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400000026

第26章 对当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当代地方史是当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史是中国历史学中自成一体的断代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以自己的特殊规律而形成了历史学科中的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的学科在当前尚处在由潜学科向显学科转变的阶段。学科的创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都还在探索之中。作为当代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地方史,情况更是如此。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来的20年多间,无论是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还是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地方史编研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对历史规律的理性认识

人类社会总是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找到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和远景,是历史学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那么,什么是历史的规律呢?历史规律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能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一种法则,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的一种固有的客观的内在的联系。人们对这种叫做法则或者规律的东西,如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把握好它,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进步。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会有许多相互冲突的意志和愿望在起作用。有的互相抵消,有的互相制约、有的互相促进,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受历史规律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具有其自身规律的客观过程。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客观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研究,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借鉴。然而,规律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规律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要按规律办事,还必须从历史和现状的联系中,去考察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国情和民情,才能从中找到社会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当代地方史研究,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客观地总结反映该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研究这个历程中在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特别是要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进行剖析研究,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为现实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证明,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探索、认识和成功把握的结果。

(二)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规律的探索

研究和编纂当代史,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新中国50多年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索总结,以鉴往知今,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说过历史研究要:“总结历史,认识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那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过程呢?用发展观即“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建国50多年来,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或者说实现了四次认识上的飞跃。而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深化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第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们党认识到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发展工业,而是实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认识到当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吃穿用”问题,开始探索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就指出,“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中国,不要多久就可以到来。”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当时认为,最主要是尽快发展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毛泽东一直认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特别强调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就是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代表的工业建设展开的。当时其他各项工作,包括农村合作化、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流通体制的改造,都是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这个认识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我们当时现代化规律认识水平的影响。这种战略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经济结构失调,发展陷入了困难局面。在总结“一五”计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上出现了第一次飞跃。在“为什么发展”问题上,1956年提出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落后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将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三五”计划制定过程中,在总结“一五”、“二五”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三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吃穿用”问题,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后来虽然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党对“三五”计划的重点进行了调整,但是这个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当时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怎么发展”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量力而行,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要处理好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在纠正“大跃进”的弯路时,毛泽东提出要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好国民经济计划。他说“过去是重、轻、农、商、交,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交、商”。这一年,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而不仅仅是工业现代化。这次认识上的飞跃,对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二次认识上的飞跃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们党认识到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要不断调整结构,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10多年时间,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但是这个时期国民经济在困难的局面中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而且是在日益严重的环境和人口压力之下。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加强环境治理,并且在70年代末大范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现了第二次飞跃。在“为什么发展”这个问题上,突出强调了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生产的发展应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结合。1980年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决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研究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时明确提出“从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出发,统筹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1981年到2000年期间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收入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些认识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在“怎么发展”这个问题上,这一时期提出要真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在探索这条新路子方面,邓小平提出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并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带动大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出要调整经济布局,先发展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到2000年经济实力增强时再发展西部地区。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滞后带来的问题,他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加强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正是在这些认识的推动下,从1980年研究“六五”计划开始,科技、教育、人口、就业、福利等成为中长期计划的重要内容。原来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次认识上的飞跃,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在20世纪80年代末基本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3.第三次认识上的飞跃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我们党认识到应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很大了成绩,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在推进价格改革中,1988年下半年出现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并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针对这一情况,1989年中央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在治理整顿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恢复增长后不久,199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再次出现“过热”,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业和基础产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外汇紧缺,大量银行贷款成为坏账、死账。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开始突出。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央提出要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宏观调控。经过几年的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成效,于1996年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总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形成第三次飞跃。在“为什么发展”,这个问题上,坚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小康”目标,并且在进一步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同时,更加强调共同富裕,提出要努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提到工作日程。1993年提出用7年时间即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在“怎么发展”这个问题上,针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波动和由此造成的严重问题,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综合平衡,“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我们党在努力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还提出要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步实现现代化,要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此后,又提出要实现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党开始追求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开始统筹考虑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社会承受度之间的关系,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次。这次认识上的飞跃,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如期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

4.第四次认识上的飞跃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各地区、国内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20世纪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后,需求发生变化,不仅要求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追求更加繁荣的精神生活、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已经变化的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迫切需要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来解决新的历史阶段遇到的问题,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顺利的发展。正是在解决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实践中,我们党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第四次飞跃。这次认识上飞跃的重要特征是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写入党的文件中,成为全党的共识。

在“为什么发展”问题上,我们党适时提出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0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怎么发展”问题上,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认识的历程表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实践不断丰富的过程。只有实践的丰富,才有认识的深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只能达到当时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不可能回答实践中没有遇到的问题,形成没有实践基础的认识和观念。而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都丰富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此后的发展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汉魂:冰与火

    汉魂:冰与火

    “汉”,天河、宇宙银河之意也,《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曾被击败,曾被凌辱,曾被屠杀,从不曾屈服,也不曾毁灭,繁荣至今
  • 面具下的王

    面具下的王

    一位来自战场的大神,为了自己的家园不断抗争一位古道热肠的国王,保卫自己国家一位冷血的刺客的故事
  • 初唐攻略

    初唐攻略

    秦寿带着使命穿越唐初,无独有偶引发一连串蝴蝶效应,篡改唐初名将与群芳公主命运,逆天手环成就其辉煌丰功伟业。为了夺回时空球,秦寿背弃了初衷与原则,煮汤结恶货群臣,斗智斗勇一步步接近李世民,最终发现时空球的秘密,秦寿又该做出什么样选择?
  • 轶行天下

    轶行天下

    这是一个讲述权斗与杀戮的故事。这是一个主人公带有无限主角光环的故事。这是一个兴与亡的故事。
  • 三国之搅局者

    三国之搅局者

    一张神秘的游戏光盘,将王衡带到了汉末,想要回家,就必须结束这个乱世!看王衡如何在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里成功充当一名搅局者!
热门推荐
  • 枭雄之铁血峥嵘

    枭雄之铁血峥嵘

    他活了,从此无所畏惧,踏着浪踩着梦,演绎着一个老兵的历史,更扮演着一个只手遮天的枭雄,有人说他是流氓,有人说他是富二代,更有人说他是屠夫,在江湖上流传着一个名号烛龙之才,古语有云,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古语又云,龙生性好淫,在他身边御姐萝莉百花争艳。在这百花争艳的生活里他如何运筹帷幄的参悟人生呢?
  • 倾国神医毒妃

    倾国神医毒妃

    一朝穿越,成了侯府嫡女,被姐姐虐死,掌管姻缘的魔君,灭妖怪,救人于水火之中,撮合有情人,不能拥有爱情吗?、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当你看到别人在笑,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伤心,其实别人只是比你会掩饰。治疗爱的创伤唯有加倍地去爱。
  • 闪婚:总裁萌宠小娇妻

    闪婚:总裁萌宠小娇妻

    他与她在两条不相交的轨道上相遇。“大叔,你不要不理我。”覃木子眼眶里含满了泪水,紧紧抓住他的手臂,生怕他一不小心又离开了。“傻丫头,我怎么会离开呢?”欧阳城温柔的用指腹为她擦拭着泪水,“丫头,除非你放弃我不会离开你。”不,即使你离开我,我也会偷偷的在你身边看着你不会让你离我太远。
  • 蓝星人传奇

    蓝星人传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明白答案的那一刻,你将超凡入圣。这是一个发生在平行宇宙的故事,清王朝在不知名穿越者的干涉下没有灭亡。步入现代社会时,因为太阳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太阳南极发射出的高能量未知粒子可以照射到地球上。主角作为尼安德特人的纯血后裔拥有了特异功能,从一个小乞丐变成了超能者。同样拥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百之间的两族混血也拥有了各种特异功能。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唯物论代表着科技的力量,各种特异功能修炼技法代表的唯心论代表着修真力量,两股势力接连碰撞,引发战争。最后,地球的孩子们最终放弃了争端看向浩瀚的宇宙,与银河系其它生命之间产生联系,争夺整个星系的资源。
  • 苍冥大道

    苍冥大道

    道在我心,我心永恒,永恒大道,苍冥永固!诸雄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王俊凯一个最美的梦

    王俊凯一个最美的梦

    这个帅到没天理酷到没人的超级大帅哥王俊凯明明在外人眼里很冷酷,为什么到她这里就成了爱耍小脾气,那个如樱花般干净的男孩,将最最宝贵的戒指【夜莺的诗歌】交给她,这到底到底是怎么了?丘比特不知不觉来到身边,某个小迷糊却没有察觉到,不知道这位帅气王俊凯少年还要等多长时间呢?---------------纯种甜文,绝对宠溺---------------
  • 冥太子在柯南世界

    冥太子在柯南世界

    身为身份最高贵、实力无限超越父母神界之主和冥界之王,以及所谓的两个爷爷创世神亚特拉斯、混沌神维尔兰迪你会怎么办,自己拼搏取得成绩?NO,NO,NO,根本不需要你和哥哥的实力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强者不需要理由。和唯一一个实力同等级别的哥哥P?哦,拜托饶了那个战斗狂一天不拉我去PK500场是不带罢休的。所以因为性格原因,我们的主角冥太子走上了把动漫世界创造成平行世界,之后去抢MM的道路,那就看看这个十分没溜的冥太子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中走向属于自己的所谓“道路”吧。
  • 狐狸人间

    狐狸人间

    一只梦想破碎、热血不再的狐狸精要如何在人类世界生存?一只不知为何修行的水牛妖要如何寻找答案?一只没有过去,不知真身的妖怪该如何自处?……妖怪人间——梦想破碎也要继续生活下去!(这样写,算不算热血文了呢?)
  • 易烊千玺之富豪千金

    易烊千玺之富豪千金

    一次意外,老天将他们安排在了一起,可是,遭遇家门不幸,家里三人将她排除在外,她能否撑起这个家?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