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6000000002

第2章 迷惘的文员可以不迷惘

——打不开工作局面时,就用这两个经典经验

前面的例子谈的是业务人员可借鉴的方法。有人会说:“我毕业几年了,一直是做文员、白领的,那我能借鉴什么帮助我打开工作局面呢?没用的道理还不如有用的手纸。”

每个公司都有大批的文员,但是如何带动文员为企业贡献价值却是个难解的问题。有个调皮的学员和我说:“我领导老让我加班,他觉得我应该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可是他忘了我是头小公牛。”

小 提示

在这一难题上,小文员真的很需要企业经常给一些提示和培训,否则真的没几个人能坚持“定心岗位,深入工作,积累灵感,创造价值”;会做到“我是一块砖,任凭企业搬。我是一头牛,靠吃草就能挤出奶来”的人则更少。

如果你正处在做文员的迷惘中,并且企业对你的辅助还没到位,下面的例子会在一定程度上帮企业补上这一课。

小 提示

小文员接触的都是些小事,如果有一双能在小事情里发现价值的眼睛,会少不少迷惘,多很多动力。

2.1 从可有可无型小文员到价值型员工

—如果你将长期做文员,回避这个目标就等于不会打工

毕业数年内,差不多两成的人都会停留在小文员的岗位上,才有饭碗。但是很多小文员只会为未来迷惘、为成长担忧,还没有发现一个困局:小文员是职场里最尴尬的岗位之一。

做文员就必然长期面对尴尬的发展局面—收入上不去,发展无空间;工作被使唤,加班难脱身。

文员的前景容易陷入尴尬,源于两个无法回避的原因:

?小文员这个岗位存在近乎残酷的“削价型竞争”。等着应聘文员的人一抓一大把,等着抢占小文员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随时会进来,这种情况注定了小文员在领导的眼里“不值钱”。于是小文员的收入总是公司的平均工资偏下的。忍受不住的小文员就想通过跳槽解决问题,可是我们统计过,做小文员的人,很容易出现这个现象:跳来跳去最后还是没有跳出低水平的薪水层次,接着一年又一年过去,不知不觉“老之将至”。

?小文员做的工作在公司里似乎很必要但是又不很重要,这种情形注定了小文员容易被两个迷惘缠绕着:一个迷惘来自需要自己处理的琐事多得很,既然公司觉得很多琐事不重要,就不要招那么多人浪费工资,让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就好了;第二个迷惘来自有些公司琐碎的事情不多,于是小文员又时常闲得没事做,我们称之为“心里发慌的养老”型工作。既然闲,那工资更上不去。

你正面临这两种尴尬吗?如果你认可小文员的职业规划的第一方向是从别人眼里可有可无的小文员提升为企业喜欢的价值型员工,那么,这里和你分享一个职场里的经验之谈:在常见的小事里挖掘新价值,修炼此法必奏效。

小 提示

此经验之谈里面有两个关键点是当文员的人特别需要体会的:

1.如果处于小文员的岗位,每天只是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那就等于我们一不会当文员,二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2.小文员的价值只会来自于“在小事情里挖掘出新价值”。工作内容中,平淡无奇的小事情一定很多,小事情里藏着的新价值点也一定不少。

下面挑选一个案例对此说明。挑这个例子是因为里面的主角在小事中挖掘出了新价值,有点心的人都可以做到。

※ 案 例 ※

职场里有相当多的人,一眼扫过去,就会让有经验的人和有权利的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这家伙只是个混薪水的角色,几年之内都难给企业做出一点与众不同的成绩来。”

但是也有人对此说“不”。在我这儿做过咨询的一个小文员就是其一。看上去很难有前景的她,靠着自己的工作方法找到了职场出路;而与她同龄同资历的同事,几年内都还在低水平的工资层次里打转。那她用了哪些挖掘新价值的工作方法呢?

刚上班时她也很迷惘,但是她没有让自己一直陷在迷惘中,在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她做出了与众不同。她的工作方法说出来是那么平淡无奇,然而就是这平淡无奇的方法成了弱小的她撬动职场的杠杆。

她的工作是在总经理办公室整理资料。简单而枯燥的工作做久了很折磨人,磨久了,心情如失恋前一样烦躁。

烦躁的心情让她根本不会相信下面这句话,更不会想到这是普通员工出成绩的规律之一:小文员的工作前景在哪里?它常常孕育在把小事做出质量的过程中。

但是,恰是那些工作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改变了她的前景,消除了她的烦躁。

有一天开始,她的工作飘进了新鲜空气。

每次老板来了客人,秘书就会很自然地找她的同事做“使唤丫头”,端茶上水。有一天,这个“使唤丫头”突然变成了她,因为有人看见那个同事才抠了鼻子就给老板的客人去拿杯子倒茶水,这件事很快就“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她接手新工作后,很怕“伴君如伴虎”。

小 提示

在给我们留言咨询的人中,很多人都害怕自己在工作细节上犯错误。这时可以用这个办法,把自己害怕犯的小错记录下来,想一条记录一条;实在想不出,就找些熟人帮着想,拿到一条记录一条。我的同行把这办法称为“三个小皮匠可以PK诸葛亮”。

但是现实中太多人懒之又懒,熟人似乎只配作自己的吃友、玩友,就是不配作可以咨询和出主意的师友。我们做过一些统计,发现没有咨询习惯的小员工想在老板那里留下精明强干的工作印象,真的很难。

她不像很多小员工那么懒,也没有被心里的担心压趴下,而是做了件很重要的事情—咨询。

她向每一个熟人咨询:“我怕做这事做到最后出力不讨好。我有点怕,不知道会漏了哪些礼仪,在哪个细节上犯错。”

咨询很快就有了收获。有人告诉她:“我才去了家饭店,服务小姐上饭时手指竟然扣在了碗边,让我觉得很恶心。”

她举一反三。每次拿杯子前,她先用没香味的肥皂洗干净手,怕自己手上留有护肤品的味道。端茶倒水的人手上有味,工作就要做砸了,最先砸坏的肯定是老板对她的印象。

小 提示

接下来一个步骤甚为关键,需要工作前看一遍,让“记录”成为“记忆”—记住的东西才会输出战斗力。实践证明:这个小办法很有用。

这些新办法让她把工作细节做得严谨细致、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环节很普通,但是她把这个普通的环节做出了深度,于是这个普通环节就成了她打开职场前景的转折点。

小 提示

普通员工常常是在普通环节上打开工作前景的,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为“拿铁饭碗的员工会把工作做完整,拿银饭碗的员工会把工作做完美,拿金饭碗的员工会把职业经营成事业,拿长期饭票的员工是会启动特殊环节的特殊人”。

那她是怎么换“饭碗”的呢?

上茶前,她都会预备杯子、开水和三个茶叶罐,然后问客人:“你喜欢哪种茶?”

慢慢的,老板发现了问题,她有时候根本没问客人所需、所好,直接给客人选择了茶叶。

次数多了,老板就忍不住提醒了她。

她知道被老板提醒后是一定要给一个解释的。但是如果自己没做到位而去解释,就会越解释越招老板烦;可是自己做对了而不向老板解释清楚,就会把自己的努力埋没。

她决定去解释。她在合适的时间拿出一个本子给老板看,上面记录了客人的特征,第一次选择的茶。她说:“我实在记不清客人的爱好,才会问第二次。”

老板什么也没说。没说话不代表心里没数。天下哪个老板会心里没数?心里没数的人能在老板的位置上做长久吗?

不久,老板就把她调到公司前台。显然,老板是希望公司的前台是个“用心记忆”的人。

后来老板秘书请婚假,老板又把她调去临时做了秘书。显然,老板是很喜欢工作思路清晰的人做助手。

她没让老板看走眼,她又在秘书的岗位展示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老板发现交代她做事上手很快,交代她给哪个客户打电话,她迅速就拨通了。

原来她私下里做的功课很多,老板秘书留给她用的通讯录竟然给她一两天就弄得很熟悉,而且还把不同名字专门设档,每一个名字下面记录了老板与客户交往的纪要。

有一天,她重新看这些纪要,看到有个老客户有段较长的时间没和老板有来往的记录,就给我们留言,说她想给老板写个字条提示一下。我很赞同她把工作做细,再做细,我还告诉她:“我见过一个秘书,他能让自己敬业敬到这个程度,把老板的工作提前想得很细很细,后来他老板做重大决定前,一定让她全程参与,不然就担心会遗漏哪一个没考虑到的细节,导致千里之堤毁于一个蚁穴。她的收入也随着她的重要而高得吓人。”

咨询之后,她给老板留了纸条,做了提示。类似的事情还做了不少。

她的这些工作方法谈不上给老板带来了什么巨大的帮助,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板一定喜欢她做助手。在家里,老板希望有个贤内助;在企业里,老板希望有一批贤助手。

等秘书回来后,老板没让她把工作还给秘书,而是把秘书调到了公关部。

小 提示

如果只是坚持“记忆些顾客/客户的心里话”,就可能让自己增加钱途和前途,这个职场现象还是该关注一下的。特别是工作中心情时常郁闷、缺乏工作方法、老想靠跳槽找出路的一线员工。

我分析她毕业不久就能做到不断被老板赏识的原因,应该是这个职业法则:

老板都喜欢有效率的员工。

老板有这个心理也很好理解,因为员工的成本一年高过一年,外面的竞争压力也一月大过一月,于是精英管理就成了每一个老板的“最爱”。于是,老板看到那些会抓效率的员工,就有点像花花公子看到性感美丽的年轻女子一样,会有种本能的关注。这样一比喻,我们就可以这么说:职场上,与其打造身材的性感,不如打造工作的“性感”,有效率地工作更能吸引人。

顺便引伸一句,我们曾经特别研究过:“工作效率怎么产生?”发现多数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从这三点开始的,有调皮的学员称之为“新比基尼、新三点式”:

比同事多观察一点,比同事多记录一点,比同事多记忆一点。可见,工作前景就孕育在小事中。

小 提示

职场上有个帮助菜鸟成为精英的成长方向:“找出路,必须能与老板的事业心共震”。

如果你的老板很看重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你又不知道如何着手,可以试一下这三点,坚持一段时间,必有收获。

2.2 小文章里的新价值

—你曾喜欢写点小文章么?这个小优点里有职场新出路

职场郁闷的小文员太普遍了,可是也有例外。一位同行讲过一个事情:“有人开着比老板还漂亮的车上班,每天开开心心的;问她干嘛还上班,她说总要有点事情做,不然太空虚。”

我极少遇到这种开豪华车上班的小员工。在我这里做咨询的普通文员常常是期望“空虚”的人,比如常有人报怨说:“几乎所有的杂事,领导都推给我,弄得我常常没法正常下班。天呐,这样的日子好久了,要熬到什么时候到头啊。”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有这种工作会让人心情很不舒服。

那么,看不到前景的普通文员怎么找职业出路呢?

如果普通的员工有这样的机会,能多知道些别的普通员工让工作出成绩的办法,就会发现:职场上,属于普通人的发展平台并不少,看我们是不是有心情去找。

精选一个例子,给迷惘的员工多一点思路和方向上的借鉴。

看完后你会感觉:“原来普通岗位上竟还藏着一些我没看到的价值点。”

※ 案 例 ※

十多年前,我还在企业里打工时,我们部门曾经有个工作秘书。表面上说是秘书,其实也是打杂,因为培训和咨询有很多资料整理,所以需要有个“助手”打杂。

她个子很小,又瘦弱,如果从背影看,还以为她是个小学生呢。她打字很快,整理资料很麻利,于是她面试中露了“这两小手”,就被留了下来。

这个岗位真没什么吸引力,工作多时要加班,工资没什么提升空间,前面已经有两位相貌清纯、内心丰富的秘书离开了。

现实中,干着杂活、常要加班的小文员多得很。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工作感觉:“不熬个几年是难看到出路了。即使看到了,那出路也不见得多吸引人。”

可是本案例中的她却要对这个常规说了“不”。她多做了点工作,职场前景就不一样了。那她用了什么特殊的工作方法,做了哪些事呢?

前两位秘书走后,轮到她来接手。我们部门里的同事谁也没指望她能干多久。可是她一干就是半年,没有出现娇气小姐的体力不支,也没有听到她的任何抱怨。我也有点奇怪,前面两位即使身体被衣服裹得紧紧的,看上去也比她粗壮不少,怎么她就不像那两位那样觉得“前途渺茫、腰酸背疼”呢?

半年后她离开了这个岗位,不是她干不下去了,而是公司给她另外安排了新职位,她的表现让她在公司的策划部里找到了新位置。

这个变化看似很偶然,实际上很必然。细分析内在的原因,能给一些职场里有点内秀又对前程感到迷惘的朋友很好的借鉴。

她是个打杂的小秘书,本是很容易被普通而枯燥的工作困住的,可是公司却不觉得她的工作普通,反而积极提拔了她。

这个变化还要从变化的起因说起——

有一天她在看一份杂志,我随手问了问,然后也看了看。我和她很熟悉后,她对我多了信任,就告诉我:“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

原来她经常写些小文章投递给报社。

我看了文章,觉得似曾相识。她说:“就是公司里看到的、听到的那些小事情,我给组合了一下,重新写了一下。现在好多杂志都很喜欢职场里的有趣的、励志的、给人经验的小文章。”

后来她又有“豆腐块”出现在杂志上,文章没有什么文采,这样的文字,多数人都写得出来。好多人也看不上这点稿费,更觉不出这种“小事情”里有什么特殊的价值。然而这种文章却让老板眼睛发亮了。

很快这个事情就传遍了公司,也传到了老板那里,于是老板就看到了这里的新价值点,把她调到了策划部做文案。老板建议她:“发现公司里哪个员工有榜样型的小故事,马上写下来,如果能在外面发表就放到外面,如果不能就放到公司内刊里。”老板还说,“在外面发表的,公司再给你一份稿费。”

之后,我多次去体会老板给她机会的原因,并把这些原因放到我的培训课里。小 提示

在员工眼里,老板是个比自己有钱的人、能给自己发钱的人、能管自己的人;但是老板的身份并不仅仅如此。谁想做一个有前途的员工,必然要去发现老板的另一个身份:老板是全公司里最有意识去发现价值点的那个人。

老板的这个身份会导致他产生这样的思维习惯:他会对员工的表现自动产生很多的联想。

如果是负面联想,这个员工在公司的前程就短了;但是如果是正面联想,这个员工的前途和钱途就变长了。因为老板有这个思维模式,我们这个小秘书被老板看中的原因就因此显露出来:

她的做法在别的同事眼里可能没什么,可是却让老板眼睛发光,因为她的稿子让他产生了“正面的联想”。

老板联想到了:“她的文章是可以给公司做点广告的。在那类杂志做个广告会花不少钱,但是如果她的文章能巧妙引导读者看到公司的信息,那岂不是?”

老板还联想到了:“如果好多员工看到她的文章好像看到了自己身边某个人的亮点,这就相当于很好的一堂励志培训课。做老板的有哪个不希望有员工成为同事的榜样?这是公司的文化价值,是无形资产。”

老板还会联想到更多。

她调到策划部引起我另外的思考。年底是毕业生蜂拥进职场的时候,有一些毕业生很想进公司做策划,可是进不了,而她从打杂的秘书“曲线救国”,进入了策划部。后来我在培训中提到了这件事情,有位在一线做事的高管说:“在老板眼里,选择那些在职场磨练出一点‘实在’能力的员工,比‘什么都知道点却什么都不精’的人才要实惠得多。”虽然这话有点拗口,不够深入浅出,很有点“玩道理”之嫌,可是多体会两次,就觉得他这话说到了老板的心坎上了,也说出了聪明的员工成长的一个方向。

也许看到这里,你还没有感觉,说:“我不会写东西,这个案例虽好但是只适合少数人,不适合我。”是的,会有人这么想,我的一位朋友说过类似的话:“除了情书和借条,我都不会写别的了。”

但是,上面讲的这类案例在基层员工中有很多,很普通的人的不普通的“小经验”中总有一条适合你。

说到这里,作一个小结——我们以前很喜欢说一句话,也曾把这话写进我的书《这样做你一定能升职》里:“工作就像进迷宫,每隔一断时间就要找出路。”

我们喜欢讲这句话,是因为总有人因为想找出路到我这来咨询。很多人咨询时抱的心态都是:“迷惘啊,没路啊,想跳槽来解决问题啊。”

职场里有这类心态的人你应该不陌生。这样的人太多了,比如本章第2节案例里提到的三位秘书中的前两位。这里再说说她们是因为什么辞职的。

第一位秘书本是冲着公司的策划部来的,可是导入培训后,公司让她先给几个主要的部门“打打杂”,她立即出现了第一个迷惘:“干嘛说一套做一套。”领导听到她的抱怨后,很坦然地说:“既然想做策划,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该想得通的呀,这是便于你全面了解公司的运行呀。”她不这么理解,她觉得领导言下之意是:想转正、拿高薪哪那么简单?先给企业干些粗活再说,什么时候公司觉得她“了解”得差不多了,才可以在策划部开工。“这要干多久啊?”这么一想,第二个迷惘油然而生。干着干着,“是不是该跳槽呢?”就从心里升了起来,因为觉得枯燥、因为觉得看不到更明晰的前程,再加上坐久了很累人,于是乎在“天下这么大,凭啥让俺受这种罪?”之后很快地就离了职。

人事部想增加点工资留住人,于是第二位秘书又来了。可是第二位还是做了不到两个月,就带着腰酸背疼的感觉一扭一扭地离开了。其实她进公司时也是走起来一扭一扭的。望着她的背影,我觉得她离开时可能会恨职场:“为什么职场和大学不一样?!呵护我的人为什么都死光了?”如果她真这样恨,那职场也会对着她的背影说:“职场通常只呵护出业绩的人,职场不是情场。”

所以,遇到想跳槽的情况,我们总是告诉大家:“冷静啊,别一遇到迷惘就觉得身边没路啦。其实是有路的,真的有路,而且路就在你此时的工作场所,比如多留意些一线员工的小细节,就可能改变你的职场前景。比如我以前有个秘书,她就靠着这一工作办法打开了职场前景。再比如……”

上班的人都很熟悉,周围的不少人一旦遇到职场迷惘,那神态、那心态,我的天,就好像不是工作没出路,而是人生没出路似的。我们在职场里很普通,普通得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在企业里,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可不是好事,时间不等人,物价的上涨更不等人。那怎么办呢?

其实是有办法的,只要打开眼界,工作一定有出路。我经常会给学员分析本章这两个例子里的年青人能等到升职机会的原因。其实原因再简单不过:企业随时会有些领导的位置空缺出来等人坐。因为发展中的企业就会有新位置,不发展的企业就会流动率高。因此,打开发展前景的机会就来了。所以只要安心成长,就一定会有升职的机会时不时在你身边飘来飘去,问题是机会出现时你准备好了吗?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是写关于心态的哲理故事。做人做事的好心态体现在为人处事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需要指出的是,好心态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实践,只有学练结合,才能铸就好心态。
  • 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

    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

    在生活中,一些人看到别人的成功,他们往往把其中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有限,认为自己本就是不如别人。看到有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人都活得比自己好,他们原因就归结为命运。其实,他人的成功并不是他天生就比你能力强,人生的暗淡更不是自己命该如此。强者之所以强,是因为他拿出了自己好的一面面对生活,因而他才超越了所有人,活得比其他人要好。不难看出,人潜在的能力是无可限量的,只是没有激发出而已。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拿出自己好的一面去生活就是人生的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内心的潜能呢?《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将告诉你答案。
  • 不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思路

    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的口头禅,习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这注定其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或企业所淘汰。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功实践,从个人成长、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和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39种成功者素质训练和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案,倡导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私人词典”或“企业词典”中永远删除,将注意的焦点永远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找借口上。
  • 心理刘备

    心理刘备

    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他与吕布恩怨难解、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联孙抗曹,卧龙、凤雏双璧合一、五虎上将皆为所用,却落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坎坷也最坚韧的英雄,这位爱哭又永远打不死的传奇人物,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 培养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梦想轮回再逍遥

    梦想轮回再逍遥

    挺窝囊的,那就平平淡淡过一生吧!得了宝贝?和书上说的不一样啊?临死前仙哥的想法很普通。再来一次?还是娶个老婆回家种田算了。咱和妖精玩不转啊!都是聪明人儿。老实人健康长寿。
  • 傻瓜你要明媚的笑

    傻瓜你要明媚的笑

    “傻瓜不要哭我会一直陪着你,陪着你到天涯海角,陪着你到海枯石烂。
  • 张艺兴之往若浮华

    张艺兴之往若浮华

    ”你可以一直找他,找到你死心为止,我可以一直等你,等到我心死为止“这是沈浮希的青梅竹马在她出国之前对她说的,突如其来的表白,让她束手无策,五年后,初恋男友挽着未婚妻回到她的面前,她亲眼目睹了初恋的婚礼,“张艺兴,我们在一起吧。”本来以为人生从此安定,可是上帝一直都把她玩弄于鼓掌,“张艺兴,连你也要离开我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贪财皇后

    贪财皇后

    在雷拓的眼中,女人只不过是用来玩的,玩腻了就可以随意丢掉,他不爱任何人,除了他自己。在他看来,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被别人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可他心中那扇冰封已久的大门,却因为她这样一个女人而渐渐开启。在安子妍的眼中,只有钱才是好东西。父亲为了另一个女人,抛弃了她和母亲,从此,她不相信什么叫亲情。男朋友为了另一个女人,抛弃了她,从此她不相信什么叫爱情,而那个夺走她男朋友的女人,恰好是她最最信任的好朋友,从此,她认定,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可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她碰到了他,她还会再次相信爱情吗?
  • 安徒恩之死

    安徒恩之死

    故事只是游戏的缩影,相信只要用心在玩的玩家都能发现乐趣……如果你没有玩过地下城,可以去玩一玩,很好的游戏……
  • 护花妙手在都市

    护花妙手在都市

    一个是兵王之王,纵横世界的王者,一个是家族破产、尝尽世态炎凉和嘲讽凌辱,被人活活打死的纨绔富二代。当兵王的灵魂穿越到已经死去的富二代身上,再次面对这些欺凌和凌辱,他将如何以对……面对爱情、亲情、友情,他又该如何抉择,请让我们拭目以待!新人新书
  • 明明很爱你之生死别

    明明很爱你之生死别

    情缘初结,心声且寄,执手相牵若素。朝朝暮暮待重逢,谁料是,隔山水阻。伊心婀娜,君情缱绻,犹盼闾门归路。金风玉露又经年,依旧是,孑身独伫。因高考成绩的差异而暂时离别的恋人,一年之后,他终于来到了她所在的大学。分隔一年之久的再次相见,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境遇呢?明明很爱你却不能说出;明明很爱你却不得不与你离别。原谅我吧,再也不能陪你一起看日出、日落了…….(新文《妖道人途》已经上传了,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去瞅瞅嘛)
  • 天降萌宝,妈咪矜持点

    天降萌宝,妈咪矜持点

    当林柠终重新为当上国民女神,嫁的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继续为娱乐圈发光发热的时候,记者问她目前人生还有没有其他愿望的时候,林柠只是笑而不语。某男:“那你的愿望是什么?”某女:“愿望是……你,诶,你干什么?”某男:“给你。”
  • 上海巴子

    上海巴子

    有这么一类群体,上海人叫他们乡下人,外地人叫他们上海人,他们自称是上海巴子,他们的标签是知青子女。三代人,祖辈与父辈、父辈与孙辈?渴求身份的认同,挣扎在城市的每个阶层。两个知青子女长大后走到一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