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100000013

第13章 安心

禅宗二祖慧可求法时,立雪齐腰,断臂表诚,请达摩大师为他安心。

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慧可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出那颗扰动不安的“心”来,只得如实禀告。

达摩说:“我已为你安好心了。”

达摩让他找出“心”来,意在引导他认识到心的虚妄。慧可深感生命深层的困扰,请求达摩为他安心。在达摩的点化下,他认识到困扰自己的根源就是自己虚妄的执着,当这种虚妄的执着消失了的时候,虚妄之心就不复存在,真心遂炳然显露。

禅宗的开悟论,就是通过种种禅机,重现本来的心。

宋陆游《晨起》:“心安已到无安处。”很能写出安心的三昧。

自射

有一天,一个猎人追逐带着箭伤的小鹿。追着追着,抬头一看,见前面有一所寺院。这猎人平常很讨厌出家人,每遇到和尚就远远避开,今天他为了到手的猎物,便耐着性子,问站在面前的和尚:

“喂,这位师父,你看到过一只鹿从这里跑过去没有?”

站在猎户面前的和尚,是马祖道一禅师。道一见这猎户手执利箭,枉杀生灵,决意点化他,便明知故问:“你是什么人?”

猎户见这位和尚问话好生奇怪,瓮声瓮气地回答:“打猎的!”

“那你该懂得射箭喽?”

猎人心想天底下哪个猎人不懂得射箭,便不屑一顾地回答:“废话,那还用说!”

“既然你会射箭,那么我问你,你一箭能射几只鹿?”

猎人以为禅师是在探问他的箭术是否高明,扬扬自得,胸脯一拍,颇为自负地说:“一箭射一个,百发百中。”

道一听了,不露声色地说:“我看你这位壮士不懂得射箭。”

猎人被道一这话一激,浑身不自在,便反唇相讥道:“和尚说我不懂射箭,难道你懂得箭术不成?”

“我自然懂得!”

“那么请问你一箭能射几只?”

“我一箭能射一群!”

猎人听了,心生不忍,嗔怪地说:

“出家人讲慈悲,彼此都是生命,何必要射它一群?”

道一眼睛一亮:这个人内在的生命终于被唤醒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喝道:

“你既然知道动物也是生命,为什么还要射杀他们?你为什么不回转箭锋射自己呢?”

“射自己?”

“是的,射自己!你被欲望和无明烦恼困扰了这么久,澄明的心上积满尘垢,肮脏不堪,贪残嗜血,人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兽性,你要做的,就是射死自己的无明、烦恼,射死自己的兽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猎人听了这话,顿时心地透明,当下丢弓折箭,拔出佩刀将头发削去,跪在道一禅师的面前,成为禅师的弟子。

学习佛法,就是要自射。自射是通过坚韧不懈的修行,来彻底清除自心的烦恼。宋惠洪《示禅者》:“能回箭锋射自己,方肯竿头放步行。”只有勇于灭却三毒的人,才能百尺竿头更进步,成为人生的觉悟者。

桶底脱

真歇了禅师有一次到厨房,看到负责做饭的和尚,提着一个大桶在煮面,突然桶底脱落,里面的面食洒了出来。

佛门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出家的人非常惜福,一粒米也不能浪费。众人看到这个情形,都失声叫道:“好可惜!”

真歇了禅师却不慌不忙地说:“桶底脱落,应该欢喜才是,为什么烦恼?”

这是站在禅悟立场上来看待桶底脱的。

原来,“桶底脱”在禅林中常常表示彻悟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桶底脱的桶,指漆桶。漆桶,是盛装漆物之桶,或指黑色之桶。由于使用的时间长,桶身及桶内的颜色都浑浊不堪,既难以识别其最初之颜色,也无从区别与其他颜色的差异。在禅林,转指世人由于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无明烦恼,隐覆了本具的真如佛性。因此禅宗把一旦解脱烦恼、泯灭妄想、全面大悟的情形,称为打破漆桶。桶底脱遂成为禅宗用来表示豁然开悟的用语。《碧岩录》第九十七则:“打破漆桶来相见。”即是说应以消除烦恼后的本来面目相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初入庐山》诗: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诗意谓:如果和青山不曾有过交谊,它就高傲得让你难以亲近。如果想了解庐山的真面目,只有等以后和它慢慢地接触、成为深交才行。这种深交,到了一定的时候,苏轼又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这在《题西林壁》中有所表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初入庐山》的绝妙补充。

观照事物,随着角度不同,得出的印象也不一样。只有与观察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跳出“庐山”之外,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结论。这首诗要人们超出时间的限制,而我们如果要洞识万事万物真面目的话,还必须超出时间的限制。

仍以观山为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说:太阳出来时,林间的烟雾渐渐散开;暮云归山,岩穴一片迷蒙,山间早晚有明暗的不同。春天野花竞发,幽香袭人;夏季佳木舒展,浓荫铺地;秋季风冷霜清,天高气爽;冬时水落石出,银妆素裹,山间的四季又有不同。

北宋画师郭熙在《林泉高致》里也指出了四时山色的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形容山颜色浅淡明丽),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后来沈颢《画麈》亦云:“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如僧人入定)。”

可见对于一座山的印象,不仅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而且由于观察时间的殊异而殊异。对宇宙人生,必须用宏观的、跳出时空之外的眼光来审视方可得其真相。

把人生放到无限广袤的宇——空间中去感知,则渺小如沧海一粟。

把人生放到无限久远的宙——时间中来体认,则短暂得似石火电光。

因此,尘世的一切争竞夺取,皆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人们为利欲所驱,往往自蹈灭亡,岂不令人浩叹!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迷己逐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芸芸众生,从长远的时间以来,迷失本性,追逐外在的事物,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被外在的事物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自由自在地驾驭外在的事物,就和如来没有两样了。

“转物”指摆脱物欲,能随心自如地驱遣事物而不被它牵着鼻子走。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描写了迷己逐物的情形: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做牛马的时候,见到可口的草料、豆苗感到欢喜;做女人的时候,见到男人感到欢喜。牛马不是真实的我,否则做女人的时候也应该喜欢上草豆;女人也不是真实的我,否则做牛马的时候也应该喜欢上男子。轮回流转在生死之途,就为外物所驱使。如果是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就不要迷恋虚幻的外物了。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唐代的刺史韦丹和诗僧灵澈交谊很深。灵澈和尚在庐山时,作了七首咏赞庐山的诗寄给任洪州刺史的韦丹,韦丹读了,心仪神往,写了首《思归寄东林澈上人》诗: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休归计,五老峰前必共闻。

诗意谓官事繁冗,没有闲暇的时候,人生找不到最后的归宿,像云一样没有根蒂,漂泊西东。自己被灵澈的诗所唤醒,决意像西汉张衡(字平子)一样,写篇《归田赋》,毅然从官场抽身,在庐山五老峰前与灵澈作方外之游,以尽山林之趣。

灵澈见诗后,酬答一首: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前两句说自己悠闲自得,后两句说韦丹的言行不一。由于他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这善意的嘲讽成了后世讥刺不能忘情于世俗,却偏要搔首弄姿,故意摆出一副方外高人架式的那类人的绝妙禅语。

据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宋孝宗朝尚书鹿何年四十余归隐筑堂,匾曰“见一”,即是取灵澈诗意。由此可见“见一”是多么的不易。即使是甚得逍遥之趣的苏轼,其《临江仙》也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之慨,更遑论“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的芸芸众生了。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苏轼《望云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白云的故乡是虚空。出山也好,归山也罢,都秉持那一份质性的自然。无心出岫的白云,是诗人性情的写照。它在文学史上的源头,则可以回溯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岫是山的洞穴和岩穴,从穴中涌出来的云叫“岫云”。白云无心地从岩穴飘出,随风变灭,卷舒自如;鸟儿在外面飞了一整天,倦了,悠悠地没入那一片苍茫暮霭,寻一枝丫祥和地栖息下来。

可见,“无心”还不仅仅是“出岫”,还包括“知还”。对于陶渊明来说,其为官为隐,皆出于质性之自然。

晋宋时的士大夫个个心里想做官,口头却对做官不屑一顾,陶渊明则是想出仕则出仕,并不以出仕为污;晋宋人标榜归隐,以为隐居是清高的同义词,陶渊明的归隐只是由于在官场上感到不自在,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自己纯真自然的质性,才毅然归隐的,本不为求隐士名。出本无心,归亦无意。

“无心”即是忘记自己,不拘束自己的意思。但“无心”并不是没有真心,而是指把小我升华为大我,使小我自然消失。“鸟倦飞而知还”,意为凡是对生活感到疲惫时,就会有归心,归向心灵的故乡。日本的白隐禅师曾把这两句引用在《槐安国话》里。

“云静静地飘在天上,我也静静地活在世上”“不要为追求私欲而继续流浪的生活,要尽快恢复本心和纯真的人性”,这便是禅者的“无心”“知还”。

休歇

禅宗将断尽妄想的机法称作“休歇”,这是开悟论层面上的禅宗终极关怀。

休歇,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诸佛出世,祖师西来,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法门可以教给人们,只是要诸人休歇。”

休歇,是如来亲证的境界:“如来境界不是别的,就是大休歇、大解脱的境界。”

休歇,是对向外寻求的彻底反拨:“佛是尘埃,法是尘埃。终日求佛求法,有什么休歇的时候?”

休歇,是对珍贵本心的充分肯定:“如今的参禅者,应当充分树立起自信心。只有这样,才有个休歇处。”

休歇,是对心行意路的截断斩除:“不要运用心机向意根下揣测度量。如果这样,纵是经历再长远的时间,也没有休歇的时候。”

休歇,是对语言文字的扬弃摒落:“你们如果想寻言逐句,在语言文字上寻求终极的真理,纵是用尽聪明,设立各种问答辩难,也只是练成了油嘴滑舌的功夫,结果是离真理愈来愈远,有什么休歇的时候?”

休歇,是对烦恼心垢的剥离遣除:“直下休歇去,剥却长久以来累积的污秽心垢吧。”

休歇,是无心应物恬淡闲适的情怀:“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门头都休歇下来,应物无心,就能处处得到闲适之趣了。”

休歇,是超越生死万缘顿息的境界:“只有休歇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才是彻底的解脱,不堕情尘,不居意想。”

“千种言,万般说,只要教君自家歇。”禅师的千言万语,都是要使人歇却妄念,以明心见性,以彻见“本来面目”。

休歇,在禅宗内部,向来有渐修和顿悟两种方法。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热门推荐
  • 唯我心源

    唯我心源

    少年热血,携带最强大的机甲,最逆天的资质,穿梭于无数异界之中,与另异面主角之间的激烈碰撞与火花,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 魔界之神的婚宴

    魔界之神的婚宴

    在男修道院长大,被修道院的牧师侵害,成为魔界的大总管。千面美男,谁也想象不到他的人皮面具后长着的是怎样一张脸。直到遇到温纳哦,他的人生彻底改变。帮助神族找到圣婴,协助神魔两界的朋友,完成任务,同时收获了至高无上的真谛!
  • 序传补天记

    序传补天记

    太古时期,世界崩坏,秩序混乱。娲女炼石,填补苍天。千年的沧海桑田。仙魔妖神灭绝的时代,已经四分五裂的世界。异世的少年,古老的召唤。一个崭新的人生,一段不为人知的传说,是宿命,还是。。。
  • 棋道军神

    棋道军神

    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棋坛鬼手,却因国破家亡走了抗日的道路。从此后,哈尔滨又多了一个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名字——陈抗日!他神奇地将棋道与兵法融合在一起,以棋为战,以战为棋,摆出了一盘盘惊世骇俗的绝世棋局,更导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迹。“绝唱双台子”、“智取老爷岭”、“扬威太阳岛”、“运筹松峰山”、“勇夺平山镇”、“火烧黄天荡”、“棋炸观音堂”……战争在他的棋盘上已经演绎成为一门艺术。日本人惊呼,国民党瞠目,土匪咋舌,但殊不知,这一切的精妙决杀都不过是他提子落子之间的谈笑之举。 战争在他的棋盘上没有固定的法则,正如他的人生总是让人出乎意料一样。
  • 找个女王做老婆

    找个女王做老婆

    被称为“冥王”的徐安,回到了曾经生活的都市之中,想要过上悠闲的生活。却没想到意外之下,多了一位女王老婆。原本平静的生活,开始出现了波澜,一位位美女闯进他的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麻烦,将他拖入了巨大的阴谋之中……
  • 化凤归

    化凤归

    先皇帝姬,一手扶持弟弟上位,享尽荣华富贵。世事难料,弟弟恐其功高镇主,断她四肢,剜她五官,灼她于凤凰殿之中,化作灰烬!重活一世,她对天发誓,要这江山,全部覆灭!
  • 怪兽星球1

    怪兽星球1

    三位好朋友参加X星球探险计划,乘坐的宇宙飞船中途出现意外,被绑架到神秘的怪兽星球,卷入一场错综复杂的怪兽星球大战中。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恶魔怪兽,一边是多疑倔强的怪兽王子,还有难辩忠奸的顾命大臣,反复无常的封疆大将军,更可怕的是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影响地球安全……正义能否战胜邪恶?他们能否顺利离开怪兽星球呢?
  • 噬帝魔神

    噬帝魔神

    叹呼,弹指十万年,摆脱了六道轮回,却难逃神罚之怒;万载轮回,星河帝陨,机缘巧合之下,得大帝之躯,真我再生;剑斩苍穹,看我以帝魔之剑,傲世诸天万神!王者不灭,君临天下,苍穹永在,覆手焚天!地若挡我,我便踏平一方疆域;天敢阻我,我便破灭环宇苍穹;断阴阳,掌生死,我乃掌控者!
  • 青春别悲伤

    青春别悲伤

    叛逆期的杨六一不被老师喜欢,处处跟老师对着干。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的出现改变了他。他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偶然的情况下,他帮助了自己的同学,两人又会有什么样的交集!爱与被爱的同时,家庭的困扰又袭来,身世渐渐浮出水面,他又能不能接受!在人生中最美丽的几年内,杨六一却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他将何去何从........
  • 原型体的日常

    原型体的日常

    从游戏《虐杀原形》开始,经历各个游戏,动漫世界。也有日常世界的描写,总之呢,这是本冒险的小说,可能后宫,但坚决不种马。男主非圣母角色,就这样了。ps,跟新没保证,随便写写。在飞卢上传过,感觉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