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800000003

第3章 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等级证书制”诞生记

开学伊始,语文学科组办公室坐了四位老师,分别来自安徽、江西、广西、河南。三男一女,有人戏称为“四人帮”。我们说,“四人”确实是,但非“帮”也。因为我们的追求无它,只是干好自己的本行,做一名好老师。

那是英豪中学开办的第一年,我们的学生只有143名,分为三个年级,五个班。要让他们学一点语文知识,长一点语文本领,就是我们几位语文教师的目标。他们的父母都交了二三十万的学费,我们要对得起他们,要让他们觉得送孩子来“英豪”是值得的。

语文组合作愉快,凝聚力高,战斗力强。记得第一次接受校领导布置的任务,每个科组要出一块板报,迎接教师节。我们一合计,说干就干,从下午三点一直弄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弄成了,我们在教室里吃了份方便面庆祝成功。板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事们的赞赏。

一个人能与素质比较高、好合作又融洽的伙伴在一起工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一种终生难忘的经历。

德初老师为人厚道,文学功底深厚;潘琳老师心灵手巧,当班主任特别受学生欢迎;华宁老师是公认的绝顶聪明的才子,写的文章很美,字写得能做帖。我呢,自我感觉也不错,在安徽曾连续十多年任高中毕业班教师,还培养过安徽省语文高考单科状元,也因为这个“功劳”,后来被培养当上了县一中校长。

现在这个社会,有人做大事,有人做小事。做大事的轰轰烈烈,做小事的也能见功夫、见精神。语文教学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我们这四“兄弟”在一起,觉得没有什么做不了!

后来我们发现,这牛皮不是好吹的。

语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有的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你的提示已近乎和盘托出,有人站起来还是半声不吭;你的要求已明明白白,可按时交作文的还是寥寥无几……还有什么比这教而不学、启而不发、调而不动的情况更让教师难堪的呢?要摆脱这个困境实属不易,而改变这一状况又势在必行。

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这是广东改革开放最先成功的一批家长的子女,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

他们有个性,够聪明;知道的多,能力强;但学习基础不扎实,尤其缺乏刻苦精神。而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从公办学校的教师变成高收费的民办学校的教师。自己变了,学校变了,学生也变了,我们的教学套路不变怎么行?看来,靠原来的那些经验是没法解决问题的。

我是语文学科组长,四个人的头儿,我们四“兄弟”经常在一起就教学问题苦苦探讨,寻求对策。最后我们达成的共识是:语文教学,读、说、听、写。“读”是吸收,“写”是输出。先有多读,后有多写,或者边读边写,这是语文教学的老规矩。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变了,有一点特别,传统的做法不很灵,我们要认清这个现实,要跟得上形势,要搞一点改革。

要想个办法,让学生“想”写作文。先产生“写”的兴趣,然后再来攻“读”,攻“说”,攻“听”。

我们想了个办法,这就是我们语文组首创的“等级证书制”。学校领导经过了解、分析、讨论,同意了这个实验,先在语文学科试行。

“等级证书制”的基本做法,就是设计不同的标准,在不同的时间对学生的学科学力进行评价和鉴定,并发给不同级别的证书。

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加这个活动,我们在课堂、课后与学生聊“写”:写最能展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过去的秀才、状元是写出来的,现在的文人、理论家也是写出来的。政治家、思想家写论文影响别人,企业家、商业巨子写广告宣传自己,教育家写著述培养下一代。因此,所有事业成功的人,都离不开写。“写”是信息的传送带,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桥梁,是让后人登上自己的肩膀并且前进的推手。

学生对提高写作水平的心情很迫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父母都是广东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功人士,父母对事业的传承很担心,都寄希望于他们。

在操作上,“等级证书制”做了一些具体规定。如根据“思想内容、语言表现、整体结构”三方面规定的标准,“一级”只要求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而“五级”则要达到“立意深刻,选材典型;行文流畅,语言基本功扎实;构思新颖,结构严谨”。从评审级别上,语文组长审定一、二级,教导主任批准三、四级,校长审批五级。在待遇上规定,高等级的“英豪作家”有权加入学校“凤凰”文学社,担任墙报主编、广播站记者、编辑等职务。中学生最希望能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这些规定对他们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

“等级证书制”使优秀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偏差生不失信心而力图亡羊补牢,使文学爱好者在个性上获得较大的发展。

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布置的作文好收了,作文评讲课更受欢迎了。很多学生还坚持写周记,写日记,效果很明显。吴校长很欣赏,决定在全校各学科推广。

我们曾是好朋友——第一届高中毕业班师生合影

那年高中只招了一年级一个班,26人,我任语文教师。我班有一些学生,如李丽华、马粤娴说:“老师,你们这个办法很灵!谁不想拿个‘五级证书’回家给爸妈看看,给弟弟、妹妹们炫耀炫耀。”马粤娴还说:“我很想在班上第一个拿到‘五级’,我一定会努力,请老师帮我。”

以后,我们在实施“英豪作家”等级证书活动的同时,把“英豪辩才”也纳入活动中,在促进学生“写”的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说”的本领。

在教育上,可以有千古不变的原则,也可以有一定时期内非常管用但不会永远有效的方法。就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来说,“等级证书制”当时对激发学生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以至于学校领导把它作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秘密武器。

《民办学校实行“等级证书制”探讨》论文用稿通知

一位专家对这种做法予以很高的评价,认为“结合了学生实际,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有实效、好操作的教学手段”。

我就此进行了总结,写成论文《民办学校实行“等级证书制”探讨》,对“等级证书制”的具体操作、运行的效果,以及操作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向,都作了理论的探讨。

这篇论文被收入《教育研究》主编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被中央教科所教育研究杂志社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被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论文,同时还被收入《中华素质教育论文集》。

写生活,并非庸俗的生活

语文组的几位老师,在其之前的学校都是把关教师。在语文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我们很融洽,谈起工作都畅所欲言。有好点子都拿出来,有好作文都一起欣赏。我们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在教学中能取得一点成绩,谁就请大家吃一个便饭,这叫做“你享受了好感觉,你得付出一点代价”。四个人来自四个省,赣州的“怕不辣”小菜、信阳的蒜蓉汤面、柳州的糯米酒、安庆的小炒,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着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趣事。如果谁有一个特别好的点子,我们会称之为“金点子”,然后会要求加个菜,再喝杯酒。

在作文教学上,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我们想的办法“煽”起来了。但辉煌后面难免黯淡,狂热后面难免冷淡,这热情也不能指望长久。唯有将写作热情转化为爱动笔的习惯和会动笔的感觉,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断进步。

这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从“爱”写作文提高到“会”写作文。

但是,这不容易!

在作文教学上,我有过自我欣赏的历史。来英豪学校之前,我曾指导学生参加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由上海青年报社出版、于漪作序的《向生活奉献真情——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获奖作品选》共86篇文章中,就收录了我的学生的三篇作文。一个学校选中三篇,唯有我们安徽东至一中和上海曹杨二中。为此,我们和曹杨二中结成“友好学校”。

广东的学生就不行了吗?肯定不是。按照“只有错误的领导,没有错误的群众”的政治说法,也可推出“只有不聪明的教师,没有不聪明的学生”,因为古人说“名师出高徒”。

“名师出高徒”是用来赞赏老师或鼓励老师的,当然不能得出学生学不好就全是老师的责任的结论。古人还有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看一个班几十号人,都是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学得好,有的学不好呢?

其实,两句话都不错,就看你怎么理解、怎么具体分析了。作为英豪学校的语文老师,既然都是从全国各地挑来的优秀教师,当然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恐怕不仅仅是语文基础问题,还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及将生活提炼写入文章的方法问题。英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与其他许多学生有很大不同,其思维习惯与写作习惯等也有很大区别。很多学生接触多种媒体,可谓“见多识广”,但生活阅历并不丰富;情感细腻,但观察问题却无法细致入微。

于是,让学生有话说,要学生“写生活,并非庸俗的生活——尽可能地写长一点,再长一点——改短一点,再改精一点”,是取得作文教学进展的新手段。

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记下自己热望国家足球队比赛获胜以致忘情的表现;描述自己崇拜某位歌星甚至把他当作天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我手写我口,我笔录我心。至于表达形式,命题作文、读后感、杂记、小品、“三言两语”、小小评论等,不拘一格,不限篇幅。

《作文教学漫谈二题》被收录到

《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作为青年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成功与过失。若他们根据上面的导引,自我反省,展示自己的这一段历程,那一定是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

我们指导学生有话说,又指导他们谋篇、立意: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此所谓情趣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所谓看问题角度不同。至于对同一个事件、同一个做法,或肯定,或否定,或支持,或反对,这又叫观点不同。我们的同学,都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的青少年,在文章中,要敢于把这些都“亮”起来。

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学科组的整体智慧则是无限的。大家畅所欲言,反复讨论。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校开展论文比赛,我将这些想法和做法整理成文字《作文教学漫谈二题》,参加评比,获了一等奖。我很高兴,将这篇文字寄给《语文月刊》发表了,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南片联谊会交流,也获得一等奖。以后又被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收录到《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

我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收获,就越发有兴趣研究作文教学了。

作文与考文

十四岁的我喜欢一个人低着头、垂着眸子走路,看着各式的鞋子和不同的脚印。我觉得人们的感情不一定都摆在脸上,有时候会沉淀在步伐中。我不知不觉中收集了很多脚步,拖拖拉拉的、蹦蹦跳跳的……很精彩,也很复杂,就像属于十四岁的那片天空。

——小可:《十四岁的世界》

庸人在起跑线不远处呼呼大睡,勇者却毅然地踏上了征程。项羽纵横捭阖征战数载,最终乌江自刎;苏格拉底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竟被判处死刑;桑兰四岁起苦练体操,未实现梦想便遭受厄运……他们未登上成功的顶峰,但历史记住了他们,因为他们走过了一段精彩的助跑线,他们是受人敬仰的真英雄。

——李倬轩:《成功,需要助跑线》

常做好事与常做坏事该有天壤之别。不论是积德还是积怨,不谈有善报还是恶报,起码,做了好事,心里坦然,心情舒畅;而做了坏事呢?即使不心惊肉跳,也难免不安。那么,你是愿意做好事还是愿意做坏事呢?

——罗花:《做好事也难》

……

我经常翻阅学生习作中的精品,觉得他们对生命的阐述,对世事的感慨,都带有他们年龄的特征。其情感、其辨析,很纯真,有个性,让人欣赏,让人愉悦。

我不由想起了我自己。我在做学生的时候,作文还可以。几十年了,读初一时的一堂语文课的情景还不时浮现在眼前。那天,语文老师朱老师将我的一篇《回到我的阜康圩》作文油印出来,在课堂上发给每个同学进行评讲。老师故意卖关子,事前没告诉我。结果,课堂上同学们窃窃私语,说“写得真好!”“真好!”“是谁写的?”我脸红、紧张、高兴了整整一节课。

那个滋味,特甜!

以后,我常有好作文受到老师的赞赏,但都没那一次印象深、感觉好。当我走上语文教师岗位的时候,我决心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这种一辈子也难忘的喜悦。于是,我特别希望有学生能够写出优秀作文,写出能让人欣赏,最好能发表的好作文。

一篇优秀作文若受到老师的赞赏,它可能给学生留下终生印象;它可能让一位优秀学生受到鼓励而追求更高的目标;它可能让一位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并奠定文科的发展方向;它可能让一位因成绩不佳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产生信心;它可能让一位因为某种原因而低沉的学生走出阴影……别看小小的一篇好作文,它虽不能让作者“金榜题名”、身价倍增,但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当年语文组有十二“才子”四大“官人”“扬帆”文学社成立了老板自小对语文有兴趣,在学校发展的讨论会上,他提议将英豪建成具有“语文特色”的学校,认为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人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基本、最通用、最有高度的工具。中学第二任校长邵校长是语文特级老师,他以诚恳的为人、扎实的作风和丰富的经验带领着大家,为语文组的教学与改革提供了更有高度的支持。

学校从第二年开始,学生班级增加了,老师的队伍也扩大了,语文组人才济济。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促进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的事:

在课堂上用心评讲一篇好作文,不时发出赞叹的语气,还故意渲染说作者简直有某某作家的风采。

设一个奖励名目,将好作文评出一、二、三等奖,让获奖的作者春风得意,让没得奖的同学因羡慕而努力。

成立文学社,请作文高手当社长,设立一大批文学社“官职”,尽可能让更多的高手担任。要求他们多活动,常交流;多写作,出精品。

把好作文收集起来,编成文集,印出来,发给同学、家长、老师。文集的名称由学生取,文集的顾问请老师做,文集的序言请校长写。把文集放在学校显眼的地方,作为礼品送给客人。

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发表文章。指导他们欣赏某刊物,把握它的风格,研究它的征稿范畴。争取写出“取材有生活,写法有个性,结构很新颖,立意很深刻”的文章投过去。一旦发表了,学校会给予奖励。发个笔记本,合影留个念,或安排参加一项特别的课外活动。

……

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英豪学校有不少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我的学生李山的一篇《在乳源的日子》在《作文通讯》上发表,这是零的突破。马粤娴同学的《我在战胜自己》在《广东语文报》上发表,其中有些语句被当年新华社对民办学校专访的内参所引用。刘若飞同学的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七疑》参加新蕾出版社组织的“红唇杯”竞赛并获奖,还被邀请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

我们与《作文通讯》等编辑部进行了沟通,我们需要一个平台,要让我们的学生发表更多的文章,以促进他们更大的进步。《作文通讯》杂志社也看中了我们,不久,我们成为他们的特邀校和编委校,现在,英豪学校的学生每年会在这本杂志发表十多篇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要产生一篇精品作文很不容易。我们必须追求学生大面积写作水平的提高,然后产生几个不相上下的高手互相竞争。当有一批学生能写出好作文时,就能产生“特好”作文了。好作文受到老师的特别欣赏,又进一步促进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003年,深圳对中考实行改革,只考作文,不考基础知识,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对此,社会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广州《信息时报》对我进行采访,要求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古代科举考试只考一篇文章,说明写文章在人的语文功底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但人们不是只用文章来交际,再加上评卷标准难以统一,于是有了标准化试题的借鉴,最后形成语文知识加作文的规范模式。我发表了“考试改革是一种尝试,应促进健康发展”的看法,表示赞成这种做法,鼓励改革。因为不管哪种模式都有利有弊,但不管怎么说,写作无疑最能检验语文水平。

就在我们想方设法追求产生好作文时,我们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有一次,我和叶健刚老师、黄安生老师在一起讨论学生作文。我们都认为,能在优秀杂志上发表的作文,一般都是有个性、值得品味的作文精品;而能拿高分的,也适合在课堂上特别推荐的作文却未必。后者一般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语言丰富,但肯定有着应试的八股味,尤其缺乏个性。

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我们审视作文有两种眼光,而是高考语文要求考生在四五十分钟内要写出800字,考生面临必须保证篇幅还想拿高分的现实和无奈。

叶、黄二位老师和我是同行、同学、同乡。叶老师是同学中的老弟,到广东最早。他脑子好使,点子甚多;为人厚道,很好相处。有时我们逗他说:“跳槽下海,老弟先行。你说你是始作俑者,还是拓荒者?”黄老师是趣味细胞构成的人物。我们给他画像,说他一副面孔,两个样子:玩起来能飞天,谈起来能钻地;讲笑话让人直摸肚皮,说工作让人正襟危坐。我们称他:尔非“西皮”乃“二黄”也。大家不在一个学校工作,但在教学信息、试题交流等方面保持沟通,在教学研究方面有很多共识,对作文的研究有时到了有点“神乎”又“邪门”的地步。

叶老师说:“高考作文,结构拿保底分,深刻拿优良分,语言拿优秀分。”他说:“结构独特固然好,但没时间构思;立意新颖很重要,但评卷老师未必欣赏;只有语言,能见功夫,能获得好感。”黄老师则做了个很形象的比喻:“高考作文是按一定的模式,在限定的时间内拿出的语文产品,一种麦当劳式的文化快餐。这种快餐,不吃会饿肚子,但多吃会伤身子。”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按目前高考作文辅导的路子,可培养应试高手,但培养不出写作高手。

在黄老师的孩子参加高考的前夕,我们相约对他进行一次特殊的作文辅导。一个周日,我们来到他家,试着现场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我们三人,从开头到结尾轮着进行口述,然后大家对这篇群体口头作文评分,写在手掌中。结果,大家取得惊人的一致。然后,我们又即席评述这篇作文。整个过程,黄老师的孩子都在场,也让他参与。我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影响他,使他感悟,让他在写高考作文时,要有“先保证拿基本分,后争取拿高分”的意识。这样的作文指导可以说别出心裁,“指导”到家了,但只能是“考文”指导,真正要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不是这种做法。

黄老师的儿子很优秀,家庭教育也很成功,当年以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我们在祝贺他时说道:那一次考前作文指导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你今后绝不能再记起它,它对提高你的文学素养没有任何好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趁着年轻多读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根据英豪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特殊做法,首先是侧重写,而读的问题紧接着就纳入了教学日程。

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越读越能读出味来。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时读《西游记》,开始蒙蒙的,读着读着,有点意思,就迷进去了。到了初中学《孔乙己》一文时,才知道之前自己把书中那个“曰”字读错了,一直读成“日”字。知道它是“说”的意思,也感到形状与“日”不同,一个扁,一个长。错读了好几年,很好笑,但没妨碍读书。

读书,是将自己的心灵和古今中外哲人的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历来为人们所看重。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笔是写作,是输出;读书则是对文化的吸收、消化、充实、储藏,是输入。

古人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吸收文学素养,行路是汲取生活元素。

我们的学生呢,“行万里路”差不多都做到了,但“读万卷书”却谈不上。社会变了,读书的情况也在变。《古文观止》没什么人读了,武打小说却很吃香;名家名篇没魅力了,言情小说却很时髦。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写文章才有话说,才能说得好。

一名叫刘璐的初一学生,读了很多书,很多好书,读了很多本应是大人们读的书。教导处郭主任发现后,在会议上做了介绍。刘璐是个很聪明的惠州女孩。她说她从小就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有的已经记不清书名了。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读的书,她记得的有:

《伦敦塔》、《苏格兰玛丽女王》、《花季雨季》、《傲慢与偏见》、《我为歌狂》、《校花校草》、《茶花女》、《海伦·凯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绿屋的安妮》、《心情是一朵云》、《往事是一盏灯》、《接受感动》、《一个国王的爱情故事》、《新概念英语》、《源氏物语》、《罗密欧与朱丽叶》、《亡灵岛》、《哈佛女孩·刘亦婷》、《孤女努力记》、《樱花树下的家》、《轻轻松松上哈佛》、《哈利·波特》、《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增广贤文》、《风铃草》、《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天方夜谭》、《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埃及艳后》、《谁动了我的奶酪》、《冰心散文》等。

一个初一的同学读了这么多书,贯穿古今中外,有名家名篇,有通俗读物,这不简单,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大会上对刘璐同学进行了表扬。我说:“如何衡量一个人的素质?除智商、情商等以外,还有学问。学问从哪里来?从书中来。人成功的制高点是文化,企业兴旺的制高点是企业文化,国家强盛的制高点是思想文化和科技文化。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在书里。”

最有头脑、最有知识、最勤于思考的人,是读书较多的人;书读多了,可以对世间万物产生深刻的看法。要想打破传统的认识,学会创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读书。

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这一切,都需要读书。

总之,读书能健全人格,读书可避免青年人犯傻,避免中年人糊涂,避免老年人迂腐。多读书,读好书,就会有才气、有气质、有修养。有史以来,能成大事的人都喜欢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趁着年轻多读书!我们提倡大家都向刘璐同学学习,争取出现更多的刘璐!

接着,我们在全校开展了“读书登记活动”、“读书节活动”等,看看哪些同学、哪些班级读的书最多,读的好书最多。我们又设置了一些评奖项目,如“能博览群书的人”、“最会挤时间读书的人”、“善做读书笔记的人”、“最有读书体会的人”、“最有读书品味的人”、“能将好书与别人分享的人”等。经评选后,公布结果,表彰优秀,还在考评中加综合素质分。这些做法,对推动学生读书起了很好的作用。很多不太喜欢读书的同学,也都纷纷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语言的规范化以表达效果为依归,以积累、领悟为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背一点精品文章。

此外,学校对学生读书的问题非常重视,加拨了一笔款项,买了一批新书,充实了图书馆。那一阶段,读书成了校园内中最热门的话题。

“用读”是权宜之计

读书如此重要,怎么读却有讲究。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虽然“读书”都是一样打开书本看,其实有着方法不同、形式多样、层次高低的区别。

首先,从读书的方法来讲,记叙性、议论性、抒情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做法;提高文学素养与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办法。

如说明文教学,最枯燥,最呆板,最无趣。一堂课不能总是热闹,也不能总是清冷。要设法在无趣中找味道,在明白中找疑惑,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思考、练习。

我在教学中逐步体会到,说明文不管说明什么和怎样说明,都有它说明的要点、重点和特点。前两点是说明内容,后一点是说明形式。如果我们围绕这三个点去阅读,任何说明文都会脉络清楚,一目了然。反过来,我们写说明文,哪怕是一份商品的说明书,一场演出的介绍,一张自我介绍的名片,只要从这三个点出发,就会写得快,写得好。

我的论文《浅谈说明文的阅读》,谈了对此的认识和体会,发表在《学语文》杂志上,参与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阅读研究中心交流,获得了一等奖。

其次,从读书的形式上讲,一般有四种情况。

了解性阅读——泛读,是扩大知识面的阅读,一般表现为速读。

把握性阅读——认读,认识文章的生僻字词和重点字词,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以及写作特色等。

鉴赏性阅读——赏读,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语言艺术、风格以及立意等。

应用性阅读——“用读”,进行知识的积累、习题的训练和思维的锻炼,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应试拿分数的能力。

值得说明的是,这“用读”是我的“一家之说”。

语文能力是通过长期的积累才逐步提高的,中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这一很漫长的过程。为了应考,我们只能做一点跨越,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考试中拿到较好的分数,是谓“用读”。

提出这种说法的原因,除了考试大纲对语文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之外,“语文考题从不会出自课文”是其主要因素。语文教育专家提出要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既是面对现实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也是在语文学习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办法。

因此,“用读”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做法,是一个有点急功近利、离经叛道的做法。它会时兴一时,但当教学的评估标准不是分数而是学生的真实语文素养的时候,它就会毫无用处。

再次,从读书的层次上看,读者有不同的表现。

读过了——书太多,时间不多,对课外书有所读有所不读。变过去的“开卷有益”为“有益开卷”。多读书,读好书,泛读,涉猎,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读懂了——知道了书的脉络、条理、情节,掌握了书的架构、重点、妙处,明白了人物的个性、结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现炒现卖地说给别人听,可以作为礼物送给朋友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读通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书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有一个连贯的记忆,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认识。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另一本书,能对书中的人、事指点一二,能对作家的文笔、构思等进行评判。在书上写点眉批,写点夹注。或褒扬,或慨叹,或质疑,或批驳。指点古人,是非名家。有时还能发一点“若是我来写将如何如何”的感慨。

读透了——整个一本书,了然于胸。记在脑里,刻在心上。读出一点味,读明一点理,读懂一颗心。读掉了俗气,读掉了浅薄,读掉了狭隘。深得书中三昧,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明白书中的“蹊跷”,能自由灵活地运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记书中的妙笔,谈吐之间自然流露,口若悬河,还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文魂毕现,“抄”得除自己以外无任何人知道出处。然后自我欣赏说,这绝不是“抄”,是结构的模仿、语言的借鉴、风格的继承。

读书的各个层次,唯有“读透了”境界最高。达到这一步,就意味着不仅读进去了,也读出来了。读不进去,我们称之为“书盲”;读不出来,就是“书痴”;唯有能读进去,能读出来,才能算“读书人”。

在教学中,我们常把让学生“能读进去,也能读出来”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语文组有一次组织听李老师的公开课《我的母亲》,课后评课时大家发表了很诚恳也有点苛刻的意见。

李老师来自湖南汨罗,与屈原同乡,是个很聪颖很有潜力的年轻老师。她刚加盟英豪学校,对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这堂课按常规评价是不错的。字、词教学落在实处,重点能突出,难点能突破,师生互动也处理得很好,整堂课有着艺术的完整性。

大家肯定了优点后提出了不足:老师能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好”等,但未进入“怎么写也可以好”、“怎么写可以更好”或者“怎么写不够好”的能力训练。就这个班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的时间以及教师的能力来说,这是应该做到而且也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读进去,又读出来。

语文教学为语文老师提供的空间特别大。一千个教师,可以有一千种教法。同样一篇课文,由不同风格、素养、情趣的教师执教,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教案。一节特别好的课,有很多“能讲出来”的优点,还有很多“不知道怎么评价才好”的优点。这样的课,只有教学理念新、语文功底深、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才能做到。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是既“实”又“活”也“新”。关键是什么?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我们不高明,但可以聪明

中学语文教师,两个班的课,加上早读、晚自习,工作量很重。若班级学生很多,又担任班主任,工作量就更重了。

语文教师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备课和改作文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也有很多好的想法、好的设计,但无暇实施。

很多语文教学高手和专家,既会挖掘课堂的效益,又注重课后的延伸,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魏书生老师更神,一个人代两个班的课,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还有一系列的兼职,一大堆会议,但他的学生的语文成绩照样很好。我们分析,他能成功有很多原因,而教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习惯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都想学他,但学不到。

从古到今,凡有所作为能做点大事的人,一要敢做,有决心,有毅力;二要能做,有道理,行得通;三要会做,能操作,可发展。不敢做,无从谈做;敢做不能做,必以失败收场;能做不会做,做不下去,坚持不了。语文教师要想搞教学改革,想在语文教学上有一点突破,除此三点以外,还要加上一点:有领导支持。

我见过不少教师有志于教学改革但有始无终,究其原因,除了执著精神不够,或得不到同事的认同,一个人单打独斗无法坚持以外,因为改革见效慢,领导有疑惑,认为有“工作懈怠”或“偷懒”之嫌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本人对此就有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初一年级举行了一场《作文通讯》阅读比赛,全年级六个班的学生都要参加。这次竞赛从命题到监考,再到阅卷、评奖,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设置的奖项别开生面,有宗师奖、考官奖等。初中语文科组长周红很有灵气,是整个比赛的指挥,她将赛事搞得很隆重,很有气氛。

教导主任提议对这件事进行表扬,要推广。我想,要推广必须让大家先认同,达成共识。开大会讲一下分量不够,工作布置不容易到位。于是我在报批的邮件上写了一段话,发给全校老师,让大家一上办公网就可以看到。

组织竞赛要采用多种方式

国家要发展经济,让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一起发展。我们组织竞赛,也要变由老师组织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一起组织和学生自己组织的多种方式。国家用多元化的路子发展了经济,很成功;我们用多种形式组织竞赛,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增加学生参赛的次数,还能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我们看过很多语文特级老师的材料,没有哪位只凭课堂40分钟取得成功的。他们都有一个基本经验: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课后读写抓起来,变学生“要我读”为“我要读”,“要我写”为“我要写”。

初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举行竞赛,他们自己命题,自己组织考试,自己评分。我们没有全程跟踪,但我们可以想象:命题的学生得意洋洋,踌躇满志。先看透规定的几期《作文通讯》,然后绞尽脑汁命出“高水平”的试题来“考”别人。参赛的学生跃跃欲试,要拿奖,要拼个高低,反复阅读《作文通讯》,还会猜一猜会出些什么题。这些事,都是在放假的几天内做的。我们且不说这些命题、监考、评卷和参赛的同学对《作文通讯》的多篇优秀作文有欣赏,有领悟,有厚积的收获,有薄发的灵感,仅阅读兴趣的萌发、思维活跃的灵光,就是我们语文教师“汲汲乎追求”的目标。而周老师小试一招,就让学生在假期中过得那么充实、那么用心,家长高兴,学生喜欢,就更值得品味、值得推广。

我本人还记得,自己读初中时有篇作文被老师在班上朗读欣赏,其情其景历历在目,当时的自我陶醉,现在仍记忆犹新。我相信不少老师都有类似的经历,说不定这次活动给一些同学也会留下终生的回忆,这就是典型做法的价值。

竞赛,能让多数人得到提高,让少数人成为精英。当然,让学生自己组织竞赛会出现一些粗糙或不严谨之处。其实严谨是相对的,高考又怎么样?每年查卷都有错误!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促进了学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一点粗糙和不严谨,在所难免,但利大于弊。

在我们学校,无论干部、老师,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干的一个区域,一块实现和检验自己工作理念、思路和设想的田地。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综合素质、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展示的空间。

今后我们都应做到:我们没时间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做;估计学生做也不会比我们做差到哪里的事,让学生自己做;能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事,让学生自己做。不怕学生不会做,就怕自己不敢让学生做,怕不会指导和规范学生做。

我们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并不高明,但我们可以聪明。聪明在哪里,在多做一点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事。

我非常欣赏初一年级组的这一次活动!

邮件发给每位老师看,除让大家统一认识外,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老师们尽可放心去做,领导会坚决支持。有家长提出疑问,领导会解释;提出投诉,领导会顶住。

自古以来,改革者往往受挫折,因为改革就是要打破常规,追求新的革命性或跳跃性进展。这必然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有人成功,有人半途而废以失败告终。于是,人们大都守成。改革追求进取,守成追求平稳,方式不同,结果不同。二者之间必然有矛盾,不是人为的,是理念、思路的碰撞。

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不短,曾多次萌生“大胆改革,搞点名堂”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当时想,我要是做校长,我一定会支持老师们做,有问题一起研究,有责任我扛起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想当校长,积极努力,体现了上进,就会用高素质、高品位要求自己。那么,即使没有做成校长,也可以做个好老师。

对这一次活动我给予了坚决的支持。我有支持的理由,因为我懂,我是教语文的。我有支持的分量,因为我能,这时我又当上了中学校长。

同类推荐
  •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

    本书为“当代世界前沿问题译丛”之一,本书将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政策问题在概念层面上结合起来,分析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政策、制度与组织问题。
  •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是国内出版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传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动了国内新闻院系的网络传播教学。本教材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于一体,并力图使它们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全书贯穿了理论与实务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思路,汇集了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网络经营等相关领域知识,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了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第三版引入“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视角,对网络传播的最新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源于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楹联和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 校园节庆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节庆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秧歌、鼓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河南秧歌;山西秧歌;陕西秧歌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为庶

    重生之嫡女为庶

    前世,她是名满京都的左相嫡女,精通巫蛊之术,嫁与王室亲王为妃助夫君成就千秋霸业,却被弃之若敝,以巫术害国妖女惑世为由,于烈火中含恨而终。重生,她是右相庶出小女,利用巫术权谋在朝堂和后宫中搅弄风云,精心布局苦心谋划,只为毁掉那人一手打造的倾世王朝。本无心招惹却命犯桃花,那姻缘桥头月老庙前,他将一朵桃花戴进她发钗之间,笑容温柔,绝世无双。她说:“我命中带煞,凡靠近之人必不得善终。”他笑:“你既如此希望,我便为你颠覆那天下又有何妨?”
  • 冥王独宠:狐妃太嚣张

    冥王独宠:狐妃太嚣张

    【本文未完结,请勿点击】莫简朵,二十一世纪的萝莉杀手,一朝穿越,竟穿越到一只刚刚满月的小狐狸身上!这,,,不算是悲剧罢!悲剧的是,让她遇到一个外表看似如玉内心实则腹黑无比的大boss!某宫主:“呵...小朵子别乱摸,摸了是要负责的哦!”莫简朵:“......”某宫主:“唔,小朵子,你如今不仅把我摸了,还把我给睡了,这下你必须得对我负责了!”莫简朵:“.....”她能说是什么!她还能说什么?遇到这样一个腹黑,她想死的心都有了!
  • 深度品鉴葡萄酒

    深度品鉴葡萄酒

    本书作者为中国本土葡萄酒专家、中法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首席酿酒师。他以中国人的视角,独立地思辨,凭借近20年转业知识的积累,深入、细致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葡萄酒世界,加之1000余幅图片辅助说明,使光大于法国的葡萄酒文化顺畅、无障碍地与中国读者对接,让读者感性地了解大量其他同类读物中没有的葡萄酒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葡萄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天修真

    傲天修真

    一个被家族随意欺负傲天,又是怎样出去闯荡世界的傲天资质平平但修炼速度奇快他又是怎样踩下一个又一个的天才。
  • 光头的逗逼恋爱史

    光头的逗逼恋爱史

    光头是一名屌丝,17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位女生,他的逗逼备胎生活开始......(某天跟她开了句玩笑说我的故事可以一本书了,现在我正在努力完成这个笑话)
  • 来自外星的我

    来自外星的我

    琴樱因为回归星球而发生意外,重伤跌落地球,丢失记忆……琴樱是来自外星的人,因为去别的星球接待客人回来的时候传送器出现了故障而掉落地球。
  • 恶魔校草,我爱你

    恶魔校草,我爱你

    卧槽,怎么这么惨,竟然把恶魔校草当做小偷打了一顿,原因为可以躲过去,可是,刚转到圣婴学校就碰到他了,怎么这么倒霉,她,清扬婉兮的大小姐,他,有名的恶魔少爷,他们在昔日下渐渐的沦陷了。
  • 超少年的密码

    超少年的密码

    高中生夏常安、隋玉、谌浩轩因为不同的动机试图寻找被投放在校园内某个超越了图灵测试的AI,在这一系列层层逼近的谜题里,上演兄弟间的友情、两代人的亲情,真实与虚假的利益纠葛。原来,身为超少年,也是有着爱的密码……
  • 驱魔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驱魔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谁说驱魔是为了抓鬼?S市的人从来都不认为驱魔是为了抓鬼,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