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3900000028

第28章 酒文化发展与政治的联系

祝酒辞是酒文化的传承产物之一,而酒文化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伴随着中国历史一路走来,可以说,酒文化与饮食文化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又与政治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身为领导干部,有必要对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些必要的了解,增加自己的知识内涵,这样才能在觥筹交错中感悟到我国文化的深渊与独特魅力。

第一节:酿酒发明者的传说

有证据表明,在古代的黄帝时期,以及夏禹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进行酿酒活动了,发展至今酒的历史已有五六千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并没有翔实的资料记载酒的起源,但是有一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那就是最初发明酿酒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而是人类的近亲——猿猴。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猿猴是一种十分机敏的动物,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山岩林木间跳跃攀缘。依靠丰富的生活经验,猿猴常常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猿猴这样做,并没有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体——“酒”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并能供猿猴享用。由于这酒是猿猴所酿,所以又被称为“猿酒”。

猿猴就是依靠这种行为成了酿酒的最初实践者。但是他与人类造酒有很大不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吃不完的水果,比如桃子、梨子、葡萄等,放在那里,时间一长,漫漫地“霉烂”了,散发出一股酒味。这主要是一种微生物——酵母菌的“功劳”。酵母菌,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这种现象,就是我们长讲的“发酵”。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葡萄等水果上更多。吃不完的水果放在那里,不用人去操心,空气中和附着在果皮上的酵母菌就会主动来分解水果中的糖分,使水果“霉烂”,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散发出酒的气味来。

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经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开始它们也许并不食用,但在饥饿的情况下或偶尔尝了尝,觉得别有风味,于是发生了兴趣,就将果子采下放在“石洼中”,让它自然发酵后再来享用。如果说:“酝酿成酒”的“酝酿”,是指事物的自然变化养成,那么,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只能说“造带有酒味的野果”,与人类的“酿酒”,是有质的不同。

第二节:酒文化与古代先民的信仰

谁能想到,我们今天在酒桌上发表祝酒辞,其实是古代的一种祈祷仪式呢?谁又能想到,当初古代先民对酒这种液体是如此地珍惜和崇拜?事实就是如此,酒文化最初是以一种宗教信仰正式“登场”的。

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把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都看成是上天的恩赐,认为是有神灵在主宰一切。所以,当偶然找到了“猿酒”这自然生成的酒,品尝这令人兴奋的仿佛具有魔力的汁液时,他们首先做的并不是聚集一起共同“畅饮”,而是把这天然佳酿看成一种恩赐品,双膝跪地,对天上的神灵加以叩拜,并说一些感激上天的恩赐和希冀保佑之类的话语。

对于这“天外来物”,人们极其珍惜。他们用大自然的酒器——树叶,一点一点地将“猿酒”盛起。按照当时的习俗,人们在得到最好的食物时首先要献给首领,然后在他的带领下召集所有人举行祭祀活动,用宝物祭祀神灵和先祖。

当首领说完类似于今天的祈祷词后,由首领开始,然后依次饮酒。有酒助兴,一个盛大的篝火晚会便开始了。经过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以后的祭祀活动不但有了酒,而且祝酒辞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内容和格式,成为一种习俗。

于是,酒文化以一种祈祷仪式的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祝酒辞也随之以祈祷词的方式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终演变成了今天酒桌上必备的环节。

第三节:酒文化与政治生活的接触融合

酒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传承之后,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性质,而是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开始成为人们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商朝与周朝,人工酿酒已经开始,并作为日常的饮宴在宫廷中盛行。后来,酒不再单纯地为祭祀服务,也不再是宫廷御用的奢侈品,在百姓家、在不同的文化阶层中,都能看到酒的存在。但由于场合不同、身份地位不同,饮酒时的祝酒辞也大不相同。发展到春秋时期,酒桌上的祝酒辞基本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皇家、士大夫的“礼节”祝酒辞,一是寻常百姓家的“欢聚”祝酒辞。

在皇家及文武大臣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盛大庆典时,都有既成的礼仪和固定的祝酒辞,所说的话都要遵循礼节。例如在宫廷御宴上,大臣向皇帝敬酒时,自然要歌功颂德一番,这些话便是“礼节”祝酒辞。

在百姓人家,无论是喜逢节日,还是送行饯别,酒已经必不可少。当众人高举杯盏时,千言万语尽在心头,把酒诉衷肠也就自然而然。这期间,那些吉祥、经典的祝福语被人们记住并广为流传,后经过文人墨客的巧妙加工,一些文学色彩强而又简短的祝酒辞产生,并渐渐进入人们的酒宴。

第四节:祝酒辞与儒家文化

酒文化发展一定阶段后迎来了它的黄金期,也就是酒文化盛行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其与儒家文化的有机融合,文与酒第一次以“夫妻”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为后来酒文化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影响直至今日。

春秋后期至隋末唐初,宫廷和上流阶层盛行饮酒之风。秦汉时,还设有专门人员负责宫廷饮宴。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时的饮宴已不仅仅是一种聚会庆典的愉悦形式,也掺杂了军事家、政治家斗智斗勇的谋略。例如剑拔弩张的“鸿门宴”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宴会上,人们将酒作为争权夺利的有效利器,常常趁其不备以鸩酒杀之。祝酒辞已不仅是表达庆祝、感谢之意,还关系着个人的生死,所以说话时要极为小心,祝酒之前三思而行。

到了魏晋南北朝,饮酒的风气更为盛行,尤其是一批文人墨客,他们将诗酒联姻、以酒伴诗、以诗祝酒发展到了极致。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就把以酒抒怀的情致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借酒消愁、酒能化开人们心中块垒的绝唱。尤其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句,凸显豪迈之情,至今广为流传。

另外还有以饮酒为乐、“嗜酒如命”的竹林七贤,他们的尚酒之风对当时的饮酒习俗和祝酒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以刘伶为代表,可谓“唯有饮者留其名”,以致后人在谈及酒中豪杰时,常常把他与李白相提并论。

这一批出口成章的嗜酒文人,在当时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名人效应。人们竞相模仿,纷纷以诗祝酒。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寻常百姓,都将饮酒作诗作为一种乐趣,作为互敬的一种形式。正因为前人将诗与酒巧妙地连接起来,才有后来盛唐的诗酒风流,也才有各种形式的祝酒辞。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唐朝乃至元明清是祝酒辞最为鼎盛的时期。文人雅士饮酒作诗,将诗酒文化推向了高潮;百姓也形成了饮酒习俗,并发明了划拳、行令等以祝酒兴的娱乐方式。

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即使是酒文化也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百姓人家,饮酒时必定赋诗一首。经济的发展为这“文雅饮酒”的盛世提供了物质基础。唐朝经济繁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酒楼、酒店,杜牧有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任何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都会对当时的祝酒方式产生新影响,宋朝词文化的兴起就改变了人们祝酒的方式。酒席上,人们不再以吟诗作对为风雅,多是即兴赋词、谱曲,吟唱祝酒,以词、曲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祝福。此时的酒楼、酒店与唐朝相比更为普遍、豪华富丽。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里程碑,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当代祝酒辞也仍见古风之影。以诗词助兴十分常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随后的元明清,酒文化更加浓厚,酒俗也极为讲究,普遍认为“无酒不成席,宴席必有酒”。酒宴上只吟诗赋词已不再使人们感到满足,为了将酒的兴致推向高潮,元代起就盛行划拳、行令等娱乐方式,这种形式虽然经过历史的洗礼,却较为完整地保存到了现在。

第五节:饮酒风俗上的地域划分

领导的社交活动是非常广泛的,到各地出差,接见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甚至是国外的来宾之类的工作是经常的事。但是,你是否对不同民族与地区、国家的酒文化与饮酒风俗有所了解呢?要知道,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将使你在酒桌上显示出优秀的组织能力,更能提升你个人的魅力。

在饮酒风俗上,我国以地域划分归类最为合理,一个区域或省内,由于环境相似,人民生活方式相似,所以就形成了同一种饮酒习俗。下面就是一些专家总结的不同地域、省市的饮酒习惯。

东北地区:北方的气候寒冷。在这样的环境中,喝酒御寒便成为东北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再加上热烈豪爽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于是形成了东北独特的饮酒习俗——喝酒要喝透。这里的“透”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心实意地喝酒。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的酒量有多少,都要彼此坦诚地尽量多喝。除非有特殊原因不能喝酒,否则如果逃酒或是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对主人的敬酒或是回敬主人时,如果没有明确表示喝多少,通常来说都要一饮而尽。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二是白酒、啤酒轮流上。东北人热情好客,通常用酒来表达对朋友和客人的欢迎之情。一般说来,先饮白酒,待主客之间互敬一番后再换啤酒,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互敬。直到最后,大家都酒意甚浓。

山东地区:在主人与宾客就席后,要共同喝上一杯“迎宾酒”,意在表示主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这一杯是必喝酒,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按照山东全省的正规喝法,这杯酒由主人提酒开始,然后按照主陪、副陪相继提酒,要分六次将其喝完。这期间,客人是不能主动敬酒的。在喝完这一杯之后,便可以“自由活动”,互相敬酒了。客人对主人表达谢意敬酒时,切忌有所偏杯。如果你偏多了,也就是自己多喝要求对方少喝时,山东人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即使你是出于关心,但人家仍然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肯同意。如果你偏少了,也就是自己只喝一点却要求对方喝很多,山东人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即使将酒喝下去,心里也会不舒服。因此,喝酒要适量,不能太偏杯。但是按习惯来讲,山东人喜欢“一口干”,而不喜欢“两开”。

河南地区:猜拳是河南酒桌必不可少的节目,既饮酒助兴,也增进主客、朋友之间的感情。所以去河南,如果不会一些猜拳的游戏,即使会喝酒也无法尽兴,更不能与主人、朋友把酒言欢,促膝长谈。河南自古就流传这样一个饮酒习俗——“先端为敬”,即主人先给客人敬酒。所谓敬酒,就是主人为你斟满酒后说些欢迎之类的话,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自然满意,否则就要纠缠不休,甚至客人不喝完,主人就不坐下,盛情自然难却。因此,在河南做客千万不要拒绝主人端酒,还是喝下为快。

山西地区:在山西做客,酒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道,正所谓“无酒不成席”。当主客一起就座后,主人要执酒壶双手为客人斟酒,根据当地“茶七饭八酒十分”的礼节,斟酒时要将酒杯斟满,意为“以满为敬”;而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劝酒的风俗在山西因地而异。吕梁山区多数农村待客劝酒时,讲究“打排子”形式,即主人先起身敬酒,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轮流向在座者一人敬一杯,敬完一圈,然后由邻座者起身再敬一圈。一般情况下,主人敬的第一轮酒,客人不喝是不行的,否则会被认为看不起主人。所以,对主人的劝酒,即使没有酒量的客人也要端起酒杯来轻抿一口以示礼貌。

甘肃地区:在宴请宾客时,甘肃人的劝酒程度与东北是不相上下的。他们认为酒桌上皆为朋友,既是朋友就要喝了手中的酒。甘肃人不喜欢“生”喝白酒,喝之前,一定要用开水将其烫热或烧热,因为温热的白酒喝起来感觉更舒服。

江浙地区:江浙一带的同胞比较钟爱黄酒,而且在酒席上你想喝什么酒、想喝多少,都没有人相劝,甚至你滴酒不沾也可以。这样的酒席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自在。当然,如果江浙人看出某位客人尚酒,他定会奉陪到底,这种热情往往表现在为客人的敬酒上。敬酒时,不论杯子大小,也不论客人喝多喝少,总之自己先干为敬,带好头再说。这就是江浙人的酒俗:先喝为敬。他们认为,自己作为主人不带头喝酒,那客人还怎么好意思开怀畅饮呢?而且明知客人想喝酒,自己又不肯带头,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福建地区:福建同胞较为钟爱米酒。在与福建朋友饮酒时,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倒酒。“七分茶、八分酒”是当地的一个传统说法,也就是倒酒要到八分即可,留有余地。二是饮酒。与人干杯,不能“留空”,必须见底,否则将被视为失礼。福建每个地方又有不同的喝酒习俗。泉州人喜欢喝群酒;龙岩人喜欢一对一地斗酒;厦门人喝酒喜欢点到为止,场面比较斯文;福州人喝酒喜欢共同畅饮,将酒喝透。

广东地区:一般说来,广东人饮酒根据场合而定:如果与家人、朋友、同学小聚,那么是极少喝酒的,大多只是吃饭;而接待宾客或久别重逢的故友时,酒则必不可少,但仍旧是慢慢小饮。对于宾客,“来者为敬”一直作为广东人的饮酒理念。想喝什么酒随客人自己选,而且绝不劝酒,但是第一杯酒一定要由主人来倒,此后便可随意。

云南地区:云南与其他的省份的饮酒习俗可谓大相径庭。按照一般规律,其他省份都是先喝酒后吃饭,但在云南,却是先吃饭后喝酒。酒席上,按个人的意愿或是要酒或是要饮料,然后斟满自己的杯子。在主人的简单寒喧和领起下,大家吃过饭后才开始进入正式的喝酒程序,也会陆续上来一些下酒菜。因为先吃饭再喝酒对身体的损害要小得多,而且酒后也很少有不适的情况发生。

第六节:一些少数民族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交场合必然会有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的酒宴,那么你就必须对一些少数民族的酒文化和饮酒习俗有所了解,以免在酒桌上失礼。

蒙古族:蒙古族同胞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礼节即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蒙古族人民以“醉客为敬”尊崇为自己的待客礼节,也就是在来宾当中,如果没有醉酒之人,酒席就不会结束。因此,有经验的人到内蒙古与蒙古族兄弟同桌共饮时绝不敢表现自己的酒量,即便是牛饮之量,蒙古族兄弟也有办法对付。有不醉之法吗?有,从一开始就滴酒不沾,蒙古族兄弟绝不难为你。

藏族:藏族有着千年的酒文化,其主要钟爱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的特色酒,在招待宾客时必不可少。当主人将酒杯斟满端至客人面前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喝“三口一杯”酒,即客人接过酒杯后,先喝一点,主人斟满,再喝一点,主人又斟满,至第三口时干杯。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以不喝,主人也不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的饮酒,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即使客人饮酒至醉,主人也绝不会讥笑他,反而认为这是坦诚的表现。藏族人民敬酒因人而异,敬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满族:满族多在东北地区生活,尚义好饮,酒量颇大,尤其喜欢烈性白酒。宴请宾朋时,满族的礼仪十分周到。一般说来,家中的宾客是由长辈陪同,晚辈不同席;年轻媳妇站立一旁,斟酒点烟,端菜盛饭。主人敬酒时,如客人比主人年长,主人长跪进酒,客人饮毕,主人方起身;如客人比主人年轻,主人站着敬酒,客人微屈膝而饮。妇女敬酒,礼节相仿,客人可以象征性表示即可;酒如果沾唇,必须一饮而尽,否则妇女长跪不起,直到客人饮完。

满族人喜欢用小盅喝酒,常常一口一杯,杯杯留底儿,俗称“留福底”,喻生活富足美满。

朝鲜族:朝鲜族将尊老爱幼作为一种高尚的美德,这一点对饮酒习俗有着很深的影响。

酒席上,一般按照身份、地位和辈分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对于长辈的敬酒,晚辈要双手接过酒杯,转身饮下(面对长辈视为不敬),并向长辈表示谢意。

“右尊左卑”是朝鲜族的传统观念,饮酒时一定要用右手执杯,如用左手执杯或取酒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且敬酒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视为失礼。人们从不自己斟酒,而是“你来我往”。例如,邻座酒杯一干,你就要为其斟酒。当别人为你斟酒时,要双手举起酒杯。如不再加酒时,酒杯里留有少许的酒。

壮族:壮族人民热情好客。过去在壮族村寨中,任何一家的来客都会被看成是全寨的贵宾,往往轮流请客吃饭,一顿饭吃四五家是常有的事,所以有经验的客人绝不会在第一家就吃得酒足饭饱。按壮族习俗,客人对主人的邀请是不能推辞的,谢绝邀请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宴请宾客时,壮族人常用小勺(当地人叫匙莫)作为饮酒的器具,而非大碗或酒杯。首先,主人把酒倒在一个大碗里,然后用小勺从碗里打酒,送到客人嘴边。这勺酒客人是一定要喝的,喝完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客人用另一个小勺打酒送到主人嘴边。待互相喂饮后,大家才会随意进餐。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不仅活跃了酒席的气氛,还能促进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一点需要注意,到壮族人家做客喝酒千万不要喝醉,一定要把握分寸。在壮族人看来,酒后失态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

苗族:酒席上,苗族人民一般为客人斟双杯酒,意在祝福客人好事成双、福禄双至,也寓有“两条腿走路”的健康平安之意。若客人推辞,女主人就会捧杯唱起敬酒歌,直至客人领受祝愿。这双杯酒按风俗都必须饮尽,但如果你实在不胜酒力,可以分几次喝下,绝不强迫你一口干杯。此外,还有一种敬客的礼仪,即喝交杯酒。此酒不分男女老少,一般要喝四杯或者十二杯,以示大家四季康泰、月月平安。遇到苗族同胞与你喝交杯酒时千万不得推辞,若推辞,会被视为对人不敬。

第七节:不同国家的饮酒习俗

当酒宴上有外国嘉宾的时候,你当如何是好?怎样才能让外国嘉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呢?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了解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的饮酒风俗,提升自己的视野。

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性格豪爽、热情大方,所以在喝酒时也喜欢开怀畅饮,绝不对酒慢慢细品。他们最喜欢喝高度的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喜欢饮口味清醇的白酒,尤其对中国的汾酒、二锅头等十分喜欢。对于啤酒,俄罗斯人只将其作为饮料,用以佐餐,并不把它作为酒类摆在桌子上,更不能用啤酒招待客人。俄罗斯人喜欢用大杯喝酒,并且要干杯,否则就被认为不是真正的男人。

美国人:美国人近来习惯于饮用啤酒、葡萄酒和果酒。除了对酒的选择有所变化外,美国人仍保留着自己的饮酒习惯。一般说来,在午餐和晚餐前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亚,大多喝葡萄酒。饮酒时,很少有正餐,最多面前放一小碟薯片、腰果等闲食;而且美国人很喜欢一个人去酒吧喝酒,喝完将钱放在吧台上就走,不必与服务员打招呼。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里,美国人忌醉酒,始终保持斯文的举止,这是美国人、也是欧洲人士共守的礼节。

法国人:法国号称葡萄酒的故乡。法国的许多家庭都有酒窖,里面珍存着各种好酒。法国人从少年时就开始接触红酒,就餐时,父母往往让孩子们喝少量稀释的红葡萄酒。法国人不仅喜欢饮酒,而且饮酒的方式也别出心裁,即饭前有饭前酒,吃饭时有送饭酒,饭后有饭后酒。除了饮酒的程序外,还要根据上菜的品种喝相应的酒。如果是鸡、鸭、鱼类,就喝白酒;如果是猪、牛、羊肉,则饮红酒。一般居民,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经常在中午吃饭前,到附近酒店喝一两杯酒;下午下班后,又照例去喝一两杯。如此这般,每天要喝好几次酒。

德国人:啤酒可以说是德国的国酒。德国人饮酒从不劝酒,极少干杯,各人都是带着忘情、自我的情绪在里面,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所以,与德国人一起喝酒,你不必拘谨,想喝什么、想喝多少都是随意的。不过,在特殊的场合下饮酒还是很有讲究的。例如有客上门进餐时,他们首先问一声“要不要来点啤酒”,倘若客人点头示意,主人便拿出一升装的大杯啤酒。而在较正式的宴会中,即使不能喝,也要斟上酒,这是对主人礼遇的尊重。

韩国人:韩国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即使饮酒也有十分周详的礼数。韩国人比较钟情清酒,在酒席前,要询问客人喜欢喝什么酒并预备客人喜欢吃的下酒菜。在酒席中,如果是在和长辈一起吃饭饮酒时,长辈不动千万不要动,饮酒的时候要侧过身子,不能正脸对着长辈;如果是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就不需要了。长辈倒酒要双手拿杯,并要一饮而尽,不能剩余。当长辈杯里没酒时要双手去倒酒,自己杯子没酒时不能自己主动倒酒。如果是与朋友一起饮酒,要知道朋友的年龄,然后按照大小及先后辈顺序倒酒。韩国有旬俗话叫“满杯酒才香”,所以,给别人斟酒一定要斟满。另外,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勉强不愿饮酒的人饮酒。饮酒时不要发出酒杯、酒壶及碗碟碰撞的声音。

日本人:日本人与韩国人一样喜爱清酒。在日常的工作结束后,大多数日本人会先到酒馆、酒吧报到,直至最后拖着醉态的步子回家。另外,一些公司在做重大决定时,场所往往不是在办公室,而是选在某个酒店。因为多数是与朋友、同事结伴饮酒,所以不怎么拼酒、劝酒,而只是聊天。酒是日本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凭借这种方式摆脱工作中的压力,并在酒中享受着轻松洒脱。

西班牙人:西班牙人融合了法国和德国的饮酒习俗,他们以葡萄酒和啤酒为主。饮酒时,一般要伴随食物,无论是配着小吃,还是丰盛的大餐,经常慢慢地喝上一个通宵。在比较正式的情况下,西班牙人就餐有安排座次的习惯。一般是主人夫妇面对面坐桌子的两头,其余客人坐其两旁。也有不排座次随便坐的,这主要看主人是否讲究。西班牙人从不劝酒,比较随意,不胜酒力的客人可要饮料或矿泉水。

同类推荐
  •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如何做事决定命运、财富源于方法。这是每个人都应认可的名言。人与人的差别,从根本上说首先是做人做事的观念方式上的差别。我们从小就会被教导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也是一种人们所习惯的常理。做事的态度要讲究方法,讲究思路,思路对,就会柳暗花明、思路错,就会山重水覆。凡事换角度,凡事逆向思维一番,也许这样一换,对事物的本身原貌就会看得更清晰,准确。从而正确地把握事物,进而产生正确的思路和行为。如果本书能帮助各位读者发现自己的盲点,修正自己某些偏颇式错误的观念,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助益,那么我将感到由衷的高兴。
  • 最受感动的快乐成长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快乐成长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对于青少年学生们来说,快乐成长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下面让我们跟编者一起来阅读: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1850次拒绝、做最出色的自己、自信的俄罗斯小姑娘、太阳躲进了我心中、你和我当年一模一样、洛克菲勒的支票、藏在信里的天使等一些有助于学生们快乐成长的故事。
  •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本书融合《把信送给加西亚》经典文本,同时结合员工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实用解读。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把信送给加西亚》原文,第二部分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延伸解读,从浮躁的职场风气、喧嚣的职场环境、只说不做的的低执行力等职场问题入手,对原文进行最新的解析。
  • 语言的突破(智慧生存丛书)

    语言的突破(智慧生存丛书)

    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20世纪以来最畅销的励志经典。永远不要奢望让世界来适应你,你对了,世界就对了,影响你的说话方式,让你能表达自己、说服他人、领导团队。
热门推荐
  • 木棉花的春天

    木棉花的春天

    这是一部以当代互联网创业为背景的“青春励志”类小说,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描述了当下年轻人生存困境以及奋斗不息精神面貌,充满了正能量。小说的主线索,讲述了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的男主角肖大可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到最后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人生经历。通过一系列的坎坷和挫折,描述了其不断成长和蜕变的生命历程。小说同时融入了非常精彩的情感戏。
  • 矿泉水般的爱

    矿泉水般的爱

    您好,您的作品我们已经进行了初审,由于目前作品尚未达到签约标准故此,我们暂不签约,希望您能继续努力发表,您可以再次提交进行复审。感谢您对起点中文网的支持与信任,谢谢!您也可以选择通过合作签约的方式成为女生网的签约作者。
  • 撩动情思

    撩动情思

    她是谁?她是一块没有被开垦的芳草地!什么?她叫采荷?本人号逐浪,妻采荷也,相面先生说的。凭什么?你想采?我不想采么?如果我得不到,我就把她引荐给地方军阀,看你怎么办?你敢!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佛心魔途

    佛心魔途

    我不信佛,不信魔。本是一名平凡的普通人,从没想过竟然是魔头转世,从此是正是邪?战南洋,灭苗寨,接触国家秘密任务,携手兄弟闯天下。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终究道不尽人间沧桑。
  • 剑与世界的叹息

    剑与世界的叹息

    布安迪斯帕是没有黑与白的世界。人们在羁绊的漩涡中徘徊、挣扎、抵抗,被迫做出选择并完成自己坚信的“正义”。但最终他们会因时光飞逝而化作一捧烟尘,飘洒在历史的长河。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亦或他们所行之事,唯有晦涩难懂的不知名诗篇在吟游诗人口中永世流传。
  • 老子是豌豆射手

    老子是豌豆射手

    恩,是的劳资穿越了,貌似这个世界是植物大战僵尸啊,卧槽,劳资马上要死了!尼玛!开挂中!成功获得异能,射豌豆,,,,,,老子是豌豆射手!
  • EXO:等我归来

    EXO:等我归来

    这一生中,少女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他,爱耍孩子气,星辰般的眼睛,闪亮闪亮的,是会一直守护自己的骑士,是他,冷酷的面瘫脸,但是只为少女微笑,是他,不好动,对外声称自己一般不搞笑的,一到少女面前,卸掉装甲,是他,爱喝奶茶,总是拖着少女陪他去喝奶茶,是他,少女心,一直爱着少女的心不变,是他,火热的心,快乐的大男孩,还是他,快乐病毒,在少女不开心的时候,时不时的逗少女开心!到底,谁才是真正属于少女的幸福?一起期待!
  • 温暖如婉

    温暖如婉

    谁都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会认识谁,谁又会成为谁的谁。有时你越想逃避的人反而会经常出现在你面前,当这一切发生时才发现对方就是自己所寻找的那一抹温暖。叶婉,一个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剩女,原本以为以后会相亲把自己嫁出去,可是没想到还没开始就遇到了那个冷漠而又难缠的慕桀晞,还有对她坚定不移的陈永浩。两个人,她都不想招惹,可是无论怎么躲就是躲不开,不知道最终她的心会落在谁家?
  • TFBOYS之生命中最美的遇见

    TFBOYS之生命中最美的遇见

    曾经萌发的情芽,因为相隔两地,被迫中断生长,心中留有遗憾,却从不提口;第一次的相遇,日久生情,相爱却不敢言;曾经相见双红眼的两人,再次相遇,没有责怪之心,却又不敢告诉对方……再次相遇在娱乐圈,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