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4200000058

第58章

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增加,解决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变二元经济为现代化经济。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有效减轻了广大农村的就业压力,变人口包袱为人口财富,使丰裕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同时,也使城市建设中需要的大量劳动力得到满足,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急、难、险、重的体力劳动较大的生产活动,都是农民工承担的。没有农民工的参加,很难想象城市建设会有飞速地发展。

(2)农民工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自2001年以来,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由2001年的739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0038万人,每年增加约700万人;农民工所创造的GDP,也由11080.4元增加到2423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289.3元;农民工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例不断提高,由2001年的10.1%高到2005年的13.1%3)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农民收入的总体构成上看,1996年以来,在农民纯收入总量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由1996年65.7%下降的2002年的50.1而来自二、三产业的纯收入逐年增加,2002年达到49.%,比1996年提高15.6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积极参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01年第三产业的纯收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分别占到农民生产性纯收入的23.%和23.%。2002年二、三产业的纯收入大体相当,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和24.%。

从农民纯收入的增量构成看,1997—2001年,农民来自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纯收入不增反降,5年间农业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净贡献为-6.2%民收入的增量部分完全来自二、三产业,贡献率为101.2%,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2%就是说,非农产业纯收入不但支撑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还要弥补农业纯收入减少的损失。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5%,而二、三产业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8.5%充分说明,非农产业就业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

在非农产业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和最大亮点。1996年以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净增量60元~70元左右,占农民纯收入增量的60%以上,2002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加68.3,占当年农民纯收入增量的62%。支撑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劳务输出投资少、见效快,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是农村供给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建设都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直接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5)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的素质迅速提高。在打工过程中,他们亲身经历了城市文明,在这所“社会大学”里,他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技术,提高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力,使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活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对他们以后的独立创业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6)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提供了可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原因之一是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土地面积太小,形成不规模经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因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这样农业的规模、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从而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国际经验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进程。研究别国的经验,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况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开始的也早,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之后,目前大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大都下降到了10%以下,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英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英国是世界上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革命发生的最早,也是世界上最先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国家。公元16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基本完成,前后经历了近80年的时间,这期间有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城市,到1851年,英国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已经达到48.3%,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已降至22%。这时,英国已经涌现出了像伦敦、利物浦、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人口上百万和数十万的大城市,城市居民占全体居民的比重已经高达50.1%。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得以确立,殖民地也大为扩张,同时又经历了规模巨大的向国外移民浪潮。这些因素促成了农业劳动力大举向城市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到1901年,英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只有9.1%,城市居民占全体居民的比重已经高达78%。这标志着英国初步完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20世纪以来英国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1901—1971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由9.1%下降到2.9%。英国的经验说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的。

2.美国的劳动力转移。美国的工业化比英国要晚得多,因此它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也比英国晚。1820—1850年是美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阶段,这一时期,是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兴起,美国逐渐启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在这一时期,美国劳动力总量增长1.63倍,非农劳动力增长4.6倍,农业劳动力仅增长了0.83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由78.8%降到54.8%,年均递减速度为1.2%。1850—1880年掀起农业人口西移的高潮。西部金、银矿的发现,《宅地法》的颁布,连接东西两地铁路大动脉的建成,刺激着东部人口(主要是农业人口)潮水般的西移。转移的劳动力主要是从事农业和采矿业生产,使得农业劳动力份额快速下降的趋势暂时出现了停滞。农业劳动力份额由55%下降到51%,平均每年递减速度仅为0.22%。1880—1910年是第一次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高潮。在这一期间,美国总劳动力几乎又增加一倍,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量大约只占总增长量的15%。到1910年,农业劳动力份额便陡降至31.4%,年均递减速度高达1.6%。原因主要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从而使农业劳动力能够迅速转移。1910—1950年是第二次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高潮。到1910年,美国达到了“经济结构变革的转折点”,即农业劳动力总量开始绝对下降。此后,农业劳动力便以更快的速度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此期间,农业劳动力比重平均每年递减率高达1.95%,高于以前任何阶段。1950年以后,是第三次农业劳动力转移高潮,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转移高潮。1950至1975年间,农业劳动力绝对数年均减少16.52万人,农业劳动力份额年均递减速度高达4.8%。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速度开始显著减慢,标志着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之后进入了农业劳动力缓慢地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新阶段。到2000年美国农业就业人数只有310.9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2%。美国由于有大量的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没有因农业资源供给不足而出现农业过剩劳动力,在大多数时间内,美国所面临的不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是如何用其他投入替代农业劳动力,满足非农业部门对劳动力日益增长的需求。美国的事例说明,即使是土地资源丰富,农业中的劳动力还是要被二、三产业的发展所吸引,最终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仍然要减少到很低的水平。另外,在美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全过程中,农业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而且还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83年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虽然只有340万人,但在农业产前、产后部门工作的人数达2460万人,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6.2倍,在产前、产中、产后部门的就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员的比重高达24.7%,这说明,美国农业直接和间接为约1/4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美国农村劳动力之所以能迅速地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的。工业革命是首要原因,农业现代化是内在因素,交通状况改善是必要条件。此外美国政府推行了许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日本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比欧美晚,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比欧美要快。从1880年至20世纪初日本大约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英美等国家用了1/2~3/4个世纪才完成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日本到1920年就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革。从1880—1920年,日本劳动力份额大约由75%下降到54%。以后继续下降,但由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由于大批军人和遣返人员加入了农村劳动力行列,农业劳动力份额又回升到53.4%,几乎倒退30年。虽然战争使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发生了逆转,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并未遭到很大破坏。在经历了短暂经济恢复之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到来,日本进入了历史上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的时期。1950—1980年期间,农业劳动力的绝对量减少65%,农业劳动力份额由48.3%下降到10.9%,年均递减4.84%,是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最快的国家。与欧美各发达国家不同,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但土地并没有相对集中,由于土地价格上涨,农民惜地心理增强,土地所有权集中的比较慢,导致日本小规模经营格局的凝固化。日本虽然在小规模土地上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农业现代化,但付出的代价很高,政府支付了巨额补贴,农产品价格和成本都较高,农业竞争力较差,消费者产生很大损失。

(二)国际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1.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历史过程。虽然个别国家(如日本)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农业劳动力份额变动的逆转,但从本质上讲,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持续不断地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劳动力份额会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如果把农业劳动力份额由75%下降到10%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标志的话,英国大约用了3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大约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即使日本转移速度最快,也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进行得异常缓慢,农业劳动力份额大都保持在75%以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都成功的启动了现代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其农业劳动力份额大都由75%下降到55%左右。随着产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又进入了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阶段,其农业劳动力份额大都由55%下降到10%。而当农业劳动力份额达到10%以下的水平时,各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又明显减缓,从而进入农业劳动力缓慢地、稳定地向非农部门转移的阶段。

同类推荐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本书为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暨“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优秀论文集,收录市委市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区县党校、行政学校论文90余篇。论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服务型政府建设,2.行政体制改革,3.政府管理创新。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喜迎党的十八大:提升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优秀论文集

    喜迎党的十八大:提升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优秀论文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我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部署要求和全国国有企业党建专委会、省国资委党委加强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省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会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迎接党的十八大,提升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征文活动。
热门推荐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 幻斗之都

    幻斗之都

    穿越上亿光年,来到宇宙的另一个尽头,异界大陆。这片神奇的领土之上,漂浮着一座聚集高科技于一体的浮空城——幻斗之都。在这异界、幻斗之都内,剑士、法师、格斗家等等,无所不有。让我们见证主角邢宇,商霸邢家的公子哥将如何在这幻斗之都上生存,最终走向巅峰?!---------------------------------------------------------------------心血创作,求收藏和推荐票,谢谢大家!
  •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生存系统:炮灰逆袭

    末世生存系统:炮灰逆袭

    一介孤儿千瑾兮被系统莫名其妙的带到小说里!成为了小说里的炮灰!不甘的她,带着金手指系统,持着无双空间,领着一众美男,肩上俩酷帅神宠,一路走上巅峰!
  • 都市魔帝逍遥

    都市魔帝逍遥

    意外来到地球的魔帝,因为找不到回去的路,所以暂时在红尘历练,随即发生了一系列爆笑而又感人的故事。群号码:229072606口味较重,请慎看!不然三观被刷新不要怪我。
  • 重生农门商妃

    重生农门商妃

    "异世重生,她带着心中的遗憾,奉养今世的父母。只愿能减少自己心中的遗憾。极品奶奶,阴险小叔,尖酸婶娘,这些人的嘴脸让她无时无刻都在忆起前世自己所处的境地。前世,自己努力打拼却无法奉养父母姐弟,今生今世,她要用她所学的知识与阅历打造一个商业帝国回报现在的父母救赎前世的遗憾。"
  • 天眼之无字天书

    天眼之无字天书

    “传说啊,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一片混沌,鬼魅横行,妖物肆虐,一时之间人间犹如炼狱。有人说或许上天不忍人间生灵受苦,天地间便出现了两个人,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只知道他们走过的地方鬼魅四散,恶灵统统消退,再也不曾出现过。”不等我说话司机自顾自的就说了起来。“有幸见过他们的人们说,曾亲眼见过他们拿着笔在一本神秘的书上记着什么。”说到这司机神秘兮兮的看了我一眼。“书?”“嗯嗯,大家都说这本书来历不凡,是天书,里面记载的都是天地间法则,也有人说里面记载的都是世间宝贝,只要能找到书里记载的一样东西就能富可敌国。。。还有人说里面记载着有长生的秘密。”司机狠狠吸了口烟,把剩下的烟蒂随手扔出去了。
  •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本书阐述了工作与幸福的理论关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受,找到工作和幸福的交集,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
  • 易莙阁

    易莙阁

    她-苏显莙,一次车祸,灵魂穿梭到秦家小姐生上。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幸福中的她得知秦家老爷阴谋,秦家被满门抄斩,皇帝亲自处置,她亲眼看到秦家父母死在自己面前,而为了秦家其他人,她必须呆在他的身边。。。宫斗、虐恋。。。
  • 偶像活动之依泪之缘

    偶像活动之依泪之缘

    她第一眼看见偶像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偶像了!她发誓,她总有一天,一定会成为偶像的!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她在新生测验的时候,发挥出了3个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