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200000004

第4章 17世纪欧洲文学

近代欧洲文学是在封建王权获得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渐次确立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冲突激烈,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正在为问鼎政权(在英国则是巩固革命成果)制造舆论。这一时期的法国、英国、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居于中心位置,各种文学体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展,艺术形态向着现代文学嬗演,性格戏剧、启蒙戏剧为现代社会问题剧提供了范式,感伤文学为浪漫主义叙事提供了借鉴,哲理小说在创作理念、社会功能方面也为现实主义小说开拓了方向。

小引

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学的钟摆在17世纪整体回拨。在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地区出现了文学复古态势;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反映清教思想的文学代表着英国文学的时代趋势;西班牙等地出现了巴洛克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本章重点讲述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因、特征、发展概况,并重点评析代表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

17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则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弥尔顿的诗作表现了英国清教徒革命家的战斗精神。

法国是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法国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妥协的政治结构促进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和兴盛。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中心是法国,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戏剧。古典主义戏剧具有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提倡唯理主义,艺术上重视规则、模仿古代、严格恪守“三一律”等方面基本特征。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作的奠基作家。拉辛是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布瓦洛为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制定了规则。

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创作成就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有《伪君子》和《悭吝人》。

学习本章节内容,应同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同时需要思考和把握古典主义文学对欧洲后续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17世纪,欧洲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自地理大发现后,随着商道的转移,意大利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地位,外国的侵略和天主教势力的猖獗,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西班牙自16世纪下半叶“无敌舰队”被英国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欧洲的强国了。德国经历了30年宗教战争,国家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俄国刚刚形成统一国家,政治经济仍十分落后。只有英法两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文学也居于全欧洲的领先地位。

17世纪是英国资产阶级为夺取政权同封建贵族阶级展开激烈斗争的世纪。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打着宗教的旗帜,利用人民的革命情绪,以国会为阵地,同王党对峙,最后诉诸战争,终于在1649年取得革命胜利,成立了共和国。后来,王权曾一度复辟。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17世纪的法国,在“胡格诺战争”结束以后,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17世纪上半叶,王权逐步肃清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国的绝对王权,依靠贵族阶级作为政治基础,依靠资产阶级作为经济后盾。绝对王权作为一种进步的象征,实质上是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相互妥协的产物。

17世纪欧洲文学主要包括巴洛克文学、反映清教思想的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由于与当时在欧洲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巴洛克式造型及其他巴洛克艺术风格相仿而得名。

“巴洛克”(Baroque)系葡萄牙语,意为“不完美的畸形珍珠”,其含义中有旋转、扭曲、变形和不规则的内涵。该称呼来自19世纪评论家对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艺术风格的贬抑嘲讽。十七八世纪,巴洛克风格作为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的反动,逐渐成为西班牙、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艺术时尚,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该流派的创作几乎全与宗教有关,在建筑方面的重要代表作有意大利罗马著名的圣卡罗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和位于都灵的基督尸衣礼拜堂等;在绘画方面有法国画家鲁本斯(1577—1640)的《吕西普的女儿被劫持》(1617)、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1571—1610)的《基督下葬》(1601—1604)、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的《夜巡》(1642)等;在雕塑方面有意大利人伯尼尼(1598—1680)的罗马特雷微喷泉和圣德列萨祭坛;在音乐方面有意大利的教堂音乐,英国的宗教清唱剧和德国音乐家巴赫(1685—1750)、亨德尔(1685—1759)的乐曲创作。巴洛克艺术风格在建筑方面强调奇特、矫饰,结构严谨,色彩艳丽,多用椭圆形、螺旋形线条和极度夸张的花饰;音乐方面则盛行赋格曲式,给人以华丽绚烂的感受。18世纪以后,巴洛克在法国渐次被新兴的一种优雅、轻快的洛可可(Rococo)风格取代,在德国则融入了早期浪漫主义的潮流。

巴洛克文学是一种以奇异作为基调的文学,具体表现为想象极其丰富,辞藻十分华丽,感情特别强烈,气势相当雄浑,意象非常怪谲,其基本特点是新奇怪诞,富于变化,富丽堂皇而又神秘夸张。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在艺术形式上涉及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意大利诗人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1569—1625)、西班牙诗人贡戈拉·伊·阿尔戈特(1561—1627)和法国小说家奥诺雷·于尔菲(1567—1625)等。

马里诺是意大利巴洛克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对当时的意大利以及欧洲诗坛都有一定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阿多尼斯》(1623)、田园诗《风笛》(1620)和抒情诗集《七弦琴》(1608)等。取材于罗马神话的《阿多尼斯》是他的代表作,主要叙述爱神维纳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诗人,马里诺才思敏捷,感情丰富,以追求奇特美感的创作风格而声誉大振,风行一时的“马里诺抒情诗体”即是因他而得名的。

曾被塞万提斯赞誉为“罕见的不可多得的天才”的阿尔戈特,是西班牙巴洛克诗风的代表。他创作的诗歌风格幽默活泼,笔触辛辣尖刻,代表作《孤独》(1612—1613)借一青年的浪游经历,表现一种孤独无助的生活感受。

巴洛克小说以想象自由,绵延舒展著称,具有富丽奇特、篇幅冗长的特点。法国作家于尔菲的小说最能体现这种艺术风格。他的代表作品《阿丝特雷》(1607—1627)长达5卷60册,文体散韵相间,既可阅读亦能吟唱。小说描写的是牧童牧女间牧歌式的爱情纠葛。热恋中的牧女阿丝特雷对恋人赛拉东产生了猜疑,男方失恋后投河自尽,幸为仙女所救。他乔装牧女成了阿丝特雷的“女友”,后来两人尽释前嫌,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在田园诗的氛围中对小儿女的爱欲心理和情感活动作了惟妙惟肖的描摹,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激情,不但颇为时人所重,还因其在中世纪骑士传奇和后世爱情小说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反映清教思想的文学

反映清教思想的文学主要是英国的产物。打着宗教旗帜进行活动,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点。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披着宗教的外衣,掀起了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天主教旧制的影响,创立新的教派“清教”。清教徒因此长期受到王权统治者的迫害。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反映清教思想的文学得到了发展,这一特点,突出地体现在以弥尔顿为首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中。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资产阶级活动家和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代表着英国反映清教思想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长诗《复乐园》(1671)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借耶稣不受魔鬼撒旦的诱惑为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歌颂革命者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贵品质,抒发对复辟王朝的强烈憎恨。

17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还有班扬(1628—1688),他的小说《天路历程》(1678—1684)也体现了清教主义的倾向。两卷本小说《天路历程》用中世纪梦幻寓意的形式写成。书中把追求革命比做中世纪信徒的朝圣。第一部叙述主人公“基督徒”前往天国之城的冒险经历,第二部叙述“基督徒”的妻儿寻找天国的故事。小说有浓厚的清教色彩,也有对复辟时期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

三、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文艺思潮。这种思潮在法国产生,后扩展到欧洲许多国家。古典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是一种适应王权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浓厚宫廷色彩的资产阶级艺术流派。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竭力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最高典范,故有古典主义之称。

推动古典主义文艺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基础是勒内·笛卡尔(1596—1650)的唯理主义哲学。笛卡尔强调理性万能,把“理性”作为检验一切知识的尺度,而理性并非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本身。他强调人的理性而反对盲目信仰,这是对神学教条和宗教权威的有力冲击;他主张适度控制人的自由意志,以免情欲泛滥,也符合当时王权政治的需要。古典主义者要求严守规则、重视理性、克制情欲,同笛卡尔的哲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典主义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表现。画家普桑(1594—1665)推陈出新,创作了相当数量的绘画作品,代表作有《海神的凯旋》(1635—1636)和《阿卡狄亚的牧人》(1655);约·维恩(1716—1809)的《希腊贵妇的沐浴》(1767)则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完成了向洛可可风格的转移;在音乐领域里古典主义也留下了一些传世之作。古典主义的文学建树主要集中在喜剧、诗歌等文学创作方面。

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特征:

第一,它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由于王权在当时是进步的社会因素,所以这种政治倾向性是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

第二,宣扬理性,把国家利益、家庭义务、荣誉观念置于个人欲望之上,对于不符合理性原则的思想和行动,则进行贬斥和批判。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和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对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也有深刻的揭露。

第四,不同体裁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题材范围,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了第三等级,即市民阶层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广阔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作为一种全欧性的文学运动,古典主义文学存在着共同的艺术特征:

第一,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并选择题材,但“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因此,在艺术形式上,悲剧、喜剧、寓言和散文都有较大的发展。

第二,它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必须恪守“三一律”;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对文学创作的体裁和形式也作出高与低、雅与俗的区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对民族语言的规范化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第四,塑造的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点,认为“凡是写古代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布瓦洛语)。由于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因此作品人物性格单一。

古典主义文学主要流行于法国。诗人马莱伯(1555—1628)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他毕生致力于建立民族语言和诗歌的规范,要求语言准确、明晰、和谐,提出要把宫廷用语作为文学语言的标准,并为各种诗体制定了韵律规则。另外,法兰西学院的实际组织者夏普兰(1595—1674)也对当时的文学创作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作用。例如高乃依的悲剧《熙德》上演后,夏普兰执笔写了《法兰西学院对〈熙德〉的意见书》(1638),指责剧作违反“三一律”并涉嫌抄袭,使该剧遭到查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其确立时期,代表作家是悲剧作家高乃依(1606—1684)等;17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其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悲剧作家拉辛(1639—1699)和喜剧作家莫里哀等;17世纪80年代以后是其由盛而衰时期,代表作家是散文作家拉布吕耶尔(1645—1696)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在法国文坛上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期,前后达200多年。

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者,除了莫里哀之外,还有高乃依、拉辛和布瓦洛。

皮埃尔·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始者,他一生创作了30多个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熙德》(1636)是他的代表作。

剧作通过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在个人爱情、家族荣誉和公民义务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所作出的抉择,强调了理性对感情的胜利和个人对国家的服从。

《熙德》的情节取自西班牙中世纪的一个传说。贵族青年罗德利克同贵族小姐施曼娜相爱。但他们的父辈发生争执,在两个年轻人中间引发了情与理的冲突。罗德利克在决斗中杀死了情人的父亲,施曼娜要求国王处死罗德利克以报父仇。正在此时,外敌入侵,罗德利克率众抗敌,取得大胜,被呼为“熙德”(意为“君王”或“将军”),成为民族英雄。这时,施曼娜对罗德利克更加热爱、崇敬,但又从维护贵族的荣誉感出发一再要求国王处死他。后经国王耐心说服,二人重归于好并结成了良缘。

由于《熙德》首次明确宣扬了王权至上的政治观念和崇尚理性的文学思想,所以它被视做古典主义戏剧的第一部典范作品。剧作家高乃依也因其崇高庄严的创作风格体现了古典主义追求理想美的精神取向,而被誉为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让·拉辛是又一位杰出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一生共写有11部悲剧,其代表作是取材于古希腊悲剧的《安德洛玛克》(1667)和《费得尔》(1677)。

《安德洛玛克》写的是特洛伊城破后大英雄赫克托尔的寡妻安德洛玛克的不幸遭遇。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安德洛玛克成为爱庇尔国王庇吕斯的奴隶。庇吕斯见异思迁,要娶安德洛玛克而抛弃等待了他十年之久的未婚妻。这时希腊各国派特使前来,要庇吕斯交出安德洛玛克和她的儿子,以除后患。国王借此要挟安德洛玛克,她被迫同意,但准备在国王宣誓保证儿子的安全后自杀。国王的未婚妻挑唆特使杀死国王,事后由于悔恨,她也随即自杀。剧中刻画了为满足情欲而置国家利益和义务于不顾的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情欲横流。作者还以女主人公为保全儿子生命所作的努力,颂扬了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自我牺牲精神。

《费得尔》写的是雅典王后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的心理悲剧代表作。费得尔是雅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讲出了真相。剧本贬斥了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和行为。

拉辛的作品常是在剧情接近高潮之际拉开序幕,“三一律”被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情节简练、单一而集中,以善于刻画女性心理和思想的发展过程而著称。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著名的古典主义理论家,他的主要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1669—1674)。布瓦洛站在绝对王权的立场上,总结了17世纪前半期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系统地阐明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和创作原则。他认为作家和理论家都应服从“理性”原则,作家的任务是通过“研究宫廷”、“认识城市”,去模仿“自然”和古人的创作。

此外,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1668—1694)则力图反映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从而将寓言诗的创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典主义后期创作以散文为主,出现了拉布吕耶尔的随感录《品性论》(1688—1694)和费讷隆(1651—1715)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1699)等作品。此后,古典主义在法国的主导地位便开始动摇了。世纪末出现的“古今之争”是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但是问题一直延续到19世纪才最终得以解决。

在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德国、俄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先后发生了程度各不相同的古典主义文学运动。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王室从法国回国复辟,带回了古典主义文学趣味并蔚为时尚,于是仿古典主义的“英雄剧”名噪一时。桂冠诗人德莱顿(1631—1700)是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除了写作一些以爱情、荣誉为题材的“英雄剧”作品外,还在《论戏剧体诗》(1668)等论文中提出并阐述了古典主义法则。与德莱顿同时,威彻利(1641—1716)也写了一些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喜剧。18世纪初期的诗人蒲柏使英国的古典主义达到了高潮,他用诗体创作的《批评短论》(1711)一书,在尊奉古代艺术作为文学典范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启蒙意识。

在德国,高特舍特(1700—1766)在文学论著《批判诗学试论》(1730)中强调崇尚理性,倡导“三一律”原则,主张规范戏剧形式和文学语言,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奉为德国文学从习的典范。

第二节 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一、生平与创作

莫里哀(1622—1673)是法国最杰出的古典主义喜剧作家,对欧洲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莫里哀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于巴黎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宫廷陈设商,用钱买了个贵族称号并希望能够父业子承。这使得莫里哀从小就有机会到宫廷看皇家剧团(以及街市戏班)的演出,逐渐萌生了当演员的愿望。21岁时,由于对戏剧艺术的爱好和对一位漂亮女伶的迷恋,他走出温饱的家庭,投身演艺界当了一个被认为十分卑贱的喜剧演员。使用“莫里哀”作为艺名标志着他放弃皇室侍从地位并和新贵族家庭决裂。剧团经营方面的失败曾使他负债累累并一度入狱,而后又过了12年的外省流浪生活。在此期间,他走遍法国,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在戏班子中则既是领班、编剧,又是导演和演员。1658年,莫里哀率领剧团载誉归返巴黎,受到路易十四的赞赏和保护。51岁那年,他抱病演出喜剧《无病呻吟》,不幸咯血去世,为戏剧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心。

莫里哀以其创造性的活动,使欧洲古典主义喜剧的成就超过了悲剧,他对17世纪喜剧的主宰也远远超过了高乃依和拉辛主宰古典主义悲剧的程度。莫里哀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首先,他率剧团在外省辗转长达10多年,以所谓“静观人”的角度了解观察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各地不同的风俗民情,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具有比同时代作家丰富得多的经验阅历。其次,他接受了伽桑狄(1592—1655)和古代哲学家的唯物论影响,在同下层人物的接触中又形成了进步的民主观念,对社会的认识自然超过了其他作家,富于叛逆的个性又使他敢于接触别人望而生畏的题材。第三,他对喜剧功能的认识大大高于同时代人,他要“改正人们的弊病”,“抨击本世纪的恶习”,这个明确的纲领无疑突破了旧喜剧的内容。

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645—1658)是他在外省认识社会生活、锤炼写作技巧时期。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冒失鬼》(1655)和《情仇》(1655)。

第二阶段(1659—1663)是他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以写风俗喜剧为主。第一个剧本《可笑的女才子》(1659)采用闹剧手法,讽刺了小市民的附庸风雅和贵族沙龙文学的矫揉造作。此剧因冒犯了贵族,一度被禁止演出。《丈夫学堂》(1661)则嘲笑了把妇女看做奴隶的封建夫权思想,提出了婚姻和女子教育问题。

《妇人学堂》(1662)是这一阶段较为重要的作品,写的也是女子的教育问题。资产者阿诺夫收养四岁孤女阿妮斯,送她到修道院教育了13年,想为自己培养一个忠顺的妻子。阿妮斯回来后却很快爱上了一个青年。经过一番曲折,一双小儿女终于成了眷属。剧作抨击了扼杀人性的经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结果招致教会的攻击,莫里哀又写剧本予以回击。

第三阶段(1664—1668)是他创作的成熟时期,主要成就是风俗喜剧,先后创作了《唐璜》(1665)、《恨世者》(1666)、《吝啬鬼》(1668)和《伪君子》等剧目。

散文体喜剧《吝啬鬼》(又译作《悭吝人》)是莫里哀的一部力作,写的是守财奴阿巴贡的秽行丑态。阿巴贡虽有万贯家产,却贪婪、吝啬得出奇。宴请客人时,他吩咐厨师专做不对胃口的食物,而且要求不要准备足量;人们传说他曾偷吃马料,还说他的日历上斋戒的日子要比常人多一倍;阿巴贡想续弦,可他物色的姑娘竟是儿子的情人;他放高利贷,正好成了自己儿子的债主;埋在地下的金币被盗,他呼天抢地,寻死觅活。阿巴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敛钱方式和活动特点,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有血有肉的吝啬鬼形象。

《伪君子》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最终上演经历了好几年的斗争。

第四阶段(1669—1673)是莫里哀创作的晚期,以写“喜舞剧”为主。这时,他与王权的关系产生了裂痕。此期的重要剧作有《贵人迷》(1670)、《司卡班的诡计》(1671)以及《无病呻吟》(1673)等。

《贵人迷》生动揭示了资产阶级企图挤进贵族阶层的社会心理。暴发户茹尔丹最大的心病是自己不是贵族。他要补受贵族教育,结果闹了不少笑话。女儿的对象不是贵族,他坚决反对他们相爱。为了踏入上流社会他不惜假装外国贵族。剧本尖锐嘲讽了醉心于当贵族的资产者。

三幕散文体喜剧《司卡班的诡计》,是莫里哀晚年最优秀的一部剧作。剧中的主人公司卡班是个机智、勇敢、乐观,甚至有几分狡黠的仆人。他用计成全小主人的婚事,把老主人装入口袋痛打一顿。他虽身为仆人,头脑和智慧却比他的主人高出一筹,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等级观念的蔑视。

莫里哀是继阿里斯托芬和莎士比亚之后又一伟大的喜剧作家,是欧洲近代戏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莫里哀的喜剧大多以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力图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揭露上层资产者的丑相。他对大贵族也作了无情的抨击,而且刻画了没落贵族和小市民的种种恶习。

在艺术上,首先,莫里哀将情节喜剧发展为性格喜剧,其笔下人物往往是嗜癖型的,吝啬、伪善、恨世、醉心贵族等精神特征,被分别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这种人物虽性格单一,但仍不失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其次,莫里哀大大发展和丰富了喜剧手法:他懂得,并不是人物生理上的缺陷使人发笑,而是某种怪癖、某种恶习令人发噱;他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笑料;在其剧作中,语言的笑料十分丰富,诸如双关语、俏皮话、新词、谐音字、不合时宜的夸张比喻、针锋相对的论辩、同一词语的重复等俯拾皆是。莫里哀的创作真可谓集喜剧手法之大成。

二、《伪君子》

《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的代表作,是近代欧洲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伪君子》的问世,集中表达了法国群众对宗教组织强烈的敌意。17世纪中期,法国出现了一个由高级僧侣组成的宗教组织,名曰“圣会”,这一机构的宗教骗子们假托上帝的圣名,以慈善事业为幌子,干尽了卑鄙勾当,他们跟踪盯梢,造谣陷害,大肆迫害自由思想者。举国上下,无不对圣会十分仇视。莫里哀写的《伪君子》,表达了全社会的反宗教情绪,给了宗教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因而它必然引起宗教势力的猖狂反扑。1664年5月,莫里哀把写成的前三幕演给国王看,不料触怒了巴黎大主教。迫于强大的宗教压力,路易十四只好传旨停演。1667年,路易十四应允解禁,同年8月上演了全剧,然而次日又遭最高法院院长的无理干涉,巴黎大主教也以开除教籍为手段禁止人们朗诵阅读。经过四年多的反复斗争,1669年初,该剧终于取得了合法的演出权。这部作品所引起的社会效果,正是其反宗教意义的客观确证。

这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外省破落贵族达尔杜弗,伪装成虔诚信士,骗得富商奥尔恭的信任,被请到家里做“良心导师”。达尔杜弗时时谦卑作态,事事举上帝良心,把个奥尔恭骗得迷三倒四,甚至要将女儿嫁给他,剥夺儿子的继承权转送给他,不可告人的隐秘也由他掌握。直至这个伪君子再次挑逗他的年轻妻子时,奥尔恭才看清了恶人的嘴脸。然而,达尔杜弗却以攻为守,要霸占奥尔恭的财产并置其一家于死地。最后,明察秋毫的国王派人来将达尔杜弗收捕法办,这个狡猾的骗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全剧通过达尔杜弗的所作所为,揭露和鞭挞了教会势力的欺骗性与虚伪性。

达尔杜弗是剧作的中心人物,整个故事围绕他展开。这是一个贪婪、狡猾而又凶狠的骗子和恶徒。他本是来自破落贵族阶层的流氓无赖,却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具,装成一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一心向着上帝的苦修者。在他身上集中了当时教会人物和贵族社会的假冒伪善和恶德败行。他贪馋好吃,却时刻不忘提到自己的苦修衣;他贪恋女色,奥尔恭要把女儿玛丽亚娜嫁给他,当然是正中其下怀,同时,他还企图勾引主人年轻的续妻艾密尔,可他出场亮相时,却假装正经,要女仆桃丽娜用手帕遮住袒露的胸脯;他贪爱金钱财富,骗取了奥尔恭家的继承权,却装着无私无欲,做些施舍散钱的表面文章;他是“良心导师”,言必称上帝,但是,当艾密尔抬出上帝来制止他的肉欲要求时,他却说:“索性拔去这样一个障碍吧,这在我是算不了一回事的。”这是一个口是心非、心狠手辣,有着几副面孔的伪君子。他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当时“圣会”势力已经把魔爪伸向了上层资产阶级。

剧中的奥尔恭在国王打击封建割据势力时勤王有功,并也乘机发了财,成为富商。但他刚愎自用,在家中是个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对达尔杜弗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成“圣人”供奉膜拜。他的愚昧,导致引狼入室;他的褊狭,几乎祸及全家。虽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幡然悔悟,但若非英明的君主出面解决矛盾,奥尔恭一家定会是悲剧结局。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达尔杜弗的险恶用心;她词锋尖利,当场揭穿达尔杜弗的真实嘴脸。在同达尔杜弗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伪君子》在艺术上以其独特的创造而为人称道。

第一,精心安排人物介绍和主角出场。该剧的第一幕第一场相当于“序幕”,使观众一下子就认识了所有主要的剧中人。达尔杜弗虽未出场,观众已时时感觉到他的存在,主要戏剧冲突尚未展开,但气氛已相当紧张了,所以歌德称它为“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剧情围绕达尔杜弗展开,但他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这在戏剧史上是极少见的。作者先为他的出场制造气氛,把观众急于见到此公的心情推到极致,然后才让他登场亮相。而他一出场就是扭头背脸,害怕女人的袒胸使他灵魂“受伤”的精彩表演,一个伪君子活生生地站在了观众面前。

第二,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强烈反差对比来暴露其伪善面目和丑恶灵魂。莫里哀让达尔杜弗在大庭广众之下搞些假仁假义的小动作,讲些可怜巴巴使人哀怜的话,以显示他的慈悲心肠和为拯救世道人心甘愿忍辱负重的坦荡胸怀。但在他内心里却尽是些肮脏的打算,在背地里干的尽是不可见人的勾当。作者用精心安排的戏剧动作,让达尔杜弗用自己的言行做鞭子来抽打自己的丑恶灵魂,逐层深入地剥下了这个伪君子的外衣。

第三,剧中人物性格各异,奥尔恭的愚顽与蛮横,艾密尔的贤惠与机敏,桃丽娜的正直与泼辣,相得益彰。

思考题

1.何谓“巴洛克”文学?

2.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试述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莫里哀的喜剧创作有哪些技巧?

4.分析达尔杜弗形象。

同类推荐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本书为作者几年来所写杂文集。作者认为杂文是民意的载体。本文所写文章批评了社会的阴暗面,讴歌了社会的新风尚。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欧阳修文集2

    欧阳修文集2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热门推荐
  • 紫瞳: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紫瞳: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第一世,她是王室公主,他则是万人之上的魔君,当时,她为救他不惜跳入魔炎池,死前只留下一句”若可以轮回转世,羽墨殇,我还要与你再续前缘…“第二世,她是季府的四小姐,他是冷氏家族的最后传人,本不应相爱,可是天赐逆缘…”你与我若不能相爱,为何缘分要让我恋上了你…“”对不起…季霖霜…“他对她的爱,他从未说出…两人再遇彼岸花旁,最后一次转世…”我已恋你三生三世,我不求什么…只求这最后一世,你…能够爱上我…“"沐淑…”
  • 废柴大学生

    废柴大学生

    大学毕业前,慷慨激昂地谈论着征服世界的理想;毕业后,找工作,被骗,跳进各种坑,继而老老实实地卖着体力。但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个人幻想世界

    个人幻想世界

    混沌候选激烈竞赛,但是无数界层林立,无数天才辈出,最终在这个比赛能真正脱颖而出的回事谁,主角开始一开挂的方式修炼。但是当他跳脱出那个世界后他才能真正的发现天才是那么的多,每一个都比他强上几亿倍。而主角只能依靠他的光环于这些天才背后默默的成长。但是最终能否走出无数的界层到达终点呢?这点就让我们默默的去见证吧。
  • TFBOYS你已不是你

    TFBOYS你已不是你

    樱花虽已飘凌,可我仍在树下等你,寻你……
  • Tom Swift & his Sky Racer

    Tom Swift & his Sky Rac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太乐鸭精

    太太乐鸭精

    如果,你穿越到富商之女身上,你会做些什么?当然是,吃喝玩乐咯!花茗茗贯穿着穿越必米虫的观念,往那方向努力出发着,只是这只鸭子是什么鬼,为毛还会说话?!“鸭精……”“你才鸭精,你全家都鸭精!”“……”看着那只雪白的肥鸭,花茗茗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 命运之我是谁

    命运之我是谁

    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选择了安利瑞,把他带到了一个充满天使、恶魔、神、堕落者的世界,他需要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不!他需要抉择!(PS:故事人物关系与原联盟人物关系基本保持不变,除个别皮肤化人物加入意外,比如夜鸦)
  • 异世霸武天尊

    异世霸武天尊

    神为臣,帝为尊!坚毅、无畏,不管前世今生,赤子之心始终伴我君临天下,废物又如何?踏碎凌霄、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霸武大陆终有一天会有我叶涛一席之位!
  • 星河炼神

    星河炼神

    张昊本来是马帮的少帮主,含着金汤匙出生,人长的又帅,才14岁就出落的一表人才,风流倜傥、窃玉偷香,奈何一天仇家上门,从此开始了坎坷又传奇的一生。。。
  • 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本书介绍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和成功经验。天与前天相同,今天与昨天相似,时光在默默地流逝,时代在逐渐地演变,一个时代的诞生意味着会引发一场革命,它将延续一百年甚至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