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2800000010

第10章 “向阳湖,我的过去了的生命”

——老作家严文井访谈录一

乙亥之秋,国庆将临的首都已开始呈现出几分节日气氛。在一个天高云淡的下午,我有幸拜会了老作家严文井。有趣的是,采访前电话联系时,便和这位已届八十高龄的老先生打了一场“嘴巴官司”。

严老听说鄂南正在组织宣传原文化部咸宁干校的文化人,似乎不感兴趣。我怕他有误解,解释道:“我们重提那段往事,并不是赞美干校,而是为了铭记历史,弘扬文化。许多大文化人如冰心、臧克家、萧乾诸先生都十分关注向阳湖,有的写了怀念文章,有的还为咸宁题了词。”他听罢停顿了一下,可能在思索什么,然后淡淡地说:“当然,干校生活也不是完全没有值得回味的。如果你们实在要写,就说有一个姓严的到过向阳湖,这便足矣。”

我求见心切,禁不住班门弄斧,把早已酝酿好的词儿一股脑倒了出来:“严老,依我之愚见,对咸宁地区而言,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请文化人讲述对向阳湖的回忆,是一项‘没有注册的专利’;在报刊、电台、电视上进行有关宣传报道,称得上‘不用花钱的广告’;编写《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向阳湖文化人采风》等专著出版,不失为‘品位高雅的土特产’。您作为文坛老前辈,总不至于会觉得那段历史应该被遗忘吧!”

智者严文井“忘是忘不了的,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我是武汉人,老家可能会淡忘,咸宁却今生难忘!”他谢绝登门拜访的口气这才有所缓和,又补充一句:“那段岁月,但愿不会重复!”

一小时后,我终于坐在严老家的客厅里。他精神很好,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只是穿着一件蓝色的粗布衣,显得有点过时。夫人康志强老师热情端来茶水后,他习惯性地点起了香烟。那怀旧的情愫伴随着袅袅的烟雾,渐渐散发出来:

“我是1969年9月到咸宁的。向阳湖干校一下子集中下放几千文化人,实属罕见。当时,我的夫人不是这个康老师,姓李(已病逝)。我属‘九头鸟’,略知咸宁冬冷夏热,怕她受不了,便支持她随自己的单位下放在华北局的干校。全家7口人,两个大女儿分住不同的干校;有一个儿子,在西北的沙漠边上当兵。两个小女儿分别在内蒙大青山和延安插队,一家人兵分七路,你算算这笔账吧!我那时有一个远见,情愿白出房租,也不退掉北京的房子。很多人怕吃亏,赶快把房子全部退了,结果后来回京没地方住。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日后会面总得有个集中的地方。”严老说着说着,略带几分得意。

我心无旁骛,认真体会严老的话。严老接着介绍说:“到了干校,我被编在五连,都是中国作协的人。初期纪律很严,各连队之间勿许来往,否则便有反革命串联的嫌疑。还有可恼的事,向阳湖的蚊子特多,光叮人脚后跟,比北京的蚊子厉害十倍,晚上乘凉得穿上长靴。至于劳动的艰苦更不必说,早春冰雪未化,我们种双季育秧,上身穿棉袄,下半截泡在水田里,冻得够呛也要坚持,以表示革命……”

严文井全家像见老人完全陷入回忆之中,我便开始“命题作文”,请他谈谈在向阳湖最难忘的人是谁?严老毫不犹豫地回答:“侯金镜。这位原《文艺报》副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下放后,一直在菜班改造。有一天,他和冯牧下地回来,又收拾起连部的房子,他心有怨气,指着墙上挂着的林彪手拿红宝书站在毛主席身边惨笑的那张照片,愤愤地说林‘像个小丑’。岂料不小心传播开了,竟敢骂副统帅,这还了得?他被带到某校一间屋里,四周都是青年造反派,边骂边围着拳打脚踢。与此同时,干校还贴出了‘侯金镜罪该万死’的大字报。他受不了,没法活下去,偷偷喝了敌敌畏,但这次自杀居然被救活。他横下心,自杀不行,自然死亡总可以吧?于是他拼命干活,挑着粗大无比的粪桶,天天劳累自己。死的那天,是1971年的一个夏日,他上山浇完菜地,收工路上还有说有笑,晚饭后仍光着膀子乘凉。到了九点钟,他感到有点不舒服,回到自己寝室。不多时,我听有人喊:‘严文井,严文井,侯金镜出问题了!’连忙赶去观察。因为我平时喜欢看医书,懂得一些常识。我说大家先别动他,这是脑溢血。我连声叫他的名字,没听见答应。过一会他便打起呼噜,声音奇特。又赶紧叫来连队的赤脚医生抢救,仍没有效果,第二天6点不幸死亡。可这消息还不敢向全连公布,大家上午照常出工,只留下两人,把遗体搬上一辆载重车后敞篷的地方,送到武汉火化。连侯的夫人胡海珠也没让陪去,骨灰取回没有都不清楚……”

一个受人尊敬的优秀文艺评论家就这么走了,这分明是对林彪、“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的血泪控诉!严老叹息道:“向阳湖屈死过多少人才呀,仅我们附近的连队,就有十来个;因身体被拖垮,回京以后病逝的就更多了。唉!”

为了打破沉闷,我们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严老用调侃的口吻,谈起了自己的“升官记”:“我在干校被‘解放’以后,先让我当二班副班长,不久升为一排排长,整党时重新改选支部,参加支委并当了副指导员。指导员是李季,他先行一步调回北京,我责无旁贷变成第一把手,连长还在我下面一点。因此,我可以说是连升三级。我还是很满意这种升官的。”我欣赏着严老的幽默,随口插话道:“您1955年就是《人民文学》主编,以后又担任作协党组副书记兼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和总编,在向阳湖不知降了多少级!您老这么说,是对大革文化命的讽刺。”

这时,客厅里的挂钟“当、当……”敲了六下,严老吸烟仍一根接着一根。他又提及另一位著名人物郭小川:“诗人很天真,在干校还写诗,说我们怀念北京,结果得罪了军宣队负责人,被臭骂了一通,这叫异想天开,大逆不道!岂不料郭小川的话深得人心,‘五七’战士们多半(包括极‘左’派)都是想回北京的,要说谁心甘情愿安身落户咸宁,是不真实的。有的人是绝望了,我属其中之一。在那种高压的气候下,还得认命。我真想不到什么时候还要我回来,没抱什么幻想……”

严老已把我这个晚辈当成“小朋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抓住时机,为他拍摄了几张照片。严老继续叙述说:“在咸宁,我们和当地群众接触并不多,每天下大田、拉板车,从宿舍到地里来回走,所以不敢冒充对地方上的文化事业有什么贡献。你既然对干校史有兴趣,我劝你读一读陈白尘的遗著《牛棚日记》,这本书作正史还不够,但将来写‘文革’史不失为一部参考书。我对‘文革’思考了好多年,它不是1966年偶然发生的,而是准备了相当时间的。陈白尘胆子真大,我当年连动笔的念头都不敢有,他竟然记了那么多!另外,你还可以研究研究干校附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总之,我希望咸宁群众早日致富,只有经济上去了,才谈得上发展教育,繁荣文化!”

不知不觉,时针又指向7点。严老谈锋不减,毫无倦意。我饱餐着“精神食粮”,自然没有一丝饥饿感。我想,来一次难一次,不妨多吸收一点营养,便请教严老:“时下文坛把儿童文学与长篇小说、影视文学并称‘三大件’,您能否谈谈对童话创作的新见解?”他稍加考虑,便娓娓道来:“创作童话,首先应琢磨儿童心理,让小朋友喜欢听,喜欢说,喜欢看。但这种形式又可以广泛应用,读者对象不一定都是儿童,也可以写给成人看。我觉得现在能写的题材还不少,如魔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都可以运用。最好多一点辛辣,否则便没有幽默感,不如不写。”我顺便提及严老的童话集《小溪流的歌》,窃以为其中《南南和胡子伯伯》和《“下次开船”港》两篇堪称上乘之作,他谦虚地一笑带过,王顾左右而言他:“你问童话,我不由得想起庄子。我看庄子的文章有些就是童话,后人仍可以用它作素材,进行改写或再创作。《庄子》里有一个传说,我梦蝴蝶,也许蝴蝶梦的是我,这不是十分荒诞的童话吗?很有哲理性。还有‘庄子丧妻,鼓盆而歌’,这也是大浪漫主义呀!哪有妻子死了还手舞足蹈的,只有把哀和乐都看得穿,方能达到如此境界。有作家敏感的话,可以借此写成一篇五千字很棒的童话。如果我们的思路再开阔一点,有的中国民间文艺经典之作,也不妨作素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等,用童话表现出来,将会非常有意思。”

严老的“童话观”使我受惠不浅,然而,更令人兴奋的是,他的“谈艺录”没有局限于此,而在不断延伸——

“我不相信我的作品有多大影响,但也不喜欢一些人热衷外国的新名词,或发明新口号,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什么‘结构主义’啦,‘后现代主义’啦,等等,要是玩那个,上帝多给我五十年,我也跟他们玩玩。可惜我的光阴不多,我要用在我认为必须用的地方,我想多活几年,多熟悉国情和国人。来到人生一场,不可不了解呀。我们现在对此只能说一知半解。要多思考人生的各种问题,一个人经常向自己提问是一件乐事。前些年流行一本《丑陋的中国人》,骂人骂得蛮痛快,可没有解决问题。我们中国人其实不傻,出国深造的只要用功,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也有发明创造。可为什么许多事情做得荒谬无理呢?我最近读了林语堂的《中国人》,他嘲笑、讽刺太简单,而我想知道的是究竟为什么?我看请他回答也许答不上,不能怪,我也答不上。”

严老的这番话,分明是在告诫我读书要勤于思考。我来不及细细品味,康老师忙完家务,搬了把椅子坐拢过来。她是中国作协会员、原《诗刊》社离休干部。康老师介绍自己是襄阳人,新中国成立前还曾因学校搬迁到蒲圻念过书。她直言不讳,请我转达对湖北老乡的一点意见:“我总觉得咱们那里对文化人重视不够。举例说,福建组织力量出《冰心全集》,浙江也专门出艾青的集子,暂时亏本都舍得花钱印刷。这是有眼光,把影响大的作家视为地方上的光荣。湖北的大文人其实不少,像曹禺、荒煤、光年,却不见他们著作的鄂版本。”我听了深以为然,严老倒心不在焉,继续滔滔不绝地接着聊天:“我自吹一句,我的文章是我的文章,没怎么模仿别人,不具备旁征博引的本领。萨特、尼采、黑格尔怎么说,马克思、毛泽东怎么说,这种学问我没有。连庄子是哪里人,我都说不清,至于生于何年何月,别号是什么,一概不知道。所以我有自知自明,不敢言治学。我认为,既然干文艺这一行,重在出作品。我今天向你组稿,明天你向我组稿,后天咱们再开个座谈会,唯独出不了好作品,这种现象要引以为戒。我也曾当过活动家,有几年时间基本上是召集开会,探望、拜访作家,奉命出国,诸如此类,这样渐渐出作品少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惭愧。”

作者和严文井听了这番话,我说起《羊城晚报》上月发表的严老的《我仍在路上》,他开心地笑起来,提到短文结尾的话:“我也不会失落,因为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我失落。”他抑扬顿挫地念着,纯正的北京话里,包含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忽然,我发现朦胧的夜色已悄悄降临,这才赶紧从提包里拿出自己珍藏的《严文井散文选》,请他签名。严老玩笑道:“居然花钱买了一本,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话虽如此说,为表示对热心读者的鼓励,他不仅答应我再请他题字的要求,还主动送了我一本小书《苦涩的无花果》。我跟着严老走进了书房,只见堆积如山的藏书占了一面墙,但显得比较零乱。他指指书架戏曰“这像狗窝”,再指指旁边放着的单人小床:“这是猫窝。不是向你哭穷,反正我的房子还很紧,我一个人有只猫陪我便行了。”

返回客厅,我坐等严老题字。不一会,他从书房缓缓走出来,递给我两幅手迹:“你们咸宁准备建碑林,这幅‘向阳湖,我的过去了的生命’属中性的话,略带赞美的嫌疑,不知合用否?另外一幅‘生命是一个过程,完美地度过这一过程’是送给你的。我原本想称你为兄,怕你不好意思,所以上面写的‘小弟’。”

严文井题词之一严文井题词之二我受宠若惊。他转而又一本正经,对题词作了精辟阐述:“我们每个人都应珍惜生命这一过程。什么叫完美?希望人生完美,并不是说不摔跤,不栽跟斗,不受罚,不遭流放。古代有名的文人被流放的有多少呀!苏东坡是个大才子,流放海南岛。我们小文人下放咸宁向阳湖算得了什么。屈原说‘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指的完美,至少要包容这个意思,找不到目标就不甘心,就永远追求下去……”

是真名士自风流。今日的一席谈,严老不时进入“神聊”的境地,在我的心目中,他才是正宗的“侃爷”。他时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时而妙语连珠,令我大饱耳福。这里且再举两例,与读者分享。我把他视为文艺界权威人士之一,他马上制止说:“不要权,莫论威,是权威就会有被打倒的危险。”我说自己十分敬重他这样的大作家,他又表示异议:“不大,我才一米六五哩!”

采访结束后,严老和康老师邀我一道上街头夜市餐馆小酌。严文井小酌席间,严老喝着啤酒,仍旧侃侃而谈:“可以看得出,你的名字受了钱钟书《围城》的影响。好像卡夫卡也写过一本《城堡》,说的是城堡虽在面前,却永远进不去。从象征的广义上讲,立志不破围城非好汉,就应把全世界看成各种围城,而不止是钱钟书的那本书……”我洗耳恭听,不由得停杯投箸,全神贯注地盯着严老谢顶的脑门——在这座“智慧之城”面前,我会俯首甘为“城外人”的。

同类推荐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转型时期中国投资领域的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者视角

    转型时期中国投资领域的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者视角

    本书介绍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行为、投资领域政府行为及其基本框架、转型时期中国投资领域行为比较研究、1998年以来中国投资领域地方政府行为分析、规范转型时期中国投资领域政府行为的思考等内容。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本是书作者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领域的学习、科研与教学心得的集中展现。虽然一本小书难以承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及辉煌成就,但多年来,笔者结合教学和科研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尽管有些思考还是初步的。今天将其成书,着眼点是对自己过去思考做一点总结,以期能静下心来做点更有深度的理论思考。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并且深度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笔调,创新的“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命运。
热门推荐
  • 我的见鬼皇后

    我的见鬼皇后

    【逆·战征文】她是一缕幽魂,因为与太上老君的契约而被发配到一个驾空的朝代,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命格与冷宫中的皇后相同。为了顺利的履行契约,许梦瑶附在胆小怕事的皇后身上,除了讨好皇上这个大BOSS、应付宫斗外,还要帮助鬼闺蜜查找死因……许梦瑶本以为撮合帝后在一起,便可以高高兴兴的去投胎,可是当皇上不顾生命危险来救她时,她心里却滋生出一种叫‘忌妒’的情愫,她开始反感附在皇后身上,甚至连与太上老君的契约都不放在心上……【逆•战征文】
  • 玉面狐狸

    玉面狐狸

    “你不是人!”惊惧而不甘的怒斥声响彻了整个院落,可是却空空的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你骂吧,我听着呢”依旧笑颜甜美的女子,慵懒的瘫坐在椅子上,看着院落中恼怒交加的冷艳女子。“就算我招惹了你,可是他们没有啊,你怎么忍心让那么多的人陪葬,特别是冷大哥,他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这么对他”指责声逐渐转变为痛哭,她看着眼前的女子,突然觉得好害怕,她好后悔,后悔自己的无知,后悔自己的骄纵,不但连累了整个家族,就连武林也因此而面临劫难。可是她最担心的还是那个封神俊朗的男子,她心目中唯一的男人。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 我有匕首我怕谁

    我有匕首我怕谁

    一个隐藏于都市的超强黑客,因任务失败而被杀手组织捕获,因此为杀手组织工作,又偶然间得到一把绝世神器,开始揭开自己的身世……新书求收藏,写的不好的地方多多包涵O(∩_∩)O
  • 校草霸爱:誓把萌妹拐回家

    校草霸爱:誓把萌妹拐回家

    宋梓旭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蠢货,你不会以为我今天是单纯请你吃饭吧?”陆琬安:“……”“这样,你假装我女朋友,让我清静一阵子,一天50,也不用做什么,我也不碰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就微笑点头就行了。”宋梓旭语气轻佻。50块钱嗷嗷嗷(??>?<?)。??陆琬安脑袋飞速转动,50块钱一天,一个星期就有450,学校小卖部的奥利奥一条9块,也就是说她一个星期能买50条奥利奥,好幸福啊啊啊~“为什么是我?”陆琬安装了装矜持,坐正身子。“因为你人傻又爱钱。”淡淡一句。此文不虐全程甜,腹黑毒舌男主,1v1HE。有bug欢迎提出。
  • 时空悍客

    时空悍客

    布凡是个危机的信奉者,他觉得生活的世界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次灭绝级别的灾难,所以他变成了一个生存狂人。一次在新设安全屋挖地下室的时候,轮起的镐头凿碎的石片击中了他的额头,于是,一切都变得开始不同了……
  • 恶灵附身之血源

    恶灵附身之血源

    原本生机勃勃的城市,却因为一个精神病人的研究,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梦境与现实已经模糊了界限,真实与虚幻已经难以分辨,在这个世界里信任已经不复存在,连最亲近的人都可能随时背叛你,人类所能相信的大概只剩下自己的灵魂……
  •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

    这部《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是我突然想到,我快要和相处了三年的那群人,因一场考试而分道扬镳,心有不甘,才写此小说来铭记那段关于我们这群人的故事。小说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写下曾经的点点滴滴,只是为了纪念这群人,只是不想这群人就这么散了,就算各奔东西,也要留下一些可以见证曾经的我们东西。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够看看此文,想想你们和同窗的故事,提笔or敲敲手下的键盘,记下关于你们的美好年华。
  • 冰与血之歌

    冰与血之歌

    阳光少年,在意外被初拥后成了一个新生的血族,可他还来得及见识这个世界的种种神奇,就被迫离开。没有被天雷净化,却来到一个全新的异世,重生的少年渐渐醒悟,掌控力量方能掌控命运。强大才能真自在,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一品皇妃

    一品皇妃

    叶幽然一届倾城容颜的商界名门小姐,却被权势捉弄家破人亡,身负血海深仇她掩饰真面踏上了复仇之路。情仇交织,王爷,帝王,网罗不了她那颗满是仇恨的心。深宫暗斗,权势争夺,背叛阴谋,她也曾没有防备的陷入了后宫波涛汹涌的美人心计,步出生天,她步步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