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25

第25章

【译】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大义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只有勇敢而不遵守道义就会作乱,小人只有勇敢而不奉行道义就会沦为强盗之徒。”

【解】

子路向来以“勇”著称,自己也以“勇”为傲,所以这样提问。但孔子告诉他的是无论是小人还是君子,都得用“义”来规范“勇”,只有见义“勇”为,才是真正的“勇”。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④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⑥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以为直者。”

【注】

①恶:厌恶。②下流:下等的,在下的。③讪(shàn):诽谤。④窒:阻塞,不通事理。⑤徼:窃取,抄袭。⑥知:通“智”,聪明。⑦孙:通“逊”,谦逊。⑧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讲别人坏话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人,厌恶那些争勇好斗而不守礼节的人,厌恶那些固执果断而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那些窃取别人的成绩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厌恶那些不谦虚而自认为勇敢正直的人,厌恶那些揭发别人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解】

君子亦有所好,有所恶。这是中国的道德家不同于佛家和基督教的一点,佛家讲求悲悯众生,基督教讲求博爱。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埋怨。”

【解】

此章最受现代女性诟病,后世学者也尽力粉饰。有人认为这里的小人指的是“南子”(卫国夫人,据说貌美而淫,曾召见孔子),有人认为这里的“女子”和“小人”,分别指的是妾侍和仆人,所以称难“养”,而不是难“处”,等等。实际上,结合后边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来看,孔子站在男性视角上的议论倒真的触碰到了女性的一些特质。女性的思维、情感与男性皆有不同,女性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且古时女性的主要生活多为私生活,面对的基本是至亲至近的人,感情用事在所难免,后世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和自我独立,理性的一面也在逐渐增强,但两性特质终是无法磨灭的。就如女性不必计较男性的理智一样,男性也没必要对女性的感性斤斤计较,相互认可,坦诚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

孔子说:“年过40岁还被人厌恶,那他这一生也就完了。”

【解】

时不我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学和做人都是如此。

微子第十八

【原文】

微子①去之,箕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

①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同母兄长,封于微(位于今山东梁山西北)。②箕(jī)子:殷纣王的叔父。③比干:殷纣王的叔父。

【译】

殷纣王昏庸无道,微子离开了他,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因劝谏而被杀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德的人啊!”

【解】

这一章孔子谈论了殷商之事,尽管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尽忠方式不同,但孔子认为他们都是仁者。因为“仁”并不在于杀身、成奴与隐遁本身,而在于忧民忧道。

【原文】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

①士师:也叫典狱官,古代掌管刑狱的官。②黜:罢免,不用。

【译】

柳下惠担任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被重用,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呢?”柳下惠说:“用正义之道为君主办事,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以邪恶之道为君主办事,又何必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国家?”

子贡辞行

【解】

无论哪个国家,都可能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刚正不阿、恪守原则的人更是如此。鲁、卫之政,兄弟也。既然到处都一样,那还不如在家干。

【原文】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①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注】

①待:待遇。

【译】

齐景公将任用孔子,说:“给予像季氏那样高的待遇,我做不到,我只能是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于是离开了齐国。

【解】

“吾老矣,不能用也”应该是孔子离去后齐景公所说的话,齐景公给予孔子高官厚禄,却又并不打算让孔子有所作为,孔子的理想不只是在官位,而是在于居官位以正礼乐、施教化,所以只能离开齐国了。

【原文】

齐人归①女乐,季桓子②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因膰去鲁

【注】

①归:通“馈”,赠送。②季桓子:即季孙斯,鲁国宰相。

【译】

齐国人赠送女乐舞者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理政事。孔子于是离开了。

【解】

看到季桓子贪恋美色而忽视朝政,孔子便离开了鲁国。这是知其不可,而不为。

夹谷会齐

【原文】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狂接舆

【注】

①接舆:楚国人,佯狂辟世。孔子时将适楚,因此接舆歌而过其车前。也有说并非人名,只是路过车子的意思。

【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呢?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未来的还可以补救。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者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解】

楚狂接舆是一位奇人,他所唱的内容严肃而深刻,尤其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两句,已成为后世的名言。

【原文】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④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⑤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⑥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问津

【注】

①长沮、桀溺:二人都是隐士。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③津:渡口。④辟:通“避”。⑤耰(yōu):用土覆盖种子。⑥怃然:怅然,失意。

【译】

长沮、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间耕种劳作。孔子路过,让子路问去渡口的路怎么走。长沮问子路说:“那个在车上执辔的人是谁啊?”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知道去渡口的路的。”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滔滔洪水,泛滥整个天下,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能避开恶人的志士奔走,为什么不跟着逃避世事的人隐居呢?”说罢,他们就自顾自地平土覆盖种子,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怅然地叹息道:“鸟兽是不能与之同群共处的呀,我不和天下人为伍又与谁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为了它而奔走了。”

【解】

在长沮、桀溺看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举世皆浊,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一片净土,与其避人,不如避世,隐居于山林之中去与鸟兽同群。但对孔子而言,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是无法办到的,因为孔子更偏向于和百姓、人民共命运,让孔子弃世,其不忍也。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②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④而食⑤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

①蓧(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植:插立。③芸:通“耘”,除草。④黍(shǔ):黏小米。⑤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

子路跟随孔子游历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也不能分辨,我怎么知道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他便把拐杖插在地上开始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煮小米饭给他吃,并介绍会见了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就让子路带路返回去拜见那位老人。到了那里,老人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不合乎大义。长幼之间的秩序既然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礼仪又怎么能废弃呢?只是为了洁身自好,却破坏了重要的君臣关系?君子为国家做事,只是为了推行正道大义啊。至于道无法行得通,早就知道了。”

【解】

这一章的要点在于子路在后段中所说的话,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不做官是不合乎大义的;第二,不能因为自己要洁身自好而破坏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这是儒家反对的;第三,君子做官的目的在于“行义以达其道”,努力推行正道大义,施惠于天下;第四,至于君子的政治理想很难实现,这一点早已得知,也可以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吧。这些当然也是孔子的思想。

【原文】

逸①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

①逸:通“佚”,散失、遗弃。

【译】

避世隐居的高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使自己受到侮辱,保持高贵尊严的是伯夷和叔齐啊。”又说:“柳下惠、少连,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了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那是可以谅解的。”又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无拘无束,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则与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解】

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所以说,“无可无不可”。

【原文】

大师挚①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②。鼓方叔③入于河,播鼗④武入于汉,少师阳⑤、击磬襄⑥入于海。

【注】

①大师挚:鲁国乐官之长,名挚。大,通“太”。②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都是鲁国的乐师。③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④鼗(táo):小鼓。⑤少师阳:副乐师,名阳。⑥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

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二饭乐师干逃到了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击鼓的乐师方叔去黄河上游一带隐居了,摇小鼓的武涉过汉水到长江一带隐居了,少师阳和击磬师襄到了海滨。

【解】

此即礼崩乐坏!

【原文】

周公谓鲁公①曰:“君子不施②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

①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②施:通“弛”,怠慢、疏远。③以:用。

【译】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人,不使大臣们抱怨得不到重用。老朋友老关系,如果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解】

这一章是伯禽前往鲁国就职的时候周公对他的训诫,周公训诫之辞,鲁人传诵,久而不忘也。

【原文】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译】

周代有八大名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解】

这一章列举了八位孔子所敬仰的周代贤臣,伯、仲、叔、季,是古时长幼排行中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所以旧时认为这八人是同一家族的四对双胞胎,可惜,年代太久,他们的生平伟绩已经无可考了,但通过孔子对他们的赞颂,足以说明他们都是奉行仁、礼的德者。

子张第十九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①致②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③德不弘④,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琴吟盟坛

【注】

①危:危险。②致:给予,献出。③执:固守。④弘:弘扬,光大。

【译】

子张说:“有修养的人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到有利可得时能以道义为重,祭祀时能够做到思致诚敬,居丧的时候从内心感怀哀痛,这样就可以了吧。”

子张说:“固守德操却不能发扬光大,信奉仁道却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能算有仁德吗?这样的人能算没有仁德吗?”

【解】

本篇所记载的都是孔子弟子的言语,大概是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教学或相互切磋时的零星记录。因为颜回、子路等在孔子前先世,故没有他们的记载。

同类推荐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热门推荐
  • 魔法元素使

    魔法元素使

    他曾沮丧,又重获希望;他曾迷惘,又重入征途。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的拼搏,一次次的绝处逢生。每一次他都会变得更加坚毅。为了守护,为了自由,我必须变得强大啊!
  •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英雄联盟邪恶高手

    英雄联盟邪恶高手

    流氓会打撸,谁也拦不住!主要讲述了一个不是流氓的流氓在大学里带着一群曾经不流氓的流氓变成世界第一流氓的故事。有点YD,有点YY,但足够搞笑~校园为主,有爱情,有基情,有热血,有青春,不管你玩不玩英雄联盟,不管你是即将进入大学的还是正在混迹于大学的抑或是已经离开大学的,这都是一本能让你看的舒心舒坦舒服的书。
  • 仲与夏

    仲与夏

    言语,也许不能海枯石烂,但我有言,也用行动证明——陪你,寸步不离。——《无言的契约》
  • 爱的双重魔力:霸道少爷玩定你

    爱的双重魔力:霸道少爷玩定你

    “洛,明天你真的会离开么,我好像喜欢上你了”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性格有仇必报根本不就不会遇见什么垫脚石帮他报复自己暗恋了四年的男孩吧第二天洛的消失她,还有其他人都忘了洛曾经出现过,它像从前一样出入酒吧跳贴身热舞他却扔下身旁的妞出现在她的面前“你不是说你喜欢我么”他不准喜欢自己的女孩跟任何人这么亲近,即使他不喜欢她。他从来都没想过在医院昏迷定下什么狗屁契约成为一个女孩的垫脚石,没办法他迎着刺激想做她七天的守护神好好保护她却没想到竟然爱上了她
  • 沸腾:灵魂温度

    沸腾:灵魂温度

    人心是有温度的。你的心在多少度?是否为了生活的奔波,忘却了曾经的坚持?原本沸腾的血液也逐渐冷却。……这是一个看似成功的青年,找回自我,让冰点的心和血液重新沸腾的故事。……谨以此文,献给曾经有梦的朋友。不管何时,都不要放弃生活。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 家族长歌

    家族长歌

    西晋初年王朝更替杀戮不休,每个家族都加入到权利的斗争中。忠诚、背叛、嗜血、复仇都是历史车轮上的印记,周围蛮族的虎视眈眈增添了血腥的气味,在混乱的年代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 鬼夫密爱:猛鬼夫君找上门

    鬼夫密爱:猛鬼夫君找上门

    一场冥婚,阴缘就此结下。是阴谋?还是等待?那一天,血红铺满了半边天,他以一种全身‘僵硬’的姿态出现在她的面前,而她,却因为不小心划破了自己的手腕,鲜红的血液,顺着手腕上的弧度,一滴一滴的掉落在他的嘴里。他‘僵硬’的身体慢慢的从棺材里站起来,看着她,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弧度,只听见一声空灵却诡异的声音响起。他说:“我回来了!”从那以后,她便天天与他纠缠不休,可,在这过程中,她并没排斥他。这是爱上他了吗?可这时,却牵扯出了千年前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欢迎加入鬼夫聊天群,群号码:541764743】
  • 楚乔传之情凝醉

    楚乔传之情凝醉

    楚乔:过去了,或许我发现什么是对错,可当我想要挽回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宇文玥:一生很短,我只愿守护着一个人,才算没有浪费时光。燕洵:其实不是我变了,只是你没有看透我,再来一次我仍旧如此,江山,美人我都要得到。元淳:善良的我是当初,现在,我只想让你们血债血偿,善良没有什么用,只会被人欺,让自己落泪。
  • 珋璃醉

    珋璃醉

    我依昔记得我们一起把酒言欢的日子,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可以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的信任!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只是回想起来,却是如实的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