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300000016

第16章 瞄准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1)

一个想要企业长久发展的企业家就必须有危机意识,有主动出击的意识,要有一个政治家的谋略与胆识。正如任正非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所说的:我们总不能等到没有问题时才去进攻。如果我们不能尽早把握国际市场,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

走出去是国际性大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已制定了第二次创业规划,我们将在科研上瞄准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用十年的时间实现国际接轨。这个目标我们分三步走,三年内在生产和管理上实现国际接轨,五年在营销上实现国际接轨,十年在科研上实现国际接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所谓的营销国际化,并不是在国外建几个工厂,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就够了,而是要拥有五至六个世界级的营销专家,培养50~60个指挥战役的“将军”。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工厂,厂房的长度是300米,宽度是180米,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我们已投资一千万人民币引进MRP II的软件,这个管理软件通过我们一年到两年的消化和提高,将使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同时,投资2.5亿,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引进与研制相结合的各种调测设备。 跨过这个世纪后,我们的工业产值将超过百亿。

我对奋战在各条战线、为此成绩而努力的人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他们都是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踏踏实实、矢志不渝、集中精力钻研一项成果的精神。自企业成立以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突发的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儿的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地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

成功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与能力,成功使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去系统地克服迅速成长中的弱点,成功使我们有勇气、有胆略去捕捉更大的战略机会,使我们从根本上摆脱过去,获得内在可持续成长的生命力。

——摘自任正非1995年在华为与云南电信器材厂通信电源合作

签字仪式上的讲话《加强合作,走向世界》

任正非认为,跨出国门,成为一家国际性企业是面对危机的必然要求。正如他所讲的,“我们总不能等到没有问题时才去进攻。我们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培养并造就干部队伍。我们现在还十分危险,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若我们在三至五年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任正非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他不是一个政治家,却有着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有着一个政治家的谋略与胆识,这正是他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勇立潮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华为在通讯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员工培养成富有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华为狼”。任正非遭遇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和政治的动荡间有力生存,终铸大业。

当时国际市场上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先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西方公司动作稍慢,投入稍小,华为才有一线机会。为了抓住这稀有的机会,无数优秀华为儿女离别故土和亲人,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20世纪90年代,与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拟定《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事实证明了任正非战略家的眼光,在走出去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华为除了价格、技术、市场等常规方法之外,还坚持把紧跟国家的外交路线作为华为自己的销售路线。任正非明确表示:“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成功的,在世界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华为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相信也能成功。”

要特别说明,千万不要把差的人推荐到海外去。千万不要像卸包袱一样地向国外卸,这一点大原则要明确。建议干部部门就要建立制度,凡是有办事处推荐的员工在海外出问题的话,推荐他的主任就要给予一定的处分。

拓展透析

任正非是一个有野心的企业家,他一向坚信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不断壮大,不断发展。对待国际化的问题任正非同样表示,走出国门绝对不代表只在国外建设几个工厂,把一些产品卖出去,中国企业应该有更大的野心和更高的追求。

但是很多企业家存在这样的疑问:中国有很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市场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那我们为什么还非得要走出去?光把内需市场做好行不行?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一方面,先注重国内市场不错,中国本来这么大一个市场,如果在中国这个市场都做不好,走向海外、国际化可能无从谈起;但是另外一方面,现在国际化是一种趋势,不是说企业想不想走出去,而是必须要走出去,你不走出去,别人会走进来跟你竞争。所谓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否在国外驻扎,员工是否派驻国外,而是看企业能不能按照一种新的全球化的理念和规则来运营。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培养这种国际化的视野。

国际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因为对自己的定位、对对方的市场认识不够清楚,也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对国外的市场不了解,对国外做事的方式不了解,但最根本的是从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的商业化,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很坎坷。但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加深了解、不断进行战略调整都可以克服,而一旦克服了这些困难,企业势必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国内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并非毫无优势可言。首先,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的发达市场,发达国家的企业,确实遭受了重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机会。从资金实力看,现在中国国有企业不差钱,他们要出去搞兼并收购,国家无论从资金上、政策上都会给予支持,这在国外的企业是没有的,也是目前中国企业的优势。

其次,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以前我们走出去或者要寻求合作的时候,对方不一定有兴趣,但是现在如果我们把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统筹起来看,中国企业的介入以及合作,就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国内的企业领导者们应该有着这样的眼光:走出去是必然,而既然走出去,就不能满足于小小的成就,而应该有更大的野心和追求。在不断进取中,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竞争中要坚持“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低作堰,是李冰父子两千多年前留给我们的深刻管理理念。同时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罗马水渠、澡堂,已荡然无存,而都江堰仍然在灌溉造福成都平原。

为什么?

李冰留下“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是都江堰长盛不衰的主要“诀窍”。其中蕴涵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

华为公司若想长存,就要学习这些准则。

深淘滩,就是指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绝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之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

低作堰,就是指节制自己的贪欲,其实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摘自任正非2001 年 3 月企业内刊上发表的《华为的冬天》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任正非在2009年年初华为公司的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新理念,叫做“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就是指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低作堰就是指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深淘滩,低作堰”是对华为商业模式的一种概括。高科技企业“高投入,高回报”传统商业模式,早已深入人心。当科技企业持续在研发上“高投入”,形成了一定形式的成本优势,企业无不正大光明地把“高回报”装入袋中。有些巨无霸一旦形成垄断,还千方百计地制造壁垒,压制创新技术的应用。任正非不认同这样的哲学。去年中国电信CDMA网络工程招标,朗讯、阿尔卡特、北电等巨头,纷纷投出了70亿至140亿元的标,而华为却只报了不到7亿元的超低价。一时间华为“裸奔”、“不正当竞争”等评论铺天盖地,而任正非则很淡然。他认为这既是华为成本优势地头力的集中体现,又是华为一贯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华为历来秉持的是“低作堰”,与运营商形成共生的关系,用低价减轻运营商的成本压力,从而让利给运营商,赢得其长期信任与合作,最终定能取得合理回报。

“深淘滩,低作堰”也是对华为内部运营模式的一种概括。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任正非,最重视一线的“深淘滩”。当公司一个个业务现场,都具备了很强的突破能力,都能做到精进、极致时,公司的竞争力就会特别强大。而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让所有层级的高管,都戒掉颐指气使的工作方式,真正成为一线的服务生或仆人。这样才会形成上下合一的氛围。任正非作为创始人,从来不缺乏贴近一线的激情和对一线的敬重。他习惯于把意识化为具体行动,不断缩小自己的持股比例,扩大华为股东群体,不断把公司利润转移为员工的福利,以至于华为的高工资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同类推荐
  • 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本书通过故事揭示了是什么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以及如何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全书共分五章,包括相信自己拥抱明天、充满活力舞动生命、享受人生完美生活、宽容真诚受人欢迎、成功人生自我创造。
  • 老板不会轻易告诉你的50个秘密

    老板不会轻易告诉你的50个秘密

    本书内容包括:为了薪水而工作的思想要不得、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努力工作未必就得到老板的认可、不要总认为老板比自己笨、别指望别人能够为自己而改变、好马也要吃回头草等。
  • 强势竞争

    强势竞争

    整套书系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
  •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生动的语言收集了诸多女性对幸福的理解,阐释什么才是女人需要的幸福,它告诉现实生活中的女人,如何生活才幸福,怎么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

    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

    本书本着让情绪为健康服务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人们看清情绪的本质,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学会掌控情绪,杜绝情绪中坏的一面,发扬好的一面,让情绪成为人们的帮手,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服务。
热门推荐
  • 至尊狂魔都市行

    至尊狂魔都市行

    魔界至尊身陨,却将自己的全身修为化作一颗赤血珠投入六道轮回。少年楚风意外得到了这颗赤血珠,受赤血珠的影响,本来便年少轻狂的楚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以魔道少主之名,携十八修罗死卫,带着张狂强横的实力,如同彗星般崛起!修罗令出,伏尸千百!阎罗令出,赤血万里!年少不轻狂,枉为少年郎!如果——你是青少年的话,就请进来,跟随主角一起轻狂摇曳吧
  • 皇室公主的神秘爱恋

    皇室公主的神秘爱恋

    一个人人疼爱的小公主以平民的身份进入菲凌贵族学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文物调查员

    文物调查员

    西周天子墓、北邙狄王陵、南越山神冢、东汉阴兵城......我不管你是摸金校尉还是发丘天官,我只告诉你一句话:四海之内,九州之原,只要是在华夏土地下,哪怕就是一方瓦片,那也是不能动的!动!就要被抓!我是文物调查员,打击盗墓,人人有责。
  • 娇妻你只属于我

    娇妻你只属于我

    刚刚恋爱一个星期。竟然喜当爹。女朋友怀孕了,孩子是谁的?不管你之前多风骚。如今只能属于我石敬轩一个人。
  • 冷枭难惹:奇葩隐婚

    冷枭难惹:奇葩隐婚

    富豪相亲会,她准备充足,却把他认错当成心爱的男神……从此,遭到这冷枭大人的围追堵截,被迫跟他闪婚。人前,他是权倾天下的大人物,她是饥荒不饱的女屌丝,毫不搭界。人后,他们却是一对隐婚夫妻。他冷魅尊贵,俊逸,邪戾狂狷,他疼她纵她禁锢她。他说:是我的,就永远都别想逃!她美丽动人,特立独行,宁死不屈,她躲他闹他挑衅他。她骂:是人渣,就永远都是人渣!
  • EXO情债难偿

    EXO情债难偿

    将一颗诚心送上却是被伤痕累累地丢回,我已爱到累却依旧放不下。为何你们伤我如此深我却依旧痴心?人们说,由爱生恨,可是啊,我那么爱的少年呐,我怎忍心去恨?只愿下辈子,不遇见不爱上也就不受伤。
  • 慕夏而来,相思以至

    慕夏而来,相思以至

    对于现在的社会,怀孕根本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如果还是个处呢?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肚子里就有了一个孩子。她一定要生下孩子,不管是人是妖。一次偶然,他强要了怀着孩子的她,她祈求他轻一点,慢一点,只为保住孩子。可是他知道,她是个处。他走后,她知道肚子里的孩子还好。十,十二,十六个月,孩子还是没下来。几年后,一次偶然,他救了一个可爱的孩子。那是她的孩子,那是当年强要他的男人。时间磨平了一切,相忘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她只想要孩子平安。但是,她要带走孩子时,他却发现孩子也是他的。可是,那个孩子在他强要她之前,就已经在她的肚子里了,为什么孩子会是他的?她和他,在之前,从没在彼此的生命中出现过。......
  • 无敌独尊

    无敌独尊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夜晦遭人暗算,先天生命本源残缺,本来注定一无所成,但却无意间得到逆天魔功,从此逆天改命,登临绝巅!
  • 东莞打工妹二十年风雨人生

    东莞打工妹二十年风雨人生

    本文讲述的是几位生于七十年代末的农家女孩,她们从青涩的少女到苍桑的中年,其间历经二十年的故事。二十年风雨的洗礼,她们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有人当了国企的总监,有的做了第三者,有的在农村种田,还有的当了小学老师;极少数人历经打拼,从一无所有的打工妹,奋斗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她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就是那个年代农村女生凄苦命运的真实写照。
  • 幻天帝

    幻天帝

    吾能独霸统天下,亦能赢得世人心,却挽救不了吾爱人的生命,吾无心做帝王,却被别人认为是天生的帝王而被处处陷害,吾的结局只有死吗?转生?重来?(因为个别原因本书将不再更新,故事还在继续着新作品《最终裁定》将在不久之后上传,幻天帝就算是为其做的铺垫吧!我们《最终裁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