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2100000001

第1章 节庆习俗的形成(1)

一、节庆习俗的起源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以其内容繁多、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持久而牢固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兴趣、热情和精力。民众的呵护、喜爱和积极、热情的参与下,传统节庆的方方面面都日臻完善,从而更加深人细致地分布到市井民间和社会的各个角落。

人们以自己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以诠释、演绎传统节庆文化,并终将其渲染、描绘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道光彩夺目、景色宜人的亮丽风景线。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历代中国人又将传统节庆内化成为其共享共通的文化符号,以此解读、理解、升华其琐碎庸常的生活际遇、人伦日用,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具意义和价值,使周围的世界也更加精彩和富有生机,向着那真正实现“万物化生”、“万物化成”的千古梦想逼近、靠拢。

中华传统节庆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类型和引人注目的特征。作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系统,除了其自身所拥有的要素之外,其外部还有许多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形成传统节庆文化的结构同样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影响因素也逐步渗透融会到节庆文化的系统之中。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影响因素之中,也有一些内容和成分与节庆文化的要素相互叠合交错,同时亦不必截然分离。传统节庆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日月天地崇拜

在古人质朴的思维世界里,白天的太阳、夜晚的月亮、头顶的上天和脚下的大地等,乃是给予他们生命源泉和活力的神圣事象,因此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盆上,就已刻有日月之形的图纹;神话传说中更有“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的古老篇章。对天地的崇拜,也是上古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商周时期流行着十分严格的天神崇拜,所谓”恪谨天命“以及”天之所置“、”天之所废“等,春秋之末那位自称”不语乱力乱神“的孔子,也将天视为不言而行的神灵,到了汉代,人们已习称天神为”天公“。

同样,大地崇拜也是十分古老的。如《礼记·郊特性》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到了汉代,人们则称地神为”地母“、”地媪“,与”天公“相对应。

与这种日月天地崇拜信仰观念相应的”迎日“、”夕(拜)月“和祭拜天地的活动,就渐渐形成最初的节日庆典。据《周礼》一书所示,早在周代就已流行有”迎日“、”夕月“、”祭天“、”祀地“的活动。这些活动与四时节气相结合,便形成了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古老传统,最初的节庆活动已略见端倪。事实上,直至近世,日月天地崇拜在节庆活动中的印记和痕迹并未消除,而仍旧或隐或显地保留其中。如中和节被人们视为”太阳生日“,是日,人们食”太阳糕“,焚香迎日;中秋节的节庆活动则是围绕着赏月、玩月的主题展开,同样表明了古老的月亮崇拜的顽强存在;另外,元宵节、中元节也都选择了月圆之夜,显然也是古老观念的左右和影响。

(二)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的产生和古老的灵魂信仰有关。在原始人看来,万物均有其灵魂,人的灵魂同样是独立于肉体的一种存在。祖先崇拜正是在灵魂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不同的是它表现出对祖先灵魂的敬仰。并且,这些受到人们敬仰崇拜的祖先往往是生前为氏族、部落立有功勋的人物,他们被认为是”英雄“,同时又成为氏族和部落的”保护神“。我国古代有流传甚广的”三皇五帝“传说,商周时期更有其对始祖和先公先王祭祀礼拜求助的确切记载,充分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祖先崇拜的情形。

在传统节庆活动之中,祭祀礼拜祖先神灵的活动,至迟从周代起就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据《礼记》等书记载,立春祭祀太昊,立夏祭祀炎帝、祝融,立秋祭祀少吴、蓐收等,都属对部族中英雄人物和保护神的纪念礼拜活动。延及后世,年节、鬼节以及清明节等节日中,家家户户都要祭祀先祖、上坟扫墓等。这些,恰恰说明了祖先崇拜信仰对传统节庆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神灵信仰,

中国古人除对日月天地和祖先的崇拜之外,同样也将其生活范围的许多令其崇敬和恐惧的事象,列入其宗教信仰之中。如山神(五岳神)、河神、风神、木神、婚姻神以及龙、虎等神,均是古人心目中的重要神灵。

人们新年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除山中的独脚鬼怪”山魈“;而端午节则是上古吴越民族举行神龙生日庆典演化而来。直到今日,还有端午避邪、小年辞灶王、新年迎财神等传说和习俗流行于世,反映了神灵信仰对传统节庆的深刻影响。

(四)宗教信仰

节庆和宗教作为两个十分古老的文化现象,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外联系。中华传统节庆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形成雏形,其后日臻完善。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与来自异域的佛教、******教等宗教一起,都曾程度不同地先后对其发生过孕育、渗透和影响作用。

1、道教对节庆习俗的参透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人曾归纳道教的定义说:道教意指”道“的教化和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企图通过个人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

其说简略,但已得道教之大要。

道教产生之初,主要在民间传播流布,进入唐宋以后,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支持和参入,其影响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统节庆的影响,同样也明显存在。

道教是一个多神的宗教,每个神都有其诞生之日,所以道教的节日就显得格外多。

道教的节日各地各有所重,如北京最隆重的有燕九节,即丘祖诞日、东岳大帝诞日、三官司诞日等;而杭州则重北极佑圣真君诞日;苏州则为吕祖诞日,等等。

由于道教发展迅猛,信徒越来越多,道教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这些道教的节日不光是道士们举行宗教活动的日期,而且几乎成了全民的社会活动。这种情况,远在两宋时期即已出现。

道教素有“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后来便与传统节庆中的灯节、鬼节分别结合成为民间节日。这种情况,不同于上述道教节日的世俗化,而是道教节日与民俗节日的叠合。

道教的出现,也为传统节庆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养料。如端午节中本有驱邪的内容,到了宋代,人们便有了用“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像”以驱邪之俗。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道教对传统节庆内涵的丰富。

总之,道教是一个综合的宗教,也可以说它是对中国古代传统信仰集大成的宗教。古代的传统信仰正是传统节庆孕育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对传统节庆有如此明显的渗透影响作用,也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同时,道教也正是借助了传统节庆这一文化载体和模式,使自己的教义、规则、信仰更加深入地传播到民间和社会各个领域,从而与传统节庆一起,在同一群体中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直到近世2.佛教对节庆习俗的广泛影响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东汉晚期就已传入我国.佛教起源于印度,对中国而言,它是一种异域文化,因而有它的独立性;同时,为了能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扎根生长,它又逐步适应了中国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佛教与中国的传统节庆文化也彼此影响、交互辉映,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的宗教节日及庆典,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也因之而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腊八节与腊日相结合,拜佛与祭祖合而为一,形成了中外合璧的腊八糜粥节;又如元宵节,系上元节与灯节结合而成,是传统节日与道教、佛教节日的混合体;又如盂兰盆会与中元节结合而成的七月十五鬼节,也是佛教节日与道教节日和传统节庆的混合。当然,这类节日中的佛教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日渐淡漠;即使偶有佛教内容闪现,人们也已遗忘其佛教来源。

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等书记载,宋代的清明节、节夕节、重阳节等节日,人们或乘节日之机到附近的寺院去游现、礼拜和捐献,或买卖各种与佛事有关的玩偶以丰富节庆的气氛。从佛教角度看,这可以看作是佛教对中华传统节庆的积极渗入和融合,佛教亦可借此机会让普通民众通过节庆活动来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融入民间。

二、节庆习俗的特征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节庆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然也有其鲜明较著、独具一格的内外特征。应当说,这些特征,既是其自身长期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日渐完善同时又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

(一)周期性

节庆习俗的周期性或称时间性,是指节庆习俗具有定时定期的特性。这一点,可以说是节庆习俗的首要特征。首先,从传统节庆起源的角度来看,其周期性即可一目了然。按照这样的节日形成规律,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重要节日有八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八节,恰好周期性地分布于春夏秋冬的四时季节之中。年节对联中有“四时吉庆”、“八节平安”等语,即将传统节庆的周期性准确无误地展示出来了。其次,传统节应是以年为单位而轮回进去的,由此形成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特征。古语有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正形象地表明了传统节庆周而复始的特征。汉族年节由于受到“十二生肖”说的影响,所以龙年、蛇年等也无不以十二年为一个轮回。

(二)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合而成的共存共容的民族共体和大家庭。而在55个少数民族中,由于地域和从业范围的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支系。综观传统节庆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几乎没有一个民族及其支系没有自己独具特点的民族节日和民俗。与此相应,由于各民族文化发展自成序列、不尽相同,所以即使是各民族共同拥有的传统节日,其节庆内容与形式也都各呈各式、千姿百态,尽情地展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风貌。

(三)群众性

传统节庆中的许多民俗活动都发生于家庭圈子内。然而一方面,由于是“人间骨肉,同此团圆”,家庭圈子内的节庆民俗活动都是与全社会同步进行的,其所拥有的社会互动性和群众性自不待言;另一方面,家庭正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同样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无论是年节的“合家欢”宴,还是中秋的拜月仪式;无论是端午食粽,还是重阳踏青,这些传统节庆民俗活动虽然都发生进行于家庭圈子内,但都时时刻刻与社会紧密相连,从而体现出其社会性、群众性的特征。

至于那些伴有大规模群众性集会的全民性大型节庆活动,如元宵观灯、端午赛龙舟以及年节庙会等,则往往形成广场文化和行进文化活动方式,所具有的群众性也就更加突出和明显了。

(四)地域性

民间俗语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节庆民俗作为风俗文化的一个方面,其地域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并早为人们所熟知常见。

是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各个民族又都因历史的文化的原因而各有其相对集中的聚居地,从而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与此同时,各民族的节庆文化又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在广大汉族人群之中,由于南北东西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渊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节庆文化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如同为年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同样是端午节,南方水乡有龙舟竞渡,北方平原则只有角粽飘香,等等。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各个地区节庆民俗从内容到形式的习俗差异,形成了传统节庆文化的地域特征。

(五)综合性

从传统节庆的民俗活动内容和形式来看,其中包括容纳了文学艺术、服饰、礼仪、饮食、宗教、哲学以及娱乐方式、体育项目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广泛内容,而决非单一的文化内涵。应当说,这不仅是传统节庆中比较大型的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庆典活动的共同特点,也是其他所有节庆民俗的共有现象。

节日活动内容很少有单项的,而绝大多数都是多项的。即使是单项的节庆活动,也往往具体而微地涵盖了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精神和行为)。俗语有言曰:“馋人盼节,懒人盼年。”其实,这正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节日的民俗活动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吃好、穿好、玩好、休息好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本书收入以地名为谜底的灯谜两千七百多条,既有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地名,也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地名。
  •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读者的,天时地利,人文风俗,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月宫里的娘娘

    月宫里的娘娘

    妩静误打误撞因为长相酷似皇上所爱之人而被纳入宫中,从贵人猛然晋升成皇后,而皇上所爱之人却在后宫中却消失地无隐无踪,那女子究竟死于谁手?更大的阴谋在等着妩静一层一层的剥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凌天神王

    凌天神王

    星辰从遗弃之地走出,在困苦中崛起,即使前方困难重重,也注定要走出他的传奇!
  • 做你永远的我

    做你永远的我

    淑怡:“苏航;今生今世做你永远的我。我做你的唯一。此生有你我很知足。是你让我在不幸中感到万幸;是你让我从被抛弃感到寄托。是你让我从低谷感到阳光......让我们的爱情不被任何世俗牵绊。愿精神与物质同在。”苏航:“淑怡;别人有的我会让你也有;这一生我要努力;让你每天都感到幸福。我要为我们将来的的生活更美好,努力!努力!再努力!”经过风雨的爱情最扎实;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最幸福。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 艺术生的回忆录

    艺术生的回忆录

    有人说艺术生靠走捷径步入大学,有人说艺术生只是荒废学业的人打着学习艺术的美名玩乐,有人说的对,艺术生绝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糟糕的人但就因为如此艺术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于是选择了艺术这一条道路。你们很多人似乎对于艺术生的生活不是很了解,现在就让这篇回忆录带领你们了解一下真正的艺术生,一个每天待在外地培训班早7点到凌晨的绘画生活,还有最痛苦和最美好的回忆。请记住,现在最痛苦的事情,等到若干年后,才是最值得回味的~~~现在,就开始吧。
  • 我的千年蛇妖老婆

    我的千年蛇妖老婆

    我自小住在爷爷家,和我们村庄里的白娘娘庙做邻居,无意间救了一条小白蛇后,我偶遭恶鬼缠身,白蛇舍身救我,化做手环伴我左右,因果相依,业障随身,从此,封馆入影,阴兵借道,色鬼迷人,小鬼偷尸,各种灵异鬼怪如梦中失重,如影随身。
  • 我的干爹是土地公

    我的干爹是土地公

    惊讶什么,这个世界那么大,藏点妖魔鬼怪很奇怪吗?所以有一个土地公做干爹,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茅山小道士,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入校园、闯都市、遇灵异、逆天命!富可敌国?终会厌!美女如云?桃花劫!一路行来,且看他如何颠覆人生!
  • EXO之遇见天使

    EXO之遇见天使

    她,在高考中一鸣惊人的高三留级生;他,舞台上风光无限的花样美男。当平凡以狼狈的姿态遇上完美,会发生什么事呢?而她们,为了梦想付出很多,初衷却只是博得偶像的赞许。付出无数心血之后终于见到了他们,却是否只是普通粉丝的命运……(作者是鹿饭,偏向主角鹿晗,吴世勋)
  • 枫树下的我们

    枫树下的我们

    枫树下的我们相遇,是对是错。枫树下的我们相爱了是对是错,曾经六人的誓言是否会在这充满心机的斗争中存活,在爱与恨的斗争中我们还能保持那份初心吗。幕安雅‘’你还爱我吗,你不要忘记今天说的话‘’冷邢浩‘’我,,,对不起‘’他如果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他还会这样说吗?幕安雅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转身看着这颗枫树,眼泪落下两行。六人还能回到最初的样子吗?
  • 时空黑洞:异能总裁的罂粟花

    时空黑洞:异能总裁的罂粟花

    世界突然变得混乱,异能潜行者们莫名地闯入时空的空隙一时间怪物横行,文明世界开始崩溃异能者不停地穿梭在两个世界中,没有法律的约束,杀人者,心怀天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