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500000058

第58章 儒家生态理念的价值内涵及其现代意义(1)

儒家的生态理念并非没有局限,特别在历经工业文明时代及信息时代之后的今天;然而儒家将大自然视为人类一体的观念不但未失效,反而在现代首先被西方人特加重视,因而我们在谈现代观时,反思其基本内涵实际上是提取其有价值部分从而展示其现代意义。

现在我们要从天道自然、顺天协变、天人合一三个方面,考察了儒家生态理念的思维取向,展显了作为这一思维取向之内核的“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赞天地之化育”以及“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三大命题。认为儒家的生态理念决定着中国古人如何面对自然的基本立场、伦理视角及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存方式。与西方“原子”式个体至上的思维不同,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其整体观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化”式的情感交融与道德交融,深涵着生命美感、乐感因素,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这一整体观所透露出的“天生人成”理念还包含着生态责任意识。

从思维取向中考察儒家的生态理念,是现代生态学能从先民智慧中汲取营养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人们更为注重的显然是立马见效的那种短平快成果。而作为一种学术探究,笔者以为儒家生态智慧的深刻内涵,不仅关系着人们如何对待自然的基本立场,也决定着中国古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存方式。因而,它的意义只能作用于深层的“善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上;历史已然证明它从未会失去其基本价值与启示意义。

一:天道自然——“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

当我们耳熟能详地说着“天道自然”一语时,我们未必能将其与“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版,第107页。关联起来。“自然”(自己而然、自然而然)作为“天道”运行之规则,其“价值”何在?原来,奥秘即在易理“生生”二字上。儒家原典《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可见自然之天道,是以“生”为德,“生生”成了天道“自然”这一根本规则之价值所在;此所以后儒时时不忘说天地“生生”之德。需要强调的是,此“生生”之德是诉诸于生命本有的真善美价值之上的。故孔子有“乐山乐水”之说,理学家有观万物“生意”之说。这点我们在后面还要稍加展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道自然观是儒、道二家共有的、最具始源性的思维取向。《老子》中“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种极富中国思想特色的“唯道论”的天道自然观。孔子得其精髓而发出深长浩叹:“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然而,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的是,这一天道自然观中深涵着“道”的规律及这一规律所决定的“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版,第107页。是其根本精神与思维取向。 唐君毅在其《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特辟专章《中国先哲之自然宇宙观》与专节《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之宇宙观》,探讨中国先哲这种“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的思维取向。他深信:“中国自然宇宙观之最大特征,吾人将以为在视自然本身为含美善之价值者。此亦易经思想之所涵,而为中国历代哲人之所承,与西方以往之思想最大不同处。”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版,第107页。前述孔子“四时”、“百物”之说,孔子想传达的旨意其实是:天虽不言,然其“生生”之道的价值遍在,并深藏于“四时”运行与“百物”不断生长的天道规律中;天无须言,而道(规律)不就在其中?唐君毅对此领会极深,他告诫人们“吾人断不可抹杀自然世界之表现价值,而当归于易经所示之思路。”因为“中国式之道德精神之本,在信人性之仁,即天道之仁。而天道之仁,即表现于自然。”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版,第109页。唐先生所言“易经所示之思路”,当为天道“生生”之理念;而其所言“人性之仁”,则首出孔子思想。所以唐君毅断言:“儒家言天,则具生生之德,天生物而其生德即复真内在于物,而使其所生,更成能生,生生不已,而亦成其生生之德、存存之性者。是天地之继其生生存存之德性于物,而后天地之道乃可真言是善也。”故“儒家大皆于自然界,见一生机洋溢之‘充实而相续之生化历程’、‘宇宙之富有日新中之大业盛德’。中国自秦以后,唯儒家之自然观为后世所承,亦即见中国文化精神之所注矣。”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版,第116—117页。此中所谓“相续之生化历程”、“日新之大业盛德”,正是见出其价值处。所以,深具卓见的汉学家史华兹如此评价孔子“四时行,百物生”的天道自然观:

我们已经注意到,依据他(孔子)对天与四季之间关系的认识,和他对宇宙的生生不息过程的通见,孔子宁愿保持沉默。在这里,他似乎展望着这样的人类秩序:与无思无虑而又天真自发的自然秩序相伴运行。的确,《论语》的大部分内容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明确而又清醒自觉的人为努力方面,这种努力以人类的道德为中介。但孔子也敏锐地意识到,正是在由人类自觉的目的支配的领域,人类走上了歧途。实际上,他梦想着这样一种国度:在那里,好的社会风尚体现于毋须反思的习惯性行为之中。人类的行为要与大自然的神秘韵律相互呼应。[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原来,在孔子的深层意识中,是冀望并憧憬着“人类的行为要与大自然的神秘韵律相互呼应。”史华兹揭示的这一层面太重要了!原始儒家具有与道家共同的阴阳和谐的宇宙节律思想。现在,我们当不难理解孔子为什么要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以天道为准则,价值自在其中。唯天为大,所以,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吧!就此,我们还可进一步理解孔子所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里,孔子竟然也心存敬仰地赞赏“无为而治”的自然之道!天道运行,本来就是不含造作而自己如此的;认识无为而治的规律,让统治者仿效自然无为的天道。在这点上,孔、老同矣。的确,道以“无为”为其本性,它是无为而自然的,能守此“道”,万物便顺应自然而变化。实际上,宇宙演化及其规律之“道”,对老子而言虽有点神秘(“道”毕竟不可言说),但并不复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指的是自己而然。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非有意造作而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即自己如此,非外力所推动。钱穆说:“天尚在道之下,而此道亦即是自然。”钱穆:《中国文化特质》,见《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2页。道是在自然状态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正因其“无为自化”,从而它不是外力“使然”的,从而呈现为一种决无勉强、自然而然的境界状态。中国思想中,儒家的生态理念由此思维取向而出。《易》道“生生”,即自然而然;过分造作,非但“生生”,恐为“灭灭”。可见,“无为”的内在合理性是要斩去过分的人为造作。今天,当这一真理重新显现它的生态理念之光辉时,其启示即在让人们珍惜自然生命、看重自然价值;凡人为层面均须顺天道而为之,对过度“人为”而损及自然的离轨者,“无为”之道将让他紧贴大自然怀抱而倾听天道自然之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极具说服力的更早的资料。稍加注意,我们便能发现其与孔子“四时行、百物生”的天道自然观之对应处。据《周书》(今称《逸周书》)《文传篇》:“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卵不跽,以成鸟兽之长。畋猎唯时,不杀童羊,不夭胎,童牛不服,童马不驰,不骛泽,不行害,土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天下不失其时。”这是周文王告诫太子发时说的话,可见周文王时已有极为珍视自然万物价值的生态保育理念。其“万物不失其性”,与孔子的“百物生焉”;其“天下不失其时”,与孔子的“四时行焉”的天道自然观恰相对应。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都有颇具特色的生态理念,孟子的“不违农时”,荀子的“万物皆得其宜”,均为儒家思想中的典范。

二、顺天协变——赞天地之化育

所谓“顺天”,亦即“顺道”,顺自然之天道;亦即“顺理”,顺自然之天理。而“协变”一语,无宁视其为“谐于变”,中国古人喜用“相协”一语,即有赞天地之化育——以人相协于自然从而有“谐于变”之意。“协变”的双重意义可先从汉语字源上切入:“协”,不仅有协作、协调更有和谐的本义;“变”,不仅有变动、变通更有变化的内涵。在古语中,变而“化”之,才能取得更高一层的“优异”质地,才能如今人所言“可持续发展”。

先看:“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4][P181]不符天时,如何能乱伐草木、乱杀禽兽?此为不合天道即不“顺天”之行为。所以《大戴礼记·易本命》在保护生物问题上警示君王:“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高明注译:《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79页。面对“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高明注译:《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79页。君王当有所警惕有所鉴戒,切勿破坏整体的生态。所以《大戴礼记·易本命》一开篇即展显孔子的教诫: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高明注译:《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71页。 [4][P471]

此中所谓“易之生”,是指《易传》“生生之谓易”。“惟达道德者”,当指能使万物各行其时、各得其所的通达本源之道者。德者“得”也,万物得其时、得其道即为德,故儒者常言“物各有德”;此即孔子言“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的根本缘由所在。其实,从《大戴礼记》中我们亦可透视并理解:何以《周礼》于山林薮泽之生态维护,要详以设官分职;使川衡、山虞、林衡、泽虞各有职掌,各执禁令。几千年前,《周礼》所示职官,已十分强调依据时令而各行其职。而从《礼记·月令》中,我们亦可透见周代政典中关于生态方面的一系列时令禁约,此不赘述。仅举其十一,仲冬之月: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

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

涂阙廷门闾,筑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闭藏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礼记章句》,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443—445页。

《月令》于一年十二月,随自然变化而各有禁制;“罪之不赦”一语尤见其严厉。《孟子·离娄上》中甚至对随意“辟草莱、作土地”(即乱砍伐、滥用土地资源)者,提出要判罪服刑。要之,儒家的这种维护生态之意识,不仅进入国家政典,而且为儒家学者从学理上进行论证;因而它能一直传承下来。

须知,先秦儒家的“王道”观,深刻地关联着生态理念中“协于天时”之义。《孟子·梁惠王上》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而此生态理念亦在其《荀子·王制篇》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同类推荐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热门推荐
  • 神话系统

    神话系统

    穿越了,重生了,可直到十三岁,觉醒了系统,才知道,这个世界,妖鬼横行,神魔隐现,气运之道,贯穿其中。想要求道得长生,你们不收我,那又何妨,总有一天,我将站在你们难以企及的高度,俯视你们!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丑妃当道:腹黑太子别惹我

    丑妃当道:腹黑太子别惹我

    一颗子弹,斩断了沈久对爱情和友情的所有羁绊,可当她从另外一个时空醒来之后,却发现等待她的,竟然是灭顶的灾难!清白被毁,失去容貌,被父亲抛弃,被未婚夫抛弃……所有的种种铺天盖地的向她袭来!再次面对众人的欺骗和背叛,她毅然决定要站在最高的位置俯瞰那些所有曾经欺凌过她的人!谁说女人就得依附男人而活,从今日起,她沈久就要来改改这历史!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的盲女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的帮助下,开始顽强地探求内心的智慧和光明。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她投身于慈善事业,不屈不挠地在黑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用慈爱的双手拥抱世界。她被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本书讲述了她传奇、美丽的一生。本书是美国当代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部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 死亡列车

    死亡列车

    爱丽丝,铁暴龙,活死人,血惊魂……黑色的列车在残骸中行进!带着幸或不幸的旅客进入一个个血腥的世界。
  • 逍遥安歌

    逍遥安歌

    来自修罗域的囚犯,无意中打开了修罗域开通万灵域的通道,一场两域的战争就此展开。但是事件的主角却离开了,运用修罗域的力量在这个世界逍遥自在!!但是他的实力还有身份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得不走完的路。。。。。。
  • 江家小妞,冲冲冲!

    江家小妞,冲冲冲!

    这年头什么职业都不好干,尤其是后妈,更是难上加难。不仅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的了木马,翻得了围墙,打得过牛氓,还得哄得了孩子,受得了面瘫狼。自从江小米在海选后妈比赛中获得优胜,荣升为一名后妈之后,就每天生活在水身火热之中。这酸爽的人生,洒满了心惊肉跳的狗血。
  • 宝贝,你不乖!

    宝贝,你不乖!

    “萧一一,我看你这么可怜,就好心娶了你算了。”苏先生一脸奸诈的看着她。苏先生什么来头?金融界的大佬,神秘财团的扛把子,食物链最顶端上行走的大人物……有多少女人为他要死要活,又有多少女人为他自相残杀。她可不想趟这浑水。“不,叔叔,我还小,算命的说我四十岁之前不能结婚,否则会遭遇不幸。”“你真的不嫁?”苏先生眯着眼睛望着她,眼神有点危险。摇头,萧一一表情坚定:“嗯。”苏先生随手将她扔到床上:“那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让你遭遇不幸!”
  • 守护甜心之雪梦公主

    守护甜心之雪梦公主

    这素一篇小说,有关守护甜心哒,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