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6900000017

第17章 血洒东疆(10)

“根据军事需要,新疆军区决定在哈密建立军马场,一开始选址在伊吾淖毛湖,后来搬到了松树塘。引进哈萨克马后,又从伊犁引进了伊犁马。哈萨克马占百分之七十,伊犁马占百分之三十。伊吾马就是在这两者基础上不断杂交培育成功的。”

2012年2月27日上午,天马小区的一户住宅内,年过七旬的袁制军老人从里屋抱出两本老影集,向记者展示伊吾马的照片。客厅立柜上的大幅伊吾军马照片十分醒目,那是20世纪70年代《人民画报》的记者采访时拍摄的,并在《人民日报》刊登。茶几上摆放着一匹黑色骏马的小雕塑。袁制军慢慢解开捆绑影集的绳子,三十年前的东西,保存崭新。培育伊吾马的几位主要技术人员是曹光印、潘玉金、周万友、袁制军,除袁制军外其他几人都已离世。他们为培育伊吾马奉献了一生,袁制军的命更是军马救的。

那是1968年的大年三十,正是母马产驹的时候,根据制度,袁制军要去马群查夜。马群就在一公里远的地方,夜里10点多,他穿了一件棉布大衣就骑马出门了。行至半途,忽然下起风搅雪,什么也看不清。袁制军骑马走了一会儿,猛然发现自己迷路了,因为按照常理早应该到了。气温已是零下几十度,袁制军感觉都被冻透了。紧急之中,他想起老马识途的故事,便放开缰绳,让马自己走,十几分钟后,竟然回到了住地。

“在军马场,大家都把马称为无言的战友,每个人都很爱马,没有人吃马肉。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被冻死了。那次幸亏伊吾军马救了我一命。”想起那个场景,袁制军依然唏嘘不已。

伊吾军马的“祖辈”能力有多强

档案资料显示,伊吾军马场建场初期,有职工一百零八人,生产用马一千一百零八匹,只有七架马拉犁和一辆汽车。到1964年,发展到职工一千六百五十一人,马四千零二十八匹,羊一万两千三百一十只,牛五百二十头。

袁制军介绍,1962年,全军召开了军马选种会议,根据会议精神,结合伊吾军马场的自身情况,决定以哈萨克马和伊犁马为亲本,育成以驮为主、驮挽乘兼用马。伊吾军马的培育就此拉开帷幕。

为什么要用哈萨克马和伊犁马进行杂交育种呢?袁制军介绍,军马选种会议中,定下了军马培育的五项标准,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军马必须能负重、耐力久、好饲养。而哈萨克马在这方面优点突出。

档案资料记载:“我场一个同志1955年7月参加自治区畜牧厅、哈密专署组成的草原勘测队,骑一匹六岁红栗色哈萨克骟马,于7月2日出发,先后勘测伊吾县的春、夏、秋、冬四季山区草场,历时七十八天,于9月20日返场,翻越海拔2000~2500米大坂,或通过坡陡水急的夏草场,平均日行程五十公里以上,不加料,吃天然牧草,未垮膘。”

“1956年3月,我场刘子顺、刘昭汉等同志骑哈萨克马由哈密的口门子到伊吾县城,全程一百一十公里,早上八时出发,晚上六时到达,中途在盐池休息一个半小时,净走八个半小时,平均每小时十四公里。”

诸多事例证明,哈萨克马的体质更适合部队需要,伊犁马体型大,骑乘速度较快,但驮载和山区行走能力不如哈萨克马。

伊吾军马的培育时间是漫长的,从1962年到1984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将哈萨克马、伊犁马进行杂交,再将杂一代和哈萨克马继续杂交二至三代。随后进行分群,最后自群繁育。“伊吾马”之名从何而来?

伊吾军马的育种过程,不但漫长,而且艰辛。为了防止马群细菌性流产,1970年1月,军马场从职工到家属,从老人到小孩,冒严寒踏冰雪,到十几里外的山上采松针,扒开十几厘米厚的积雪拾骨头,烧制骨粉,生麦芽,为母马补充营养,防止流产。早春产驹时,为了防止马驹冻伤冻死,在风雪严寒的情况下,牧工们常常用自己的棉衣擦干幼驹身上的黏液,然后用皮大衣包起来。在这样的努力下,幼驹的夭亡率降为3.06%。

培育军马,除了应对病害、极端天气、狼群袭击等种种困难,甚至还有人为这个事业献出了生命。

中国社科院杨镰教授曾在伊吾军马场当过知青,2012年,他在哈密读友图书馆举行的讲座中提起一件往事:“几十年来,我穿鞋从来不系鞋带,因为我曾在军马场目睹了一个非常惨烈的场景:一位牧工调教军马时,脚被缠在马镫上,被顽劣的马拖着在草原上奔驰,等这匹马停下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那时候他没有系鞋带,脚就可以抽出来,不会被马拖住了。”

袁制军也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一位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的技术员去鉴定公马,那是一匹三岁的儿马,还未驯熟。技术员把缰绳缠在手臂上,用笔记录测量数据,一阵风刮来,纸被刮到地上,技术员俯身捡纸,儿马受惊,拖着技术员就跑。人们发现后赶紧追赶,一位老牧工策马飞驰,赶上了这匹儿马,勇敢的老牧工飞身跳下马,抱住了儿马的一条后腿,儿马承受不了,这才停下,但由于技术员是后脑勺着地,当时就已没了呼吸。

种种艰辛最终换回了骄人的成绩,伊吾军马声名远扬。据档案资料记载:1983年哈密地区首届赛马叼羊运动会上,伊吾军马的速力3200米4分31秒3;5000米7分12秒6;10000米15分29秒;15000米20分45秒1。力压巴里坤马、哈萨克马,在赛马比赛中名列第一。

伊吾军马在冬季能抗-30℃~-40℃的严寒,在20~30厘米厚积雪的天然草场上放牧,会用前蹄刨雪采食;夏季在气温高达30℃~40℃的地区,也能较好地适应。

伊吾军马原定名巴里坤马,为区别于巴里坤县当地马种,1977年改称新巴里坤马。1984年7月,国内二十余名专家、教授组成新品种验收委员会,对伊吾马与山丹马(甘肃山丹军马场培育)新马种进行了鉴定验收,并报经国家农牧渔业部同意,由总后勤部于1985年3月正式命名为伊吾马。同年7月,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月,经国务院批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三万匹伊吾马都去了哪里

几十年时间里,伊吾军马场培育输送伊吾马将近三万匹。这些马都去了哪里呢?它们又承担了哪些重要的任务呢?

袁制军介绍,伊吾马主要供应各大军区,新疆军区、云南军区、福州军区都经常来伊吾军马场接收军马。那时候,我军的机械化水平低,运送大炮全靠军马来拉。由于伊吾马力气大、耐力好,在山区运送大炮走崎岖的山路时特别稳当,很少发生翻滚或者走不动的情况,各大军区的官兵们都对此交口称赞。

“一外省军区的干部来伊吾军马场接马,闲聊时说起各个马场培育的马匹优劣,拿伊吾马和山丹马做比较,提到山丹马,那名干部还说了一句顺口溜:头大脖子细,松垮没力气,平路还可以,山路上不去。”袁制军笑着说。

在袁制军的回忆里,伊吾马的最大贡献是参加了唐山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唐山大地震后,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安排了一趟专列,从伊吾军马场选出五百匹伊吾马运送到唐山。

“那五百匹马都是精挑细选,我当时负责赶其中一个群,大概是一百多匹马,从军马场到哈密市,骑马走了整整一天,到哈密天色已黑,就在现在天马路天马小区这个地方,当时是马场的地方,旁边就是铁道。休息了一夜,第二天直接上了专列。车厢中间是草料,两头是军马,我们负责押运的人就睡在草料上,停停走走,三天后到了唐山。”在唐山,袁制军目睹了大地震后满目疮痍的景象,伊吾军马代表哈密人民为唐山灾后重建奉献了力量。

除了这些,伊吾马还多次出国,见证了中外友谊。袁制军记得,根据上级要求,曾多次选送伊吾军马到巴基斯坦,每次都是送到边境线上,由巴方人员接收。至于伊吾军马在那里发挥了什么作用,属于军事机密,袁制军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巴方对伊吾军马非常满意,伊吾军马一定是在那里表现突出,才多次被选送到巴基斯坦。

伊吾马如今还有多少

随着国防科技的进步,军队的机械化水平飞速提高,军马的用途越来越少。全军数十家马场纷纷转产改制,新疆只保留了四大马场。1986年,解放军总后勤部首长视察伊吾军马场后,提出上羊压马发展牛的口号。伊吾马的军事功能开始减弱,很多母马被送到农村支援农业建设。据档案资料记载:四十多年来,出场军马、民马分布全国十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到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

现任哈密伊吾马场副场长的徐红秀介绍,1986年以后,随着政策调整,伊吾马的数量渐渐减少。目前场里有伊吾马十几匹,场内牧民手里大概有伊吾马五百匹左右。为了更好地保护伊吾马这个品种,2010年,哈密地区育种站和伊吾马场联合向国家农业部申报了伊吾马保种项目,现正等待批复。

同类推荐
  •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系列是著名作家、励志大师刘墉先生最早出版、最受欢迎、最被铭记的励志散文作品,也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畅销数百万册。《萤窗小语(全新珍藏)》收录了《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快乐是最美的化妆品》、《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四辑“萤窗小语”系列单行本。“文章无所谓新旧,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有许多不变的东西,在我们心底流动,由十八岁到八十岁”……这段刘墉语录是在说给时间听?是在说给你听我听?而刘墉本身,也是常读常新……嗯,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自由谈文学

    自由谈文学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难得潇洒》、《“好汉奸”论》、《文人风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话说王伦》等三十余篇文学评论。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热门推荐
  • 废墟之决战

    废墟之决战

    在一场全球灾难之后,只有少数人生存下来,但这一切只是开始。
  •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在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必须知道的各种说话技巧,以及口才在面试、推销、谈判、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恋爱、交友中的实际运用,帮助读者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练就高超的沟通技巧,提前进入成功之途。
  • 守护甜心:御熔赧邶

    守护甜心:御熔赧邶

    曾经的樱发少女,那双眼睛,澄澈明亮。如今的紫发少女,一双血眸,充满仇恨。是什么叛变?事关人命的叛变!四条人命,毁在了你的手里,迟早有一天,你会得到应有的双倍报应!“那双血眸,充满仇恨。”他们描述她。“那个女生,绝不能忍!”她愤恨发誓。
  • 文治武宗

    文治武宗

    风雷悸动中天摇,霸雨龙吟舍义桥。血洒三升维正道,弓开万石胜天骄。安邦定国明经史,扩土开疆著六韬。破浪登峰成伟业,庸人羡我乐逍遥。文治国和武治国,修行者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管如何,只要能修为提高,登临巅峰就是好!
  • 道门魔劫

    道门魔劫

    如果没有爱,就不会修仙;但修仙不一定就能拥有内心的所想;强者,必须承担责任,对得起本心,用尽善良。修仙不为己,为天下苍生。
  • 功夫小子逍遥记

    功夫小子逍遥记

    徐逸,从小练就一身好功夫,又被锤炼成铜皮铁骨,拥有强悍的体质!且看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兄弟,金钱,一样也不能少,最终创下“功夫”这个超级品牌的!
  • 凤临天下:邪魅王爷俏皮妃

    凤临天下:邪魅王爷俏皮妃

    穿越到冰玥国,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父亲,可是父亲还没找到,自己先嫁了人后穿越到了和自己一样的人身上!妈呀!又遇到了一个帅的要命的欧巴!天呢!什么美男!就一个披着羊皮的狼!千陌煜说:娘子,该睡觉了?上官冷玥说:老蛤蟆想吃天鹅肉,誓死不从。然后………,可爱的小白兔就被吃干抹静?
  • 时代的浮萍

    时代的浮萍

    西方的雇佣军来大明?是的。火绳枪,滑膛炮,勇猛的骠骑兵...杀人的技术突飞猛进,不断的征战让人身心疲惫。一些军人离开了战场去东方寻找财富,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居然成为了明朝最后岁月的见证人!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亲密,这些西方的冒险者会在大明的土地上发生什么故事,大明王朝的垂暮之年又会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发生什么变化?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到底是他们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他们?听吾辈来讲故事吧!文艺复兴的后期,王国军队以其高度职业化和精良的武器在大陆争霸,骑士的时代已经终结,新式军队登上了战争的舞台。ps:本书故事里的王国雇佣军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取材于明末的西方雇佣军为大明战斗的故事。不过,除此之外,所有的年代,国家,人名都是虚构的,历史大大请不要拍砖。小弟新人,求大家多来看,只求不挨骂,小弟谢过。
  • 风起铃动:青梅竹马玩壁咚

    风起铃动:青梅竹马玩壁咚

    叶晨风苍铃,儿时戏言约定一生一世。苍铃是叶晨家保姆的女儿叶晨风是高高在上的叶家太子爷当两人撞出爱情的火花,青春,终究不枉此行!片段1:“晨风,你,你怎么在这儿!”“我要不在这儿,我老婆就要跟人跑了!”“瞎,瞎说,我什么时候和你结婚了?”“订婚过了,不是吗?到了法定年龄,我们就去领证哦!”
  • 胡杨悲啸

    胡杨悲啸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西北胡杨台成为各方势力角逐之地,李自成,张献忠,满清,明王朝,当地豪强等势力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尔虞我诈,智胜谋赢,诡计百出,好一幕江湖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