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2100000035

第35章 文贵深沉——再评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自1955年以来,任继愈同志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佛教思想的论文,在佛学领域的研究中劳绩卓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生前的关注和嘉许。1963年三联书店将这些论文汇编成《汉—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出版,我曾在1964年发表文章,对该书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评价(见《哲学研究》,1964(2);《人民日报》,1964 04 29)。

尔后该书作者对书中的某些错误和不妥之处做了改正,并且增加了《从佛教经典的翻译看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文,改名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以下简称《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对教条主义学风所造成的严重恶劣后果,重读这本《论集》,笔者颇受启发,拟从学风的角度,对《论集》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详细占有材料,深入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方面,简要地做一评介。

《论集》的文章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打开《论集》就可以看到,这些文章是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佛教史籍、切中肯綮地驾驭历史资料以后的写作,既不是在个别的片断的事实基础上玩弄实例,更不是简单地从概念出发摆弄公式。文章告诉我们,坚持从事实出发的唯物主义学风,是社会科学研究获得可靠成果的首要条件。

同时,作者也十分注意咀嚼消化材料,对材料进行详细的考察,区分什么是研究对象中的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材料,什么是少量的、个别的、次要的材料。《论集》根据阐述中国佛教思想的特点和规律这一任务,着重选择和使用最能揭示佛教思想本质的材料,诸如佛教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看法,精神现象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论述与论证方法等。至于不甚相干的材料则略而不论。这样在材料的运用上就做到了“由博返约”和“以约驭博”,从而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性、鲜明性,这既和那种只有材料堆砌而无明确论点的情况不同,也和那种为了论证某种现成的观点而任意剪裁材料的做法根本对立。

学术论著贵在深沉,要有新的独到的科学见解。《论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大量的佛教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并部分地吸收和改造了前人,其中包括已故著名佛教史学者汤用彤先生的某些成果,提出不少创见。就其荦荦大者来说:

其一,是通过揭示佛教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其特有的形式和方法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例如,新收入的《从佛教经典的翻译看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从佛经翻译的一个侧面,论证了佛教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联系。作者指出,汉代的《四十二章经》内容多与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等宗教迷信相通,因而得到流行;相反,当时佛经翻译家安世高和支娄迦谶的译述数量虽多,但不为时人所理解,其作用也就远为逊色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和玄学唯心主义“本无”学说相呼应,宣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虚幻不实的大乘空宗的经典译出最多,并且多用中国旧有的尤其是老庄之学和魏晋玄学的哲学名词、概念去附会解说。汉时把“涅槃”(所谓最高精神修养境界)译为“无为”,这时则把“真如”(所谓宇宙万物的本体)译为“本无”,并以“般若”(所谓最高的“智慧”)与“道”相比附。南北朝时《维摩经》风行,是因为维摩诘这个人物的“虽居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最为门阀士族地主所向往。这时《法华经》和《涅槃经》也得到广泛流行,是因为这些经中提出人人都能成佛的“动人”口号,对劳动人民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到了隋唐时期,佛经的翻译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胜于前,像玄奘主持翻译的就有一千余卷,但是流行的只有极少数。赵宋以后,译出的几百卷佛经,甚至连同译者都几乎被人忘却了。作者于是提出一个问题:当翻译佛经十分困难的时期,译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隋唐及其以后佛经翻译质量提高了,影响反而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作者接着指出,这里关键问题是所翻译的佛经的思想内容是否密切配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汉末和魏晋初期,译经虽然比较蹩脚,但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起了不小的影响。隋唐时期的翻译只做到忠实于印度佛典的介绍,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所以不能广泛流传。玄奘是杰出的翻译家,但恰恰他所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寿命最短,流行不过三四十年就枯萎了。这时,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宗派的主要思想家,都是用注解佛经的方式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禅宗甚至撇开翻译,独立发挥佛教的宗教理论,反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于是作者得出结论,从隋唐时期几个主要的佛教宗派兴衰过程不难看出,凡是密切配合社会经济基础需要的宗派就得到发展,配合不密切的就停滞,生硬移植的就很快衰亡。所以,佛教的流行归根结底是由基础所决定,并为基础服务的。这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生动的合乎事实的阐述。

其二,是作者对待佛教理论不是采取简单否定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揭示佛教各宗各派思想的形成、递嬗、衍演及其影响、作用,尤其是抓住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党性原则,对佛教思想进行具体的剖析,从而在思想上揭露了宗教的荒诞性,并进而总结了思维教训。在这方面,作者所着力的是对隋唐佛教四大宗派的剖析。对于天台宗,作者主要是揭露其宣扬的没有心就没有一切的唯心主义宇宙观,即一念心就能产生广袤无垠而又多样繁杂的三千世界的“一念三千”说;批判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范围只限于认识思维中的对象的神秘主义认识论,即“中”离不开“假”和“空”,“空”离不开“假”和“中”,“假”也离不开“中”和“空”的玩弄名词的所谓“三谛圆融”的认识论原则。作者剖析了禅宗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驳斥了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体的谬论,还揭露了禅宗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解释主客观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法相唯识宗,主要是批判了它的抹杀外境的唯识学说和唯心主义的世界构成论。在批判佛教唯心主义体系时,作者还随时注意总结理论思维的教训。例如,华严宗提出了个别与一般、同一与差别、本质与现象等一系列范畴。作者指出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同时又着重强调这些范畴实际上被当做论证唯心主义的工具,因而只不过是一套空洞的概念。华严宗还提出了“成”与“坏”的范畴,猜测到了事物是生成毁坏的过程,但是它宣扬“成”就是“坏”,“坏”就是“成”,完全抹杀了“成”和“坏”的本质区别,否定事物转化的条件性。作者接着说,华严宗虽然提出一系列对立的范畴,但由于为唯心主义体系桎梏所束缚,它的辩证法因素也只能引导到相对主义和诡辩。这种分析批判实事求是,是具有说服力的。

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论集》正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佛教典籍卷帙浩繁,论证烦琐,文句艰涩,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如果没有坚定的毅力,艰苦的劳动,就不能入乎其中进行探索,更不能出乎其外进行批判,因而也就不会取得现有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受到教条主义学风和现代迷信的影响,日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50年代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虽然触及一些旧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有其历史作用,但由于一般采取了错误的斗争方式,出现了把马列主义的某些理论观点简单化、绝对化、公式化的倾向,又导致治学方法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更趋严重。当时“批判烦琐哲学”的含混提法和“以论带史”的片面口号,实际上否定了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将学术引导到脱离事实的抽象推论的歧途。至于鼓吹什么“立足现实”、“为政治服务”更是客观上取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独立性,使之沉溺在政治空谈中。社会科学一旦离开了赖以出发的客观事实,就失去了研究的根据,离开了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根本要求,就失去了科学的创造。后来,林彪、陈伯达和“四人帮”更是利用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的大破坏。他们在几乎毁灭我国社会科学命运的同时,又大力宣扬以个人迷信为特征的现代神学,进一步败坏了我们的学风。粉碎“四人帮”三年以来,虽然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大混乱已经基本澄清,但是彻底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还需要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极大地努力,切实肃清反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流毒和影响,专心致志地进行深入刻苦的研究,把科学论文和学术著作写得更扎实,更加富有新意和创见。

[原载《人民日报》,1980 01 08]

同类推荐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素书全鉴

    素书全鉴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上幻想

    tfboys之爱上幻想

    讲述了韩国的明星冷樱与中国的明星tfboys的纯真的爱恋!
  • 角落之恋

    角落之恋

    她问“你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他说“一见钟情。”她紧张得往后退了退。他“你......怎么了?”“那.....那个,书上说,你见色起义。”
  • 嘴里咳出的子弹

    嘴里咳出的子弹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嘴里咳出的子弹》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嘴里咳出的子弹》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
  • 腹黑小姐废材逆天

    腹黑小姐废材逆天

    她,紫月惜,本是22世纪的杀手,以为可以和男友过上好日子,可谁知被敌人给盯上了。被男友带到异世界也就算了,竟然认错了人,更是一个毫无灵力的废材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crazy的青春

    crazy的青春

    “叶珂,我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再见了,我们回不去了”两个人在树林说的话也许是最后一次说话了
  • 痴傻王爷逆袭妃

    痴傻王爷逆袭妃

    她是本将军府的废材四小姐,却遭迫害溺水而亡。再次醒来,一身异能,岂是池中之物?他本是天赋卓绝的皇子,却在一场意外后残疾痴傻,遭人任意欺压凌辱。她爱上了他哪怕痴傻,他为了她情义动天;她助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彻底逆了这天下!他为她宁可负天下也不负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为五年的约定

    名为五年的约定

    遇见是晴日,正好秋季,你笑起来就像清风,看着很舒服,只希望你的笑只属于我一个人。或许再见那天,花又开了一季,情书已拟信无所寄,曾经约定也随着青春青涩的慢慢逝去也泯灭,最好的我们不再交集。相遇是雨季,正好秋天,你问我过的好不好,我说很好,只是就差一个你,陪我过四季。
  • 缺席的那七年

    缺席的那七年

    苑景闻原本是一家外企的同声传译,和他的BF幸福地生活在江城,却在一次旅行途中意外遭遇不幸,意外昏迷了七年,七年之后迎接他的会是什么…
  • 冥妃狠狠爱:殿下快到碗里来

    冥妃狠狠爱:殿下快到碗里来

    改文中,已改章节名格式为0xx.xxxxxx冥王捡到一具女尸,她捡到一只冥王。她是一只孤魂野鬼,千年,看尽人世俗尘。都说她没有心,只不知,一颗心,许一人,白首不相离。无心只是已造一人城。他是一只冷清冥王,百世,观遍生离死别。都说他薄情无爱,只不知,无情便是长情!深爱,所以刻骨铭心,无法释怀。上一世,奈何缘浅情深,这一世,情的羁绊,是谁的偿还?
  • 凤枕鸾帷之君生我未生

    凤枕鸾帷之君生我未生

    他轻挑起她优美的下巴,满脸温柔又带着邪笑。俊美的脸颊缓缓而下,如星的双眸勾魂摄魄般,盯得她的内心小鹿乱撞,砰砰直跳。她慌乱无措的闭上双眼,不自觉撅起粉嫩的小嘴。这一刻仿佛停顿了一个世纪之久。忽然耳边传来一串笑声,睁开双眼盯着前方手持银票笑得开怀的男人,一脸恼羞之色。“我就说你身上带了银子吧!”“你……”可恶,又骗她。竟然利用她……偷她的银子。她双颊绯红又羞又恼:自己还噘嘴,真是丢脸死了!“你刚才噘嘴是什么意思?”他再次逼近,嘴角坏笑故意调傥道。.............她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先进人类,魂穿到古代,竟然次次被他耍得团团转!墨子渊,看我不把你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