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9000000009

第9章 社会管窥(1)

2009年

“长官意志”与大胆领导

搞好全党工作的大转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大胆正确地实施党的领导。但是少数领导同志却把大胆领导和反对“长官意志”对立起来,一提到反对“长官意志”,他们就感到丧失了领导权,往往借口怕搞“长官意志”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撒手不管。

无数事实证明,大胆领导与反对“长官意志”是统一的,只有反对“长官意志”才能大胆正确实施领导。爱搞“长官意志”的人,凭借自己的职权,置群众的要求愿望于不顾,违背客观规律,随意发号施令,它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反映。他们认为自己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英雄”、“圣人”,眼睛朝天,看不起平民百姓;耳朵闭塞,听不进群众呼声;张开嘴吧,凭自己的嗜好发号施令;伸出手来,任意指东指西;甚至站在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称王称霸,与旧官僚么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做除了削弱党的领导之外,还有什么光点!广大百姓对长官意志体会尤深,比如,1972年,走马公社党委提出“打倒高秆,实现矮秆化”的口号,品种不分优劣,只要背个“矮”名,就大力推广。结果,许多劣种“滥竽充数”,导致大面积减产。群众说:听当官的瞎指挥?,不吃哑巴亏才怪!?

有的同志之所以把反对“长官意志”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主要是受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以假乱真,把自己的意志当作党的意志,谁反对他们,谁就被他们诬蔑为“反革命”。久而久之,这种“我即党”的流毒,在一部分同志的头脑中扎下根来。他们往往爱搞“我的意见就是党委的意见”,不按我的要求办就是“不要党的领导”。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棍子遍地打,帽子满天飞,群众对“长官意志”敢怒而不敢言,而今拨乱反正,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恢复,“长官意志”吃不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少数热衷于搞“长官意志”的人,固守过去的一套作风和方法,一提到反对“长官意志”,明的抵制不行,就采取一种软办法,撒手不管!

不搞“长官意志”,就不能大胆领导吗?这里再看看走马公社的情况。这个公社党委吃过“长官意志”的苦头之后,吸取经验教训,在作风上来了个大转变。党委同志深入基层,自己动手种试验田,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摸索自然规律,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增产经验,在推广中坚持做过细的工作,依靠群众落实。以水稻生产为例,在品种上,党委不搞什么“矮秆化”,而是什么品种好就种什么品种。近几年来,经过干部和群众的反复试验,找出了适应二高山的矮秆品种“窄叶青八号”,适应低山的杂交品种“南优二号”、“南优六号”。这几个骨干品种种植面积达总面积的70%。结果,产量由最高历史水平的920万斤上升到1060万斤,增加3点7成,收入上升30%。过去这个公社的干部怪群众“因循守旧”、“右倾保守”,越怪群众越不听话;现在指责群众少了,群众反而“听话”了,工作得心应手。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就能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大胆领导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那种借口怕搞“长官意志”而撒手不管的做法,不戴大帽子,至少是官僚习气下的消极怠工!

1979年

一方水土

我的故乡地处鄂西南边陲,因为山多爱称山乡。山乡聚居着土家、苗、汉等五六个民族的炎黄子孙。提起这里的“山”,乡亲们便涌起若干自豪。山民,勤劳、朴实、厚道、本分,令人亲敬;山妹子,水灵灵、红扑扑、嫩生生,令人销魂;山歌,高亢、豪放、婉转、悠扬,令人陶醉;山泉,清凌凌、甜滋滋,令人回味;山溪,叮叮冬冬,哗哗啦啦,令人流连;山珍,味长、香烈,令人神往……

小时候,我就爱故乡的山,那是我们山伢子的伊甸园。或放牛,或打柴,我们三五成群进山后,便悠悠然过着一种香甜的生活。春天,漫山遍野各色各样的草本莓木本莓竞相捧出或鲜红或雪白的浆果,让我们尽情享用。我们叫形似奶头的莓果为“泡儿”,白色的地泡儿和红色的栽秧泡儿、空心泡儿最为香甜可口,远远胜过荔枝、香蕉之类。还有山樱桃,每颗玉米那么大,一树一树,密密匝匝,热热闹闹,酡颜如醉,那味道远非石榴所及;夏天,白色的茶泡、黄色的苦李、紫色的蔷苔,让我们取之不尽。茶泡是油茶树上的一种“怪果”,与其他红色果实大不相同,它中空皮厚,肥绝爽口,香甜不亚于苹果。苦李比家李果小,未成熟时,苦的噤口,一旦成熟,那苦中的甜味儿格外隽永绵长。蔷苔便是野蔷薇所生的嫩蕻,撕皮食心,满口清甜;秋天,板栗、尖栗裂开了带刺的嘴儿,山风一吹,秋雨一打,满口的果实便纷纷吐落,我们一五一十地拣入提篮,或生食,或烧食或炒食,让你回肠荡气。有一种藤本植物果实叫八月奓,形似藕节,皮色深灰,八九月成熟后自然裂口,里面露出乳白的浆肉,其味之美,就连“水果之王”猕猴桃也难以比拟。至于猕猴桃,在我们山里,算是素菜便饭了;冬天呢,冬天有这果那果吗?有的。那醉红山野的“救兵粮”(火棘),既可食,又有消导之功能。还有地下的丰富,最多的是葛根,葛为藤本植物,其花为要药,汤剂曰“葛花醒酒汤”,具有解酒毒的妙用。它的块根形同棒槌,个重轻则二三斤,重则上十斤。内含丰富之淀粉和维生素,生食熟食均宜。贪吃的山伢子们,是等不得熟食的,尽管嚼得泥巴粉浆直流,都生不出半点疾病。还有块根山药,烧熟了吃,又香甜又具有滋补作用……一年四季,还有好多饱我们口福的吃食子。可以说,我少年的一半,是山鲜养活的,尤其兵荒马乱的年月,以及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山鲜成了我们的救命粮。山的博大,山的厚爱,她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因此,我对山乡充满赤子之情,乃至我大学毕业后,急切切扑入山乡的怀抱!

山的馈赠是无私的,任何人都比不上她的大度。但是,曾几何时,人们给予她的,只是一种伤筋断骨的忤逆!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大办猪场的那阵子,我看见众多刀斧手,将一根根遮天蔽日的古木腰斩于山神土地的门下!“以粮为纲”的那阵子。“向山要粮”的大进军,无情地刀砍火种,将大片大片的绿色断草除根,化为灰烬,以至让“母亲”千疮百孔!到了80年代,我眼睁睁看着那些怕政策多变的人们将一片片“责任山”滥伐一空!还有,在狭隘的“商品经济”意识下,我心痛地望着山民们杀鸡取蛋!为采撷山货鼓胀腰包,他们可以斩其茎秆,断其枝叶,甚至刨兜断根!明明资源濒于枯竭,大家还是我行我素……真是惨烈啊!

无度地向母亲索取,又无度地摧残母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无奈的母亲,似乎在叹息,叹息她再也无能为力为自己的宠孙赐予野味山珍了;叹息她再也无力用自己高大的手臂遮挡一方风雨了;叹息她再也无能为力,用自己的身躯抵御肆虐的山洪了……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什么不说“一方人养一方水土”呢?山民与山休戚与共,如果大家既享受山的赐予,又给山以奉母似的“孝敬”,那么“靠山吃山”的理论,永会立于不败之地啊!

1978年

伤痕

手,我那十指连心的手,至今留下紫黑色的伤痕,一直连在心里......

或许,我那支秃笔给人留下些许思考吧,所以有的人特别关注我那握笔的手。那天,我的右手受了锯伤,鲜血淋漓,他们一下围拢来,差不多一样关切地问道:“哎呀,你的手怎么变成这样?!”我想,对人莫过于真诚,就如实地告诉他们,我说我借来电锯,请了两个外来副业工,将几千斤木柴承包给他们锯成小段,工资议定为6元。那柴尽有3、4尺粗,每件不下3百斤。他们锯得很吃力,仅把每一件搬上锯台,都要累出许多汗。锯末飞舞,难于睁眼;剧烈啸叫,摧肝裂胆!我一直提心吊胆地关注着他们,生怕发生安全事故。好歹,他们以熟稔的技巧和力量,不到3个小时,便大功告成。我松了口气,马上请他们到室内休息,喝茶吃水果,看电视。但当我“验收”时,发现有几件锯得太长,大大超过灶膛的长容。本想“请”他们返工,他们肯定也无话可说,但是,我觉得他们很辛苦,这点小事用不着挑剔。待他们吃晚饭时,我便启开电动机,为他们“代劳”。哪知,看事容易做事难,当我向飞转的圆盘锯推上一件木柴时,一不小心,右手被锯片擦了一个大洞……

听了我的叙述,关切者马上皱起眉头,差不多异口同声地说:“是我呀,已包给副业工,一切由他们负责,达不到要求,理所当然返工,自己还动手干什么!”

我的心一震,手痛得更加厉害!

好歹,我还是得到许多人的安慰:“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指头还留着!”自然,如果指头掉了,他们会说“不幸中的万幸,手膀子还在!”安慰人,总得往好处说。

血流了很多,大家催我快去治疗!我迅速跑到医院。医生迅即冲洗伤口,缝合、包扎,安排铺位住院治疗。在床上尚未坐稳,吊瓶子针就来了,我享受着人民医院的温暖。

此时,走道上来了一个脑外伤男人和一个肚腹被踢伤的女人。护送的人催得很急,要求马上住院,医生说,病床已经安排满了,需另想办法,可能要在走道里开铺才行!这时走道里围了好些人议论纷纷,听回病房的人说,那男的是外省人,在一个水电工程上“捞副业”,违反操作规程,被石头砸伤了脑壳,有两三寸长的红口子,或许伤了骨头,还不是为了钱!那女人则是同别人吵架,被一脚踢伤了小肚子,下身都来了血!女人看样子很泼,自作自受……听着听着,我心里一惊:怎么都没有同情心?

看来,情势很急!我想我家离医院不足两里,每天跑来打针吃药很方便,完全可以把病床让出来,安排他们伤重的一位。我把想法说了出来,可是同室的几位立即斥责我道:“您也是(个傻子),先来后到,能挤进来就很不错,还讲什么风格!”

我只得又躺下来,望着那和着抗菌素的葡萄糖一滴一滴地流进我的肢体,觉得每一滴都包含着苦涩……

不觉,在医院已住了半个月,伤口眼看愈合,一切自我感觉良好。我急着要完成一份文字材料,而别人又无法代替。机关的同事和朋友们都来看望我,还送来了许多营养品,使我更加不安!我对朋友说,我想马上出院,在这里实在是度日如年!朋友大多露出惊讶的神情,埋怨道:“你这个人太不聪明,有的人打个喷嚏,一住(医院)十天半月,你的手伤成这个样子,还写什么材料!就是住上个把月,没哪个敢说个“不”字”!

我只得无话可说!

我又多住了几天,看到那些躺在走道里连哼都没有力气的危重病人,我再也住不下去了,叹息着人际间的伤痕,执意离开了医院……

1987年

山里人的“吃苦精神”

“山里人最能吃苦”,这话似乎成为山外人对山里人的赞许。山里人也常常引以自豪。好像“能吃苦”是山里人最可宝贵的品质甚至美德。

然而,有一种现象却又令人费解。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近些年来修公路、建水电站等工程,那些开山放炮,抬岩运土的苦力多是四川、湖南人氏!山里“出门就爬坡”,“望着屋走的哭”,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那沐雨栉风走乡串户磨剪子者、戗菜刀者、补钢精锅者、配钥匙者、补皮鞋者,问其来路,有的竟是往日未见过山的角色!

为什么本应“能吃苦”的山里人自己能干的买卖,却让据说“怕苦”的山外人“顶替”了呢?其实,说到底是个观念问题。

是的,山里人的确能吃苦。但这“吃苦”的涵义只是不“异想天开”,而是老老实实,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不慕高楼大厦,住岩洞住狗爪棚也心安理得。能住上一栋吊脚楼便是琼楼玉宇般美妙;不挑剔饭菜的粗细咸淡,包谷面拌和渣吃得蛮香;什么飞机火车轮船,那是非分之想,山里人靠的是一双能攀登的铁腿;无论怎样,决不能丢了负重的背篓,弯架儿和打杵,这是先辈留下的“传家宝”……。

正是这种祖传的“吃苦精神”、自然经济的谋生方式,使他们的劳作拘于一天一地、一家一户。走出家门,从事他业便是“怕苦怕累”、“不务正业”、“失去了山里人的本色”。有道是,“七十二行买卖,不如在家种田打土块”。正是这种“吃苦精神”,使他们安于现状,抱残守缺,心甘情愿,自自在在地过穷日子。而让大把大把的票子流出山门。

山外人不同。他们总是把吃苦同发展生产连在一起,同商品经济联在一起,简言之,同赚钱连在一起,有钱不赚手就痒,一月收入相当于一个县长,吃了苦,倒也乐陶陶得其所哉!

两相比较,不难受到启发,时代不同了,山里人再也不必以那种狭隘的“吃苦精神”自欺欺人了!我们倒是要向山外人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广义的“吃苦精神”!我们固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只知死守薅儿挖锄的笨重劳作,封闭在传统的自然经济里,不图开拓进取,只念知足常乐,那么永远就有吃不完的苦头!

1988年

老叹

大伯有个毛病:总爱叹气。解放前,叹吃草根,叹兵燹匪祸。解放后,叹不准搞单干,叹大办食堂,叹‘割尾巴’。人家一日两餐,他一日三叹。于是,‘老叹’成了他的名号。

别人叹气只是偶尔叹之,不像他那样叹个没完。别人叹气没有什么姿态,而他别具一格:头一仰,作个深呼吸,然后自然耷拉下来,‘呼’地一叹。

前不久,我上大伯家玩,他已住上新吊脚楼,儿孙满堂。我爱写点东西,便一直观察他的特点。非常失望!他一直未作深呼吸。心想,到底日子好,他终于不叹了!

我要走了,他送我到踏坝,突然,对门那匹大山上‘轰!轰!轰……’响起一阵炮火。他赶忙伸直颈项望去。我也张望,正要问他。只听他吐出一口长气:“嗯,不知你怎么想,这修电站怎的尽是外地人!”

我看他那姿态,高扬的头并未耷拉......

1988年

有感于“送”

椐报载,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照京乡的一些农民,常把自家初产的香菇之类送到乡政府机关食堂,硬要乡干部尝鲜。你不收,他说你瞧不起他们;你给钱,他宁愿把“鲜”毁了!

初看,觉得此事甚怪,仔细一看,才知事出有因,不足为怪。原来,这“送”是双向性的。首先是乡干部给农民“送”去很多很多。1987年腊月,乡党委和乡政府通过“盘底”,了解到全乡还有27户困难户没有年猪。党委书记亲自到一林场借杀两头肥猪,把肉分送到他们手里;去年,全乡有600多亩烟叶突然得了根须病,乡长马上迈开双脚,一天往返50余里山路,买回农药,第二天所有乡干部背着喷雾器,把农药“送”到农民的田里……像这样的事,在照京乡不胜枚举。这不是一般物质上的馈送,而是送去干部的情意,送去党的温暖!有道是“礼尚往来”,农民得到的太多,自然想到要“投桃报李”,此乃人之常情。正因为干群关系鱼水相依,水乳交融,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照京乡一跃成了全省的先进典型。

相比之下,少数地方倒真有些“怪”事!有的干部也讲“送”,然而,他们不是考虑自己应该给老百姓送点什么?该播种了,不见他们送良种;突发病虫害,不见他们送农药;。苦战三夏,不见他们送问候;东拼数九,不见他们送温暖......而是伸手今天要张三给他们送这,明天要李四给他们送那。久而久之,便断送了党的优良传统,人们也只好“送”他一个骂名!

由此看来,同样一个“送”字,却能做出不同的文章,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啊!

同类推荐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主要表现了晚唐文宗、武宗时期,灵州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紫宰相裴度、李德裕、宋中锡,以及义士张议潮等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展示出的个人风采。
  •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50年来,石嘴山市的经济文化不断地繁荣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新型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迅速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嘴山市的文学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门类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光荣历程。
热门推荐
  • 狼行霸天

    狼行霸天

    自深山而出,身怀狼族血性,且看狼少年如何踏上一条修人的不归路……寻万千古道,断万载红尘,修一世苦功,都不如做一世凡人
  • 明王传前传

    明王传前传

    曾经有一个女孩,红衣白发,等我回家。曾有一个人,婚聘已成,却不回家。
  • 思印气文法

    思印气文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女配:征服高冷总裁

    最强女配:征服高冷总裁

    她资质平庸,身边总有很多耀眼的主角,她一直都是衬托别人的绿叶,有人用她挡子弹,有人把她当成提款机。他将她看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宽衣解带一炮而红后,认为她失去了使用价值狠心遗弃,害她成为全城最受瞩目,名声狼藉的女人。有一天,他气焰嚣张走进她的房间,鼻青脸肿爬出来,才发现她是个披着羊皮的红太狼。当揭开真面目时,谁都无法与她媲美。主角是用来超越的,男人是用来征服的!女配的职业生涯,且看她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 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

    小说描述了一个来城市打工的贫困农民,在城市辛苦劳动结束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工钱,也没有任何申诉的门路。在城市打工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一桩凶杀案,可是后来当整个城市都在谈论这场凶杀案的时候,这个民工却没有发言权——因为他是民工,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这部小说的意味在于,他不仅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困窘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表现出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低下,他们的话语权被社会剥夺的事实真相。
  • 羽若学院校草帮

    羽若学院校草帮

    这个嘛,去里面看咯,希望大家喜欢,不喜勿喷
  • 茅山捉鬼术

    茅山捉鬼术

    茅山道士林御龙横走阴阳两界,斩妖伏魔,杀鬼无数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 这些美德成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古圣先贤。今天,这些传统美德依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本书从八个方面,向孩子们展示了200多个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源于历史事实,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读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相信这些故事所凝聚的教育意义一定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美德培养读本。
  • 极致冰道

    极致冰道

    上古秘术现世,不巧吴昊正是那个好运气的小子。面对一群上古巨兽,林凡可是伤透了脑子。他到底是要抓一头吃一头还是抓一头吃一头呢?
  • 异之独剑

    异之独剑

    原名:异之独剑-TennyoProjrct红遍全球的第一款VirtualRealityMMORPG(虚拟现实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TennyoProject》(天女计划),拥有无数的游戏玩家,当所有人沉迷于这个游戏时,游戏厂商竟然以资金问题停运游戏。然而停服的时间,青年楠峰居然还可以进入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