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2300000023

第23章 学生生理发现的启迪(1)

1.奇妙的绿色“工厂”

地球上有家奇妙的“工厂”,那就是“绿色工厂”。

你知道吗?这家“工厂”已有二十亿年的历史。它从开办的那天起,就采用自动化生产,比现代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工厂还要精密、灵巧;它的原料、动力都很巧妙地取之于大自然,用不着花钱购买;它的体积小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但是,它生产的食品却多得惊人,全世界四十六亿人口、上百万种动物都得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依靠它过日子。

这么奇妙的“工厂”,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兴趣。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家为了叩开“工厂”的大门,洞察其中的秘密,曾呕心沥血,不辞劳苦,一代接一代地对它进行探索。直到现代,“绿色工厂”之谜才逐步被揭开。

一片绿叶好比一个工厂

“绿色工厂”开设在哪里?它就开设在绿色植物的叶片内。

植物叶片的形状各式各样,有蒲扇似的棕叶,巴掌似的梧桐叶,眉毛似的柳叶,缝衣针似的松叶等等。它们都是由许多绿色的细胞组成。在显微镜下面,你可以看见细胞里有许许多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叶绿体。每个叶绿体都可以单独地进行光合作用。一个叶绿体好比工厂的一个车间。

你也许感到诧异,那一片片随风摇曳的绿叶怎能容得下那么多的“车间”、摆得进那么多的“机器”?

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工厂”的布局和设备吧。请你在庭院随手摘一片阔叶片,肉眼能够看到的是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一层表皮,即上表皮和下表皮。用小镊子撕去表皮,露出叶肉,叶肉中间分布着许许多多叶脉。

如果把叶片纵切成薄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看到上下表皮好像是“工厂”的围墙,它是由一层排列得很紧密的细胞组成的。表皮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它既能让阳光透过“围墙”进到“车间”,又可以保证“工厂”内部的水分不会轻易地散发出去。

叶片表皮上有许多很小很小的孔,叫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保卫细胞的壁调节着气孔的开闭。

气孔有多大呢?一般用微米来表示(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据测量,一个气孔宽约3~12微米,长约10~40微米。

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一般地说,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一些。不过,不同的植物也不一样,比如苹果叶片的气孔都在下表皮,莲和睡莲叶片的气孔只在上表皮。叶片上面的气孔多得惊人,通常在一平方厘米的叶面积上就有100~16000个。气孔的面积约占叶片总面积的1—2%。空气和水就从这里进进出出。

气孔的开闭运动,是由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决定的。

一般地说,在温暖晴朗的天气里,叶片照光以后气孔就开放,黑暗降临时气孔就关闭。但是,外界环境的水分和温度也影响气孔的开关。缺水的时候,气孔关闭;温度超过25摄氏度时,气孔也关闭。你看气孔的开闭跟外界条件的关系多么密切呀!这也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在叶肉里有成束的叶脉,其中包括导管和筛管,它和根、茎的导管和筛管连通。叶脉像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运输线,源源不断地把原料输送到“工厂”里来,同时把产品运出“厂”,供应植物体各个部分的需要。叶脉还是支撑叶片的桁架。

叶片中的主要部分是叶肉,不论它的重量或者体积,都占整个叶片的90%以上。叶肉是一群夹在上下表皮之间的薄壁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得比较整齐,像一根根栅栏,叫做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得很疏松,细胞之间空隙比较大,很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

如果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叶肉的话,首先跃入你眼帘的是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好像绿宝石似的叶绿体。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形状像透镜,平均直径有10微米左右,厚有2微米左右。每个绿色细胞中叶绿体数目不一样,从几个到几十个。上下层细胞所含叶绿体的数量也不一样。蓖麻叶的栅栏组织里,每个细胞约有36个叶绿体,海绵组织的细胞里只有20个左右。高等植物的叶绿细胞内所含的叶绿体数目较多,每个细胞里有几十个到100个,甚至还要多。而绿藻中数量很少,比如衣藻细胞里只有一个叶绿体,星接藻细胞里有两个叶绿体。

后来,科学家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知道叶绿体外面被两层透明的膜包着,里面是许许多多层绿色的膜,叫做层膜。这些层膜里面含有叶绿素,并且浸在水里。因为有了它们,叶片才绿得醉人。

叶绿素不仅把植物装饰打扮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更重要的,它是“绿色工厂”的“机器”,有了它,“工厂”才能出产品。

叶绿素分子的数量大得惊人,一个层膜单位里约有一百万个叶绿素分子,这样,一片绿叶中的叶绿素分子的数量是很多很多的了。如果按重量计算,它又小得出奇,平均只占叶片重量的千分之一。一平方厘米绿叶面积内,只有0.2毫克叶绿素;一公顷土地的绿色植物,也只有13公斤左右的叶绿素。

“工厂”的原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意思是好雨也懂得适应季节,随着微风在夜里悄悄地洒落,使万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在自然界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而对植物来说,更有另一种意义:水是“绿色工厂”的重要原料。没有水,“车间”就开不了工。

有句成语“根深叶茂”是很有道理的。一棵健壮的植物具有庞大的根系,植物主要是通过根的幼嫩部分特别是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的根毛多得惊人,一株玉米的根,每平方毫米的面积上约有420条根毛,豌豆的根上每平方毫米约有230条根毛。

植物的根不仅数量多,有的还埋得很深。非洲的巴恶巴蒲树,它的根毛区就长在地下35米深的地方,专门吸收地下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根直接长在水中,比如浮萍,随风漂流。有些植物的根悬空生长,比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榕树,它用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气根上面虽然没有根毛,可是在根尖的表面有许多层死细胞,细胞壁比较厚,上面有一些小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些死细胞叫做根被。

除了水,二氧化碳也是“绿色工厂”的重要原料。

二氧化碳来自空气。前面讲过绿色植物叶片的表皮上布满了气孔,每个气孔都和叶肉细胞的间隙相通。气孔除了调节植物用水以外,还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据估计,地球上植物叶片的气孔,每年要吸进去1500亿吨二氧化碳。如果你要检验一下二氧化碳对于植物的作用,只要在叶片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就行了。凡士林把气孔堵塞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不能跑进去,要不了多久,叶子就枯萎了。

光有水和二氧化碳,“绿色工厂”也还不能开工,它还需要有动力,那就是阳光。

“工厂”的动力

“绿色工厂”要开工生产,就必须有充足的太阳光做为动力,才能发动“机器”,制造产品。

太阳光对“绿色工厂”的生产有多大影响?你可以做个简单的对比实验:把两盆同品种的天竺葵花,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暗室或者避光的地方,供应等量的水和肥料。不久,不见光的那盆天竺葵花叶子渐渐发白,最后枯萎,而照射阳光的那盆花枝招展,惹人喜爱。这就是因为前者缺乏动力,“工厂”几乎停工,而后者有充足的动力,“工厂”正常生产。

太阳光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当光能落在地球表面的时候,大多变为热能。根据科学家测定,每年大约有6.5×1023卡的太阳光能可以达到地球的表面。对“绿色工厂”来说,太阳光就像煤和石油那样,成为“工厂”不可缺少的动力。

绿色植物是怎样吸收光能的呢?主要由叶绿素来吸收太阳的辐射能。落在叶片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并不是全部被叶片吸收,只有80—85%被吸收,10%被反射掉,5~10%透过叶片而没有被吸收。这跟叶片表面的构造有关系,比如叶片表面蜡质的厚薄,茸毛的多少,内部色素成分和数量的多少,以及叶内含水量的多少等等,都能影响叶片吸收光能。据统计,陆生植物每年大约贮存3×1017大卡的能量,相当于1.7×1012公斤的碳水化合物。而海洋生物能生产13×1013公斤的碳水化合物。

这么大的能量,植物是怎样利用的呢?

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的太阳光,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由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叶绿素吸收光能,并不是七色光全部被吸收,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实验证明,红光和蓝紫光被叶绿素吸收的最多,生产效率最高。

太阳光有直射光,也有散射光。绿色植物不仅要吸收直射光,还要吸收散射光。那些千姿百态的植物叶子,巧妙地向四面八方伸展。你看,那又大又密的树冠,像一把翠绿的巨伞,叶子在枝条上面的排列尽管不同,但是相邻两节的叶子总是不重叠,使同一个枝条上面的叶片不会互相遮盖,形成了叶子镶嵌错落的排列方式。

叶子的数量很多,它们的总面积也很大。有人作过统计,一株春小麦叶子的总面积几乎达到500平方厘米,一株甜菜叶子的总面积约有5000平方厘米,一株南瓜叶子的总面积竟有10000平方厘米之多。多数农作物叶子的总面积,都比它占有土地面积大上20~100倍。这样多的叶子,就能为绿色植物贮存大量的能量。

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只有1~3%的能量直接参加光合作用,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于是叶片的温度就会增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灼伤叶子。实际上,绿叶有调温的能力,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来降低叶片温度,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绿色工厂”开工的状况跟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大有关系。

在无云的晴天,晨曦微露,“绿色工厂”开工生产。不过,由于晨光熹微,动力不足,“工厂”的效率很低。

当太阳冲出云海,把万道金光洒向大地的时候,“绿色工厂”逐渐活跃起来,“机器”忙碌地运转,产品逐渐增多,叶片里开始积累糖类物质。运输工作也跟着忙起来,把养料分别输送到根、茎、花和果实中去。

上午十点前后,太阳高挂天空,照射到叶片上的光能80%左右被吸收,“工厂”就开足马力,生产效率达到高峰,运输产品的工作忙不过来,叶子就成为“临时仓库”,贮藏大量的养料。

中午,骄阳像火炉似的烤灼大地,“工厂”的效率反而降低,因为叶片里的水分大量地蒸发,引起气孔关闭,根部的水一时又运不上来,产品堆积在“车间”里,运输又来不及,所以“工厂”的生产反而转慢。

午后,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气温也慢慢下降,供应条件得到改善,“临时仓库”的成品通畅无阻地输送出去。另外,这时候太阳斜射,散射到叶片上面的阳光很多,这样“工厂”的生产又恢复正常,生产效率又达到一个高峰。下午四五点钟到黄昏,生产下降,最后停止。“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就成为“绿色工厂”的生产规律了。

小麦、水稻、棉花以及瓜果、蔬菜等,大多数植物叶片里的“工厂”,是按这个规律生产的。没有光,它们就没法生长,所以把它们叫做喜光植物;另一类植物,比如蕨类、黄杨、玉簪、万年青、酢浆草、云杉等,习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它们被叫做耐荫植物。不过,耐荫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很低,对人类的价值也不大。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喜光植物的光合作用规律。

神奇的生物催化剂

要使“绿色工厂”正常开工生产,一方面要有原料源源不断地供应,保证充足的动力;另一方面还要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正常地运转和协调,才不至于窝工。这个问题不是人所能够解决的。原来,绿叶里有一种物质,它们对“绿色工厂”的生产只起催化作用。这就是说,在产品生产出来的前后,这种物质的重量和组成并不发生任何变化,这种物质叫做酶。生物体内的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其实酶并不神秘,它是一种蛋白质,包含在细胞里。据研究,叶绿体所含的酶种类很多,已知的不下二百种。光合作用本身,至少需要几十种酶参与。比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己糖二磷酸酯酶等等。

酶的催化本领大得惊人,它比化工厂里用的催化剂效率高出几十万到几十亿倍。比如,只用一克淀粉酶,就能使两吨淀粉在65摄氏度以下十五分钟内完全分解;而用化学上的催化剂,却需要用十几公斤,并且要在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经过十二小时才能完全分解。

酶有个怪脾气:只催化符合自己胃口的物质,比如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蛋白酶只作用于蛋白质。这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锁和钥匙得配对,反应才能进行。科学家把酶的这种特性叫做“专一性”。

酶的另一个特性是容易被破坏。如果遇到高温、紫外线或者强酸、强碱等等不利的条件,它就会失去催化能力,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酶被破坏了怎么办呢?你不用担心,细胞里会及时产生新的酶来补充的。

“工厂”的效率、产品和年产量

我们办工厂,要讲究生产效率,比如一个火力发电厂,它的效率高低,就看它烧了多少煤,发了多少电,然后把电能换算成热能再和煤里所含的热能进行比较,从中得到它的效率。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热门推荐
  • 武道真源

    武道真源

    当一个猎人因为一场意外卷入一个又一个阴谋的时候,他发现,不但他在被江湖改变,他也改变着江湖……
  • 就到这里散了吧

    就到这里散了吧

    久别重逢学生时代的恋人,时光荏苒,所有人的样子都已不复从前。她逃,他却紧追不舍。有的时候,深爱真的是折磨。其实让我难受的,不是你不爱我,而是你曾经那么用力的爱过我。就好像,一时天堂一瞬地狱,梦醒了你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怀揣着余温度过无数个看不到尽头的夜晚。希望你明白,我是真的等了你很久。一直等到失去耐心和勇气,才不得不让自己放下。那种感觉我无法给你描述,毕竟你也不懂,反正遇上一个喜欢自己的人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来日方长,你只是刚好错过了一个我。
  • 妖尾之日番谷队长

    妖尾之日番谷队长

    结束最终决战后,冬狮郎本应在静灵庭养伤,但却出于某种原因而穿越到妖尾的世界中。鬼道与魔法相碰撞谁更强大?当冰轮丸端坐于霜天之时,卍解是否会傲视群雄?作为正太的冬狮郎,他表示绝对不会找御姐,因为年龄就是问题,身高就是差距,那么萝莉····可以考虑下···------------------------------------以前一直想要写,不过就是没有勇气,这次算是发表了···新人作家,不喜欢还请别骂,欢迎各位提出各个观点,喜欢的话还请多加支持。
  • 舍头谏经

    舍头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空岚物语

    空岚物语

    被未曾蒙面的少女逼婚了!居然说是来自未来的魔法师,回到现在来保护我?“总之,就是这么一回事啦。”“过去十年发生了变动,必须要保护好这个时代的晴空。”银发的魔法师脸贴着脸说道。
  • 鼎山记

    鼎山记

    世家旁系,出头无望,他选择弃文习武,能否摆脱家族刁难,乱世纷争,踏上属于自己的逍遥长生之路?
  • 岚峰学园

    岚峰学园

    希望这部小说能够给在学校里沉浸在卷子和考试之中的伙伴们带来快乐。
  • 穿越新时代之现代旅途

    穿越新时代之现代旅途

    初遇,他开车差点撞到她;第二次相遇,她,在教室当众被别人拉出教室,无视了他。在他看来,她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玩具’,却不知自己已经离不开她。在她看来,他不过是一个讨厌的‘恶魔’,却不知自己已经爱上了他。————直到喜欢上她————某少爷拉着她的手臂,把她掷在车门上:“你不是喜欢我吗?嗯?”还没等她说话,两片软绵绵的东西就盖在了她的唇上。……“我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某少爷狠狠地把某少女推入房间,然后用锁给锁起来。————直到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他把她紧紧抱住,却换来她一句:“请问,你是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宇宙启示录

    宇宙启示录

    磁场与灵气,异化基因与神通,金丹和上帝粒子,不可毁灭的元神和不可测的量子……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神话传说中的神明、鬼怪究竟是否存在过,如今又去了何处?沉睡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天坑中的华胥古国,月球背面的血色荒原,木星之中的十二楼五城……这浩瀚宇宙之中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亦有无穷众生。当人类认识到自身不过是这宇宙中的一群蝼蚁时,新的征程便开始了。未来的一切似乎便要朝‘星辰大海’这个俗套的方向发展。然而人们却发现,这条道路上,已经遍布着前人留下的足迹。新的征程,似乎只是一条归途。一条通往死亡与毁灭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