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0000000022

第22章 读书的方法

◎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虽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主要是就做人这门学问立的宗旨,但并不等于读书学习就不必讲了。在读书学习方面,孟子也有不少精彩的论述,我们不妨来看看:

孟子告诉我们,要注意“博”与“约”的关系。读书学习首先就要做到广博地学习,详尽地阐述,而博学详述的目的在于增广知识,夯实基础,加深理解。一旦达到融会贯通以后,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简约,即执简驭繁,直奔主题,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两者的关系,可以说“博”是“约”的基础,“约”是“博”的归宿。还没“博”就想“约”,古人称之为“躐等”——不按次序,“梅花香自苦寒来”,千万别指望能一夜成名、一年成“大师”,那是做梦。能“博”而不能“约”,虽好于前者,但破碎烦琐,不得要领,变成一个“两脚书橱”,终究还是落入“下乘”。

说到读书,则要注意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千万不要以为印成铅字、装订成册了,其中的内容就一定都是对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是孟子的名言。这里的“《书》”,指被儒家尊为经典的《尚书》,孟子怀疑其中《武成》篇所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孟子的具体怀疑可以不论,就其读书的态度值得我们效法。即哪怕就是世所公认的经典,也不能盲目崇信。与之相联系的,读书还不能仅抓住书中的片言只语就望文生义,更不能因为某些艺术性的夸张修饰而对之作机械的理解。要学会“以意逆志”,即用心去领会作品全篇的精神实质,再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求作者的志趣、意向。

再进一步,那就需要讲求“知人论世”了。能读懂、弄通书上讲得是什么,那固然不错,可做到这样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写?就书论书往往是读不出来的。那就需要你考察、了解作者的社会历史背景、人生经历、心路历程等一系列相关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或有可能真正理解作者著书的用心,读出书背后的意义,这就叫“知人论世”。

当然,孟子讲的“知人论世”,决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一事。推广出来,它也是儒家、大而言之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一种修身的方法和成人的道理。孔子讲过,“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其大意是:道是不能离开人的,离开了人来行道,那就不可以行道了。“道”离不开“人”,人离不开“世”,所以就需要“知人论世”。记得《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不就是“知人论世”的最好诠解吗?曹雪芹能如此深契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实质,可谓基本已做到孟子说的“反说约也”,不简单!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国老百姓中更有一语中的大白话——“不识字还有饭吃,不识人头没饭吃”。至于这其中的得失利纯如何?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认真地想一想。

原文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今译

广博地学习,详尽地阐述,目的是要回到简约地阐述。

原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注释

《书》:《尚书》。

今译

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原文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注释

文:文字;辞:语句。志:原意、本意。逆:揣测、推求。

今译

解说诗的人,不因为文字而误解词句,不因为词句而误解本意,要用自己的心去推求本意,这样才对。

原文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注释

世:时代。

今译

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却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

同类推荐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热门推荐
  • 浑象地动仪

    浑象地动仪

    预言陕西大地震的地动仪淹没在茫茫历史之中,南阳张衡的墓穴竟是空壳挽尊之所,数千年后,当两片神秘的秘图突现重合,解开了一段缠绕千年的谜团,随之而来又会发什么些什么呢,无人知晓;且听我慢慢道来。。ps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梨霜哀

    梨霜哀

    有一种恨,言不由衷;有一种爱,至死不休。那年,她静静地在梨树下看着斜倚树端横吹长笛的少年;那年,她身披嫁衣装载着满心的期盼;那年,她执剑刎别梨树前,遗留下无憾的悲叹。高处不胜寒的他,注定终是无法表露内心最深的情愫。他曾说,天下之间,唯她,是一生的牵挂与遗憾。晚春时节,梨花碎落满城,似是下了一场盛世花雨,异常的美。自那之后,卞阳城内就再未开过梨花……前尘梦断,缘起缘灭,皆归痴念。
  • 月隐翩翩

    月隐翩翩

    逃婚居然逃到王爷府为奴为婢,这也太衰了吧!好不容易跟王爷看对眼发现他竟然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跟着他前途一片渺茫啊!罢了,既然爱了,就选择所爱,他要江山,就陪他沦陷!大不了万劫不复!什么?唾手可得的江山他不要了?搞什么飞机啊!这个男人到底想干吗啊?
  • 欺天大圣

    欺天大圣

    那是数万年的执念–成仙,天玄百域,万族林立,无数天骄为重连那条断路前赴后继,只为成就万古第一仙,当世仙之王,天命不在,末法当世,王昊轮回超脱承载万道,终问鼎巅峰,踏出自己不朽大道。“苍天无目断我仙,吾当化圣必欺天”
  • 神奇宝贝之小志传奇

    神奇宝贝之小志传奇

    来自地球的少年小志,在一次偶遇下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
  •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我的sky

    我的sky

    这是本来就在贴吧原创发过的,不过把名字改了一下,角色也不是同人的了。
  • 我名倾城我亦倾城

    我名倾城我亦倾城

    他就站在那边,面无表情的说”她是死是活,与本王没有丝毫干系“原本就能猜到这样的结局,可当那话从他口中,这么冰冷的说出,心,真的好痛
  •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云大陆游记

    圣云大陆游记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门派林立、天才辈出;各国征伐不断;四方异族虎视眈眈。这时,他出现了……“寒冰在我手中绽放,异族在我脚下臣服,环顾宇内我站在修行的最高峰,一举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