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0000000002

第2章 人性原本是善的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旧时的中国,孟子可算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大约从南宋开始,社会上开始流传一部蒙童书——《三字经》。《三字经》劈头就讲“人之初,性本善”,这可是孟子的意思,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才是孔子的话。这里的“性”指什么?简单讲就是本质,人之性也就是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究竟怎样?人行为善恶的根源如何?类似这样的追问,在中国古人尤其是儒家学者那里,受到特别的重视,经常出现讨论乃至争辩。这与中国主流文化注重人,注重人间秩序的安排有很大关系。儒家之学,从一开始起就是“人”学,所以自然重视人性问题。

“人性本善”是孟子所有理论的出发点,离开这一点,其他都无法说了。需要说明的是,出发点只是立论的起点,不等于最终目标,儒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在这一点上,孟子毫无例外,但有不少人往往把它搞混了。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理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人都有。这四心也称“四端”,它们分别代表了仁、义、礼、智四德。这“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它们是“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 他还举了“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和“孩提之童”的例子,从成人说到小孩,来证明他的观点。

老实说,人性问题并不像孟子说得那么简单,因为它在四方上下的“六合之外”,看不见、摸不着,不好讲。孟子最崇拜孔子,可孔子就很少谈论人性问题,一部《论语》只有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的学生会慨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见孔子很高明,把这个很难说清的问题悬置起来——“存而不论”。孟子从理想出发,想接着而不是照着孔子说,所以孔子虽没说过性善的话头,他却强调人性本善,还说得头头是道。

孟子的观点当然会引起人们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如与孟子同时的告子就认为“性无善无不善”,还与孟子展开了辩论;稍后儒家又出了个大师叫荀子,他从现实出发,与孟子唱反调,主张“人性本恶”,还批评孟子不知性。

孟子“人性本善”的命题,肯定了人类道德生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揭示了人与动物间的根本区别,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甚大。可以说,孟子的“性善”说开了儒家心性理论的先河,不管后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但没有人能完全不理会孟子之说。

原文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今译

孟子讲人性本善,言谈中不离尧舜。

原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怵惕恻隐:恐惧怜悯。内交:内通纳,结交。要誉:求名。乡党:乡里。端:发端。四体:四肢。

今译

人人都有怜悯他人之心,(譬如)现在人们突然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里去,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惧同情之心。这不是为了想跟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了要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由于厌恶孩子的啼哭声才这样做的。由此看来,(任何一个人,)没有同情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礼让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不能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礼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如同他有四肢一样。

原文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注释

铄:从外到内渐渐熔化。

今译

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面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未曾去思索罢了。

原文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

今译

人无须学就会的,是他的良能;无须思考就知道的,是他的良知。一两岁的小孩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到长大了,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兄长的。

同类推荐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国家控股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国家控股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本书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国际上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献进行了系统评述,然后详细分析了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从更换经理和企业绩效两个角度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和董事会这两种重要的内部机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 武破桎梏

    武破桎梏

    一少年自青阳镇出,儿时偶遇传承洞天,继承星域大能衣钵,从此踏上漫漫武道,去追逐那虚无缥缈的武道巅峰。
  • 离开,是最长久的决定

    离开,是最长久的决定

    离开,是最长久的决定。祝愿有情人终成双。
  • 封天刀尊

    封天刀尊

    刀之一道,无穷无尽,穷就一生追寻!适逢大世开启,各路天骄妖孽纷纷出世!一柄铁刀,铸就传奇!
  • 情不可禁

    情不可禁

    爱,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转百回之后,总会有一个归宿。情欲纠葛,从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本能,迷离沉醉后,总会有一个领悟。
  • 神古纪元

    神古纪元

    废柴少年因体内一缕纪元神兽神识的觉醒走上逆袭之路,而这一路上坎坷不会少……看废柴逆袭,成为强者,推到女神,不一样的修仙之路……
  • 那些年的往事回忆

    那些年的往事回忆

    那些年,有多少个二十年能够书写,写下成长中的点滴,写下记忆中最深重的情感。
  • 鬼故事杂记

    鬼故事杂记

    新书求捧场讲的是人界的幽灵有一些故事是我道听途说的也有我听我奶奶讲的当然这肯定是我自己写的欢迎来看里面绝对有你喜欢的鬼故事身世离奇她居然是冥王之女脚踩黑暗却身在光明。
  • 太息剑门

    太息剑门

    天命瑞祥降于剑门,其掌门以问鼎天下。(本年度最佳作品,绝对值得一看的好书。)
  • 婚后蜜爱:老公好高冷

    婚后蜜爱:老公好高冷

    离婚前苏凉默恨凉小意至深,凉小意爱苏凉默入骨;离婚后苏凉默爱凉小意入骨,凉小意视苏凉默如蛇蝎。离婚前苏凉默认为凉小意欠他和温晴暖良多,离婚后苏凉默才知是他和温晴暖欠凉小意的三辈子还也还不清。后来,凉小意挽着别的男人的手臂出现在婚礼教堂,苏凉默发狂了,抢婚这种不要脸面的事情,做的尤为顺心应手。再后来,凉小意被苏凉默那种超级不要脸的作为打败了。尽管从前经受痛苦,但是看着不可一世的苏凉默变身超级忠犬的狗腿样,凉小意心里还是十分暗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