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300000012

第12章 边关韵

让许多人纳闷的是,从1937年到1947年,在延安居住的整整十年时间里,毛泽东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稿,这当中却只有一首诗作,一首追悼战死沙场的国民党军队抗日将领戴安澜的五律。

在陕甘宁边区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毛泽东似乎整天面对的是书桌、会议、电信、文件,再不就是讲话和接见。一束束阳光射进窑洞,不时还传来战士们和文化人欢乐的歌声。

不见了险关、急流,不见了马蹄、追兵。

耳边没有了枪声,身旁没有了鲜血,似乎也就缺少了酝酿诗情的动力和冲破空间的想象。

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写信回来,说很想读到爸爸新写的诗。毛泽东回信说:“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来。”

作为“马背诗人”的岁月似乎过去了。

毛泽东是怎样结束他的马背诗情的呢?

依然是以诗人的方式,向马背岁月作了告别。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赠给手下将领的诗。

1936年12月,在中央机关就要迁居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赠给中国作家的诗。

寄情于拿枪的将军和握笔的作家,期待着文治与武功的辉煌。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啊!

这或许就是那天骄的视野、统帅的胸襟。

1935年10月中旬,国民党两千多骑兵尾追红军到了陕北。

19日那天,毛泽东在保安县的吴起镇,部署了一场“割尾巴”的战斗。战斗打响前,他在一份电报中,指出战场的地理特征是“山高路远坑深”。21日,彭德怀率部在吴起镇附近的二道川击溃追兵,打胜了初到陕北的第一仗。

这一仗,也是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捷报传来,欣喜的毛泽东循着电报中对地势的描述,给彭德怀写了一首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泽东写的最后一首身临其境、近在眼前的战争诗。

一位横刀立马的伟岸将领,越山驰骋,夺关斩将,赫然眼前,不觉让人想起在长坂坡上横矛怒喝,令木桥断裂、让河水倒流的张飞。

时任陕甘支队司令员的彭德怀后来回忆:“战斗结束后,我回到毛主席的住处看到桌子上放着这首诗……我当时拿起笔来,把最后一句‘惟我彭大将军’,改成‘惟我英勇红军’,又放回了原处。”

这首诗后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彭德怀从井冈山开始,便统领一支人马,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且不说他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征程中立下的赫赫功劳,就说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他率领的红三军团和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始终是中央红军的两大主力,他们沿途夺关斩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彭德怀打仗,以勇猛敢拼闻名林彪打仗,以谨慎机巧著称。

毛泽东时常问计于他们。

有的可打可不打的仗,如果连彭德怀都说不能打,毛泽东绝不会去打。

有的可打可不打的仗,如果连林彪都说能打,毛泽东会果断决策去打。

正是靠这样的英雄之师和忠勇之将,中国革命才走出绝境,赢得未来。

毛泽东赋诗激赏爱将,自在情理之中。

勇往直前的彭大将军,理应堪当盛誉。

堪当盛誉的,当然还有红军队伍里的执笔之士。

1936年11月初,刚刚在南京摆脱国民党囚禁的作家丁玲,来到了陕北保安。

她是第一个从国统区来到陕北苏区的名作家。在此之前,她已写出《莎菲女士的日记》、《水》、《母亲》等出色的小说,还担任过左翼作家联盟的党团书记。在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和囚禁后,一度传言遇害,鲁迅听到这个误传的消息,还专门写文章悼念她。

苏区来了名作家,对钻了近十年山沟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无疑是一件盛事。

中共中央以罕见的规格接待了丁玲,还用中宣部的名义在一个大窑洞里开了一个欢迎会。

那天,在保安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都来了。欢迎会后,毛泽东问丁玲愿意做什么工作,她回答:“当红军。”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呀,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一仗。”

丁玲立刻随红一军团开往陇东前线去了。

她留给毛泽东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庆阳前线,丁玲收到一首词,那是毛泽东用电报发来的,后来发表时题为《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用电报写诗,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恐怕也算一桩奇闻。

毛泽东当时对投奔苏区的文化人寄望厚爱之深,由此可见。

不久,丁玲从前线回来,毛泽东又亲笔抄录了全词给她。

让毛泽东振奋的是,落照下的边关孤城,不再寂寞,因为有了新人的到来。

让毛泽东高兴的是,舞文弄墨的书生,也不再柔弱,因为她加入到了阵图滚滚的洪流,从“文小姐”变为“武将军”。

更让毛泽东称道的是,一支能写雄文的“纤笔”,可以抵得上三千带枪的“精兵”。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前线,诗人笔下的两个文武将军会面了。

丁玲采访了彭德怀,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彭德怀速写》的报道,发表在1937年2月3日的《新中华报》上面。文章旁边还配了一幅丁玲手绘的“彭大将军”的肖像画。

如此操执“纤笔”的文化人,自然是多多益善。

就在“洞中开宴会”,欢迎丁玲到来的同时,中央决定成立一个文艺组织,以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来苏区,并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这个组织的名毛泽东手书《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字,由毛泽东亲自命名为“中国文艺协会”。

1936年11月22日召开成立大会那天,毛泽东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段话:“过去我们都是干武的,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

1937年1月,毛泽东离开住了一年多的保安县城,来到东南面一个叫延安的地方,住进城内凤凰山的一座窑洞。

延安,这座古老的西北边镇,曾演绎过多少风烟故事,留下多少文风武韵。

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这一带驻守,阻击北方少数民族东进南下。

《三国演义》中那个善使方天画戟的勇将吕布,则生长于斯。他还在延安一带,收得了一匹“千里赤兔马”,这马后来成为关云长的坐骑,也同关云长一样名垂青史。

流浪中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延安一带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名句。

北宋初年的杨家将,几代热血男儿,曾在这一带浴血奋战,上演幕幕悲剧。毛泽东后来住过的杨家岭,原来的名字就叫“杨家陵”。

还有文武双全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更是在这里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传世名篇。

依然吹来历史古道的风,千载黄土的浪。

但历史的过客,都走远了。

虽然是边关故地,陕北延安却到处充满了新的生活。

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后,这里成了国民政府下辖陕甘宁边区“特区政府”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正是在延安,通过非凡的理论创造,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横空出世。

毛泽东在延安走完了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领袖的最后一段行程。

他虽然没再写诗,但诗词依旧是他不可或缺的语言故乡和充满诱惑的精神家园。

从“文小姐”到“武将军”的丁玲,曾这样回忆她在延安和毛泽东接触的情景——

“他常常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谈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丢,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

一直保存在丁玲手里的,有一首毛泽东抄写的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武昌起义的大功臣黄兴的《临江仙》——

“十万貔貅驰骋地,那堪立马幽燕!羯奴何处且留连,毡庐迷落照,狼穴销残烟。”

诗意浓郁的毛泽东,依旧不忘那金戈铁马的生涯。

1947年3月,毛泽东果然再上马背,开始度过他一生中最后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开始了。二十多万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延安,以为占领了延安,便意味着共产党大势已去。

敌强我弱,毛泽东决定主动撤出。他说:我们要用延安换取整个中国。

后来的历史,印证了他的这个深刻预见。

当时,连外国人都看出来蒋介石一心攻占延安的不妥:“蒋介石去拿延安,等于一个人花一大部分财产去买一条钻石项链,它光辉灿烂,但一无用处。”

毛泽东离开了居住整整十年的延安古城。

临走那天,他从地上捡起一块敌军轰炸延安的炮弹碎片,拿在手里掂了掂,说了一句:“可惜了,是块好钢,可以打两把菜刀。”

接下来,54岁的毛泽东,率领着小小的司令部转战陕北。

他骑着一匹大青马,或拄着一根竹竿,行进在延川、清涧、子长、子洲、佳县、靖边的垄埂沟头,指挥全国范围内的人民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这也是一场规模罕见的战争。

在陕北前线直接指挥打仗的,依然是“彭大将军”。

他率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的沙家店打了一个大胜仗。高兴异常的毛泽东重新书写12年前写的“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寄给了他。

转战陕北的毛泽东,站在高处举目四望,凹凸不平、寸草不长的黄土山峁,在阳光的抚摩下,犹如布满老人额头或深或浅的皱纹。

在看不到边的皱纹里,藏伏着历史的智慧,密锁着神秘的风采,孕育着生命的力量,记载着民族的兴衰。它们相互激荡化合,似乎酝酿出千滋万味的浓酒,被毛泽东一股脑儿地喝了下去。

这“浓酒”起了作用。

在枕戈待旦的日子里,毛泽东骑在马上重又找回了在长征途中一再迸发的诗情和想象。

停歇十年的诗笔,终于在1947年挥洒启动——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待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这首《五律·张冠道中》,写的是穿雾迎风、披霜带露的行军感受。显然是有意识地汲取了唐人边塞诗中常见的秋漠朔气、秦月汉关、刀雪落照的意象。

唐人边塞诗开头往往是一身建功立业的豪气,而结尾时又难藏思乡的“边愁”。毛泽东这首诗则以“恍若塞上行”一句顿住,不再承接古人“将军百战征夫泪”的余情。

边关的战争渐渐奏起胜利的凯歌。随着沙家店、蟠龙镇几次大捷,到1947年9月,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已经扭转了陕北战局。9月29日这天,适逢中秋佳节,略有闲暇的毛泽东写了一首《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笔调有些像杜甫在“烽火连三月”时写的离乱之作。“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也像是杜甫诗句的化用,但出于毛泽东的手笔,则别样珍贵。于战乱中直白道出“家书抵万金”般想妻念儿之心,在他的作品中是绝少见的。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欣喜之状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甚至畅快设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毛泽东在捷报传来时的感受,却是“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儿女之情陡然转向风云之气,回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本色。

春秋代序,万象更新。

在陕北转战一年后,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戴着一顶半新半旧的棉帽,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村的则塔渡口东渡黄河。

这是他第二次东渡黄河。

1936年2月渡黄河,他曾经收获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这次渡河,正值黄河凌汛,船到河心,水面骤然翻滚咆哮,巨浪挟着冰排滚滚袭来。站在摇摆不已的船上,毛泽东兴奋不已,禁不住高声吟诵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然而,船上的马却没见过这惊涛骇浪的阵势。它们你挤我拥,只听一声嘶鸣,毛泽东的坐骑老青马被挤下黄河浊流。它在急流中顽强地挣扎,好像是舍不得离开陕北,不知不觉回头往西岸游去。

战马恋故土,不愿过河东,为历史留下了一桩轶闻。

望着西岸,毛泽东禁不住说了一句:“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泽东的坐骑老青马最终还是被人送过了黄河。

东渡黄河的毛泽东,没有像第一次渡河那样写诗。

东渡黄河的毛泽东,忙于指挥一场席卷全中国的战略反攻!

东渡黄河的毛泽东,书写的是一部改朝换代、改天换地的历史大书!

同类推荐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热门推荐
  • 冥祭者

    冥祭者

    生与死的徘徊,善与恶的较量。你的命运掌握在死神的手中,同时你也可以杀死死神,成为凌驾于死神的存在。每个世界,每个地方,恐惧的力量无处不再,杀戮的血腥也每天在上演。你无法选择逃避,因为,你的生活早已经变成了恶魔的人间屠宰场。这是一部发掘人性最美好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发掘人性最丑陋的小说。一夜成佛,一夜成魔。这一切取决于你。因为,你就是这部书的主角。而故事看似虚构,其实是写着最最真实的你自己。
  • 最后的炼妖师

    最后的炼妖师

    妖怪满地走,异能多如狗,作为最后一名正统炼妖师,我,有责任履行开山祖师女娲的训诫——降妖伏魔。问题是,哪个是妖,哪个是魔,为啥有时候人比妖魔还吓人呢?
  • 武装召唤

    武装召唤

    人类靠着从“九湖”空间的到的武装力量和狂兽相抗衡着。人类越来越依赖武装召唤了。故事,便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展开的......
  • 半夏花开溺心海

    半夏花开溺心海

    无数次的分分合合,终于让俩人意识到,原来你我已经不知不觉间习惯了对方。终于,男女主不闹了。可以好好讲故事了。知道大家有可能不喜欢这个作品,所以,作者大大想说——不喜小喷……谢谢……
  • 异世神官

    异世神官

    ——黑翼铺翅,阴影降临,兄弟反目,天下大乱。阿尔卡德大陆在先知者的预言中,即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与此同时,身为地球人的谢灵运,被从天而降的汽车撞死后,被身为神明的“逐日者”逼迫到这个世界传教。原本无奈的他,在来到这个世界后才逐渐发现......这一切都不是偶然。面对前途未卜的未来,谢灵运该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 逆掌

    逆掌

    高卧九重天,谁掌乾坤。神死魔灭,谁主沉浮。我欲成神,逆转九天!
  • 贞娘传

    贞娘传

    襁褓丧母、少年丧父,继母与妾室为了资源奋力争夺。林贞冷眼旁观,却暗自发誓不让自己的将来陷入无休止的斗争。幸好能遇到正直端方的孟豫章,让她在男权至上的古代有了真正的家。夫妻携手,道路坎坷也不过一笑了之。
  • 源计划之重生剑豪

    源计划之重生剑豪

    源计划重启,无意中被复活的亚索逃出实验室!对于失忆后的亚索该怎么面对未来?正义?邪恶?!我只知道心里的梦和手里的剑!
  • 上古世纪之毁灭与重生

    上古世纪之毁灭与重生

    SZTY不仅是一款游戏,还代表着一种精神!沐风,不仅是SZTY淘汰的战神,还是整个逆袭之路的策划者!他并没有因为兄弟的背叛,家人的不理解,战队解散,比赛失利,对手的战书!就一蹶不振!相反,在SZTY的影响下,越挫越勇!三个月的备战时间,沐风是否能将面和心不一的重生战队历练打造成一支坚不可摧的神之战队?能否在三个月后的战场上一雪前耻?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在背后支持着他?SZTY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契约蜜恋:离婚总裁别说不

    契约蜜恋:离婚总裁别说不

    她为了拯救唐氏家族,他为了躲开双亲的逼婚,一纸契约束缚两人的婚姻。婚前,她的准丈夫秦哲樊对她说,“我会给你秦太太所该拥有的一切,除了我们之间的爱情。”婚后,他坐在副驾驶座上抚着她的小腹,“帮我生一个孩子,秦氏的继承人。”她以为婚姻就该这样平平淡淡,殊不知原来他心中另有所爱。“唐温箐,你所拥有的一切都该是我的,是时候还回来了!”可是孩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