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2100000007

第7章 《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研究》序

尚九玉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研究》答辩通过后,经过约两年时间的反复斟酌,不断修改,终于以书稿的形式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

宗教是人创立的,是创教者为人创立的,是为解决人生诸多问题,尤其是为解决人生的现实苦难与终极关切问题而创立的。一句话,就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创立的。宗教是人的精神生活方式之一。当今人类有80%的人口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这表明迄今为止,宗教仍是人类绝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生活方式。

宗教的构成和内涵的首要因素是神,而人与神的关系则是宗教学说的基本线索。所谓神,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和属性异化的结果,人对神的崇拜,是消除人性充实神性的表现。宗教要求信徒绝对地崇奉、皈依神,同时又要求信徒遵奉一套宗教道德规范和相应的宗教仪轨,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容。

对神圣的神的赞颂和对平凡的人的教导,是宗教经典的主要内容。宗教家们阐发了人生哲学的方方面面,诸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命运、人生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方法等,形成了人生哲学的丰富内容。宗教是世界的总的理论,具有包罗万象的内容,从其核心和实质来说,就是人学,尤其是人生哲学。

宗教在社会历史上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对广大群众的生活影响极为深远。从总体而言,宗教的人生哲学思想既束缚了群众的思想,又提升了群众的精神。这种复杂的双重作用,是因社会历史条件和信徒具体情况而异的,同时也和国家政府与宗教领袖的引导直接相关。

研究宗教人生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有助于了解全世界约近50亿宗教信徒的人生观和精神世界,使非宗教信徒尊重教徒的信仰和精神生活,推动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的互相尊重,和睦共处。(二)不同宗教的教义和人生哲学思想,既有相通、一致的一面,也有差别、对立的一面。历史上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发的冲突,乃至战争,屡见不鲜。研究不同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的异同,有助于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沟通,进而推动不同宗教实体之间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推动世界和平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三)宗教人生哲学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包含了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智慧,是值得总结、吸取和提高的。比如,各宗教教义在伦理道德方面所倡导的去恶从善、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内容,若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成为建构正确人生观的有益资源,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势必有益于使人类向善,让世界走向光明。(四)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人类社会还存在着丑恶的现象、令人烦恼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尤其是由于物质条件的不断完善和生活方式的更加现代化,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相对匮乏的精神境界的反差现象将长期存在。这是文化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一般而言,宗教在处理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上,认为物质生活是基础,而精神生活又高于物质生活。这种思想对于纠正只追求物质生活,而无视精神生活的倾向,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书作者认为,宗教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部门和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本书主要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鉴于宗教的种类和流派众多,本书选取世界上最主要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世界性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四种宗教为代表,考察和研究宗教的人生哲学。作者强调研究宗教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认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研究宗教就必须客观公正地对待宗教现象和宗教文化,消除偏见,否则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研究,更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又说:“研究宗教还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结论取决于科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宗教的根本指导原则,它要求用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我以为作者所讲的研究宗教所应采取的态度、原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正确的,这对于保证本书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书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八章,分别论述宗教与人生、宗教的人类起源说、宗教的人性论、宗教的人的价值论、宗教的人生理想论、宗教的人生法则论、宗教的人生超越论、宗教人生哲学与人类生活。这一架构基本上反映了宗教人生哲学的内容。我以为本书作者对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的组织结构与分析研究,是对宗教研究的一个贡献。

研究宗教具有其特殊的难度,综合研究四个宗教更是难上加难。尚九玉博士潜心研究宗教人生哲学思想,且取得可喜的成果,是值得称道的,故乐为之序。

1999年8月3日时值酷暑

[原载尚九玉:《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同类推荐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热门推荐
  • 夜雨繁云

    夜雨繁云

    “小沫,你喜欢的男生是什么样的?”“我喜欢过一个男生,他很高很帅,开朗热情,会唱歌会打球,还很专一。”“那你们分开了吗。”“嗯”“为什么?”“呵呵,因为青春”……
  •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素羽天衣

    素羽天衣

    她是高高在上的羽宫之神,他只不过是人间一皇之子,仙岛一面,她便误了一生。因爱而死,因爱而生。再次归来,她只求再莫见着那人。
  • 悍匪乱天

    悍匪乱天

    一个隐忍的年轻黑道枭雄,复出后遇到了外族入侵地球,面对人类的倾轧,异族的血腥。王三该何去何从。。。。
  • 守护甜心之梦在何方

    守护甜心之梦在何方

    亚梦平静的生活被一名转学生打破转学生的陷害,唯世和朋友的不信任,爸爸妈妈和亚实的死,让亚梦彻底绝望转学生的莫名相邀,让亚梦生命垂危床上的女孩儿醒来后却不是亚梦,而是叫漠然忧忘回国的第一天遇见极像唯世的他又和忧忘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又一次伤心后复仇才真正开始桃园美子,准备好了吗?
  • 四圣门系列虎啸

    四圣门系列虎啸

    川蜀少年杨天,自小在酒馆长大,却不知隐世于酒馆的父母乃昔日侠客,时逢宋王朝在贾似道手上极度腐朽衰落,江湖变得混乱,川蜀除了四大门阀之一的凌虎堂外,便是唐门最强。凌虎堂和唐门为夺川蜀第一门派,征伐算计不断,杨天因父母恩怨卷入凌虎堂争斗,自小恨凌虎堂入骨,入唐门而报仇,殊不知昔日仇人却是亲人,今日恩人反是当年仇人......
  • 11区

    11区

    (由于作品类型和标签没有我想找到所以还是写一下:风格是轻小说类的。别的就不说了欢迎阅读。)在被抛弃的角落,少年的人生又会因什么而改变?
  • 幻羽若梦

    幻羽若梦

    她......是一这个大陆穿越过去有穿越回来的人,她是一个地球人,两名少女联手闯大陆,又有什么“惊喜”等待这她们呢?
  • 巫道之巅

    巫道之巅

    神也罢,魔也罢,成神之路本非易事。结局只会留给强者,弱者才会鄙视或唾骂那些过程!本该一世当家,传承家业,却被有心人算计,死后穿越一名大四的穷学生上。“我不甘心!”“等着!我会回来的!”...
  • 国家血脉

    国家血脉

    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希望你们一路走好,灵魂得到安息。 此书为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1]念日而作,献给那些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同胞、关心帮助过地震灾区人民的社会各界友人、想了解地震灾难过去几年以后,灾区人民生活的所有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