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8800000006

第6章

杜赞之的祖父是个烟(鸦片)鬼加酒鬼,汉州闹饥荒最凶的那一年,家里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祖母带着杜赞之的父母从城里逃奔海边的外祖父,途中母亲产下一个瘦小的男孩,那就是杜赞之。在此之前,杜赞之已有两个哥一个姐,日子总是顾得上餐没下顿。杜赞之读小学那阵子,老师整天让他们背语录:“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小学和初中,他成绩一直不错,但高中时学业几乎被荒废。学校里种了近千亩甘蔗,每个月两个劳动周,同学们全天在甘蔗地里做工。那是谈恋爱最好的环境,杜赞之和宋双就在甘蔗地里开始谈的恋爱。

宋双父母那时被下放到汉江农场劳动改造,宋双就在汉江中学读高中,与杜赞之同在一个班。班里只有10个女同学,宋双长得瘦瘦的,如果不是胸部稍稍隆起,没有人以为她是女人,她有点自卑,不喜欢跟别人说话,也没有几个男同学喜欢跟她玩。杜赞之那时也长得很单薄,同学开玩笑让他小心,以免一阵风将他从山顶吹到山脚下。班里的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怎么理睬他,他感到很孤单。但他发现,宋双却常常偷看他。有一天,同学们都到水沟边去找绿肥,杜赞之懒懒地不想动就在甘蔗地里坐着。宋双从杜赞之旁边走过,问:“大家都去挑肥了,你怎么不去?”杜赞之反问:“大家都谈对象了你怎么不谈?”

宋双站住了,她开玩笑说:“我想谈,可是没有人愿跟我谈啊。”

杜赞之说:“同学们都说你看不起人,谁敢惹你?”

宋双脸红起来,说:“谁会惹我啊,我又不漂亮。”

杜赞之说:“哪里?依我看,班上女同学气质最好的就是你,多少男同学想追你,只是觉得你可望不可即。”

宋双心里很甜,但表面上有点不好意思,她说:“你瞎说!”

杜赞之说:“谁瞎说!”

宋双沉默了,一双不大的眼睛又斜视了杜赞之一下,将杜赞之的某些神经轻轻地撩拨一下。

也许是同病相怜,猩猩惜猩猩,此后他们经常在一起,不知不觉就谈起恋爱了。每次到甘蔗地里劳动,他们都故意留在最后才走。就在那块甘蔗地里,他们很快就做了实际意义上的夫妻。那是杜赞之第一次跟女人发生那种关系,看着宋双微隆的胸部,他产生了联想,产生了人类最原始的冲动,这种冲动使他热血沸腾,而她是那样地顺从,任由他摆布。现在想来,如果宋双当时有半点的反抗,即使是故意装出来的反抗,她今天就不可能是他的妻子了。当时他多少有些逢场作戏的意思,谁知弄假竟成了真。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第二年,杜赞之考上汉州师范学校,宋双考上汉州卫生学校,班里的同学能在这一年考上中专的就他们两个。读中专的两年,是最值得怀念的日子,课程都不是很紧,两间学校离得又近,晚自习下课铃还未响,他们就双双躲到师范操场边的那片树林里享受爱情的快乐了。宋双说,毕业后他们争取一起留在城里,然后就结婚生孩子。杜赞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做梦也想不到有城镇姑娘以身相许,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读中专的机会,读了中专他就是非农人口,从此就改变世代农民的命运。毕业时,杜赞之被安排到汉江乡江北分校,宋双则被卫生局安排到汉东镇卫生院,两人相距近80公里。杜赞之有点丧气,宋双安慰杜赞之说:“实习期一过我们就结婚,结婚后就有理由调到一起了。”

江北分校在汉江最北的一个山角落,只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班,学生总数不足50人。教师一共3个,一个民办教师一个代课教师都是当地人,下午放学后,就杜赞之一个人呆在学校里。学校没有厨房,杜赞之用三块砖头在宿舍门口上搭个灶,一煮就三年。宋双所在的卫生院比杜赞之的学校条件好一些,卫生院人多,有个饭堂。宋双每个星期都回家看她父母,然后到江北村来看他。有时,杜赞之就陪着宋双一起到她父母家去。宋双母亲问怎么找个农村人。宋双不作任何解释。她是在感情和友谊最贫困的时候跟杜赞之偷吃的禁果,她能跟母亲说这些吗?宋双提出结婚,然后争取调到一起。母亲坚决反对。母亲说,没本事调到一起就别结婚,结了婚就得生孩子,到时怎么办?但宋双后来还是瞒着父母和杜赞之登记了。

接下来是没完没了的打报告要求调动,没完没了跑教育局卫生局。教育局说让宋双调过来。卫生局说让杜赞之调过去。结果谁都没能调。杜赞之后来又退而求其次,要求乡教育组将他从江北村调到离圩镇近一点的学校。乡教育组长答应研究,但研究了几年,都没有结果。那个时候杜赞之对权力充满了向往也充满了仇恨,当时他的境况比农民还要差,他苦恼极了,经济上常常身无分文,他陪着宋双去她父母家,掏钱买东西的是宋双,小夫妻在学校过周末,掏钱买菜的也是宋双。姐姐杜赞英常常主动问他缺不缺钱花,他知道父母年老多病,生活费医药费全靠杜赞英省吃俭用照顾,自己每月有工资却没给父母钱已经心里惭愧,不到万不得已就很难向杜赞英伸手。

“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我看你也合适。”宋双却奚落杜赞之说,“你的工资是几十块钱,我的工资也是几十块钱。你怎么就那么会花?”

杜赞之无话可说,男人花钱总比女人大方,几十块钱跟朋友吃两顿饭,还剩多少?

“自己还养不活自己,一旦有了孩子,真不知怎么过。”宋双又说。

杜赞之不知道宋双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唠叨了,全然没有做少女时的含蓄和克制,是不是女人一旦嫁了人都这个样,他忍不住说了一句:“不知怎么过就不过好了。”

宋双突然认真起来,她瞪着杜赞之问:“你什么意思?”

杜赞之说:“我没有什么意思,你不是说不知怎么过吗?不知怎么过还过什么?”

宋双见杜赞之真生气了,再也不说什么,但一个晚上不说话,第二天还是不开口。下午离开学校回卫生院的时间比往常早些,杜赞之推出自行车要送她到公路上等班车。她不反对,但一路上还是一言不发,坐到班车上后,杜赞之看见她用袖子拭眼泪。

下一个星期六,杜赞之像往常一样骑了自行车到公路边等,但没有接到宋双。这天晚上杜赞之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他跟一位民办老师借了10元钱,没吃早饭就搭班车去了汉东卫生院。在开口问民办老师借钱的那一瞬,杜赞之对钱的意义的认识,从来没有那么刻骨铭心过。

宋双正在上班,她看到杜赞之时没有丝毫意外和惊喜,从衣袋里掏出房间钥匙递给杜赞之,嘴里连半个字也不说。杜赞之打开宋双的房门就看饭煲,他知道她吃不惯饭堂的菜,常常自己煲东西吃,今天煲是空的,盆也是空的。他带着一种赎罪的心情,动手煲了稀饭,还到附近的菜场买了几样菜,将身上的钱都花完了。他单独呆在她房间里,看着她的内衣,女人的气息挑逗着他,动物的本能萌动起来折磨着他,他想,今天要好好跟她温存一番。尽管肚子很饿,但他没有自己先吃,一直等到宋双下班。他以为宋双回来看到他的表现会高兴,然后就投进他怀里发嗲,于是,他就先吃她。谁知她回到房里看到桌上摆满了菜,竟然问:“这是不是最后的午餐?”面色阴阴沉沉,没有半点幽默的意思。

杜赞之的心突然凉下来,他也没好气地说:“你真想分手是不是?”

宋双说:“你不是说过不下去就不过吗?”

杜赞之说:“你不是说不知道怎么过吗?”

宋双眼睛又红起来。

杜赞之此时不知哪来一种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慨,他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们现在无非是穷一点,还不至于挨饿,离大难临头还远着呢,就那么悲观。先吃饭,我想你今天也还没吃早餐,有什么想法,我们吃饱了再说。”

宋双吃饭时还是沉默不语。杜赞之也没有无话找话。饭后宋双说同事让她帮值班,他也没有吃她的心情,便郁郁地回了学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之间都没法找回从前那种感觉。杜赞之无法相信,夫妻之间的几句不愉快的话已形成一堵又高又厚的墙横在他们中间。他不止一次想:离婚吧,这样的日子再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但不知不觉中,宋双怀上了杜克。注意力集中到儿子身上后,沉积在他们夫妻间的冷漠才慢慢化开。

杜克出世不久,宋双的同学苏丽来看她,闲话间苏丽说可以帮一下,看能不能让宋双调到汉江卫生院来。杜赞之以为苏丽只是说说而已,也不记在心上。谁知苏丽是认真的。不到一个月,宋双就到汉江乡卫生院上班了。宋双调到汉江乡后常常值夜班。有天晚上,农村送来一位休克的妇女,宋双为她细心做了检查,诊断为宫外孕,及时向市医院报告并要求派来救护车接到市医院抢救。这位妇女是乡党委副书记尚维有的姑姑。尚维有知道这事后对宋双感激不尽。下学期开学,杜赞之即调进乡政府做资料员。

尚维有的姑姑是一个重感情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康复后偶尔到杜赞之家坐坐,手上还常常带着礼物,“救命恩人”这句话总挂在嘴上,说得宋双很不好意思。杜赞之干乡资料员不久,乡书记调走,尚维有做了乡书记。杜赞之在宋双的鼓动下,经常到尚维有家走走,顺便送点东西,比如小孩喜欢的玩具,或者土特产。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第二年乡党委换届,杜赞之被列入考核名单。换届选举结束,杜赞之以乡宣传委员的身份分管全乡文教卫生工作。由于尚维有对杜赞之的信任,也由于分管文教卫生城建工作的副书记与尚维有隔阂日渐加深,杜赞之的权力越来越大,乡里的重大工作尚维有都在班子会议上宣布让杜赞之具体抓。

乡里的一条主要街道破烂不堪,路面上常有积水,居民怨气冲天。杜赞之建议尚维有下决心整治一下。尚维有也认为是一件好事,但要修好这段路少说也要几十万,哪里找钱?杜赞之建议发动居民捐一点,乡里拨一点,再想办法到市里要一点。

包工头们知道乡里要修路,纷纷找尚维有要工程做。尚维有含含糊糊有意无意地对杜赞之说,有一个姓边的,市里有个领导跟他提过,但不知行不行,可以了解一下。姓边的就是边皂德,跟尚维有打招呼的市领导就是梅初山。当初梅初山和尚维有都不会想得到,后来他们两个竟一起共事,而且总是不愉快。

杜赞之将工程给了边皂德。很快,街道工程动工,居民一面慷慨解襄给乡里损资,一面为尚维有歌功颂德,说尚维有做的是德政工程,解决了历届领导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一天晚上,边皂德来到杜赞之家,杜赞之见到他心里就不高兴,这个家伙把工程要到手马上就转给了别人,工程做到一半才露面,好在工程质量杜赞之管得紧,没有出什么问题。

“施工队也是我公司的人,只是独立核算。”边皂德向杜赞之解释着,将一个装得鼓鼓的牛皮信封放在茶几底下。杜赞之拿起来看看,吓了一跳,里面是两大捆10元纸币。当时的2000元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杜赞之更觉得是天文数字,他和宋双的工资加起来一年也只有1000余元。杜赞之塞还边皂德,边皂德反而开他玩笑:“你是不是嫌少?”

“这怎么行?”

“这怎么不行?你帮了我,我只是表示点心意,以后需要杜委员你关照的地方还多着呢。”

杜赞之胡诌道:“要谢你谢尚书记,尚书记认为你守信用,工程质量好才给你做的。”

边皂德说:“尚书记你别管,这是给你的,你要看得起我你就听我的。”

“看得起我就听我的”,这等于说:你不听我的就看不起我,或者说,你不收我的钱就看不起我。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杜赞之不懂。杜赞之还是想将钱塞还边皂德,但边皂德动作快,站起来出门走了,这种事又不好在路上追人家。

那些日子,杜克还小,花钱很厉害,农村家里父母都有病,尤其是母亲,天天要吃药。宋双父母这边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差,杜赞之偶尔也得表示一下。而他还是跟过去一样襄中羞涩。但无论如何,杜赞之觉得这笔钱还是要还边皂德。杜赞之还不了解他,对这种人不提防着点不行,拿了他的钱,就得向着他,他偷工减料你说起来心也虚,万一出什么事,自己这辈子就完了。杜赞之读了这么多年书,其中已读出男人失败的两大陷井:女人和金钱。

“找个机会再还给他。”杜赞之想。

几天之后杜赞之看到边皂德从尚维有那里出来,就将边皂德叫到自己家,再次将钱塞还他。但边皂德还是那个意思: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他说:“尚书记都相信我,你怎么不相信我?”

杜赞之仔细品味这句话。这真是个问题。很多事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大家坐在汽车上,都说要停下来方便方便,唯独你自己说不用方便,别浪费时间不让停,你就成了众矢之的。尚书记点名将工程给边皂德,说明尚书记跟边皂德关系不一般,既然如此,他得罪边皂德就会得罪尚书记。现在他又那么缺钱,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东西,你说给了我说没有得到,就是万一边皂德自己说出来,他不承认,谁能将他怎么样?

想是这么想,但心里总不踏实,工程质量管起来也不是很理直气壮了。当然,别人送的钱花起来心不疼,才两个月,2000块钱就用完了。

春节前,路修好了。验收过后,边皂德又来到杜赞之家,再将一个信封扔到茶几底下,说是让杜赞之买年货。这次杜赞之没有半点推辞的意思,他满意地说:“工程质量不错。”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满意工程质量还是满意信封袋里的人民币。

边皂德说:“以后有机会,杜委员还得关照。”

“再说吧。”杜赞之说。他已经学会了打官腔。边皂德离去后,他一边数钱一边想,这受贿就像女人跟男人上床一样,第一次总提心吊胆,又想又害怕,但到了第二次,就只有快乐的份了。

杜赞之的宣传委员刚干一年,市里一纸公文,他就成了副书记。不久,尚维有做了市委副书记,他就接了班。那时,杜赞之经常下乡,他总喜欢住到汉岭村的老支书记家。老支书卢森是抗美援朝志愿军。

汉岭村有一片农田在二级公路的边上,杜赞之让卢森将这块田搞成领导的试验田,镇里给农民补贴肥料。卢森将试验田搞出来,省、地区、市、镇四级领导的名字都给写上了,领导们一个个高兴得从上面跑下来看,然后开大会,请杜赞之介绍经验,杜赞之的名字一下子在全省出了名。杜赞之在汉江的一言一行后来被记者加以提高美化,写成一篇2000多字的报道登在省报头条位置,在汉州市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杜赞之了。”他对宋双说。

“看来报纸都是那么一回事。”宋双说。

第二年,杜赞之即被提拨为副市长。

杜赞之做副市长没几天,苏丽打来电话,跟宋双说要带她的丈夫来认识杜赞之。宋双曾跟杜赞之说过,苏丽这几年过得不如意,她丈夫老是不回家,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杜赞之看不起欺负老婆的男人,故意躲在房间里看书。苏丽和她丈夫来了宋双就热情接待。那时杜赞之一家住市人民医院宿舍,才二室一厅。杜赞之让苏丽他们坐了一会才从房里走出来。

“市长。”苏丽的丈夫马上从沙发上站起,恭敬地叫道。

杜赞之觉得这叫法很不舒服,明明是副市长,竟将关键字省掉了。“坐吧。”杜赞之说,他觉得这个男人曾经在那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边皂德说早就认识你了。”苏丽说。

杜赞之突然想起来了,多年前他在乡里做宣传委员时,给他送钱的那个包工头就是眼前这个胖乎乎的男人。杜赞之有点感慨,生活真是条链,把看来不相干的人连起来,荣辱与共。如果当初他对那个包工头有什么不恭,那他今天怎么面对苏丽?

此时的边皂德已非昔日能比,人长胖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政治背景也有了,他已是汉州的头号大款,市政协委员。

苏丽说:“他一天到晚总是那么忙。”

“我早听说有这么个老板,只是不知道是你的先生。”杜赞之说。他没有提从前的事,边皂德也没有提,这就是默契了。

“早想来拜访,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边皂德说。

苏丽说:“市长忙,不轻易敢打扰。”

忙什么呢?杜赞之觉得当副职最潇洒,尤其是副市长,上有正市长下有主任局长,做多做少往往凭着自己的兴趣,最多开开会讲讲话,而开会讲话也有人给你准备,到时照念就行了。他认为现在的领导要说忙很多时候都是瞎忙。

“宋双常提起你。”杜赞之对苏丽说。

宋双动动边皂德提上来的两个纸箱说:“十几年的同学了,还客气什么,你看,又是大虾又是香烟。”

苏丽说:“这可不是我送的,边皂德说他第一次来,哪能两手空空?”

大虾是儿子杜克最爱吃的海鲜,香烟是进口的希尔顿,宋双父亲酷爱的品牌。“有谁送一箱烟的,我又不开批发行?”杜赞之看着香烟带点责备的口气说。对这位曾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的苏丽,杜赞之永远心存感激,而眼前这位边皂德多年前又跟他打过交道,说白了还给过好处,几句话之后气氛就好起来了。

边皂德说:“都是自己的,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杜赞之开玩笑说:“这些烟肯定来路不正,现在缉私一天比一天紧,不知你是怎么进的货?”

边皂德也跟着傻傻地笑:“我都是接人家的二手货,但有时连带了也不免有人问货是哪里来的。你现在分管公安了,今后还得多关照呢。”

杜赞之望向苏丽,将话题引到她身上:“其实我早知道你先生有本事了,生女怕嫁错郎,你可是嫁了个好丈夫啊。”杜赞之有意识地给边皂德一点暗示,让他以后多关心她。

苏丽望着宋双说:“杜赞之。”刚出口忙又要收回:“该叫市长,我当初跟边皂德谈恋爱,宋双第一个知道,宋双当时说我有眼力,我还捏了她鼻子。”

宋双马上说:“现在怎么样,不错吧?”心里想,边皂德本事倒是有,但欺负老婆的男人算什么东西?

边皂德说:“你才有眼力呢,杜市长明年当书记,后年是专员省长了。”

宋双说:“其实干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日子过得开心就行。”

“杜市长,听说公安局有一辆奔驰要卖,不知有没有这回事?”边皂德问。

杜赞之说:“上面发了文件,党政机关的超标小汽车一律处理。”

边皂德说:“不知价钱怎么定,如果合适,我想买过来。”

“价钱肯定不高,现在全国都处理超标车,谁要得了那么多!”杜赞之说。他觉得上面这一做法实在不明智,他认为要么当初不让买回来,现在既然已经买回来了,这一买一卖国家将损失多少钱?

边皂德说:“杜市长如果方便就帮我问一下,我担心要买的人多轮不到我。”

“价钱你自己去谈。”杜赞之说,“我可以跟他们局长说一下,同等条件优先卖给你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边皂德要买公安这辆车根本不用找杜赞之,跟杜赞之提这事主要是试探杜赞之肯不肯帮他。杜赞之没有想到边皂德这个意图,他想既然要卖,卖给谁不是卖,当晚就给公安局局长董为打了电话。

“我们准备公开拍卖,谁出价高就卖给谁。”董为说。

“有这个必要吗?”杜赞之说,“这样声张好不好?如果价格相差不是很大,内部处理就算了,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你们权衡利弊自己考虑吧。”

边皂德最后以两辆普通旧日本本田雅阁兑下了公安局的豪华奔驰,为了感谢杜赞之,边皂德给杜赞之家送来两台马来西亚组装的三凌空调。杜赞之不在家,宋双说要问过杜赞之才行。杜赞之觉得那时在自己宿舍装空调还有点刺眼,说让他拉回去,心里却想,怎么不送钱?宋双对边皂德说得很委婉:“杜赞之说暂时不装,需要再说吧。”边皂德却不肯将空调带走。后来,杜赞之让工人装到宋双父母家去了。

杜赞之私下算了一笔数,两辆本田价值总共不到50万元,而奔驰是前几个月才花120万元买的,差价超过70万,边皂德送他的两台空调不到2万元,这种买卖太合算了。从这件事开始,边皂德每次给他送东西,杜赞之都觉得理所当然受之无愧了。

同类推荐
  • 原狱

    原狱

    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和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
  • 寻找救命血

    寻找救命血

    《寻找救命血》是以爱为主旋律贯穿全书的一本故事集。书中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倾力打造的52篇精品故事,分“人间有爱”、“世事如棋”、“沉钩新说”三个板块展示广大读者。
  • 天堂施工队

    天堂施工队

    一个傻子总是渴望有能够上天堂。有一天,一个人对傻子说,你要去找一些比你更傻的人组成一个施工队,来为天堂建一些房子。在傻子的周围,有官迷父亲;有暴发户明清;也有女人许花子,黄杏儿,香草;还有罗和尚,徐锤子这样的粗人。他们或为了钱,或为了纯粹的征服欲望苦苦挣扎。
  • 心灵胶囊

    心灵胶囊

    本套书是一套文学丛书,共15册。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本册为丛书之一。
  • 谋杀的解析

    谋杀的解析

    因山溪流中的一具残骸被发现,挖出了长达十年的连环杀人案。凶手总是将目标锁定为二十岁左右、才华出众的少女。每个受害者都因窒息而死,被截取十指,再沉入水中。刑警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每个少女在死去前,身边都会出现一个“幽灵恋人”——他成功控制了受害者的思想和感情,使得她们陷入温柔的泥潭,为他心甘情愿地做出原来的自己不可能有的举动。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死者的亲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存在。在受害者死亡后,“幽灵恋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调查中,三位重要嫌疑人出现。一个是一流的外科医生丁浩然,一个是刚崭露头角的商业才俊方煜文,还有一个是出版公司的股东于谦和。最奇妙的是,这三个人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热门推荐
  • 魔兽亡族之无名传说

    魔兽亡族之无名传说

    作为一个两脚迈入循规蹈矩生活的WOWer,一个万年TBC时代的死忠,谨以此文纪念我那渐渐远去的对亡灵一族的执迷不悟!泰坦降世、燃烧横行,这个战乱纷飞的尘世.....瘦小干枯佝偻的身躯当如何面对?!生命之歌又当如何谱写?!几番生死间的执着又是为谁?!手中的盾牌就是最好的‘答案’!醉卧美人膝,笑谈人生路,别样的魔兽世界别样的精彩......
  • 蠢萌仙女逃婚记:三界宠爱于一身

    蠢萌仙女逃婚记:三界宠爱于一身

    傻白甜女主?只傻、只白、不甜;玛丽苏?No,No,No,绝对不让你苏的起鸡皮疙瘩;白莲花?绝对不是,本尊就是降得了妖,整得了绿茶婊,泡的了三界男神的仙界女战士。
  • 离乐之女王再临

    离乐之女王再临

    一本从玛丽苏小说成功转型为霸气侧漏的都市学院商业文——那染,一个阳光女孩,生活在农村,因为某些原因,去到了城里,然后遇到一个帅比,进而揭开了她的身世之谜。后来因为一次事故,去到了奥地利,回来中国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下面两个片段:“佑熙……”沐音染看着韩佑熙,认真的双眸,想要留下来的话却说不出口了,“我……”沐音染刚张嘴,就被韩佑熙拉入怀中,剩下的话消逝在两人的唇齿相交之间……“嘿,染染,在哪里风花雪月的像什么样子!”彭笑怡的女高音将那正亲密的两人打断,慕零夜一脸歉意地捂住彭笑怡的嘴,下一秒,“啊!彭笑怡!你敢咬我!”慕零夜杀猪般的声音响起……
  • 修罗炼魔

    修罗炼魔

    赵青阳拥着废脉,在学院内被人所欺负,被青梅竹马抛弃,直到他得到一个神秘的玉简,进入修罗炼狱当中,能提升灵脉的神秘基因药,强大的武技,难得的灵器,在修罗炼狱当中如繁星遍地,当然前提是你能活下来。
  • 鸿蒙天榜——魔神

    鸿蒙天榜——魔神

    因情所困入凡尘,一念成魔断乾坤。三生石前翻然悟,剑龙卸甲隐山林。
  • 风露一梦沉醉不知归路

    风露一梦沉醉不知归路

    师徒本不该有情,却沉醉于朝夕相伴间,直到无可挽回,仍愿为伊衣带渐宽。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对你,爱上了,就逃不开……
  • 吞天神体

    吞天神体

    如果不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都对不起我的天赋与得自仙人的传承!且看一代绝世妖孽的成长之路,霸主人生!新书《三界魂帝》书号530385。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九阳圣界

    九阳圣界

    行定天河,帝演洪荒;斗战霄汉,始制九阳;万世灰灰,空惋惆怅;八荒破灭,圣界惊惶;灵玄大陆,八域同绕;世家古族,英才天骄;流云之上,潮汐浩渺;隐隐暗暗,驾彼天桥;天桥之尽,万火焚烧;镇压诸恶,天域囚牢;古界于通,方显神道……一世倾城的恋情,一腔不屈的血;一身无畏的胆魄,一颗不败的心。玄晔从寒冰绝域走出,踏足那异彩纷呈的红尘盛世,究竟,演绎了一场怎样的传说……
  • 乡下公主传记

    乡下公主传记

    这是一个乡下公主的故事。从前有个皇帝他一不小心打了败仗,最后关头老宫女带着小公主逃跑。可惜,老宫女只是老宫女,不是李莫愁也不是容嬷嬷,两人躲在深山里,小公主没有倾城倾国的容颜,也没有绝世武学更不精通奇门遁甲,不过老天爷还是很待见她的,让她碰上了王都第一帅哥。俗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可惜乡下公主再努力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伤心欲绝的小公主吃了亏,这次她喜欢上一个面具男,面具男说是脸上有胎记丑的很,没关系,至少面具男是真的喜欢乡下小公主,事实是这样么?请欣赏乡下小公主的狗血爱情史。
  •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现代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中的人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中。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盲目的状态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位老板,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毋庸置疑,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甚至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其结果不是一次次跳槽,就是一次次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