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4300000005

第5章 重要的佛教寺庙(2)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全寺建筑可分东中西三路: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三圣殿(已不存)、毗卢阁。东路以庭院式建筑为主,有十间房、方丈院、万岁宫、太后宫、流杯亭、舍利塔等。西路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楞严坛(已坍塌)、戒台、大悲坛、观音殿等。此外,山门外左前方还有一个院落,名为“安乐堂”,是和尚退休养老之所。寺前为上、下塔院,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72座,是该寺及戒台寺历代方丈及有名禅师的墓地。寺庙东西的山坡上各有一座观音洞,还有歇心亭、少师静室等建筑。山门前,建有石拱桥,桥南有一片苍劲的古松,树龄已数百年。寺后的半山腰上,有泉水汇成的水池,名龙潭。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时名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北京诸多名刹中,与法源寺、戒台寺、碧云寺、云居寺等相比,潭柘寺离京城最远,可是该寺与皇帝的关系最近,是一座典型的皇家寺院。也正是由于该寺离城市较远,所以环境极为幽谧清净。“潭柘寺之幽”,已成了今日京城人们十分向往的旅游胜境。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金代开始,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乘佛教禅宗中临济宗的领袖,并且名僧辈出,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研究佛学宗诣,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潭柘寺的扩建和修茸,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而在《高僧传》上标名,名传千古。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庙产,在佛门有着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六)北京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又名“万寿禅寺”,因为寺内有一座全国驰名的大戒台,所以人们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戒台寺坐西朝东,建于山麓缓坡上,主要殿堂沿两条东西向轴线建筑而成。南侧靠前是大雄宝殿一组,由低处逐步升高。北侧靠后是戒殿一组,全部建于高台之上。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寺院内有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遗址)、观音殿、三仙殿、九仙殿等等,殿宇依山而筑,层层高升,甚为壮观。

闻名海内的戒坛在西北院内正中“戒坛殿”,它与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有“天下第一坛”之称。戒坛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ll米。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有数百戒神。原来石龛外还有24尊身高1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殿顶中央,有一藻井,几条金雕卧龙盘于其上,最深处有一条龙头向下,象征蛟龙灌浴。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大师座”。寺中有“千佛阁”,过去此阁曾是全寺中心建筑,现在只遗台基及柱础,登阁放眼,可望百里。阁为七开间,外观为两层,中间有腰檐及平座暗层,庑殿顶阁高20余米。内部两侧各有五个大佛龛,每龛内有28个小龛,每个小龛内有3座形态不同的10厘米大小的佛像,总计全部佛像在1000个以上,所以称为“千佛阁”。

寺内其他建筑物尚多,如南、北官院、方丈院以及寺东南角高台上的两处小四合院等,均属王公贵族及僧众居住用房。北宫院又称“牡丹院”,皇六子恭亲王奕忻曾在此隐居,院分两进,前院有叠石假山,后院广植牡丹,甚为名贵。

戒台寺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戒台寺古树极多,以松柏最为有名,寺内古松柏有的为辽、金代所植,松树枝干虬曲离奇,可坐可卧,著名的有“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等,最为罕见的是“活动松”,人们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整棵树的枝叶便跟着摇动,好像一阵狂风正在袭来。乾隆皇帝在此曾留下一座“题活动松诗”小石碑。碑上所题诗二首云:“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讹为挈其领,素动万丝因一丝。”“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所为。”

1996年,戒台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北京法海寺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村的翠微山麓。寺内拥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画,全国驰名。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至八年(公元1439-1443年)。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至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修。作为一座皇家寺院,当年的法海寺规模宏大,殿堂雄伟,壁画琳琅满目。经过五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法海寺的许多重要建筑如伽蓝殿、四大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祖师二堂等均已毁坏,现仅存山门、钟楼、鼓楼和大雄宝殿等建筑,壁画也仅存大雄宝殿中的九幅。

大雄宝殿中的明代壁画,分布在佛像坐龛、十八罗汉背后的墙壁和北墙门左右两侧的墙壁上。

北墙门两侧的壁画,名叫《帝释梵天护法礼佛图》。画面上有天帝、天后、天龙八部、侍女等三十六人,其间点缀着祥云、佛光和花草。画面生动,人物三五成群,左顾右盼,神态自然。天帝形象高大,长达两米的衣纹一笔呵成,潇洒飘逸,令人称奇。

佛像坐龛后的三幅壁画,分别为水月观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其中,以水月观音画得最好。观音肩披轻纱,上身半裸,胸挂缨络,眉清目秀,屈右腿,盘左腿,慈祥而又端庄。画面上的善财童子,韦陀、鹦鹉、绿竹、净水瓶等,也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法海寺中的壁画,是广大民间艺人采用朱砂、石黄、石青等矿物颜料,运用叠晕,烘染,描金、沥粉贴金等手法创作出来的,颜色不但经久不败,而且线条流畅,备种人物、动物、植物形态鲜明,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壁画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此外,大雄宝殿内的藻井,殿前高达二米的铜钟,以及供桌、法器等,都是法海寺中很有价值的佛教文物,值得细看。

(八)北京碧云寺

碧云寺创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碧云寺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寺庙,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聚宝山东麓,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后石塔组成,高度相差一百余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於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寺院层层殿堂依山叠起,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观外露,故而用回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

碧云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碧云寺山门前有石桥一座,紧靠山门是一对石狮子。山门迎面是哼哈二将殿。泥质彩塑二将像,分别站立大殿两侧。哼哈二将殿两侧分列钟楼和鼓楼,形成第一进院落。

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山墙上置放姿态各异、形象活泼的彩塑十八罗汉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怪故事,云山缥缈的境界,形之于立体雕塑上,增强了立体感与真实感,堪为明代艺术珍品。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四周衬以观音菩萨悬塑,以及山石云海等,同前殿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进院落以菩萨殿为主体,面阔三间,歇山大脊,前出廊,檐下装饰有斗拱,匾额上为乾隆御笔“静演三车”。殿内供奉5尊泥塑彩绘菩萨像,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东西两壁塑有高一米左右二十四诸天神和福、禄、寿、喜四星像。塑像四周也有云山悬塑和小型佛教故事雕塑。院内古树参大,枝繁叶茂。其中娑罗树最为珍贵,此树原产自印度,树顶像曲伞,枝干盘曲,叶片长圆,形状恰似枣核,每叉有5叶或7叶,故又称为“七叶树”。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娑罗树下寂灭的,因而成为佛门之宝。

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8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照壁小额枋刻有8个大字,左为“清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塔仿北京五塔寺形状建造。这种塔北京地区有3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域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

中轴线的左右两侧为罗汉堂和水泉院。罗汉堂顶部正中耸立者象征西方净士的宝塔、楼阁,正门内塑有四大天王,中心为三世佛,四面通道上各立有塑像一尊(东为韦驮,西为弥陀佛,南为地藏菩萨,北为疯僧)。寺内共有雕像508尊,全系木质雕刻,外覆金箔。五百罗汉按顺序排列,坐像高约1.5水,身材大小与常人同。

水泉院中有一天然流泉,名“卓锡泉”,泉水甘甜爽口中,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院内最有名的是三代树。这是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层长着一株楝树,楝树仍旧活着。院内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共商国事,翌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4月2日,灵柩从中山公园移往碧云寺塔,直至1929年6月12日,灵柩才由北京迎回南京中山陵安葬。孙中山灵柩在碧云寺塔暂厝达4年多时间。灵柩南迁后,此塔成为孙中山的衣冠冢。塔座正中券洞内有一汉白玉石匾,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游碧云寺者,总要到此凭吊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九)北京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是著名的“西山八大处”之一,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

灵光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重修,改称“觉山寺”。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该寺扩建后,改称灵光寺。

灵光寺之所以中外闻名,就是因为该寺中供奉有佛牙舍利。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在世上两颗佛牙舍利,一颗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由该国传到于阗(今我国新疆和阗县)。5世纪中,南朝高僧法显西游于阗,把这颗佛牙舍利带回南齐首都建康(今南京),秘不示人达15年之久,临死才将佛牙舍利献出。后舍利一度失传,南陈时期陈武帝得此舍利。隋灭陈后,佛牙舍利被送到长安。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佛牙舍利又辗转传到了当时北辽都城燕京(今北京)。辽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建招仙塔,咸雍七年(1071)八月,塔建成后,佛牙舍利便供奉在塔内。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灵光寺和招仙塔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寺僧人收拾残局时,发现落在地上的塔顶石刻露盘,上有铭文:“大辽国公尚父令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咸雍七年工毕。”据此可证招仙塔为辽时所建。另外从塔基内发掘出一石函,函中装有一沉香木匣,木匣上有题记:“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天会七年(963)是五代时北汉王朝年号,善慧是北汉名僧。据此可知,这颗珍贵的佛牙在北汉时期已装匣保存。

佛塔遭毁后,已无处供奉佛牙舍利,灵光寺僧只有秘护深藏,精心保存。直到1955年,才由中国佛教协会迎至广济寺,供奉在舍利阁七宝金塔中。1957年,由中国佛教界发起,在原塔址西北重建新塔,以永久供奉佛牙舍利。1964年,一座庄严雄伟的佛牙舍利塔在西山灵光寺落成,并修建了山门殿和配殿,形成一个以佛牙塔为中心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百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断无绝

    断无绝

    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剧情?看够了法宝灵兽?不如尝试一下清新的武侠风,不一样的剧情,不一样的风格,处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跟我一起见证一代大侠左笑凡的成长之路可好?我唯一能保证的是你绝不会后悔!
  • 冥方志异录

    冥方志异录

    墨思诺,一个来历神秘的少年,一切都要从十年前的那场意外火灾说起,十年前,他是火灾中的唯一幸存者,他失去了家人,却又得到了新的家人,五年前他神秘失踪,五年后再次出现,在他身边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奇异事件,吸血鬼、巫女、女骑士,在超科技发达的现代,一切又会如何发展呢?
  • 醉生梦死,人间百态

    醉生梦死,人间百态

    观世情冷暖,话人间百态;讽世道不公,道人心不古。小人物的艰难爬行,大人物的一帆风顺;同质化的商业模式,无限重复的日复一日。
  • 高手之那前那后

    高手之那前那后

    身在江湖,江湖却没我的传说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舞乐王妃

    舞乐王妃

    所谓爱情,不过是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只是若遇上的不止两个人,各自又该如何选择呢?这便是苏落最后要抉择的难题,,一个是叱咤风云的南宫堡少主,一一个是古色古香的当朝王爷,一场相识牵出一生羁绊。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暖冬不抵夏日凉

    暖冬不抵夏日凉

    爱情是什么?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都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对路远来说,爱情是千帆过尽你还在身边。对顾筠来说,爱情是陪你去看天荒地老。对琛深来说,爱情是我甘愿喝下你给的毒。对左阳来说,爱情是爱而不能在一起欲死不能。对墨妍来说,爱情是为你拼尽我所拥有的一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如你所愿。这世上最痛苦的是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是等到星星陨落也得不到你。
  • 极品藏仙邪少

    极品藏仙邪少

    十岁的一次在藏地的奇遇让华升成为了地藏王的亲传弟子,虽然这个师傅不怎么露面不过却给了他一本史上最强修真诀,从此开启了花样把妹虐渣渣的修真路……不过有一点很让他头痛华升:“为啥每一次突破都要死一次啊!”师傅:“谁让你练的是世上最难修真诀呢,先死而后生嘛……”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