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9700000033

第33章 运思篇(29)

昨天下午我和两个同学去散步的是法国公园。

我于昨天下午和两个同学到法国公园去散步。

我和两个同学于昨天下午到法国公园去散步。

法国公园是昨天下午我和两个同学去散步的地方。

我是昨天下午和两个同学到法国公园去散步的人。

上面是八个同一意义而重点略有区别的式样不同的句子,自然,一个句子的变化是绝不止八种的,倘使把字面稍加改动,一定还可以写出别的许多式样来,大抵句子愈长则变化愈多,这里只举这八种,我想,大概也可以略见一斑了吧。

除了字面位置的更动外,一个句子至少还有两种不同的变化,那就是长短和单排的问题,如果说字面位置的更动是句子本身的变化,那么,长短和单排,可以说是句与句之间的变化了。

文言文的拥护者常常把简短作为造句的优点之一,这其实是不大确切的,我以为至少先得看看这简短的含义的是否正确。硬要把文章写成简短,这就会使词意含混,因而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反过来,倘使句子里有冗长而不必要的字眼,那也是应该加以清除的。刘知几在《史通》里,论及《汉书·张苍传》里的“苍免相后,年老口中无齿食乳”,以为其中的“年”“口中”三字,是多余的,改为“苍免相后,老无齿,食乳。”意思既没有出入,词句也较为洁净,这见解很不错。《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里引奥里明斯基的话,也有同样的意见:

为驳复外间的诽谤起见,举个还未忘记的例子来说。有篇文章,我记得好像是描写蒂威尔城的示威游行似的。文末谓:“在游行的地方,曾来了地方警察,拘捕了八个游行示威的人。”这种类似的句子是很普通的。把它们整个儿的排印起来是否需要呢?譬如“地方”两字,难道在蒂威尔城来的警察,不是当地的,而是卡桑的么?其次,“在游行的地方来了”云云,难道警察不来可以拘捕么?至于“警察”云云,除了警察以外,谁还可以捕人呢?最后,“游行示威的人”云云,自然,不是母牛,也不是行路的人吧。所以,留下排印的仅为“八人被捕”,即是所需要者,其余的统统删掉了。

废话的删去固属必要,但是硬把句子装成简短,却又可以减低句子的明确性,使意义不能完整。普通的文言文,就都有这样的弊病。唐子西《文录》:

东坡诗叙事,言简而意尽。惠州有潭,潭有潜蛟,人未之信也。虎饮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人方知之。东坡以十字道尽云:“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言“渴”则虎以饮水而召灾,言“饥”则蛟食其肉矣。

简短诚然是简短的,但以唐子西的文章,含义却并没有完尽。首先,这十个字里并没有指出所在地的惠州,也没有“人未之信也”和“浮骨水上”的意思,这样说来,东坡十个字比唐子西文章里的“潭有潜蛟,虎饮其上,蛟尾而食之”,只不过少了三个字,意义却反而含混,可见是并不高妙的。名手如东坡尚且如此,其他的自然更不必说了。

《唐宋八家丛话》里记载奔马的故事,也是关于简短的问题的:

欧阳公在翰林日,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以为何如?”曰,“逸马杀犬于道。”

简短诚然也是简短的,然而主词的地位变动了,未必尽合原意。句子的好坏不能由长短来判断,或长或短,必须合乎提笔时候的需要,什么是提笔时候的需要呢?这就是含义的完整和明确。

然而完整、明确之外,一面也还得讲求格调的和谐,世上固然不会有通篇都是长句的文章,也绝不会全是短句的,要不然,那便成了毫无趣味的《三字经》了,所以普通的文章总是有长句,也有短句,不但长短相间,而且单排互参,读起来十分匀畅,可以琅琅上口,曲尽抑扬顿挫之妙的。

单句就是自成起讫,可以独立的句子,在普通的单句里,不但忌用太多的相同的字眼,连太多的相同的句调,也得避免,譬如:

两人的脾气是不同的。自然,相通之点是有的,但比较起来,差别是显然可见的。

这种句子在文法上并没有毛病,因为连用了几个“是……的”,读起来却非常不顺口,不舒服,这是因为单句忌同的缘故,倘是排句,即使句法和字眼相同,可就反而见得谐和了。例如:

(一)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

(二)同伴远走高飞,有的发了财,有的做了官,有的为害于民,有的为利于国,有的流转沟壑,死而不得其所……

(李健吾:《希伯先生》)

(三)教之在中国,何尝不如此。讲革命,彼一时也;讲忠孝,又一时也;跟大拉嘛打圈子,又一时也;造塔藏主义,又一时也。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于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不过一碟是全鸭,一碟是杂拌儿而已。

(鲁迅:《吃教》)

属于同一范围或同一性质的事象,用字数相近、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现出来,这就是排句。有些是短排,如第二例;有些是长排,如第一例。但即使是排句吧,它的本身也还须有变化,绝不能用一种句法排到底的,譬如第二例的“有的发了财,有的做了官”,是一种式样,“有的为害于民,有的为利于国”,又是一种式样,……“有的流转沟壑,死而不得其所”,则又单独地成为一种式样,和前面两句一排的不相吻合了,这正是使文章灵活多采,避免呆板的办法。

再就意义上说,排句也有逐步分别浅深的,或则由浅而深,或则由深而浅,例如:

(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二)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三)我始而静思,继而沉吟,终于大笑。

(唐弢:《拾得的梦》)

这些句子,含义都是一步紧似一步,不像前面所举的例子似的,彼此并列了。这可以说是排句的别一格。但在形式上,并没有显然的区别。

出乎排句,而在形式上又和排句稍有区别的,是修辞学上称为反复格的句子。正如字之有复叠一样,反复的句子也是为了要表现强烈的情感和意见,这才用重复讲述的方法,把同样的话讲上好几遍。于此,人们可以得到一种强烈而又和谐的感觉,例如《论语》上的:

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是因为冉伯牛生了麻疯病,孔二先生非常惋惜,所以反复申说,以表示低回嗟叹的意思。相似的例子多得很,这里不再一一枚举了。但是,反复的句子还有两种不同的式样,却须交代清楚,一种是隔开来的,如:

(一)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易·乾卦》)

(二)静静地没有一点声音。

我静静地来到这里的山上。

——时是正午。

天上没有一片浮云,

太阳牢不动地在天空钉着;

兽藏洞中,

蛇卧草里,

树脂如蜡泪一般地流着;

一滴、一滴地枯死在岩石上。

静静地没有一点声音。

(毕奂午:《山中》)

这种隔开来的反复句子,当以用在诗歌里的为最多,但在别的文章里,有时也一样可以找到,例如鲁迅在《出关》里,就用了好几句“好像一段呆木头”,来形容老子的毫无动静。还有一种反复的句子,是就原句加一二虚字,使字数略有变动,而仍保持大部分的面目的,如:

(一)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二)如果说这真是一个筵席。孩子,你为什么要先我而散去,你为什么要先我而散去呢?

(唐弢:《心上的暗影》)

按照惯例,反复的句子总是申述同一意义,指点同一事物的,这里的第一个例子,所指的却是两株树,两件同样的东西。本来只用“两株枣树”四字,就可以说完了,作者却把它分成两部来说,用以增加文章的韵味,使人对此有回荡的情调、朴美的感觉。而这所谓回荡的情调、朴美的感觉,也往往是所有反复的句子的同有的特性。

一个初学写作的人,如果能够牢记句子的构造的规律、安排的法则,一面又勤于学习,随时留心,则一切造句上的困难,我想,是不难迎刃而解的吧!

(选自《文章修养》,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

句读和段落(叶圣陶)

从前的人写文章不加句读,不分段落。假如所写的文章有一万个字,就老老实实把一万个字连写在一起,看去好像黑漆一团。加句读,分段落,都是读者的工作。因此,古来的书有许多很不容易读,并且因了读者的见解,一句句子可以有好几种读法,结果意义大不相同。例如《论语》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读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据梁启超说)。《老子》里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可以读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据释德清说)。因为作者自己不加句读,所以发生歧义,这情形和普通所说的笑话,“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没有两样。

近来的文章已流行加句读、分段落了,不但自己写的文章要加句读、分段落,并且把前人所写的文章也加了句读、分了段落来重新印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句读和分段的法则,普通文法书上都讲到,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大概都已知道了的。不过加句读、分段落,在法则上虽然说来很简单,实际运用的时候颇不容易。如果文章有技巧的话,句读法和分段法也是技巧的一部分,值得好好注意的。

一先讲句读

句读用“、”“,”“;”“。”“:”等几个记号表出,古来所用的只“、”“。”两个,近来喜欢简单的也只用“,”“。”两个。这些记号看似没有什么,用在文章中就成了文章的一部分,竟是有生命的会起作用的东西。为说明简单计,姑就最简单的句读记号“,”“。”来说。“,”是表示读的,“。”是表示句的。一句完整的句子,“。”只用一个,地位是一定的;“,”的地位和数目,往往可以不一定。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端一句,就可有几种不同的句读法: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甲)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丁)

这里面(甲)是依照《背影》原书的,大概是作者朱自清先生的原来的句读样子吧。(乙)以下三式是我试加的句读。这四种句读法都有人用,不过文章的意味在各部分的强弱颇不一样。

依我的经验看来,一句句子做一气读的时候,断落的部分意味比别部分强。做两口气读的时候,有两个断落的部分,就有两部分意味加强了。现在用简单的句子来做例:

仁者人也。

仁者,人也。

第一例“仁者人也”做一口气读,“人也”部分较强。第二例“仁者,人也”做两口气读,“仁者”和“人也”两部分意味都强。因为,原来是“仁者人也”四字合成一个单位,分断以后是“仁者”为一个单位,“人也”为一个单位了。凡是断落的地方,意味都会增强,一句句子,断落的地方越多,意味增强的地方也越多。这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原则。

根据了这理由,让我们再来吟味上面所举的《背影》的文句。先就上半截说,得三式如下: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一)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二)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三)

(一)式只做一口气读,(二)(三)两式都做两口气读。(二)式中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因为分断了的缘故,读起来意味都比(一)式中的强。(三)式中的“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读起来意味也比(一)(二)两式中的强。

再就下半截说,也可得三式: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二)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三)

(一)式只做一口气读,(二)(三)两式都做两口气读。(二)式中的“不能忘记的”“是”二部分读起来比(一)式中的意味强。(三)式中的“是”字意味特别强,“他的背影”也比(一)(二)两式中的都要强。

就一般文法上的规定说,上面所举的《背影》文句的各种句读法,以第一种(甲)为最适当,最合论理,可是习惯上却也容许有别的句读法,(乙)以下诸式,有时也不妨使用。自古以来,颇有许多句读法不甚合论理的。例如曹孟德的诗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普通皆用这句读法,如依照文法上、理论上说来,应该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才对。因为句子中包含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三部分的缘故。从来的断作四个字一节,实因它是四言诗的一部分而已。又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同类推荐
  • 模拟导游

    模拟导游

    在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中,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关联性和较高的乘数效应,展现了极强的产业优势并积极发挥先导作用。两年来,四川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已恢复到震前水平,成为海内外游客心中美丽而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民间大使”,四川导游肩负着传播四川特色文化、展示四川旅游形象的重任,为此,培养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导游人才已成为川内旅游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编写本教材的初衷。
  • 难题解答大讲座(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难题解答大讲座(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感悟真情故事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感悟真情故事

    本书收录了中外百余个真情故事。这些故事从各种感情、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将人间的各种真情展现出来。
  • 科学发明家

    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必听的数学之谜

    必听的数学之谜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热门推荐
  • 玉笛至尊

    玉笛至尊

    少年叶倬离奇来到五洲大陆,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征途
  • 逆衍变

    逆衍变

    这世界,是变化多端的,坎坷多变的,如普通人一样品味着自己的必经之路,才会真正的有所领悟,才会走出自己,创建一种新的道,李夜守护着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情人,这些让李夜值得守护,值得保护的存在,开始有一天,·····从此,一股逆天之路从李夜身上展现,李夜也渐渐的走向了谁与争锋的强者之路。
  • 大明逍遥录

    大明逍遥录

    抗日名将李如松之死究竟有何猫腻万历四十年的大明京城,究竟隐藏了多少黑手两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究竟是怎样卷入明清鼎革的漩涡之中已经微微倾斜的天平上,在一旁加上两根微不足道的稻草会发生怎样的偏转谍明以伐清,以小而战大尔为大国,而我中华亦不小也!
  •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这个世界,女人总想变着法地改造男人,男人总想变着法地躲避女人。男人和女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幸福不能像打开盒子一样简单?本书告诉男人、女人要珍惜拥有,互相理解,给自己、给爱人营造一个心灵的港湾。本书带你走进人的内心,和你一起去窥视男人和女人的那些心事。
  • 随身空间闯末日

    随身空间闯末日

    无意中的到了一个逆天的空间,就在林雪觉得自己的生活即将变得十分滋润时,却不想末日来临,这个世界都变了,人性,仿佛已不再存在。林雪在末日中艰难的生活着!
  • 纯情少女纯爱记

    纯情少女纯爱记

    想安安静静的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开学就吵架的美男,温柔又深情款款的校草,冷酷又内敛的极品校草。到底谁是她的天使?迷糊少女落惜沫也犯难了…
  • 酒醉的邂逅:天堂泪

    酒醉的邂逅:天堂泪

    一次酒醉的邂逅改变了一个大学生的命运。这个一生穷困潦倒,挫折不断,噩运如诅咒般缠绕的大学生,在他身上发生了一段悲喜交加的感情故事。他的身边出现四个女孩,一个高贵而不傲慢;一个貌美而追求虚荣;一个妩媚而刁蛮;最后一个尊贵而带着怜悯。金钱、美色、阴谋就这样层层展开。错综复杂的感情,如一部现代都市爱情剧。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
  • 法则:世纪

    法则:世纪

    神的起点。“我们是一个人,哪怕被世人所不接受。”隐“我们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哪怕被人误会。”语“我没有感情,我的世界除了他们没有人理解。”云.............可是当他们的遇到了他们,世界又会变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