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100000006

第6章 怀乡集(5)

美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社区”(Community)。美国是世界上社团势力最强、杜区组织最完善的国家(关于美国“社团”,因时间关系这里不多讲,也是美国社会生活重要内容)。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而是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社区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而大量的、具体的社区服务内容和项目的开展,则由非政府非赢利的社区服务组织承担和实施。

美国居住环境最大的特色是树木、草地与环卫管理。对此,我在《走进美利坚》和《韧之新浪博客》都有专门篇幅介绍。

应李正明教授交代,我在这里简单补述一点关与美国教育问题:

(一)美国整个教育都是围绕被我们概括称之为“素质教育”的观念、体制进行的。相对于我们的“应试教育”,从道理上说,应当是各有优劣、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难分伯仲。

(二)美国实行十二年制全民义务教育。那是纳入法律的真正国家、社会义务教育。整个社会没有另设它途收费行为,全国校车统一、校舍也大体相同,但教时比中国短,中小学全年上课180天,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两点半三点就放学了。

我去美探亲,是从小孙子入小学读书,直到高中毕业,再进入大学全程在场。对他们的义务教育特点有所了解;

(三)美国高校(大学)三千多所,数量比中国多,排名世界前列的名校也比中国多,而且最好的名校绝大多数是私立大学,没有政府拨款,但教学质量的确名不虚传。全世界《诺奖》的60-70%在美国,这个数字不能不承认;另外就是近代科技的重大突破几乎都在美国,这也是事事。即算这样,美国国内还是有许多对自身高教的批评之声,奥巴马刚上台就发表了一通要狠狠改进教育的言论;

(四)美国素质教育的核心特质是什么?我以为主要是最大程度调动受教育者个人潜能、潜质;培养启迪年青人朝向未来的创新与创造才能。也因为此,美国教育淘汰率比中国高。从高中开始,到大学到再深造,受教育群体不断在被淘汰,毕业率远比中国低,而学习难度比中国高。学生进了大学不是能松口气,而更要努力进取。

有关美国基础教育情况我在《走进美利坚》一书是讲的比较全的,可供参考;关于美国高校,我收录了一些有关资料提供大家。网络信息也多如牛毛,关心者很容易得着。

11).关于《略谈美国的社会管理》小结:

以上谈及的美国社会分配、社会安全、社会观念、社区及环境管理、官民关系等这五个大体系,当然不是美国社会管理的全部。其中有的例如“官民关系”、“社会观念”,说是社会管理的执行原则、或是社会管理的另一个层面、即社会大众对管理层的约束也可以,但总的说来,是美国社会管理不可分离的因素。

所有这些虽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对社会管理的全部,但在我看来,却是美国社会管理庞大系统中基础性、决定性的几个方面。特别是社会分配,它既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准,更反映其社会管理的成熟程度。它的最终结果,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根基稳固与人民大众的幸福安宁!

开篇我就讲了,对这个大题目我避谈“怎么样”。也就是对美国社会管理不评价其好坏,更没拿中国现实与其对比。

例如美国对穷人的社安福利是不是就很好、很恰当?肯定是未见得!每届总统上台为获民意、抓选票就“做好事”。最后搞到国力无法支撑、财政无力负担,转而印钞票、搞QE!欧洲闹得不可开交的所属“主权债务危机”、法国当年为提高退休年龄,民众上街示威游行差点让撒科奇总统下台,都是社安富利惹的祸。社会二次分配如何做,特别是怎么把握好“做好事”的“度”、美国的“度”是不是把握好了,等等都属于“怎么样?”范畴。好坏评价我都一概没说。

特别是拿我国与之对比就更难。这种对比一定是见仁见智。我不讲,每位可能自有分析、自有看法。我只提及一句:对比要注意参考不一样的国情与历史背景;

谈美国社会管理我更免谈“为什么?”。不但因为这太敏感,也因太复杂。不可能不涉及政体国体、不涉及宪政与“独立宣言”等。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与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对此,我讲不清,专家学者自有精辟见解。我只感到,在党中央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分析美国社会管理,有的虽不排除与“主义”有关,但不见得所有的都相关“主义”。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并非是“美国的专利”。

我是个退休老者,既非专家更非学者。“班门弄斧”在这里讲这样大一个题目,错误甚至笑话也许不少,不当之处望大家见谅!

谢谢!

2013年10月9日

现场提问三答:

(一)、对讲座中同学提出的几个问题,除当场口述的外,下面谨以我的看法对照美国社会管理的现实,再文字表述如下:

1.对照美国情况如何看待中国居民存款额较高?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美国社会不论观念意识还是生活现实,他们是一个“超前消费”的社会。美国整个社会富裕程度远高于中国,但居民银行存款额或个人存款量,都不及中国(具体数据可在网上查询)。在美国,多数居民购房购车是利用银行信贷;许多大学生读书都使用了“学生贷款”;居民日常消费多数人用的是银行信用卡;平均个人银行存款额很低。他们有钱多数会用于投资或入股、经营。把钱存在银行靠生利息获取收益,对他们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利息很低,一度还出现过负利率。

为什么美国人敢于消费不存款?根本原因是社会保障机制比较到位(这是我这次讲演的重点之一)。居民对个人生活预期持乐观态度,特别是低收入阶层,靠的是社安福利。而富人之所以有钱,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投资经营而不是大把钱存在银行坐吃利息!

所以,以一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当前美国GDP正好是中国的两倍),三亿美国居民消费,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很大程度依靠其国内消费,支持与扶植国内消费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途径。

反观咱们中国,情况差异很大。首先,对居民消费与存款,我们在观念上是不是应当有所改变:这应当也叫“与时俱进”吧。古老的中国观念里,“常将有日思无日”、“深挖洞广积粮”、“有备无患”等等一系列思维是支持每家每户多存款少花费的“优良品德”。这既是就小家庭过日子,或“扼制消费欲望”、“提倡勤俭节约”的个人行为而言的。但现代社会管理、民生幸福指数提高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等,则要求我们在消费观念上有合理而健全的引导(公款浪费在外)。

中国整体居民银行存款非常高(数据请查网络)。一是的确受上述观念影响;另外最重要的还要整体看,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保障不到位。居民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对个人与家庭经济生活缺乏乐观预期;生老病死在经济上的花费很大程度靠自我积蓄,“有钱不敢花”、“无钱没有花”成为普通老百姓面对的现实,不仅是传统品德观念使然。

另外,实事求是地看,中国的所谓“巨额居民存款”,就其结构分析,是富人存款占主体,相对穷困者的存款占比例很低。富人一般已经“饱和消费”。他们存的钱再要花,多数也会拿到国外去花;甚至存在银行的只是少部分,多数已经转移。而普通老百姓那些银行存款被称为“保命钱”一般是舍不得轻易动用的。另外,中国企业与股市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居民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投资保障机制不健全,也是居民存款偏高的内因之一。

所以,问题就出来了:存款额不高,实施超前消费的三亿美国人,其内需消费可以拉动巨大的美国经济体;有着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老百姓看似放在银行里的钱比美国人还多,反而国内消费总是对国民经济起不到引擎拉动作用(这是当前中央正千方百计想要解决的所谓“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大问题)!

对该同学的提问,我用了一句: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体制导致的一个看似“好结果”(巨额居民存款),其实最后也是一个引发“再错误”的社会经济现象)。大家可以进一步探讨。

(二)、怎么样看待美国社会“儿女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与中国传统美德的优劣与异同?

答:我在演讲里却实提到过“在美国,儿女没有赡养父母的法定责任”,但我随即补充了一句,“这并不反证儿女法律上不能够赡养父母”。

因为有前者那层界定,所以美国社会中,“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老年人,不因儿女有高收入甚至是富翁,而影响其获得该由穷困者获得的社会福利。除非有事实证明,儿女对她(他)们的经济支持超过了法定低收入界线。这虽不是我这次讲演要表述的重点,但这是美国社会的实际存在。我亲眼看到居住在美国《老人公寓》里的许多老年人就属于这类。他们享受社安福利各种待遇,但他们的儿女往往收入颇高,并非穷困者。这种现象在美国是无须“廻避”的,就法律而轮,儿女的是儿女的,他们收入再高,只要没有签字确认每月提供给老人的钱财超过“穷困标准”,老人一样可享受“低收入或无收入”的社会待遇。

大家知道,在美国儿女满十八周岁后就是法定地位的“成人”。他们的经济、法律身份是独立的。这一切,与美国社会观念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不过定义他们为“个人主义”这只是中国人的说法。美国社会认为尊重个人、强调个人权利和人的个性发展,不是中国人所称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立的丑恶另类!我们概念里的“个人主义”,被当成贬义的错误观念了。这些方面,我在《走进美利坚》中已有叙述。

你的问题是,按中国社会道德观念和明确的法律规定,怎么样理解美国社会的观念与作法;美国社会那样做,“儿女不赡养父母”,是不是如中国那样属于“道德悖逆”?

对此我的回答是,两个国度各有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完全拿美国的行为观念与中国现实对照,去评价其绝对优劣是不可取的,也难以评分其好坏。但必须强调指出,美国社会这样做,广大美国民众包括老年人群体绝大多数是接受的,他们并不因法律有这样的规定而失落、反对。这又要提及美国社会的“第二次分配”,即社安福利或曰社会保障机制,也正是我们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在我的书里面指出了“美国社会是一个未老先富”的社会,他们在老人社安福利架构与健全上,不能不承认比我们早走一步且已健全完善得多。一方面这是因他们“富的较早”而“老的较迟”;也因为他们社会观念与立法机制比较地适于现代社会进程。我这样评价大家可以进一步探讨。但老龄化社会许许多多现实问题,绝不是拘泥于那层历史文化与已有道德观念所能应对的。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相当紧迫,特别是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一对小的上面要对应两对老的”,纵算我们法律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如果不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光凭少小养老人,可能富豪家庭不成问题,而普通老百姓能做得到吗?

至于这个问题的家庭与个人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生活是否和谐等等,如有兴趣,建议看看我那本小册子的第五篇《美国老年人》及其它相关参考资料。

(三)、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社管硕士班各位同学:

十月九号我有幸到你们学院与大家座谈,因时间短题目庞大未能更细致交流,多少留下一些遗憾。

应李正明教授指派,你们班长肖纲领同学还在与我联系,今天想经由他,把我一段意犹未尽的话转给大家,供讨论研究时参考,依然是关于美国。

我讲座的题目《略谈美国的社会管理》。从整体看,最后必然对比中国,也有认定美国社会管理较之成熟的意思。中国在前进发展,就社会管理角度,如能从美国取长补短、从中引发思考,我以为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在社会分配范畴,美国和西方许多国家,包括今天的俄罗斯,他们在社会保障机制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不能不认真研究探讨。因为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管理绕不过、拖不起,又面临巨大矛盾的现实课题。

最近我从美国探亲回来,今后还会再去。这次回来地第一站是上海。到你们学院第二天,一个人在南京路上走,看到一个镜头令我非常震撼:一群外国老年游客在南京路广场听一位年长老人(也是老外)讲解,大概意思是中国发展、成就、了不起等等之类(我外语不好,听不太懂)。这时一个中国老太太,看样子是从农村来的。个头比老外矮一节,衣裳烂偻,背上背个很脏的袋子,她逐个地缠着老外讨钱,令每位老外都很尴尬。我在一旁看了好一阵,本想拉她出来或找位民警干预一下,但我不知这样做是对是错,唯有不动,因为我的确无能为力。

同类推荐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河畔小屋

    河畔小屋

    本书描写了哈德逊河的美丽风景,铁杉树林、“黑溪”以及他青年时代漫游过的卡茨基尔山的森林。书中收录的散文作品包括《南卡茨基尔山腹地》、《鸟类求偶》、《花栗鼠》、《热爱大自然的人》、《一棵老苹果树上鸟儿的生活》等。
  •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她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导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变形、强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顾她的母亲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依赖。她想出了发明“自理工具”,来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开了淘宝网店。她躺着打包装手指磨出了血,躺着写快递单髋关节磨破了皮。从瘫痪十八年,到网络创业先锋,她开辟出了一条不能自理的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存之路。她躺着把店里的产品卖到了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卖到了香港……她被誉为“中国淘宝张海迪”。
  •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本书是悬疑故事集。本书精选《故事大刊》的故事。这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侦探工作的原貌。书中讲述的关于指纹、警局档案和特工队等的诸多故事使人身临其境般地面对那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险境,能唤起人的阅读欲望。
  •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本书系论文集。它是我国从事印度——南亚研究学者多年的学术成果。本书从中国的视角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外交等做了多角度的探索研究。
热门推荐
  • 神的诞生日

    神的诞生日

    泠,他原本是一个“传龙”(游戏)的绝世高手,英雄榜上无人撼动的第一名,可因为一次“意外”的残疾导致不能继续纵横在这个游戏中,当世人在为他的退出而叹息时,世界开始巨变,地球开始变得无比巨大,人类的科技无法起到作用时,这个笼罩万物的游戏开始了,泠可否在这个世界立足呢。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 奥特超银河传说

    奥特超银河传说

    远古复苏的巨人,来自未来的存在,神秘的天外来客。地球已被黑暗笼罩,宇宙危机降临。一个少年因一个人偶而改变命运,踏上守护各个宇宙的道路。“当所有人都放弃时。我,会成为最后的希望!”
  •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古人曾经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则太难了。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点击鼠标,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把自己粘贴出去。
  • 拳倾三界

    拳倾三界

    青年高风无意中进入被天界大能封闭了千年之久的密境,他原本穷困潦倒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经过顽强的拼搏,他不但一次又一次的将对手和困难彻底打翻在地,轰出了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将自己的威名传遍诸天万界,获得了无上的权利与荣耀,还俘获了心爱之人的芳心,最后和心爱的人站在了宇宙的最高峰。
  • 夜未央昼未至

    夜未央昼未至

    两个逆改命运的人。一个微小事件。翻天覆地的变化。化腐朽为神奇,让过去死在来时的路上。一切安然有序,重新开始
  • 精灵的恋爱

    精灵的恋爱

    古代,几万年前,精灵、妖曾经大战,双方俱灭,无一幸免,至今,已被遗忘,据说,妖是可怕的,看守妖的,是精灵,一妖石受天地精华,方能育出一对姐妹妖。。。
  • 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知己知人,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从容自信、游刃有余!”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除具备真才实学外,均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谋略精华、处世绝学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而成功的黄金定律也已被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和运用并收到了巨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