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300000001

第1章 心路风景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在今天的中国,即使没有月亮,也会星光满天。

21世纪的荣光更加均匀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一人举臂一呼便群起响应的时代,似乎已经远去。

人们脸上的神情在自由而个性地绽放。

人们心底的追求更为本色和真实。人们心底的追求闪耀着愈益多彩的光荣与梦想。

社会发展,时势迁变。

纵横捭阖的英雄故事会被遗忘吗?

引领历史的伟人风采会失去光泽吗?

虽说历史的法则是严酷的,但渗透情感、智慧和人格需要的历史评述,却从来公正,甚至有些温情。

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轰轰烈烈也不假。

20世纪的轰轰烈烈已经远去,但宏大的史诗不会戛然而止,人们总会看到轰轰烈烈的史诗被一代一代地传唱,为的是给心灵世界留住永远高于实际生存状态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人们的精神需要,也是传承文化和积累智慧的必要方式。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春风里,依然弥漫着过去年代的记忆和这些记忆挟带的理想、激情,还有无数英雄们的故事。

在人们的视野中,21世纪的政治和文化沙滩,不会掩没特殊人物的光泽。

比如,关于毛泽东。

毛泽东的人生和性格、才情和作为,以至他用兵、谋政、治国的决策,在今天依然是颇有诱惑的话题。

翻检他一生的纵横捭阖史,总有些让人惊讶复兴奋的决策行为。他的果断,他的别出心裁;他的深谋,他的见近知远;他的灵活,他的预留地步,常常会在当事人以及后来者的心目中,唤起阵阵激赏和意外的涟漪。

一个行高于众的人,被一群一流的精英所选择,进而被一个民族所归仰,自然靠他自身挟带的卓尔不凡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一部大书,记载着一个人的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

解读这部大书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有时候,他的智慧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有时候,他的谋断犹如万泉之水出深山。

有源头,又好似没有源头。

这是让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气象。

如果换一个角度,比如,从人们习惯上称为心灵窗口的诗的角度,去仔细揣摸和解读毛泽东,或许能够窥见一些神韵,领略他的人格风景。

1973年,刚刚大病一场的毛泽东,已经整整80岁了。

这年夏天,他用已经有些枯涩的情思,写了平生最后一首诗。

这年冬天,他还劳费情思地做了一件词墨韵事。

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自己一生的全部诗词作品重新抄写了一遍。抄完后,他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词句作些修改。然后让工作人员又抄写一遍。抄清后,又再次核对。

以老病之躯,如此这般,反复多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他似乎很想为后人留下一套完整的诗词定稿,又好像是在进行一次艺术上的自我总结。

他或许是要为自己的心灵世界,留住一片珍贵的情感空间,留住几多动人的历史回声。

他或许是在用诗人的目光审视自己一生的行程,重温那遥远起伏、百折千回的心路。

晚年邓小平曾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

我最痛苦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我最忙的时候,是当总书记的十年;我最紧张的时候,是1947年南渡黄河;最高兴的时候,是解放战争。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毛泽东,他的心路或许是——

最慷慨激昂的时候,是青年时代激扬文字。

最艰难困顿的时候,是引兵井冈山和驰骋赣南。

最郁闷痛苦的时候,是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和打击。

最惊心动魄的感受,是万里长征。

最高兴的事情,是解放战争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最亢奋探索的时候,是在20世纪50年代。

最悲患忧虑而又孤独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后期。

每个人返顾自己那条苍茫往时心路,概括和表达方式或有不同,但这条心路却总是环环相扣,自然相接,其中的哪一段,似乎都无法回避和省略,而许多警悟,总是在进入一定阶段之后才能够获得。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漫长,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短促,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宽阔,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难走,依然是心路。

数量并不太多的七十来首诗词,某种程度上可说是记载毛泽东人生经历最深刻的精神自传,是记载他对事业追求的另一种生动的叙事“版本”,更是诗人毛泽东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性灵花朵。

诗人毛泽东,该汇聚多少情感?

毛泽东的诗,该传递多少消息?

这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

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霹雳暴动的风烟。

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

这里有临海而迎潮搏浪的激情,有登山而依天抽剑的呼喊。

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

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气象。

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

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

心路的风景,是这般奇绝灿烂。

细细审视笔下天地,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景、革命风云,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悲欢、历史巨变,在暮年已至的心头,该唤起怎样的波澜?

诗歌,是毛泽东的语言故乡,也是他别具一格的生存方式。

在他的血管里,似乎也流淌着红色的诗。

一步入诗的王国,他那复杂的个性,精微的感觉,奔突的思想,便有了一种遏止不住的倾泻和升华。理智和情感,现实与未来,时间和空间,在这个王国里大多能获得默契的沟通和共鸣。

当毛泽东还只是一个在黄土地上奋图生存的革命家时,美国的史沫特莱在延安的窑洞里采访了他。这位女记者的突出感受是:“他首先是一位诗人。”

陕北转战中的毛泽东

还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又一位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美国女记者采访了他。她的感受依然是:“毛泽东不仅熟悉古代诗人,而他自己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毛泽东的诗具有古代诗人的伟大品质。”

那时候,毛泽东诗词还远远没有像今天的人们看到的这样丰富,传播的范围也远远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广泛。可来自另一种文化传统的蓝眼睛,为什么一下子看出毛泽东是一个诗人呢?

她们凭的是女性的直觉和敏感?

或许不全是这样。

诗人固然要写诗,但写诗的并不一定是诗人。

诗人固然要存活在他的作品里面,但诗人的本色和气质,才华和情感,却总要在他的行为作风乃至他的事业追求里吐纳声光。

毛泽东显然不属于那种只能写诗的纯粹诗人。

作为诗人,毛泽东有着异乎常人的自信。

还是在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他便举起套着灰色棉袄袖子的右手,指着自己对一个来访的美国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里就有一个”。

从那个时候往前大约四十多年,这位创造性的诗人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和常人没有两样。大了一些,他自然也同乡村伙伴们一道去放牛割猪草,或者嬉水上学堂。

不同的是,在这个孩子出生一百周年的时候,绿荫掩映的故乡韶山峰半腰,却长出一片占地25亩的诗词碑林,上面用花岗岩精心雕刻着他的诗作。

一条蜿蜒小道伸进这灌木丛生的山坡,正是他小时候经常放牛或玩耍的地方。那时的乡村少年毛泽东,绝不会想到,这里将会长出自己的诗林。

父亲的本意,是要把毛泽东培养成一个像自己一样富裕的农民或精明的粮商。于是,在毛泽东17岁那年,父亲决定送他去湘潭的米店学徒。

或许是意识到已经身处人生的岔路口,毛泽东动用了各种方式,说服父亲改变了主意,答应他外出求学。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历史不会求证于假设,但历史常常可以去假设。

如果没有在人生岔路口的这一坚定选择,以后的惊天动地和千古传奇,也许绝不可能成就。由于毛泽东从小就不爱钱,在芸芸众生中,他可能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他也可能会去做别的,但大概不会是后来的政治家毛泽东,也不会是后来的诗人毛泽东。

这一人生转折的意义,在毛泽东走出韶山的那一刻,便露了端倪。他在不经意间向传统的农民生活作了一次诗人方式的告别。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一个叫月性的日本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离开韶山冲的毛泽东,到了长沙。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到了广州。到了武汉。到了瑞金。到了遵义。到了延安。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

匆匆地行走,意味着任重道远。

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

一路前行的毛泽东,终于走出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他先是一名学生。在湘江的波涛中舒展长臂拥抱五四大潮,成为湖南革命的播火者。

他成为了一个革命家、宣传家。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把泥腿子们引向开阔的大路上迅跑。

他成为了一个开创新路的政治家。在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中,他走出一条新路,站在遥望东方看得见曙光的山头,点燃了星星之火。

他成为了一个用兵如神的军事家。屡屡打破敌人的“围剿”,在远行的红军将士们濒临绝境的时候,他拨正航向,硬是让历史拐了一个大弯。

他还成为了一个思想家和理论家。在陕北高原的黄土窑洞里,他开始更为艰苦的富有创见的思想进军,使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群接受了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礼。

在这期间,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刊媒体上面,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通电和文件当中,甚至也出现在反对他和他的事业的敌人的通缉令上。

毛泽东成了这样一个人:革命者说他是领袖,敌人说他是“匪首”,同情革命事业的朋友也会开玩笑说他是揭竿而起的“山大王”。

但没有人说他是诗人。

直到1937 年,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长期在山沟里,在马背上转战的“匪首”毛泽东,竟然还会写诗。

人们更惊讶的是,把多种角色集于一身,才是毛泽东最为显著的诗人本色,才成就了毛泽东这样一个最高意义上的创造性诗人。

正是毛泽东那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高度地融合在了一起。

就是他,一个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

1936年7月,为了探寻被国民党政府渲染为乌合之众的造反者们得以生存的秘密,23岁的斯诺来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的陕北保安。他是第一个深入苏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

面对外国记者,毛泽东也曾犹豫、绕弯甚至回避对自己的介绍。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对自己介绍一番,或许他意识到,可以通过斯诺这条渠道,放出一只悬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理想”的气球,以改变世人的印象。

在昏暗的马灯下,斯诺和毛泽东陆续谈了十几个晚上。一向不大喜欢谈论自己的毛泽东,向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人敞开了心扉,谈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谈了自己的经历。

顺便,也谈起了诗词。

斯诺在他的新闻报道里说,毛泽东“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

毛泽东当时写给斯诺的,就是那首有名的《七律·长征》。

这首诗最早公开见诸文字,是在1937年4月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的一本叫《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的书中。这本书的总编译王福时,当时还是一位青年学生。他后来回忆说,《七律·长征》是斯诺提供给他的。

一个月后,王福时陪同美国的尼姆·韦尔斯访问延安。他当面赠送给毛泽东一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

这样,毛泽东第一次读到了用铅字印出来的自己的诗作。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了斯诺用英文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在书里把这首《七律·长征》作为第五章的结束语。他说:“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既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

于是,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人们也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个会写诗的红色领袖。

真正让世人领略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件,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

那年,毛泽东在抗战胜利之初赴重庆谈判,不经意间把他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透露出来,结果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时在重庆的美国记者斯特朗在自己的著作中评述了这件事。

她说:毛泽东写的这首诗,“震惊了中国首都文坛,那些文化人以为他是一个从西北来的土宣传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在哲学和文学方面都远远超过他们的人”。

1937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机场历史,不强求每一位重要人物都具有诗人的才华,可是,历史更钦佩一位伟人具有创造风骚的手笔。

毛泽东创造风骚的手笔,不仅震动了重庆的文坛,更震动了十分敏感的政坛。

一桩笔墨韵事,陡然间转化成了政治斗争。

重庆的一些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批判文章,有的甚至刊登谩骂式的和词。一首署名“雷鸣”的和词,说得是那样的透彻:“草莽英雄,林泽豪杰,巧饰文词虫贝雕!休夸耀,看青天白日,旗遍今朝。”

谩骂归谩骂,敏感的国民党宣传部门十分清楚,一首《沁园春·雪》,使毛泽东及其主张在政治的天平上,增加了文化人格的几多分量。

他们私下组织一些舞文弄墨之士,试图写出一首超过《沁园春·雪》的词,然后以国民党领袖人物的名义发表。可策划半天,最终是拿不出来像样之作,只得悻然罢手。

已经回到延安的毛泽东,看到重庆报刊上那些曲解生事之作,只说了一句:“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诗人,只是毛泽东诸多身份中并不那么重要的一种。

他有更多更大的使命意识,他有太多太大的事情要做。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人们看到了——

在乡间小道和农家小院,他率领一个小小的司令部,以运筹帷幄的战略智慧,导演了一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剧。

在开天辟地的庄严时刻,他和战友们踏着古旧尘封的皇城砖道,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在百废待兴的日子里,他和战友们领导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重振山河,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在战火烧到国门口的时候,他毅然决策,打了一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的行程中,他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更深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他又艰辛地探索着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东西方冷战对峙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前,他始终警觉地关注着祖国的独立和安全,并在迟暮之年开创了崭新的外交格局,使中国在经历长期的外部封锁之后重又走向整个世界。

毛泽东的最高理想和最大意愿,未必是想成为诗人。

但他的本性,他的素养,他的经历,特别是他的事业,却让他无可选择地成为了一个诗人。

中国的变化,何尝不是诗一样的变化。

毛泽东的历史,何尝不是诗一样的历史。

毛泽东写诗,不单单是一种诗性的冲动,不单单是由于兴趣和爱好,甚至也不单单是因为他掌握了写诗的技巧。

写诗,是与他的生命和个性休戚相关的事实,与他的事业和追求相生相伴的形影。

历史,给了毛泽东罕见的激情。

历史的演变,给了毛泽东独有的创造灵感。

历史演变的波澜壮阔,给了毛泽东非凡的写作方式——

昆仑之巅,长城之墙,仿佛是他胸中的笔。

华夏大地,高天厚土,仿佛是他笔下的纸。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仿佛是他纸上的墨。

炮声隆隆,千里莺啼,是诗中独到的平仄和韵脚。

万丈长缨,百舸争流,是诗中卓绝的遣词和句式。

屹立山顶的松,扎根原野的草,飞翔中天的鸟,游弋江湖的鱼。

还有那一年四季无比绚丽的花,从南到北迎风招展的旗,迷漫宇宙飘落飞舞的雪……

这千般风情,这万种生灵,便是跳动在诗中的字符。

每一首诗,似乎都成为了一次事件、一段岁月、一种激情、一个理想的形象见证。

每一首诗,似乎都洞开着一扇窗户,往里看,那里有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正是在和人民一道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毛泽东顺便创造了只能属于他的诗。

这是一部史诗,真切地写照了在革命洪流中昂扬进取的人格精神。

这是一部史诗,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壮阔场面。

毛泽东一生奋斗,所以他一生有诗。

他的一生,十分自然地成为了诗人的一生。

作为诗人,毛泽东是政治家诗人。

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

于是,一位外国朋友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国家。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疑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领导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最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伟大作品!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王爷要吃回头草,弃妃拼命往外跑!吃了王爷的一次霸王鸭,前相公追着要还卖身钱,一万两?不如去抢,先逃了再说!下堂妃也是有行情滴,白衣帅哥青睐有加,毛头小贼也想着要撬王爷的墙角。想要让她再滚回做王妃?对不起,本妃已经滚远了……
  • 白衣小僧

    白衣小僧

    昔年曾有传闻,习得佛门七十二绝者,可破碎虚空。
  • 平天传说

    平天传说

    武道之路,求仙而已。仙者,自在逍遥。一个少年练练功,闯闯江湖的故事。
  • 柯南之来自华夏的少女

    柯南之来自华夏的少女

    纯属脑洞不喜勿喷!生于华夏,生如夏花。华夏之繁华,夏花之绚烂。
  • 业平随想

    业平随想

    無所謂境界,只是一個個幻影,不用深究其作用,隨讀隨忘,了無牽掛。無所謂內涵,只是有話說話,覌者皆明其意也。
  • 那个混蛋竟是我的青梅竹马

    那个混蛋竟是我的青梅竹马

    阳光明媚的校园操场,校草王子突然表白女主。然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总裁老公很嚣张:宝贝晚上见

    总裁老公很嚣张:宝贝晚上见

    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亲友的祝福,只因另一个人的背叛,耿熙暖毅然决然的与传说中的江少闪了婚。听说江少那方面不行?耿熙暖放了心,结果第二天,耿熙暖就被撂倒在床上,起都起不来。听说江少早已有了孩子?神马!耿熙暖质问道:“听说你有孩子了?!他(她)在哪?”江古筱(一脸无辜的指了指熙暖的肚子):“他(她)在这啊。”耿熙暖:“……”
  • 酒醉戏佳人

    酒醉戏佳人

    红尘路,醉漫步。酒醉枕佳人,卧醒掌天下。
  • 独家占有:林先生的神秘甜妻

    独家占有:林先生的神秘甜妻

    九天银河上,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艳仙子,绝色容颜足以让世间男子为之倾倒,一袭白衣纱裙,让人明白,它是高贵冰雪,望尘莫及,一曲白玉短箫更让人知道她是多么遥不可及,误入红尘只因身不由己,此生便注定为他沉沦……他,商界帝王,权势财富又如何?我要的只是你,世界上所有一切都不及你一分一毫,她的出现好似昙花一现,一眼便已是魂牵梦萦,可当她不得已喝下忘情水的一霎那……(本书交流群:611342356)
  • 我的极品老妈

    我的极品老妈

    大一新生黄尚是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学霸级人物,大家都特别喜欢他。妈妈欧阳方芳是个极品,和一般的妈妈完全不一样。经常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因为这样,家里每天欢笑不断。她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照顾着这个家。爸爸黄泰子,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部门经理,每天都忙忙碌碌,负责赚钱养家,每当说起自己的妈妈,皇尚同学就成了话唠,现在,我们就随他去见识一下这位极品老妈吧!看看他们家每天都会发生什么样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