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400000020

第20章 历史事件的表述

正确、恰当地表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突出地方特色,是当代地方史编纂的基本要求。这些问题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代地方史编纂的质量。

历史事件的表述是当代地方史编纂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正确表述历史事件,是保证当代地方史编纂质量的前提。

(一)历史事件表述在当代地方史编纂中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诸要素间的组合,形成历史内容。其中,历史事件本身就是历史时间、空间和人物组合的结果,它在历史构成诸要素中居核心地位,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历史学家记述历史的主要内容,没有历史事件的历史记录将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因而是无法接近历史的真实的。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在依赖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过程中的人类社会活动。有了人的社会活动,就必然有历史事件的发生。人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往往从历史事件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历史学家正是在对大量史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各历史事件的真相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叙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事件在历史构成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历史事件的表述在历史编纂中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事件的表述构成历史编纂的基本内容。历史编纂是历史研究成果的最终表述形式。既然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成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历史事件的表述理所当然地构成了历史编纂的基本内容。对历史事件的表述是否准确全面,直接影响到历史编纂的质量。只有对每一个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深入研究,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表述力求翔实、完整、主次分明、持论公允,才能将波浪起伏、迂回曲折的历史轨迹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没有历史学家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全面完整的表述,历史可能只是若干孤立分散的零星记录,无法了解它的进程,更无法判断它的走向。一部当代地方史,如果没有对当地“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能谈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史书吗?

历史事件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是历史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分水岭或历史重大转折的标志。历史的发展总会呈现出阶段性和曲折性,历史编纂必须把历史发展的这种阶段性和曲折性清晰地描绘出来,必须科学地划分历史的发展阶段,敏锐地发现历史的转折点。作为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水岭和历史重大转折的标志,通常是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历史编纂者要善于抓住这些作为分水岭或标志的历史事件,充分注意它们的历史作用并在编纂内容的安排上予以充分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轮廓,把历史发展的渐进与突变,直线与转折清楚地刻画出来。如叙述当代中国“文化大革命”10年的历史,起码必须对作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标志的《**********》的发布以及作为“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的“四人帮”集团的覆灭这两个历史事件有清楚的表述;记述新中国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就必须关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伟大转折中的地位与作用;记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突破性进展,就不能不关注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这两个历史事件。对作为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水岭或重大历史转折的标志的历史事件,历史编纂者应予以充分准确的表述,并在编纂结构中凸显其地位和作用。

(二)影响历史事件表述的因素

历史事件的表述包括对事件完整、客观的叙述和适当、中肯的评价。客观社会环境、编纂者对史料掌握的完整程度、运用能力及其立场观点都将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表述。

客观社会环境主要指编纂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保证历史事件表述的客观性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力的就像高悬在史家头上的一把利剑,史家要么甘冒风险而不畏强权,秉笔直书,要么屈从于专制淫威而粉饰历史。有人民民主制度作保障,当代史编纂者当然不再面临封建史家那样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地方史编纂中,影响历史事件表述客观性的因素还可能存在。如某些地方的领导者,出于维护其“政绩”的需要,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如实表述,可能会采取压制封杀手段。当然,这并非普遍现象,一般情况下,当代地方史编纂工作者都有着如实客观地表述历史事件的宽松的外部环境,但由于当代地方史的当代性、地方性特点,当代地方史编纂实践中,这些可能影响历史事件表述的不利因素也不可忽视。这也是对当代地方史编纂工作者的考验。

对史料的掌握,指对历史事件相关资料的占有是否详尽丰富,对史料真伪的辨别是否准确。对史料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历史事件表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史料的运用,主要指对历史事件的文字表达技巧。掌握了翔实确凿的史料,并不意味着对历史事件就有较好的表述。在当代地方史编纂实践中,对历史事件的表述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先后无序、条理不清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主要与当代地方史编研队伍的人员构成有关。对史料的驾驭能力是影响历史事件表述的重要因素。具备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表述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使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一目了然。

编纂者的立场、观点对历史事件表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事件总是由人来表述,人在表述历史事件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立场、观点带进表述中来,因而同一历史事件,因编纂者的立场、观点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方面,历史编纂者的责任和良知要求其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历史事件表述受编纂者的主观倾向性影响又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当代地方史编纂中,编纂者处于与历史事件或事件的当事人联系密切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些现实的社会关系可能会对编纂者产生种种影响,进而对历史事件的表述产生影响。因此,当代地方史编纂者不仅要有全面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冷静地面对来自现实的各种声音、力求历史事件表述的客观性的勇气。

(三)历史事件表述的原则及要求

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历史事件是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曾经发生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由于它的已逝性、不可再现性,只有通过史学家的记述才能了解它、认识它,因而又具有主观性。但客观性是历史事件的本质属性。正是包括历史事件在内的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才使历史学能够成为科学。历史事件的表述,只有遵循客观性原则,才有可能接近历史的原貌,才能具有生命力。因此,历史事件的表述应当摒弃主观臆断,摒弃以主观好恶任意打扮历史的做法,避免片面夸大历史事件表述的主观性因素而否认历史事件本身的客观性的偏向,提倡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客观地记述历史事件的始末及过程,最大可能地接近历史事件的本原。至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则见仁见智,不同的编纂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历史事件的史实记述,则应坚持客观性原则,不能凭编纂者的主观意志而随心所欲。因为事实就是事实,历史事件的本原只有一个,历史编纂者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接近历史事件的本原,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事件。

真实:真实是历史学的生命。真实性原则要求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建立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记录,这些史料可能来自不同的记录者、不同的渠道或不同的时期,而这些史料不可能都是真实的。其中有些可能是真实的,有些必定是谬误的。即便某个历史事件只有一种记载,也不能断定这个记载就完全是真实的。因此,表述历史事件,必须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考证、鉴别、确认其真实性,不能不加分析,见佛就拜,拿来就用。如1958年9~10月广西柳城县和忻城县在使用土法采煤、没有任何现代化采煤设备的情况下,先后放出了日产煤炭8.5万吨、60万吨、67万吨、110万吨的“卫星”,几次卫星的总产量达240万吨,这些“成绩”得到当时自治区的褒奖。广西扶绥县东罗煤矿也放出日产原煤61万余吨的高产卫星。事实上,经事后核实,1958年包括柳城县、忻城县在内的整个柳州地区煤产量只有97万吨;东罗煤矿产量只有10万吨。如果不加分析,盲目搬用,就会留下笑柄,以致谬种流传。又如改革开放后地方的GDP、乡镇企业总产值、利用外资额、对外贸易额、农民纯收入等数字,出于种种原因,也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当代地方史编纂者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应认真甄别,多方核对,挤掉其中可能存在的水分。当然,这对当代地方史编纂者来说,不但需要有较强的搜集、鉴别史料的能力,而且需要有敢于秉笔直书、忠实于历史的勇气。历史事件表述的真实性原则还要求当代地方史编纂者实事求是,不歪曲、篡改、捏造历史事实。如果说对史料的鉴别能力、获取真实的史料的能力,还存在个人差异或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不歪曲、篡改、捏造历史,则是当代地方史编纂者必须达到的最起码的史德标准,是表述历史事件必须遵循的准则。坚持历史事件表述的真实性原则,才能体现当代地方史研究、编纂的价值,才能发挥当代地方史编研的社会功能。

全面:对历史事件表述的全面性原则,要求对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或史实的主要方面的表述没有重大遗漏,能够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貌。因为对史料掌握不全面而导致史料的重大缺漏或出于主观好恶而任意剪裁史实,都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表述。历史事件的全面表述,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基础,也是正确认识历史,恰当评价历史的前提。忽视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表述,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只反映改造的快速进程及其对确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如实记述向公有制的急剧转变中忽视自愿原则的做法、过于集中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分配中出现的平均主义现象。否则,不仅没能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真实面貌,也无法理解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历史动因。又比如,记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然要浓墨重彩叙述其对改革所起的突破性作用、记述其对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作用,但也应如实记录有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善,未能制止农民对所承包山林的滥砍滥伐,导致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的事实,同时,对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的局限性,也不应讳言。又比如,在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记述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而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地方发展的全貌,才能引起人们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应达到以下要求:

完整: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完备的表述,使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始末。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作交代。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一定历史背景。没有历史背景的历史事件,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理解的。对历史背景作清楚的交代,把历史事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范围进行考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增强历史事件表述的立体感,避免简单地就事论事、孤立地叙述历史事件而产生的苍白、平淡感。就当代地方史而言,地方上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或其他重大历史事件,大多能在国史中找到渊源,当代地方史编纂者应把地方史置于国史范围内,把地方史中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与国史中相关历史事件的渊源关系予以叙明,体现中央决策的统一性与地方发展多样性的关系,把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之间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以及地方史的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来,把当代地方史的重大历史事件置于广泛的联系之中,使读者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其次,对历史事件的始末要有完整的表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起因、发端、具体发展过程、结局或结果等要有具体的交代。具备了这些要素,历史事件的表述才谈得上完整。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事件的发展过程。就如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样,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到结束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才能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和历史人物在这个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活动,从而再现(当然不是完全的再现)鲜活生动的历史,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对历史事件的原貌有全面的认识。然而在当代地方史编纂实践中,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表述最容易被忽视。可能是部分编纂者长期在实际工作部门工作,习惯于工作总结思路的缘故,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往往只有开头和结局,而结局又往往是一连串表现成就的数字,对事件的具体过程,对人物的活动,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看不到事件的发展变化,看不到人的活动,把原本有发生、发展、结束的变化过程、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变成一串干巴巴的数字。此外,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只说了一段便没了下文,对事件的发展及结果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不符合历史事件表述的完整性要求。

翔实:首先要用史实说话,用史料说话。对历史事件的表述,首先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实在性的叙述,因此,应用具体的史实再现历史事件,使之具体、确凿、生动,避免使用空泛的语言。言之无物,空洞俗套,是历史事件表述的大忌。其次,要占有关于历史事件的大量史料,以丰富的史料展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使得对历史事件的表述丰满而充实,带给读者关于历史事件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占有的史料不充分,不仅使人感觉干瘪苍白,读起来味同嚼蜡,而且会影响史书的价值。

公正:历史事件表述的公正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关于历史事件的史实叙述,必须实事求是,还历史的本来面貌。尽管不加评价地“实录”史实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记录者的主观性,但不管人们如何看待这些史实,都应当力求忠实于历史,秉笔直书,不使用《春秋》的“曲笔”,不溢美,不掩过,不以自己的意志任意剪裁或褒贬历史。当代地方史编纂实践中,在记述改革开放后的地方发展决策时,往往只述其成绩,对其失误避而不谈;对一些在地方发展中作过贡献但后来因违法违纪受到惩处的官员,只述其劣迹,对其曾经作出的贡献及其对地方发展所曾起到的积极作用一笔勾销,甚至把一些与他无关的工作失误的账也记在他头上。总之是一无是处,恨不得把他们描绘成从娘胎里出来就头顶长疱、脚底流脓的十足的坏蛋。又比如对改革开放后普遍出现的官员腐败现象的记述,千篇一律地归因于腐败官员的道德败坏、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不坚定、私欲膨胀、受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的腐蚀。但对接二连三出现的腐败现象得以滋生的土壤,形同虚设的预防与监督机制和严重乏力的惩治机制,却很少论及。所有这些表述,都与历史事件表述的公正性要求存在距离。其二,对历史事件的议论评价,要中肯、公允,要以历史的观点议论、评价事件,把历史事件置于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中,以当时的历史条件评判历史事件,不能以现在的标准、现在的情形评判历史事件,更不能以历史编纂者个人好恶为标准评判历史事件。如对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历时10多年的三线建设,如果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或以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无疑是得不偿失。但如果考虑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中国的周边环境和中国的工业布局,就能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合理性。当然,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教训,又另当别论。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三线建设,这是不公正的。

(四)时间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表述

时间是历史事件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必然包含时间因素,没有历史时间的历史事件是不存在的。

所谓时间,是物质状态的自我延续性及其状态交替的顺序性的统一,它具有双重性――延续性(持续性)和顺序性。延续性指任何物质的运动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的长短可能各异。顺序性指同一物质状态内由不断发生的量变交替和不同物质状态之间发生的质变交替,都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发生。时间总是连续的、单向的,它不能重复,也不可能逆转。

时间的上述特点,要求在当代地方史编纂中表述历史事件时,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明确历史事件的时间,包括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时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件的存在都与一定的时间相对应,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与之对应的历史时间。表述历史事件如果缺少了时间因素,就无法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它的位置,也就无从了解它、认识它。因此,表述历史事件时,必须把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束的时间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牢固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由于部分当代地方史编纂人员史学素养的缺陷,在表述历史事件时自始至终没有历史时间的情况时有发生,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记述由于缺少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不具有历史学上的任何价值,甚至不能称之为历史记述。

关注时间因素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历史时间不仅作为历史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刻度”,在许多情况下,时间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编纂者充分关注时间因素的作用,才能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清晰全面的表述。这方面,史学前辈、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堪称典范。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唐太宗出兵高丽时注意到,唐朝军队进攻高丽正值朝鲜北部山区多雨和风雪交加的严寒季节,恶劣的天气不宜在该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唐朝军队正是犯了这个大忌,招致远征高丽无功而返。陈寅恪先生正是注意到这个特定的时间因素的关键作用,令人信服地剖析了唐军失利的原因,透彻地解读了唐太宗远征高丽这一历史事件。无独有偶,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00多万军队对苏联发起突袭,一路长驱直入,很快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加盟共和国,深入苏联腹地数百公里,直抵列宁格勒、莫斯科等中心城市。1941年10月18日,一场大雨使德军机械化部队陷于泥泞;进入11月,霜雪降临,没有冬衣的德军士气低落;12月初,莫斯科周围的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大批德军冻伤冻死,德军战车难以发动,武器装备效能难以发挥,战斗力严重下降。在莫斯科军民的英勇反击下,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不得不主动从莫斯科撤退。我们当然不否认苏联军民英勇抗击的主要作用。也应该当承认1941年底苏联极度严寒的天气成为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时间因素在苏德战争尤其莫斯科保卫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又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如果不注意1965年前后这个特定的时间所包含的特定含义: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苏边境的驻军由不足20万突然增加到100万并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美国进攻越南北部,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并在东南亚、东亚形成对中国的半月形战略包围;中印边境冲突不断并最终酿成边境战争。就很难对三线建设的原因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不注意到时间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就难以把握历史的真相,无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度的表述。

反映历史事件的持续性和阶段性。根据时间的持续性特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长或短都有一个持续的过程。那么,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应当反映这个持续的过程,直至这个过程终了。只有这个持续的过程终了,历史事件才告终结,才能对事件作出最后评判。事件的发展进程尚未结束,或不掌握历史事件完整的过程,都不可能对事件作出最终结论,因为发展中的事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只有对历史事件持续的、完整的过程作如实的表述,才能正确认识历史事件。时间在体现事物的自我持续性的同时,也体现着不断发生的事物内部的状态交替――量变的顺序。在持续的量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发展便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历史事件的表述应当反映历史事件的这种阶段性,根据历史事件发展的进程,确定划分阶段的依据,找出阶段划分的标志,恰当地划分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发现不同阶段的各自特点。阶段性是事物发展的特点,是时间因素在历史事件作用的结果,也是人们认识历史事件的有效方法。历史事件的表述反映这种阶段性,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历史事件。

正确反映历史事件发展的历史逻辑,留意具有时间顺承关系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时间顺序性决定了历史事件的发展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这种顺序是单向的,不可颠倒的,这个顺序也规定了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历史事件的表述只有遵循这个顺序,才能还历史本来面目,反映事件发展的历史逻辑。可见时间顺序性、条理性,不仅是清楚地表述历史事件、按照事件的本来面貌如实表现其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探求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的需要。时间状态交替的顺序性,还要求历史编纂者留意具有时间顺承关系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非所有具有时间顺承关系的事物都具有内在联系,但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具有时间顺承关系上历史事件必然具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事物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变。如近代中国以来,政权由清王朝向临时国民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等等,这些转变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更替嬗变背后的所隐藏的内在联系。表述历史事件,要反映因历史时间的顺序性而产生的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更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五)空间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表述

空间(地点)是历史事件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且总是与时间相联系,没有时间的空间和没空间的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与不存在没有时间因素的历史事件一样,也不存在没有空间因素的历史事件。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与一定的空间范围相对应。

空间是物质形态的广延性和不同的物质形态的并存序列的统一。从空间这一概念得知,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特定的同一时间内,不同的事物并存于统一的空间并通过空间彼此发生联系。基于空间的这个特性,历史事件的表述应当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做到述明历史事件的空间位置及其变化。如上所述,空间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历史事件都有特定的空间范围,其发生、发展、终结都与一定的空间位置相联系。历史事件的表述,首先要对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地点)作准确的交代。没有具体地点的记述不成其为历史记述。如记述三线建设,首先要把包括“大三线”、“小三线”在内的“三线”的范围交代清楚,包括哪些省、自治区。各地方在记述本地三线建设时又必须把各建设项目的地点表述清楚(除保密需要外)。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其空间范围常常也会发生变化,或者空间范围逐步扩大或缩小,或者具体的空间位置发生转移,表述历史事件时,就要按照事件发展的进程,条理清晰地把空间位置的这些变化如实反映出来。空间位置的变化,往往意味着历史事件进程的变化。如对红军长征的表述,必须把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兴国出发,途经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最后到达陕北这一行军路线及途中重要地点(湘江、遵义、赤水、泸定桥、大渡河等)勾画出来。又如对淮海战役的表述,首先明确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抵淮河的广大区域内进行,然后记述主战场从碾庄到双堆集再到徐州(陈官庄)的变化,因为这些地点分别是人民解放军歼灭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战场,战场的变化表明了战役的不同阶段。总之,历史事件中的空间,可能是点(具体的一个地点)、线(由若干具体地点连接而成)、面(范围较大的空间)或是立体空间。历史事件的表述,应当明确交代这些空间的位置,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空间位置之中,并且反映其空间位置的变化。只有明确了其确定的空间位置,历史事件才能成为真实的历史存在。

关注空间因素在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时间、空间和人物三大要素共同作用,决定着历史事件的产生、发展及结果。空间作为历史事件基本要素之一,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影响,有时,它对历史事件会产生重要影响,人们常说的“因地制宜”就是充分考虑了空间因素的作用。在历史事件表述中,编纂者应当留意观察空间因素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并予以反映。让我们再次回到三线建设这个重大事件中来。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工业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当时分别在苏联轰炸机1小时的航程、中短程导弹射程之内和美国航空母舰及以中国台湾为基地的航空兵火力范围之内,一旦战争爆发,遭敌先发攻击,则我国将处十分被动的地位。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崇山峻岭、地形复杂,离来自北面、东面的威胁较远。这一空间因素与1965年前后的国际形势互相作用,促使毛泽东等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作出进行三线建设的决定。如果不把空间因素及其在此事件中的作用作准确的表述,就无法让人理解三线建设这一决策的历史合理性。又比如,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国与东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以此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盛会定期在广西南宁举办,广西及作为广西首府的南宁的空间位置起了重要作用。广西面向东南亚,拥有与东盟便捷的陆海空交通网络。陆路:高速公路直达越南河内,从南宁到河内只需3个小时车程,有铁路经凭祥与越南南北铁路相连,经越南,陆路可达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海路:有防城、钦州、北海等优良港口与东盟各国相连;空中,南宁至东盟大部分国家的航班已开通。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路相通的省份。在境内,广西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各省市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与华中、东部沿海地区等内地腹地相连。概言之,广西成为中国内地与东盟连接的接合部。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广西和南宁独特的空间位置,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不强调空间因素的作用,便难以全面阐释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这一事件。

把历史事件置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察。研究、表述历史事件,要尽量避免见子打子,眼睛只盯着事件本身,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尽可能把历史事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考察,这样有助于把历史事件看得更清楚。如记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签订“生死状”,冒死分田到户实行家庭承包制,如果只局限于小岗村来考察,那只不过是一批穷怕了的农民偷偷违反“政策”做了一次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的冒险,而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考察,它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强烈愿望,代表了数亿农民的心声,触及了实行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20多年以来中国农村最敏感、最根本的问题,并引发了中国农村一场深刻的改革。可见同样的历史事件,考察的空间范围不同,其作用就大不一样。同样,记述广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如果不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考察,就不能认识到它是当时全国各地农村自发进行的变革探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把当时中共中央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广西区党委作比较,就无法了解当时广西区党委的思想既落后于中央,又落后于群众的事实。在中共中央逐步消除了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担心和疑虑,认为它仍属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不存在导致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之后,广西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压制、限制政策。如果不把广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程与兄弟省份作比较,就难以认清广西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缓慢落后的事实。把广西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在全国范围内考察,才能对它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同类推荐
  • 狗腿子的崛起

    狗腿子的崛起

    我是一猥琐的胖子,职业是大明帝国的狗腿子。我平常贼眉鼠眼,眉飞色舞,生冷不忌……
  • 笨僧奇帅

    笨僧奇帅

    笨僧奇帅简介武术圣地——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的一代笨僧周友,从小胸怀替父报仇、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梦想,在少林寺苦学武功后,因为偷看一场《杨家将》喜剧,毅然进京参加武科举,意图考中武状元,挂帅出征镇守边庭,由此,引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跌宕起伏、千折百转的经历,终于让一个草根儿笨僧成就为一代英雄,成为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上唯一有文字记载和文物证明的“一代僧帅”。
  • 江山恋

    江山恋

    江山如画,陶尽了古今多少帝王?美人如酒,醉倒了世间多少英雄?试问,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美人泪,英雄冢,万里河山,埋葬了多少红尘美梦?江也醉,山也醉,金樽一杯,美人一笑,今宵一醉方休,从此山亦是山,河亦是河。——《江山恋》将演绎一场颠倒历史的铁血传奇故事,带给你非一般的至尊享受!
  • 风云再起之乱世三国

    风云再起之乱世三国

    跆拳道高手赵睿与小女朋友李晗玥一起穿越三国偶然获得召唤系统,拥有跆拳道天赋的他能否偶遇名师,成为当世猛将?利用召唤系统召唤出的绝世猛将与关张赵相比到底谁更胜一筹?宇文成都大战赵云,关羽大战薛仁贵到底谁胜谁负?飞将军李广,白袍小将薛仁贵,隋唐好汉王伯当,五虎上将黄忠,到底谁的箭术略胜一筹?赵睿能否带着历朝能人异士创建一个新的王朝?一切尽在风云再起之乱世三国
  • 新唐大作战

    新唐大作战

    突然醒来发现在原始森林,身边只有几包薯片一部手机一条五牛还有个打火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突然发现自己是王府幼子,身旁只有一只小猴一只小虎一个便宜师傅,你会怎么做?突然被皇帝宣召进宫陪读书,大字不识几个,你又会怎么做?
热门推荐
  • 天季

    天季

    一个痴迷网络游戏的人,真正坠入网络世界里,才真正体会了苦难和无奈,在经过数不尽的磨难之后,终于要回到现实世界,但是意想不到的意外变故来了。。。伪君子,小人,真君子,伪小人,真假难辨!我应该怎么办?人无论多么厉害能厉害过天么?天的脸色,春夏秋冬各有不同,难道要看上天的脸色?我不要看,我要逆天,看我怎么逆天!
  • 诛天邪帝

    诛天邪帝

    世人冷眼,我视若无睹。异世舞动风雷,左右逢源,桃花遍地,依就威慑天下。快意恩仇,九天遨游,御神在天,只手弄乾坤。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逆天大小姐男神滚过来

    逆天大小姐男神滚过来

    她,缪家的长女,受挚爱男友与亲妹妹的背叛,葬身车轮,再次睁眼,却变成天启大陆没落上官家毫无感知力的废物草包三小姐,当她变成她,无感知?叫你知道什么叫精神力多到用不完!驯兽师了不起?那我召唤师又如何?药剂了不起?我当水喝!没人喜欢?那这滚滚而来的男神们又该如何解释?升级很困难我一连三级蹦,白莲花多多?我啪啪打脸,看我如何在异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唐诗内容博大精深,将我国古典诗歌中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以独有的方式见证着两宋王朝的悲喜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文人情怀,或委婉含蓄。或奔放豪迈;元曲将典雅的诗词艺术与民歌、俗语等杂糅在一起,诙谐、洒脱,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
  • 《龙界龙神》

    《龙界龙神》

    器本无灵,因战而情;器本无意,因魂而记;幽谷低语,空灵长叹;器本无道,因爱王道!跨越千万年的心,走的千万年的道,我要知道,我的意义!
  • 九洲创世录

    九洲创世录

    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一个毫不起眼小小星球却孕育着宇内最大的奇迹—生命。生命的奥秘源与本能突显于创造,人类的出现是生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人类带来了智慧,开创了文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却始终无法参透生命的奥秘。然而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次惊天巨变却打破了世界的格局,推翻了人类对生命起源和历史的认知,这一次事件被后人称之为天变,天变开始的那一天被称为众神诞生日。源于太古时期的“众神论”完全颠覆了现代科学上的“伪神论”,世上究竟有没有神的存在而那所谓的神又从何而来?人与天的抗挣,科学与绝对力量的对抗,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将一步步呈现在人类面前,最终的结果是人定胜天还是上天主宰人类?
  • 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扬州清曲曲词卷

    扬州清曲曲词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雪球专刊第021期:股民的自我修养2

    雪球专刊第021期:股民的自我修养2

    最近有这样一种想法,即股市投资成功带来的收益,与一个人的层次、境界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层次和境界,即使从股市中得到了暴利,也很容易失去(2006年首次入市,在2007年大赚的投资人,估计只有不到5%的人到目前保住了牛市的成果)。更多的人是从未在股市中得到过较多的浮盈,而是在中国股市这个亿人坑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