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4300000017

第17章 重要的佛教寺庙(14)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泉河谷里,南北长约1600米。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犹如蜂巢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岸上,气势宏伟壮观。是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终止营造。在唐朝武则天时代建造的洞窟已达到一千余龛。

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洞窟492个,珍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内容极为丰富。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文化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深受中外游客青睐。敦煌彩塑最突出的特点是塑像和壁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辉,既体现了绘画艺术的外在美,又体现出雕塑工艺的娴熟。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的壁画艺术。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巨大的美术陈列馆。历史之悠久,技艺之精湛,实乃举世罕见。

(四)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从开凿时间排列为四大石窟之二,仅比莫高窟晚三四十年,却比云冈石窟早五六十年。它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48公里的北道区麦积乡,因其山形如“农家积麦之状”而得名。山高142米,风景秀丽,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称。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距今也有1600多年的历史。石窟大多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登洞窟全靠凌空外露栈道,非常惊险。在明代,麦积山之栈道多次被烧毁,因而直到解放前夕,很难有人上得去,因此不被世人所知。这反而逃过了战乱等祸害,使窟洞内的文物古迹能原式原样的保存至今。

麦积山至今仍保存洞窟194个,洞中保存12个朝代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大小塑造像72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还藏有文物及工艺品1000余件和北朝崖阁8座。

麦积山石窟经过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代不断营造,石窟最多时达200多个。

麦积山石窟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独具特色、多彩多姿、绚丽夺目的文化艺术遗产,被中外学者赞誉为“东方雕塑馆”,它为研究中华民族宗教雕塑、绘画、工艺、建筑诸方面的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麦积山造像最突出的两大特点如下:

一是7000多尊雕塑像,绝大多数是泥塑和石胎泥塑造型,便于精雕细刻,因此造像形象逼真、表情生动、有静有动、神形兼备。其精细程度是其它石窟无法相比的。

二是石窟中的佛菩萨造像由原来浓厚的西域色彩和外来风格向中华民族化、人格化转变,使麦积山石窟具有跨越历史的艺术魅力,更为东方人所喜爱。

十九、青海

(一)湟中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亦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该寺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800多间,占地1000亩,是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享有盛名。

塔尔寺藏语中叫“拱本”,就是10万佛像的意思。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是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许多宫殿、经堂、佛塔组成的一个气势宏伟,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整座寺不仅造型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细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塔尔寺最珍贵的圣物是宗师诞生时剪脐带滴血处(今大金瓦殿处),生出的一株树叶脉纹自然显现狮子吼佛像的旃檀树(菩提树)。菩提树根向四方延伸,如身之四肢展开,叶上显现狮子吼佛像及文殊七字心咒,此兆是大师慈云加被之果,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法流渊源。

塔尔寺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以瑰丽壮观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而且是藏族文化艺术荟萃的宝库。琳琅满目的雕刻艺术和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法物圣器,或鎏金饰珠,或浑朴无华,不少是稀世珍宗。阜帝御赐和名人敬献的匾额亦是重要文物,浩翰的藏文古藉藏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堆绣更是藏族艺苑中的奇葩。

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创始人。法名罗桑札巴,意为“善慧”。元至正十七年(1357),出生于湟中县鲁沙尔镇(今青海湟中塔尔寺所在地)。宗喀巴三岁时拜饶贝多吉为师,受居士戒,从此开始了宗教生涯。宗喀巴对佛学的重要理论和各教派的教法都反复钻研,着重在以显教教义结合密教修行的体验方面,融汇贯通,形成自己佛学思想体系。作为一代佛教大师,宗喀巴著有丰富的佛学著作。目前所见宗喀巴大师一生著作就有l70多卷。这些重要著作体现了宗喀巴对佛教的整体观点和他的佛学思想体系,为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经过数代佛学志士的努力,格鲁派的影响遍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明代中期传播到蒙古地区,使格鲁派成为我国蒙藏地区藏传佛教的第一大教派。

塔尔寺四大法会(以下均以农历计);

1.跳羌姆(正月十四)酥油花展(正月十五);

2.跳羌姆(四月十四)晒佛、跳欠(四月十五);

3.晒佛、跳羌姆(六月初六)转金佛(六月初八);

4.全天晒佛(九月二十二)跳羌姆(九月二十三)。

四大法会上最有特色的活动,是塔尔寺灯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组织大法会,并展出酥油花。展出集油塑艺术之大成,规模宏大,展品多姿多彩。入夜以后,灯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每年都吸引大批游人赴会观赏。

二十、西藏

(一)拉萨布达拉宫

位于拉萨市旧城的西北部、新城的中心。这是昔日西藏地区政教领袖达赖喇嘛的住地和西藏地方政府的所在地。供奉达赖喇嘛遗骸的灵塔,也安放在这里。宫内建筑雄伟,文物珍藏丰富,是久负盛名的艺术殿堂。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联合国把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是普陀罗的音译,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初,是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代文成公主而修建的。那时,宫内有大小房屋一千间。到赤松德赞执政时,此宫为雷火所毁。公元1645年,由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主持重建,使布达拉宫成为世界屋脊上最为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1985年起,又对布达拉宫进行了10年的全面维修,使之更为灿烂辉煌。

布达拉宫由雪、宫堡和林卡三部分组成。

雪位居宫堡之前,是一座近于方形的城堡。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就设在这里。此外,这里还有作坊、马厩和供水处等生活服务机构。

林卡位于宫堡之后。这是一处以龙王潭为中心而修建的园林建筑,是达赖喇嘛休息、漫步和乘凉的场所。

宫堡是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它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白宫,一为红宫。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处。在这里,有达赖喇嘛的寝宫,东、西日光殿。措钦大厦即东大殿,是白宫中最大的一座宫殿。达赖喇嘛的坐床典礼等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红宫兴建于1690年。这是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处。现在,这里共有从五世达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八座。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建造时间最早、体量也最大。这座灵塔高14.8米,塔外包裹的金皮用去黄金11万多两,镶嵌的珍珠、宝石和玛瑙等共15000余颗,可谓富丽堂皇之极。红宫中的主殿名叫司西平措,亦称西大殿。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就安放在这里。

布达拉宫所有的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全都绘满了壁画。在壁画中,有高原风情,有历史传说,有佛教故事,也有布达拉宫的建造场面。红宫中的五世达赖喇嘛在1651年进京朝见顺治皇帝图、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08年进京朝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图,以及松赞干布请婚图、文成公主进藏图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布达拉宫中保存的金碗、金盆、金银法器、金银供器、金字书写的《甘珠尔》经、精制的藏文《大藏经》,以及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乾隆皇帝赐给的“涌莲初地”匾等,都是难得的稀世之宝。

(二)拉萨大昭寺

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的八角街。这是汉藏两族同胞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寺中的大殿具有汉、藏两族和埃及的建筑风格。寺内的文物如唐番会盟碑、唐柳、《劝人种痘碑》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大范围,它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寺建成于公元648年,初名惹刹。公元642年,当唐代文成公主抵达拉萨、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完婚后,松赞干布便根据文成公主的意思,亲自选址,修建了这座寺庙。以后,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也设于寺内。寺周,摊档云集,街市逐步形成,最后终于发展成为一座城市,这就是今日的拉萨。拉萨就是惹刹的转音。宋、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大昭寺不断增修或扩建,使其规模日益扩大。清代,正式改名为大昭寺。20世纪80年代,政府拨款对大昭寺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使古寺的面貌更为壮观。

坐东朝西的大昭寺,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门、主殿、经堂和佛堂。此外,寺内还有僧人住房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公用房。

大昭寺的主殿,建筑雄伟。其飞檐、斗拱、藻井和横梁、立柱、门框上雕刻或彩绘的花草、禽兽、飞天等,都是唐、宋时期汉族建筑的典型特征。殿顶上装饰的法轮、宝瓶、小鹿,以及檐角下悬挂的小经板,这又是藏族建筑的显著特征。在两层屋檐之间的一百零八尊狮身人面像,鼻子扁平,这又是古埃及的风格。因此,这座大殿是汉藏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矗立于寺前的唐番会盟碑,又名甥舅会盟碑、长庆会盟碑。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此碑是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由唐穆宗李恒和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遣使臣,在拉萨会谈并达成协议,双方结成甥舅同盟后刻立的。这座石碑用汉文和藏文书写。碑文记述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结婚,双方结为甥舅同盟的历史事实。这是十分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献。

唐柳,又称公主柳,位于大门之前。据说,这棵柳树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共同种植的。老树早已枯死,树皮已经剥落。但因它是汉藏同胞友好交往的象征,人们仍在向它敬献哈达。

《劝人种痘碑》刻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那时,西藏地区天花流行,儿童死亡甚多。清朝政府驻藏大臣阿敏尔图推行种牛痘,以防天花。此碑便记录了这件历史事实。

在大昭寺内,还保存着明朝永乐年问(公元1403-1424年)政府赠送的唐卡,清朝乾隆皇帝赐给的、确定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金钵巴瓶,以及令满堂生辉的描述佛教故事、文成公主入藏、大昭寺修建经过的壁画,也都非常珍贵。

(三)拉萨哲蚌寺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根培乌孜山南麓,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高徒绛央却杰·扎西贝丹修建,与色拉寺、甘丹寺并称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也是我国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

绛央却杰·扎西贝丹(意为“妙音法尊”)生于山南桑耶地方的一个豪富家庭,从小在泽当出家,后从宗喀巴师徒受比丘戒。1416年,扎西贝丹创建哲蚌寺,由于他得到了当地官员和富商的大力支持与赞助,所以哲蚌寺发展甚快,至1417年时僧众即达2000余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执政,在规定黄教寺庙常住喇嘛人数的时候,哲蚌寺定为7700人。西藏解放前夕,哲蚌寺实际住僧已达l万多人,成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集团。

哲蚌寺的建筑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由于是巧妙利用坡度很大的地形逐层兴建起来的,所以从远处眺望,群楼层叠,栉比鳞次,金碧辉煌,宛如一座美丽壮观的山城。

同类推荐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热门推荐
  • 大小诸证方论

    大小诸证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反穿越网游之颠覆

    反穿越网游之颠覆

    九块漂浮在云端的天空大陆携带1080座天空主城,是NPC们的世界;玩家们要征服的是脚下的整个世界……手持狂剑士的极品专用科技武器光剑‘千年之光’、掌握弓箭手们的科技武器‘螺旋绞力加速器’……当‘堕落之箭’配合着‘螺旋绞力加速器’如果再让本就是‘狂剑士’的贫道再掌握一把黄金炮狙呢?!一个无限数据流的YY科幻网游,就这样来了……出入天空大陆、天空主城的银翼飞船贫道也要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能够带回‘天星圣域’呢?!那有将如何呢。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超神学院之齐天大圣

    超神学院之齐天大圣

    一位青年居然是孙悟空的转世。他有他守护的人与梦想。<超神学院>大圣之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那一世的风情

    那一世的风情

    本书记述了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四位民国才子的爱情故事和生平事迹。
  • 沉默王妃翻身记

    沉默王妃翻身记

    苏就苏了!21世纪大学女学生离奇穿越到古代王爷府上的王妃身上,在哪里她受到了尊严的诋毁,但是怎么可能就这样被压着?不过不光是斗还有爱情呢!
  • 易先生是邻居

    易先生是邻居

    是老天垂怜我,让我与你相见,还成为了邻居。易烊千玺,你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配不上你。我会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来再次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