞聘没有成功。

但是过了不久,有人要生孩子,主管岗位空缺出现了,部门经理向主管大领导汇报这个事情,大领导听到这儿,心里就已经把这个位置给了他,部门领导提到其他人选都属于例行公事、走走过场而已。

我们分析他们的大领导这么快就看中他,应该就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

企业里各种领导很不少,很多领导在舞台上会演讲,在餐厅里照顾客人的能力高过照顾家人,甚至超过照顾爱人,而且这方面的能力越锻炼水平越高。可是很快,大领导眼里的问题就冒出来了:为什么自己手下真正愿意长期深入一线、熟悉员工工作细节的领导并不多?

接着大领导的心里就会进入第二个层面:期待特别关注和熟悉工作细节的那些手下的出现。

大领导的心里出现第二个层面,也是有很深的内因的:

职场顾问和企业老板一样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我们对企业领导这方面的能力做过认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至少八成的领导存在这个问题,官越大的领导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细节和心路历程越是生疏。有一个培训同行对此认识得也很深刻,他上课时常用这句话:“你身边那些好像很懂行的领导,其实只知道个大概。对一线的工作细节他们常常是半桶水。半桶水就半桶水,可是他们还喜欢把半桶水晃荡来晃荡去,看上去像是装满了水。”

这样的状况就给那些想做实在事的老板出了一个难题:自己手下的干将们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细节不了解,就会存在盲目指挥的情况,如此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增加团队内耗。怎么办呢?

我的同行对此有个很认真的分析:“领导都有种本能,想心里轻松点。所以领导都会本能地希望有这样的手下帮自己做基层工作。所以做实事的大领导,尤其是那种想做实事又对一线情况深入不多的领导,一看到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细节特别清晰的员工,心里就会心生一种喜爱之感。”我赞同这个说法,因为我也发现了,那些对一线员工的心路历程、常出现的问题、心思的变动等三方面都很熟悉的人在做实在事的领导眼里,那简直就是个宝。

如此一分析,你就知道在企业里有一个升职的规律:

在市场上跑的人员要升职一定要先有信服人的业绩,在公司里上班的人员想升职,多记住些一线员工的工作细节,一定会帮助自己的工作出成绩。

如果把这个规律说细致些,就是这些话——谁愿意长期深入熟悉一线员工的工作细节、心路历程、反复面对的问题和心思动荡的状况中的一条,谁的升职机会就处在一点点地孕育中了;四条都熟悉,那谁的升职机会就挡也挡不住了。很多想升职的人热衷于读管理方面的书,别人在玩自己在看书,总是很上进的样子,内心总是响着一句励志的语言:“我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别人在喝咖啡的时间我在读书罢了”。但是我们的总结发现,真正对你的升职有帮助的“管理书”就是上面那“四条”。如果这四条读得不够厚、不够深,那么读再多的管理名著也是事倍功半。

但是也要说句实话:多数的员工都在一边找出路一边又不喜欢在这四方面做积累,于是很多有上进心的员工都无缘得到做实事的领导的赏识,接着就会抱怨说:升职要靠运气,要靠关系,要靠旁门左道等等。

小 提示

四个观察点能帮你很大的忙,是因为它是职业功力里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但是我们很早就发现,很多想有发展的年青人启动这项职场功力时很懒。

4.2 熟字诀妙用

—如果你有一天需要靠竞聘打开发展空间,请先启动熟字诀

小 提示

成长带动成功的模式之二是熟字诀。

对正在做的工作,员工常会觉得已经弄懂了、做熟了。

其实不是的,我的一位同行有句妙喻:“熟悉一样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很多人觉得对恋人已经熟到家了,于是放心地把性感的身体、珍贵的感情,甚至终身大事都给了对方。可是结婚后很快就发现,对方有很多生活上的细节、有很多性格上的表现自己并不熟悉,一天不知要说多少次:天呐!”

感情世界如此,工作岗位上更是如此。

我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每个员工在“熟”上总有可以挖掘的空间,所以在“熟”字上挖潜力就成了企业培训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也正因为如此,竞聘中谁表现出对工作细节和员工常出现的心路历程很熟悉,谁就会让实干型领导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有位实干型老板在和我们讨论竞聘时说:“赢利是大海,员工多一点贡献,大海里才会多一点水。所以我最喜欢那些对工作很熟的员工来竞聘。”

※ 案 例 ※

记得有一日,一位咨询者有了困惑,就来留言:他们公司里的主管经常跳槽,他所在部门的主管两年里竟然换了五个。他开始怀疑他所在的公司是不是值得待下去。

我们以前有位学员也有类似的情况。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那们学员所在公司的老板老是任命这个、任命那个做她们部门的主管,就是不提拔她。有时有的主管跳槽了,她满怀希望等待着,结果又是一场空。

我们给了她建议。

职场里有一个升职通道是这样形成的——一个岗位总是留不住人,公司就会开始反思;一个岗位老是留不住管理干部,公司就会反思更多。反思多了就会有新举动,这时机会就容易降临到准备好的人身上。

接着我们建议她不要“干等”:“你以为你很熟悉的工作,其实有很多是你不熟悉的。”

这些建议被她接纳了。她不再抱怨,也不去关心那些报纸的招聘版,她开始研究为什么公司留不住那些主管,是谁的问题更大一些。

她只要有一点心得就记录一点,没事就拿出来看。

这个过程让她对前面的主管辞职的原因越想越透彻。

终于有一天属于她的机会来了:老板改变了选领导干部的方式,由任命转为竞聘。

竞聘会上,别人慷慨激昂,表达华丽;明眼人一听就知道哪些是套话,哪些是大道理,哪些是用情绪给自己加分。

相比之下,她的发言很简单,语气朴实无华。她分析了以前各位主管的工作,谁有什么优点,谁有什么问题,然后总结出自己当主管后会怎么做。

台下打分的公司高管们基本上都给了她最高分。

她给我留言,讲了这件事情。

我问她:“你怎么这么有心,一般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他们分析别人辞职的原因,只是想一下就以为全知道了,而你有一点心得就记录一点,没事还会拿出来看。是什么动力让你有这样的职业态度?”

她说:“你知道有个讲评书的老师叫单田芳吗?我知道他曾经在‘文革’时被下放到农场,他一边在大田里种地一边心里讲三侠五义、讲三国。后来他被平反后,所有的评书烂熟于胸。所以有一天我就想,如果我也能这么做,那我对我们企业是多么了解和熟悉啊,接着肯定会与众不同的。”

我分析了她成功改善自己职业前景的原因——从职业分析的角度上看,她的心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职场里最怕抱怨和不满走在成功的前面,职场里最容易进步的路是:改变不了别人就去改变自己。所以她的心态自然而然就与这条成功法则接轨啦。

我也分析了她老板的心态——这个老板的工作作风一定是很强势,这种特点的老板容易给员工带帽子和扣盖子。他欣赏的人就带高帽,不欣赏的人就被扣盖子。但是强势的老板还有一个特点:比较有思考能力。所以他看到自己任命的主管做不出什么成绩,就会反思找新办法,于是就给那些踏实成长的小员工带来了新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培训和职业咨询中都不主张大家跳槽,除非更上一层楼,那谁也拦不住。但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是这样的:一想换心情就先换老板。

说到这里,就给本节做个小结——我们交往过的企业不少,每一个发展中的企业都会经常贴出海报:竞聘上岗。这些海报有时出现在公告栏里,有时贴在食堂门口。

本节内容里的两个案例,是告诉我们竞聘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方法的。

其实这两个案例还隐藏着另一层意思:

想对回避企业内的竞聘,积极在企业外应聘的员工说点提醒的话——竞聘并不难,与其去寻找招聘启示,不如好好挑战企业内的竞聘。

进入职场后,有不少上进心强、危机感重的员工会感到心慌,因为不能马上找到成长的机会,担心这样下去耽误未来。

很多人在找不到成长的机会时,就想跳槽。

如果你也有这种观念,这里给你提一个醒:

这样做,很可能跳进另一个大隐患中——向我咨询的学员中比例很高的一群人曾经带着豪气跳槽,跳来跳去,最后依然没有一技之长,同时薪水越跳越不满意。

如果你也处在缺少成长机会的烦恼中,怕耽误未来而出现了内心的恐慌,那么本节内容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普通员工想找到成长的感觉也很容易,就是在几个基本职场法则上多下功夫。比如熟字诀,比如四个观察点等等,这些经验会在你竞聘岗位时起大作用。

小 提示

你知道吗?老是指望企业带着自己成长,这个观点是很有害的。因为多数企业家都在为效益、为改善现金流苦思苦想,根本没时间和心思关注小员工的职业规划和职场功力!于是竞聘上岗就会经常在各个企业中上演。

这个状况相当现实,谁忽视,谁回避,谁就是在自误前程。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讲述了挫折,是懦夫的拦路石,又是勇士的健身器。只要能坚强面对,它便是成长的一笔财富,人生的一所学校。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失意彷徨,对挫折报以微笑,坚强的心上就总能生出无穷的力量。
  • 用心工作

    用心工作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紧紧围绕“用心”二字,详细讲述了用心工作的理念,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书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适合员工个人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教材,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阅读和培训大有裨益。本书由郑一群著。
  • 图解微表情:教你一分钟看透人心

    图解微表情:教你一分钟看透人心

    “微表情”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因而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如何利用“微表情”看透人心?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全面分析了人的微表情,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手把手地教你透过微表情捕捉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让你在各个领域,看透他人,掌控局面。
  • 包容与舍得的人生经营课

    包容与舍得的人生经营课

    忙碌的现代人,常常被工作、被生活、被感情所烦扰,甚至奴役,似乎人生的不如意愈来愈多,而留给幸福与成功的空间则越来越狭小。真是如此吗?不尽然。事实上,现代人往往是被自己的心困住的。欲望太多,计较的太多,对人对事不够包容,得失荣辱看得太重,舍不得,放不下,看不开,容不得,成为我们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最大障碍。
  • 说的就是好听:滴水不漏的口才术

    说的就是好听:滴水不漏的口才术

    人人都会说话,然而把话说好并非易事。好的口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帮助人成就一番事业。在现代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从不同方面,教给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说话技巧,注重口才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汇聚了古今中外新奇而精妙的故事和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鲜活事例,并同现代社会交际应酬中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本书可以让你练就一副好口才,成就你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不思量,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

    总有一人爱你如生命,欢喜为你,喜怒为你。当6岁的清君遇见10岁的陈述,18岁的清君忘记了22岁的陈述,网游菜鸟自难忘遇见大神不思量,大灰狼该如何将小绵羊一口一口吞入腹中,小绵羊能不能逃离魔爪?《不思量自难忘》更多精彩等你来解锁哦!mum~
  • 魔神教父

    魔神教父

    前世黑道太子,今生破法邪神。一场意外穿越到异世界的林凡,却获得了一双妖孽般的破法血瞳。坠入血魔古窟中洗髓伐筋后更是打造一尊无敌金刚身。魔功成,血瞳开,魔眼破尽万法大道。盯法宝,法宝破;盯阵法,阵法开;盯上那边那位美女,喂,你……你别过来!
  • 易天剑道

    易天剑道

    无情剑道恩怨终,本是纨绔意情浓。人生若有轮回在,看我笑傲破长空!他背负着一身的仇恨与遗憾,死亡没有让他长眠。重新回到那仇恨的起点,他能否笑傲于这片天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 二二

    二二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段发生在新疆高校里面的爱情故事穿平底鞋都要比自己的男朋友高出半个头的女孩子一个脑袋总是反应不过来的农村男孩子只是有着一颗不服输不低头的上进心一个超级灾,一个却喜欢唱歌跳舞旅游外人看来怎么都不会发生故事的两个人却最终牵手了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后面却又更多的灾难等着他们......
  • 通灵杂货铺

    通灵杂货铺

    小时候大雄的身边有叮当猫,然而大雄却一事无成...如今,在这通灵杂货铺里,林长风身边跟着一只白狐猫,从此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新书《我的超人气女友》已经签约发布,感谢支持!
  • 龙刄

    龙刄

    一条龙脉,惊世宝藏,探险之路,奇诡异常!
  • 奶爸计划

    奶爸计划

    纵使我手染鲜血,手中沾满着鲜血,纵使我冷酷无情,但在我女儿面前,我永远都是她眼中恶魔奶爸!
  • 三指琴魔

    三指琴魔

    在异能者这个神秘的世界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他异能天赋全在音乐的理解和乐器的演奏上.他被归为“音魔”由于他十分难缠。每次战斗都用一把电吉他。所以异能界的人都叫他“三指琴魔”当然他并非残疾。只是还没有需要四指齐出才能对付的敌人而已。她们是一对没有觉醒的极具异能天赋的双胞胎.也许是上帝的安排.也许是命运女神大腿漏的太多。他们的命运竟被一块木头改变。
  • 寡母孝子

    寡母孝子

    杨玉叶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黄河岸边的林场工作,邂逅了叶一平,杨玉叶人在书中,在叶一平身上刻意寻找孙少平、刘依平的影子,寂寞林场,两人相恋。叶一平的母亲三年前丧夫,与叶一平难舍难分,农村妇女的粗俗、霸道让杨玉叶几次难堪,书中走出的杨玉叶卷入了婆媳的争斗中。中年的叶一平患了白血病,令杨玉叶历尽磨难,女儿叶扬不堪家庭变故,加之学业紧张,患了厌食症,杨玉叶苦苦的支撑着,叶一平熬过九个年头,叶扬康复升入了大学。杨玉叶与叶一平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久了,喜欢上归于自然的宁静,叶母年龄大了,落叶想归根,对农家院恋恋不舍,杨玉叶看到她松弛的皮肤,心生怜念。她告诉自己:不计前嫌,一定要善待她的晚年。
  • 浓妆绿抹

    浓妆绿抹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和你同样生日、同样长相的人,当你们相遇,各自的命运就会交错在一起……倪浓和宁浅绿即是如此,空有着真假难辨的外表,性格喜好却截然不同。但她们的人生经历相似得惊人:都在四月十七日出生,都在15岁纹身,都在画坛小有成就,直到二十四岁她们相认。故事以倪浓的场合为主线,宁浅绿的辅线穿插其中,将一个隐瞒了二十四年的秘密缓缓揭开——她们原本是一对孪生姐妹,因为一项所谓的科学研究被人为分开。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困扰了几代科学家的研究项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