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800000008

第8章 做好团队领头人

理直气壮地做事,做理直气壮的事

中学行政机构比较齐全,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生活部,还有科教委。我上任时,有人问领导班子是否调整,我说不用。调整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利也有弊。对此,我有过切身体会。一般情况下,新领导上任,大家都愿配合,没有人会故意与新领导过不去。当然,就看你怎么认识,作为领头人要有点胸怀,有点勇气,有点自信。

我一直认为,要办好民办学校,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国家政策;二是学校经济运作;三是提高教育质量。校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把学校办好,办出品牌。这个观点,在应邀给安徽、山西的几所民办学校讲学时我曾着力强调,他们非常认同。讲稿《锻炼好老师,造就好干部,培养好学生——民办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问题》公开发表,被录入《中国人文科学与当代改革丛书》,获该丛书编委会评选一等奖。

管理是一曲内容丰富多彩的戏,而培养一支有想法、能做事的团队,则是一场重头戏。

中学的现任主任,皆40岁上下,素质很高,正是做事也是最能提高的时候。经过几次交流,我发现每人都有长处,都很自信,都希望把工作做好。我刚上任,怎样带好这支团队,我想起老板“当好中学校长的关键是人格魅力”的交代。要当好校长,需要人格魅力,需要素质。人格是什么?是胸怀、品质、为人。它源自天生禀赋,更来自后天修养。素质呢?一是学识,二是能力,需要追求,需要自我培养、提高。

“我们同舟共济,有事与大家商议,工作一样样做,发展一步步来。”我在上任后第一次领导班子会上明确表态。

大家对我表示欢迎,又敞开心扉对我谈了本校的情况,谈了兄弟学校的情况,谈了下一步的发展。我对学校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大家克服畏难情绪,敢于管理。对此我谈了自己的认识:“领导对工作,要理直气壮地抓,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仅不能开拓局面,还会得到群众‘领导不力’的评价。社会上常有‘老好人’干部,总脱不出短期‘好、好、好’,长期上下不讨好的结局。”

“过于平平稳稳的工作作风,不可能导致平平稳稳的发展,而只可能是平平稳稳的萎缩。所有有成效的工作,有开创性和建设性的工作,都伴随着种种不适、矛盾甚至阵痛。唯有不怕矛盾,正视矛盾,敢于解决矛盾,才有可能达到‘开始大家都说不,最后大家都说好’的境界。”

“没有优秀的管理,即使很优秀的教师,也很难体现优秀的价值。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一点能体现管理科学的事,一点实实在在的事,一点有创意的事,一点能短期见效又有长远考虑的事。”

主任们十分同意这些说法,纷纷提出一些管理措施,还有一些问题。

学校教师约150位,队伍庞大,管理有难度。英豪学校的学生没经过筛选,成绩参差不齐,管起来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另外,学校办学时间不长,在办学方向、工作重点、学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遇到一些新问题,大家都在摸索,需要统一认识。大家还诉说了一些无奈,一些麻烦,一些痛苦,一些担忧。这些,我能理解,但不能任由这个情绪发展。

我提出:“优秀的管理者既敢于管理又善于管理。对教师的‘管’,要基于关心与帮助。对学生的‘管’,要基于爱护,应着眼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管’中间肯定有冲突,有摩擦,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人一生由很多舒服和不舒服构成,经常有一些小不舒服,然后就会有大舒服。如果教师做得不够你不管,你是帮他还是害他?如果学生违纪了你不管,你是爱他还是不爱他?我们是给一点小不舒服以换取大舒服好,还是让他有小舒服最后大不舒服好?答案很明白。当然,管理要讲艺术,要有管理思想,能切合实际,要讲究方法。此所谓善于管理。”

我们进行了讨论,谈得很深刻,很恳切,很实在。最后得出结论:既然当了领导,就把责任负起来。理直气壮地做事,做理直气壮的事。不能指望不发生矛盾,而是要在矛盾中发展;不可能不发生变化,而是要在动态中提高。

大家各就各位,制定目标,落实计划。我们实行每周一次“教育、教学情况通报”,将各处对成绩的肯定、缺点的分析、理论的探讨集中起来向全体教师“通报”,这同时也促进了主任们有想法、有作为、能提高。就这样,大家一步步做起来,一步步上了轨道。

各处加强管理,让少数老师不适应或不理解,私下里有些意见。我利用一些公开场合进行解释沟通,对一些言辞激越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此同时,我们经常召开领导班子的研讨会议,检查自己,总结工作,大家畅所欲言,就是为了一个目的——搞好工作。

几年后,陆主任与我回忆起来,他说那几次会议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合力。还说我在一次会上曾直率地点评大家,要求大家扬长避短,提高管理水平。“点评”时,除年龄最大的罗主任外都有说法。他说至今还记得关于他自己的几点,长处是什么,短处有哪些,特别要注意什么。他还模仿我当时的一个手势,说让他印象深刻,很有启发。

提起这事,我很不好意思。刚上任压力大,希望能很快打开局面。但我当面“点评”大家,过于率直,很不艺术,很不恰当。只能说我很诚恳,很着急,否则说这类的话怎么也要绕个弯子,或私下交流。幸亏大家理解,否则这样说话在管理上很犯忌,有可能结怨。我说:“陆主任你还记得,说明你很在意。我精诚所至,未有顾忌。我是工作所迫,绝不是行了新校长的‘威’,也不是卖了年龄大一点的‘老’。”陆主任说:“是这样,我们都能理解。”如今,这些领导都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

在河内召开校务会

一年后,工作进入轨道,有点起色,老板奖励我们,要我利用暑假,带领中学全体领导出去走一走,说“轻松轻松,换换脑筋”。我们很高兴,选了越南,很快集中出发了。此行有一个工作任务,就是继续就如何加强管理,要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家心情好,有利于思考,争取在管理上再进一步。

刚到越南,我们在界河桥梁中间的国界线上合影留念。排座位时,大家就校长居中、还是年长居中、还是唯一女性半边天刘主任居中,展开了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话不断,趣话连连。照完相,我说:“这一条黄线很分明,那边是越南,这边是中国,同样有山有水,但国情不同。我们此行也算一条线,行前是一套班子,行后是班子一套,都是一套班子,但要换脑筋,要提高。”大家说:“你校长领头,我们跟着干。”

在国境线上让位子这一时期的越南正向中国学习改革开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位毕业于河内大学的女导游领我们逛河内,看海防,游下龙湾。大家情绪很好,兴致很高。一路上导游反复说明:“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深厚的,期间尽管有一点小插曲,但它毕竟是胡伯伯和毛主席结成的,是牢不可破的。”我们笑一笑,不说什么,表示没意见。我们看到,越南领导人换了脑筋,跟在中国后面直追紧赶。但河内的汽车不多,摩托车多;海防的摩托车不多,自行车多。这说明与中国的距离还很大。

河内还剑湖畔的文庙,有孔子、孟子、颜回的塑像,还有80多块纪念石碑,刻着历代考取进士者的姓名、诗文作品。诗文和楹联全用篆体汉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一副对联进行联想,解释。那导游已将《导游必读》的有关内容背得滚瓜烂熟,知道怎么回事,但不敢插嘴,只是一味地奉承我们:“你们都是文人,大文人。”听了她的赞赏,我们都很得意、很自豪。旁边有个外国青年用英语向我们问好,他也在看牌坊,看不懂,想问我们。我们的侍主任很热情地用半拉子英语回答他。没想到那位青年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侍主任顶不住,说了句刚学的越南语“贪别特”,表示“再见”就溜开了。我们都大笑,说:“人得意时不能太自豪,太自豪就可能太难堪,它俩是一根藤上的两颗瓜。”

越南有两点给我们的印象很深,一是越南人民对胡志明主席的感情特别深,就像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到胡志明纪念堂参观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是下龙湾的景色特别美,比我们海南的亚龙湾还大气,坐上小艇穿梭于“海上桂林”的石林间就可以领略。我们说,这当是越南的两绝。

晚些时候,我们在河内的一家旅馆里开了个研讨会,完成此次旅游策划中的工作任务。白天看风景,晚上谈工作,忙中用闲,闹中取静,大家就学校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管理有学问,我们较深入地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领导的能力,我们觉得,社会上当领导的千千万,表面上只有职务的区别,实质上有能力的差别。怎样检验能力?一看忙的时候,能否有条不紊,且重点突出;二看遇到难题能否想出办法,有原则又有艺术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三看能否将坏事变成好事,将处理过程转化为教育过程,将被动的局面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关于管理的层次,大家感到,一所学校,平平稳稳,正常运行,是基本层次。能想一些办法,出一些成绩,又是较高一点层次。能让学校持续发展,有一条大家都认可的脉络,则是最高层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自己的学校,不很清楚;看别人的学校,则一目了然。

关于管理的方法,大家认为,一要跟进管理,二要深入管理,三要创新管理。也就是说,工作要有延续性,要跟到位,不能半途而废;要在教育理论上深化,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设计新思路,想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对于创新,大家越谈越投入,最后谈到理论上来了。

大家说,从物质层面看,自然界在弱化:长江窄了,黄河枯了,珠江浑了,石油少了,空气浊了。只要人类一插手,它们就会慢慢失去本原的面目。从精神层面看,人类在不断创新,从结绳记事到现在的键盘打字,将来还会有意念显示。总之,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谁不创新谁就会落后。

此后回到学校工作,大家形成了一些管理思路和方法。

越南一行,收获不小。既欣赏了异国风情,又深化了管理意识。回校后,大家做起来各有章法,各有特色。

我一直认为,领导的水平和能力,首先在于能培养和提高下属的水平和能力。干部要带、要帮、要促。下级工作是否称职、出色,一靠自己努力,二靠领导带。赋予下属一定的职责却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去问责,不行就换,这是不负责任也不利于工作的做法。校长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先抓主任;主任要想提高,先抓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生活部栋长和班主任。在这个思路之下,大家一层带一层,提高整体水平,取得整体效果。

各位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我经常与他们交流、商议,提升他们,也提升自己。

此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家长反映也不错,招生情况良好。

记得上任中学的第二天,北京中央乐团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演出。林总会计师弄到三张票,让我带人去欣赏。带谁去?我考虑了一下,选了两个骨干教师。听说,这两位老师很优秀,私交也很好。其中一位是外语教师,不稳定,想走。我想借此机会表示一点善意,体现校长对她的器重,也潜意识地希望她留下。这个目的后来达到了,但有人将这个事反映上去了,说新任校长带两个教师看音乐会,没有研究,也没让别的领导去。我立时感到,这有点出乎意料,有点复杂。我甚至有点说不出名目的担心。

不久,这个担心就放下了。因为大家理解我的用心,我们很和谐,工作都投入,没什么可担心的。

管理之道,刚柔相济

有人说,校长管理有三个等级:三流校长用脏话管理,二流校长用制度管理,一流校长用理念管理。这话很有道理。我不讲脏话,越过了三流;想做一流校长,那是理想。二流校长呢?越不过去,只好去做。

但我做“二流”校长不是自觉的,是现实逼的。

当时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很头疼。新招的教师,都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每年暑假,我们都组织新教师培训。学校的发展史,管理架构,学生来源,家长情况等,要从头说起。常规要求,特别交代等,都要一一说明。

新教师要适应学生,与同事相处,与家长沟通。很多问题,都要从头学起。怎样形成一个章法,让他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我考虑了很久,在行政会上提出了“火车理论”:要形成一种机制,一种惯性,使发展中的学校像一列运行中的火车,各部门就是一节节车厢。各位教师,不管是老“乘员”还是新“顾客”,只要进入这列火车,都必须保持100公里以上的时速。

在教育发展史上,有许多激进的改革,也有许多渐进的改良。许多教育家们想走出一条新路,但最后往往又落入新的无奈。于是,人们不得不叹服教育的持重与威严。

我们的级别有限,能量有限,我们不敢奢望有大的改革,但起码可以掌握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次课堂,可以在管理上多动脑筋。在管理上,有人能有创意性地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有人等上级指示、学他人经验,这就是区别。教育与企业不一样,教师与工人不一样,教育产品与工业产品不一样。教育有周期,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急不得。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决策,一般要三年才能产生结果,中间一般都有“趋好”的进程或“趋坏”的发展。有如“水桶效应”,各块木头整齐划一,水桶容量最大。一个好的政策会促进进步,诸多好的措施能促进良性循环。一个不好的政策会产生波澜,影响大局,几个不好的措施会导致恶性循环。

我们做了个部署,要求各部门针对自己的情况,研究自己的做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教师尽快适应学生,让学生尽快适应教师,保证学校正常发展。

2002年,我们利用假期,组织全体领导到山清水秀的湖光山庄住下来,静下心对准备的文件进行讨论、修改、整理。校办王素坤老师带着电脑随行,出一个文件,打一份样稿;再修改,再打印。讨论了三天,形成了一本集“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其他”六个方面内容32个“规定”的《英豪中学规章制度选编》。这本《英豪中学规章制度选编》涉及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产生过程很不容易。在讨论时,我们就遇到几个“怎么办”:

“情况不断地在变,现在的规定,说不定很快就要改,怎么办?”

“有些问题是制度管得到的,有些问题制度管不到,怎么办?”

“管理要求奖惩分明,有的奖也不是,罚也不是,怎么办?”

“怎样在制度化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

对这些难题,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达成以下一些共识:

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度管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就可能混乱。制度管理看似平常,其实是科学与不科学的碰撞,正气和邪气的较量,正确和错误的争斗。

现实在变化,管理在发展。凡规章制度,都有阶段性。原则可能不变,条目一定会变。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始是“制度管理之道,刚柔相济。刚而无柔伤害人,柔而无刚涣散人;前者让人离心离德,后者让人无所事事。各种管理模式,都有利有弊。学校工作,需要制度化管理,也需要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若陷入柔弱或慈悲为怀,势必陷入失控和无序。因此,人性化管理要与制度化管理互补,并在制度化管理中有所体现。”

认识统一为《选编》开辟了通道,使得工作进展顺利。这32条规定,既有约束性条款,也有倡导性措施;有严肃的规则,也有人性化的温暖和个性化的空间。有些很新鲜,有些很独特,有些能深谋远虑,有些则“权且做着再说”。最后,规定形成了,认识也提高了。

在规定中,我们把“英豪素质中学生”作为学生最高的荣誉称号,提出三条“评选条件”,享受五个“待遇”,促进优秀学生的培养,形成一个能带头、能做榜样、能出成绩的群体。

因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自主学习实验班班级管理的规定》和《关于主学科加强班的工作思路及基本要求》,抓两头、促中间,使培优、补差工作得到落实。而教导处形成“按层次分教”、“免监考考场”、“作业满分工程”、“奥赛试题征集与解答”等活动制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

《选编》对“磨砺教育”、“挫折教育”、“爱心教育”、“科技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等作了一系列规定,将家长的期望、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条件结合起来,针对性强,操作方便,很受欢迎,效果明显。

《选编》提倡“中学生有青春活力、有朝气、有绅士、淑女风度”,不提倡“嬉皮士风格”,规定学生有“申诉委屈”等的权利,明确“不管谁做了错事,必须承担后果”。这项规定有高度、有特色,很人性化。我们将它制作成KT版,挂在一楼大厅的立柱上。不少参观者感兴趣,向我们索取原稿,有的则拿笔记本抄。我就此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正确导向与培养》为题写出论文,参加由广东教育学会组织的“校长论坛”竞赛,获一等奖。

《选编》定稿后,侍主任将其进行编辑,并加入我写的《关于本学期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一个大家关心的教育话题——教师队伍建设》、《近期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目标》三篇文章,印成两本白皮书小册子,发给老师们。

教师将此小册子放在办公桌上,经常翻翻,与工作对照。有的年级、班级据此又制定出自己的小“章法”。于是,共性得到认同,个性得到体现,整个学校构成了一个鲜活的肌体,有了明显的管理效果。

英国的一位校长来我校考察,他说他当了几十年的校长,有个问题一直很困惑。他问:“你们有没有怠惰的老师、能力很差的教师?遇到这样的教师怎么办?”我说:“怠惰是人的天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订个章法,一要让他不能怠惰,二要让他不敢怠惰,三要让他不会怠惰。做到这三点,能力会提高,工作能出色。”他认为我讲得有道理,他说自己最后的做法是让这样的老师“走人”。我说:“走人’是难免的,我希望走的只是那些思想落后但又不想改变自己或无法改变自己的人。”

这位校长很欣赏我这句话,认为既人性化,又有刚性,也很有哲理。

其实,这就是制度管理的作用,它能管理人,能促进人,也能提高人。

“后进生”问题之一

学校是个万花筒,很精彩。办公室的门一开,各种各样的事都来:老的,新的;好的,不够好的;常规的,突发的;让人高兴的,让人心烦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会有没完没了的事、没完没了的麻烦,要没完没了地处理。

后进生问题,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普通学校有,重点学校也有;我们国家有,外国也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后进生问题,自从建校之日起,就差不多产生了。推不掉,避不开,谁也没高招,没办法一下子解决。

转化后进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育者,需要职业道德,需要提高认识,还需要一点菩萨心肠。

广东一位分管教育的省级领导,退休后想对后进学生问题做一点研究。他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招收别的学校不收的后进学生。他说要把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找一个特殊的办法,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自己在位时没能很好顾及后进生,现在姑且算一个补偿。但是,学校持续了没几年,就不了了之了。这位教育长者的一番苦心,没能如愿,其辛勤的汗水,没能浇灌出理想的果实。

英豪学校的老板,是带着积德的想法办学校,他对后进生的看法,既有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的意识,也有与众不同的人才观念。我上任前学校曾发生过一件事,一位中学生因严重违纪被德育处劝退回家,这位同学在某项体育比赛中曾获得当地赛区冠军,老板听说后大发脾气,让把他接回来,后来这位同学被接回来了,另外一位家长却说,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他留,我的孩子就不留。不久,他转走了自己的孩子,还带动了其他几个学生转学。老板感到无比的困惑,于是,他提出两句否定之否定的英豪“名言”。一句是:我们不能把一些“差生”开除了,而他们将来都当了“老板”。另一句是:我们保留了“差生”,没把他们培养成“老板”,自己的学校却办不下去了。老板的这两句话,在不同时期、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在两句话中间,有过思考,有过苦恼,有过坚持,有过反省,更有过生源流失的代价。

很多校长,特别是很多知名校长都知道这个道理,深知此话发自内心,是真话,是大实话。他们也有此体会,但他们只能想,不能说。

现在想想,也许学校从建立之日起,就有了这样的矛盾。凡学校都想抬高自己的门槛,门槛越高,名声越大,好处越多,麻烦事越少。因为它毕竟是学校,不是剧场。

我们的先人本是提倡有教无类的,但生存逼迫着教育者违背教育的良心,将本该向全体学生敞开的大门,慢慢地缩小了。越是重点学校,门缝越小,让少数学生侧着身子挤进去,让更多的学生“望门兴叹”。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既有意见又认为合理,这就是现实。

于是,优选学生成了学校良性循环的前提,成了名校的标志。于是,后进生问题产生了,产生得那么顺理成章、那么天经地义。

有一年,广东省民办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在东莞东方明珠学校召开。我在发言中说,民办学校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和维持教学秩序的“巴格达”阶段;二是引导并逐步规范的“中国股市”阶段;三是进入科学、高效发展的“中国航天中心”阶段。这三个递进的层次,与后进生的比例以及转化等有很大的关系。当你的学校生源广阔可以优选学生时,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向第三个阶段迈进。

与会人员觉得我的说法很形象,也很实在。

英豪学校以教育储蓄金模式办学,未改制前,学费是第一入学条件。以后,我们曾试图提高入学门槛,可由于办学不久,需要生源,领导通不过。后来,董事会同意改变本校初中生直升高中的做法,参与广州统招。但一直延迟到2005年,此事才从招生制度上得到解决。

现有的学生参差不齐,后进生管理成了首要问题。

德育处两位主任,都是有思想、能负责、能做事的人。他们对学生很亲,学生与他们很近。刘主任名字带了个“娥”字,被学生称为“娥姐”;侍主任留有一行小胡子,学生私下称其为“胡子主任”。两位主任给德育处工作制定了以下目标:

(1)健全学生人格,规范学生品行,让学生学会做人。

(2)为教学保驾护航,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3)推动教育、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三个目标很明确,有新意,有高度。按照这个思路,德育管理可望很快走上正轨。

最让他们头疼的还是后进生问题。什么麻烦都有,连课堂上的事也找他们。谈论起来,当事人教师说,德育处有明文规定:为教学保驾护航,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两位主任哭笑不得。这条规定,他们没有提出,研究时是我给加的。说实话它没有高度,但当时确有必要。后来管理顺畅了,用不着“保驾护航”,换成了“促进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有一天,“胡子主任”就后进生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酝酿了很久,写出来,用邮件发给我。

“末位淘汰”问题

在目前,一切制度如果能使后进生有压力感和危机感,使优生有优越感,便是好的制度。

所谓“使所有学生都成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制度设计,是不考虑效率的理想主义,严重点说是空想。这不应是私立学校追求的教育理想,如果承认私立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就应该讲究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如果以比例来表达,我想会更直接:是将90%的精力耗在5%的后进生身上,还是将90%的精力花在95%的学生身上?

选择前者的结果是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身心疲惫、垂头丧气,使优秀学生看不到希望,甚至失望。这也是目前骨干教师流动和优秀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留下了5%,会“挤”走95%。

现实状况的确如此,尽管一再提高班主任待遇,但很多教师还是不愿做班主任。

这并非是说那5%的后进生绝无转化的可能,而是基于现实:我们并非个个都是神话般的“魏书生”(其实魏书生未必遭遇过此类学生)。

这并非是对那5%的后进生有偏见,而是要对95%的学生公平。公平是相对的。因为95%的他们交了95%的钱,有权不让后进生侵占90%的教育资源。

“留级”、“末位淘汰”、“严重违纪则一票否决”都是能达到这样目标的制度,如果学校董事会能够通过这一制度,则是目前治校的一剂有效“猛药”,也是维持学校长治久安的真正“生命线”。

对于初中年级,“末位淘汰”制度与现行教育法规是有抵触的,作为变通,采取自愿“留级”应是可行的。高中阶段是非义务教育,不存在法规抵触问题。当然,“末位”的界定应该是“品学”兼评,尤其应针对“己不学欲施于人”者。

对于“末位淘汰”制度,哈佛以及国内某些名牌高校莫不如此,并且成为这些名校“质量”的保证。

这篇文章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对民办学校的后进生问题进行了分析,说得很有道理。而就如何处理严重违纪又影响他人的后进生,他提出“留级”、“末位淘汰”、“严重违纪则一票否决”等处罚方式,希望校长能够采纳。

然而,“留级”初中不能做,高中不好做。“严重违纪则一票否决”呢,能“否决”么?如何“否决”?“否决”到哪里?“末位淘汰”则更难使用。那一年学校召集会议研究高一招生问题,决定按有关文件精神,对几个后进学生不予录取,并形成《会议纪要》。但我们顶不住家长的压力,最后还是收了,结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吃了很多的苦头。

这里包含的问题甚多,有教育之道,有政策约束,有学校现实,还有校长的权限问题。

“后进生”问题之二

新闻媒体很关注后进生问题,《南方都市报》对我进行采访时,想要我谈谈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以“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新的思路”为中心,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

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不可能不做错事。青少年时期处于“惹事”、“犯错”高发的年龄段,孩子犯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他们树立健全人格的机会。

一个学生不在校园里犯点错,就有可能在社会中犯错。

犯错的孩子未必没出息,也许正是有个性,敢张扬,能做事,能开创局面的人。所以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称“差生”而称“后进生”是有道理的。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若产生了一点麻烦,也不必紧张。

我们注意到一种很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实:很多历史名人在青少年阶段都有劣迹,不少政治家或其他成功人士都曾是学校的“问题生”。社会秩序拒绝“破坏”者,而成功者有不少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犯上作乱”。我们还要看到另一个社会现象:有些孩子因为贫穷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现代家庭里不愁吃穿的孩子尽管有不少人曾让老师、家长头疼、难受,但最终发展到不可救药程度的并不多见。这是一个矛盾的人文现象、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符合社会学和教育学的历史现象和教育现象。

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简单地予以“开除”处理,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隐患,也使现在“调皮捣蛋”将来又未必不是人才的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因此,对这类学生的处理,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新的思路。

《南方都市报》将我的访谈内容作了报道,引起一些家长的热评。

那么,怎么对待后进生呢?怎么对待严重违纪又影响他人的后进生呢?

我们拟出一个《对后进生的认识和教育提纲》:

(1)“后进生”如何后进?是成绩差,品行不好,或两者兼有?

(2)“后进生”为何后进?一是成绩惹的“祸”,一“丑”遮百美。二为习惯所造成,改起来很难。三因家庭或学校教育失当而导致。四受不良社会环境所影响。

(3)“后进生”当老板怎么讲?差在知识,非差在能力;错在无知,非错在品质;后进在校内,不在校外;弱在学习能力,非弱在组织领导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4)怎么对待“后进生”?不放任,不抛弃,耐心帮,改习惯。对严重违纪的后进生设个“限”:不破坏秩序,不影响他人。

我们在管理上,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措施,最终目的都是教育学生、转化学生。对于违纪的后进生,我们只能采取刚性的制度约束与柔性的思想教育相结合。若管理的对象什么都不在乎,就要加之以“敲打”乃至警告。若继续膨胀,或严重违纪,就要让其接受一定的惩罚,促其清醒,让其改正。当然,我们的前提原则是: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二不推及父母,三不委屈学生。

德育处拟订了《德育工作管理条例》,使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取得了进展。对于多次违纪又影响他人的后进生怎么办?留在学校改起来也难,对其他同学影响很大;开除又可能抛弃了他。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有新的思路。

让多次违纪又影响他人的后进生“转换学习环境”,改掉其不好的习惯,消除不良影响,借此触动学生,促其改变。这是我们反复研究后形成的决议。

我们找一所兄弟学校,让他去借读。在新的学校,他没有包袱,没有表现不好的影响,一切从头做起,自新、自信、自立。借读一个阶段,改变了,再回来;没有改变,继续借读。

这是个高难度的策略,要取得家长的支持,还要让学生理解并配合。

这种做法,应是一种“挫折教育”。用近似于“折磨”的做法,让学生从心里感到,要想摆脱后进的状态,就必须改变自己。

一个学生“转换学习环境”三个月后,申请回校。我驱车100多公里在晚七点钟到了他借读的学校。班主任说:“这个学生不错啊,还获了几个奖。”我们爬上五楼,从走道上看他上晚自习,观察了一节课,发现他坐得住,有条理,忙得很,与原来大不一样。下自习后,我们在办公室里见面,我表扬了他,同意他回英豪。他高兴极了,一再地说谢谢。他父亲很配合我们,所有的环节,都是商议而后行。他告诉我们,这个孩子确实变了,连在家里的表现都变好了。

还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我们曾经与一个家长商议,请其带着孩子去找借读学校。当遭遇种种挑剔的眼光、审视的口吻和冰冷的面孔时,孩子大彻大悟。要求家长给学校讲个情:给一个月时间,他一定会“重新做人”。结果他做到了。

一位同学“转换学习环境”后,经常打电话回来,奉劝他的一些“好友”一定不要违纪,“要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活”。他表示会在那里好好读书,争取以合格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尽快重返英豪。

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反复周折,费尽精神,不辞辛苦换来一个后进生的觉悟和转变,这是对学生终生负责任,也是对其他更多的同学负责任。一个学生一旦处于困惑之中,往往都有一个周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快让其从困惑中摆脱出来,结束这个周期。

这种做法,也许为我们独创,但在国外却找到了知音。

据2008年3月26日《参考消息》转载的《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政府宣布,各学校将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差生,要开除学生的学校必须根据“一进一出”的原则,接纳同样数目的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随心所欲地开除学生,却不必接受另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国家将通过一项立法,要求所有中学与毗邻的学校结成伙伴学校,携手合作,想方设法控制有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问题学生,早期干预可以防止他们长大后走错路。

看来,他们也有后进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到了一起。

早期毕业的学生,常回来看看。有的已小有成就,有的已为人父母。我们在一起聊天,当谈到当年“难忘的时光”时,有的说:“真不好意思,给学校添了麻烦。”“你们管得对,不然我们不知滑到哪里。”有个同学则指着自己的孩子说:“他将来长大了,我送他到英豪。老师放心,我不会让他像我那样调皮。”

没想到,他竟有这样的心愿!我们都一起大笑起来。

“后进生”问题之三

中学出了个朱秉良。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也很聪明。

他唱韩语歌曲,简直能以假乱真。卡通画创作,多次被刊物录用。现代舞表演,很受同学欢迎。他还能编舞,很受音乐老师赞赏。他在文艺晚会自拉自唱,得到“声音最大、时间最长的掌声”。因此,每次大型学生文艺活动,他都要求表演节目。

但他的文化课成绩确实不理想,除语文外,各科测验都不及格,有几科在年级垫底。

他很诚实,有一帮好朋友。他很有个性,是个“刺头”。他对外语老师有点意见,就有意在外语考试中,“考个零分给她看看,让校长扣她的奖金”。

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他不爱学习,已成习惯,基础很差,要赶上绝非易事。我和德育处刘主任反复商议,决定把他的长处作为教育的契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走进学生的内心。

我们设计了一套方案,其中有一个措施就是:满足他的表现欲,答应他的一个要求,给他开一个“朱秉良个人才艺展示会”专场。但有条件,他必须满足我们的要求:认真学习文化课,遵守班级纪律。

完成这个表演很需要勇气,全场约40分钟时间,由他一人弹、唱、舞,还有现场作画等。我们同意他的要求也需要勇气,因为很多授课老师担心,这样做是否助长了他不重视学习的惰性。

我们与他签了个“君子协议”:给一个月的考验期。一个月后,“朱秉良个人才艺展示会”将在演出多功能厅正式召开。在此之前,若有“课堂违纪”、“不交作业”等类似情况,一经证实,给予处罚。处罚的方式是:违纪一次顺延演出时间三天。

朱秉良和刘主任在“君子协议”上分别签字。一式两份,朱秉良保留一份。签字以后,朱秉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学习和遵守纪律的态度。他在桌子上写上一行字以提醒自己。他还在手掌上写了“注意”两个字,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碰那条“红线”。但他的习惯确实很难改正,他还是不断地碰这条“红线”。

我们根据班干部证据确凿的记录,按照“君子协议”的规定,一次延期三天,让他一一签字确认。朱秉良很诚实,每次都认账。签字时一脸的懊悔,嘴里还不断地说:“我很注意了,但一不小心又犯了老毛病。”改!改!一定改!他信誓旦旦,签完字,伸伸舌头,抓抓头发,匆匆忙忙回到教室。

就这样,“朱秉良个人才艺展示会”顺延了100多天。那张“君子协议”书被不断地送班主任万老师签字认定,送学生处陆主任签字备案。后来,当他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契约时,我们看到那张纸都变黄了、弄破了,不得不贴了好几层衬纸,变成厚厚的一叠。

但朱秉良却有了可喜的变化:上课听得进去,不调皮了;作业按时交了,不拖拉了;成绩也上来了,期中考试只有一科不及格了。他不跟老师作对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好了,评价也高了。

朱秉良的家长是很通达、有涵养的北方知识分子。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非常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举措。

“朱秉良个人才艺展示会”终于在一个周末正式开演,他一个人演了11个节目。我当主持人,给他造势,做了个开场讲话,预祝他演出成功。然后我们全体领导、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坐在第一排,给他捧场,为他喝彩。展示会很成功,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同学们也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别开生面的周末。

“朱秉良个人才艺展示会”演出结束后,在同学和老师们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人生在世,都会有一段困惑期,只是时间不同和表现不一罢了。有人说,一个人在孩子时期不淘气,今后还会以别样的“淘气”补上。环顾身边的人情百态,此话不无道理。

像朱秉良这样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但有爱好与特长的学生,我们学校有,别的学校也有,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可能有。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都有一席之地,但他们获得的教育机会却少很多。

朱秉良是一个典型,也是一种现象。他的事例告诉我们,青少年阶段是求知的黄金时期,读好书会拓宽他们的成才之路,因此,鼓励、规范、指导他们认真读书,尽最大努力地读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读书既然是青少年的主体生活,就势必要难为一些“现在读书不怎样,将来未必不是才”的孩子。他们一年到头都在拿不到好分数或跟不上进度的状态下度日,他们的心理感受如何,可想而知。

社会上的人才,有会读书、能研究的专家,有能带领大家一起干事、干大事的领导,有会做生意、会赚钱的经营者,有具备一门特长或一门绝活的艺人,有具备专长、能做事的技术人员等。各式各样的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数只是成才的一个因素、一项指标,并不决定人的生存与发展。有些人不是考分数的料,他可能做不了专家,但他将来未必不是其他类型的人才。更何况历史上还出现过很多诸如中学数学不及格的文学大家,大学没毕业就走向社会的计算机奇才,学习成绩倒数走上社会却很成功的知名企业的董事长。

杨福家先生先后担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两所国际名校的校长,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谈起自己,他并不讳言小的时候其实是很调皮的,家长也很头疼。在初中时,曾经被勒令退学。美国奥巴马成功竞选总统,他在政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他的特长——出色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他是个黑白混血儿,自认“一度染毒,十岁酗酒”,小时候曾在印度尼西亚街头逃学游荡,是个“问题少年”。他度过了困惑期,经过奋斗,这个“多种族小子”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位黑人参议员,又成为总统。改革开放后涌现出许许多多有思想、有谋略、有业绩的能人,若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中不少人当年不也是一个“朱秉良”吗!

演出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朱秉良同学的一封感谢信。

他说:“我的个人才艺展示会终于如愿举行,当我看到周校长您席地而坐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我的表演时,我心里十分感动。在英豪求学的日子里,尽管我常常淘气,可校领导和老师从不放弃我。万老师的批评、刘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周校长的热情鼓励,这一切都是我永远难忘的。我实现了一个心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在社会立足,要靠真才实学。”

这是朱秉良的心里表白,“朱秉良个人才艺展示会”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成长历程。

一个“朱秉良”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很多的“朱秉良”需要我们研究、指导、帮助。教育的阳光要普照到每一个学生,个性不能压抑,爱好要得到呵护,特长要得到培养,帮他们度过困惑期,使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每个学生都可能成才,关键看学校、家庭怎么认识,怎么对待。

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学生男女交往”

在文学创作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学校里,中学生男女交往则是永恒的话题。

有男孩身材高大,长相英俊,谈吐不凡,他先后收到几个女孩的来信;

有班长能力很强,有威信,琴、棋、书、画还有一手,他得到不少女孩的好感;

有女孩学习成绩优秀,活泼开朗,“风靡了一批男仔”;

有同学长期同班、同桌,互相帮助,逐渐好感,以至于形影不离……

温情脉脉的,含而不露的,眉目传情的,热情似火的;写纸条表白的,发信息暗示的,想办法接近的,各种各样。没有成绩的区分,没有班级的界限,没有家境的优劣。就是那么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东西,让一些中学生简直像中了“箭”,入了“魔”。

说“早恋”吧,还谈不上;说是朋友交往吧,有点不正常。但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情感是纯真的,情绪是欢愉的,感觉是美好的。你也一定会肯定,不管将来各自发展如何,这些都会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回忆。

这问题讲起来有一番道理,理起来却不全是道理。

有时我们静下心想想:中学六年时间,从十三四岁到十九、二十岁,正是学生们最有朝气的时期,一边血气方刚,一边豆蔻年华,天天在一起,能不产生火花?

有时我们反过来想想:倘若对这些没一丁点反应,他们还算年轻人吗?倘若他们对此很麻木,很“冷血”,你认为这又正常吗?

有时我们还可以想想:自己“当年”没一点儿“表现”?怎么回事?怎么样?又怎么过来的?

真是认也不是,堵也不是,放也不是,卡也不是。这实实在在是一个难题。

过来人都知道,中学生男女交往过热,基本都没有什么结果,也难免会影响学习。而当你告诉他们这些道理并要他们正确对待时,有的说:“没有啊,我们很正常啊,只是互相有点好感而已。”有的说:“我们不会影响学习的,自己会把握。”有的还会说:“不是这样啊,你看,某某学习进步了!”

实际也是如此,我们确实不能全然地肯定有没有影响,会造成什么影响,或者影响有多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家长们都一律地产生“狼来了”的警惕,总是往坏的方面想,担心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担心一发而不可收,于是采取堵防措施,但总是堵不胜堵,防不胜防。但他们呢?几乎很少有人会明确承认这是不好的。最后,倘若他们消停了,或从“热”转入“凉”,或从旋涡中脱身而出,但其“主要原因”并非是老师和家长,还是他们自己。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他们可能变得理智,更可能有了“哟,不过如此!”的新感觉。

英豪学校的老板见解很独到,他没按常理说服学生,他说:“你们交往过热对自己有没有影响,你们自己清楚。即使没影响,但必须承认对同学有影响,对学校有影响。大家都像你们这样,我这个学校还称其为学校吗?家长还敢把孩子送来读书吗?”

学生觉得有道理,信誓旦旦说“不”了,收敛了一阵子,但还是一如既往。

可是后来,我们发现一个“标志性”行为: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在操场上散步。那么空旷的操场,那么宽敞的跑道,一个红衣服,一个蓝衣服,走了一圈又一圈,很招人注意。老师看了很不是滋味,向他们提出“要注意点”,他们向老师说:“老师,我们只是课外活动走一走。”老师不好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

德育处分析,一旦俩人不在乎众人的眼光,就一定“不一般”了。这“走一走”之前一定有个发展过程,而“走一走”之后,一定还有新的发展。它给同学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给老师的感觉是什么,给家长的看法是什么,不言而喻,都很明白。

于是,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决定要抓“走一走”现象:限制当前,防范今后,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对有过热交往倾向的男女同学的教育原则是:一不伤害自己,二不影响他人。前者是温馨告诫,后者是纪律要求。

在执行中,我们收到了一份难得的材料。本校一位小学生给我写了一封建议书:

尊敬的校长:

昨天,我在学校里看到两个大哥哥和大姐姐在操场上散步,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有时还手拉手,像是男女朋友。我想这样会影响学习的,他们还是中学生,不该那么早谈恋爱,影响了我们小学生,也影响了校风。我认为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性。如果他们不听,应该给予处分,让他们知道做这种事的后果,让他们不敢再这样。

我很害羞,真的不敢看那个场面,希望校长管一管,让我们的学校更加美好。

谢谢!

小学××班×××

我们将这份材料放到德育处。只要操场上发现这种现象,德育处就请他们到办公室“学习”这份材料。这份材料很神奇,看过后,几乎所有的女孩子会脸上泛红,男孩子则很不安。他们表示,今后再不会做这类“影响他人”,让小学生“害羞”的事。

我们发现,凡陷入“过热”交往的学生,一不怕老师,他们认为都是老一套;二不在乎家长,他们认为这是代沟,“自己当年不也是同样的”;三不在意同学,认为各人只管自己事。他们唯独“怕”的是,小学生弟弟、妹妹们那怯弱的眼光、那幼稚的批评。

这份材料一直放在德育处,我们称之为“特字号文件”。当有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教育时,程序是先学习“特字号文件”。

后来学生会举办“青春对话”咨询活动,请校长参加。他们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新闻媒体常有中学生男女交往的话题,请校长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什么问题不能提,偏提这个?其实我明白,从主持人那狡黠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主持人在“考你”,要你校长谈谈“看法”。

中学行政领导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多次探讨,达成了基本共识。大家认为,对于男女中学生过热交往,不应“深恶痛绝”,不要“赶尽杀绝”,但也不可放任自流。要通过积极性的教育、疏导、限制、控制等手段,使之渐进良性轨道。这是个很敏感、很复杂、很现实的问题,各个学校都会遇到,谁也没有“灵丹妙药”。我们追求做得比较科学一点,稍微高明一点,效果好一点。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我作了坦然地回答。

青少年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它不是品质问题,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表现。我们的做法是:

(1)正确理解。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有交往的欲望,是人本能的体现。而很多学生比较理智、有远大志向或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现,这也是正常的。

(2)正面教育。我们鼓励中学生要大胆交流,提倡男女同学大方交往。我们希望也相信同学们会正确把握,珍惜青春年华,把这段黄金时间用于学习。

(3)规范言行。古人说,“发之乎情,止之乎礼仪。”在交往中,要体现中学生的素质、修养、风度,要有中学生行为规范意识,有校纪校规意识,要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4)防微杜渐。严格防范中学生在男女交往中的越格行为,防止有损身心健康的不负责行为和冲动行为。学校制定有关规定,明确对此类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理方式,目的是保证同学们能健康成长。

此番对话在学生会广播站播出后,引起了学生的热烈反响。

男女中学生一对一地在操场上“走一走”是不被认可的,只要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请他们到办公室先看“特字号文件”。这种做法被学生传开,也被认同。他们知道,学校领导并非不近“人情”,也不唱高调,只是利用这种形式,对有过热交往倾向的同学提醒、告诫、指导、限制,归根结底还是关心和爱护。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素质教育概述

    中小学素质教育概述

    素质教育是对人发展的理想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与锻炼,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其次,要通过掌握知识和实践活动与世界发生各种对象性关系,也就是说把人能动改造世界的潜力发挥到极限。最后,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行正常而丰富的人际交往,为此需要理解社会生活的种种规范、礼仪,具有良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格。
  •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本书力求完整地论述了系统科学方法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置于历史故事的背景之中,使之融理论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并辅以适当的插图、人物照片及各种图例等,将系统科学方法尽量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以供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们了解、掌握和应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使之接受并受到启发,从而自觉地在实践中认识和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学科问题以及其他各类复杂的问题。
  • 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

    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涉及儿童文学的定义、特征、功能、地位及历史发展,儿童文学文体论;下篇为实践篇,涉及文学作品阅读指导、佳作赏析,并设计了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提供了教案和活动设计指导方案。
  •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美育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得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门推荐
  • 异次元世界军武小剧场

    异次元世界军武小剧场

    一些幻想,遐想,却是理想。一些希望,期望,终为野望。有梗有料,多是搞笑!生活中那么多的不如意,开心一下吧
  • 王俊凯之你是我人生的插曲

    王俊凯之你是我人生的插曲

    他一定会站到最高,你要等他。宝宝的处女作哦!多多支持!一本虐心小说。
  • 凰染

    凰染

    她是“环采阁”美貌绝伦的头牌花魁,同时也是襄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手下——“落蝶”。执行一次任务,却在炽热的大火中,一袭红衣在大火中荡然无存,化成一片灰烬。再次睁眼,却发现身着嫁衣躺在冰棺里。缓缓起身,在冰室中映出半张绝美的容颜。此刻她发誓不再成为别人的傀儡,风轻云淡,护住自己想要的。从此她红衣潋滟,墨发飞扬;她誓与天齐,锋芒绝世;她狂颜轻笑,手段比谁都狠辣;她血染天下,搅乱一池风云。他是令人俯首称臣、肝脑涂地的帝皇;他美若神邸,妖冶魅惑;他狂妄邪虐,嗜血阴冷;他慵懒恣意,俯瞰苍生。可绝代风华的他此生只愿为她画娥眉、点绛唇、绾青丝,甘愿为她身陷囹圄,踏入紫陌红尘,更要笑看她傲世苍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风华盛世

    风华盛世

    作者QQ:982508868新人小说,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可以加我QQ相互交流,给我提意见,欢迎评论!!!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枫宇的神秘身世与热血经历,这里有各路大能们的恩恩怨怨,这里有让人发狂的奇珍异宝,这里有兄弟间的出生入死,这里有触目惊心的奇幻际遇……
  • 皇妃难驯:夫君请上轿

    皇妃难驯:夫君请上轿

    未婚妻成了别人的妃子,侧室怀的孩子是别人的,第一个有感觉的对象生生世世只能爱着别人!遇上杀人狂魔,只有狗腿顺从的份;遇上变态魔王,心灵肉体惨遭折磨!靠!老天爷你出来!爷要表示不服!好吧,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雄赳赳气昂昂地崛起:青天化日调戏良家少男,白日渲淫夜夜宿睡小倌,怒发冲冠斗殴只为蓝颜。左手玩着金子右手抱着美男,此乃人生幸福之巅峰!最后,自己唯一的女人成了自个嫂嫂,送走一个担子得到一个哥哥;动不动就对自己喊杀的狂魔离奇地成了自己的好基友;当初喜欢虐人的变态虐坏了神经,犯病地对自己死缠烂打。可是,老天爷,这三样爷可以拒收吗?!(嘿嘿,这是一个伪男在人生路上幸福满载的故事,欢迎跳入本坑!)
  • 九指丐神

    九指丐神

    造化弄人,天生九指。被迫离家族,沦落丐帮。机缘巧合,一指终现。变强非梦魇,初露锋芒......过关斩将,踩压无数天才之光环。灭妖除魔,打破万古无神之传说。精彩内容尽在《九指丐神》。拜求“推荐”!!!
  • 末世之黄昏崛起

    末世之黄昏崛起

    我本来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我本来就没想过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当命运交响曲奏响时,米路微眯眼睛,伸出右手“啪”的一声打了一个响指对着身后的“人们”道“我们的时代来临了!”
  • 不拖延的心理学

    不拖延的心理学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不拖延的心理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 弧月残红

    弧月残红

    弧月静空,轻纱映雪,洗不尽乱世尘杂。残阳斜晖,祭染烟霞,遮不住腥血天涯。风冷霜寒,孤影无还,斩不断剑鸣悲嘶。岁月无痕,醉梦遗生,写不尽柔骨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