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2600000014

第14章 历史的总结:从生存走向胜利

自从马汉以来,海权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它仿佛已经跟国家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也是新兴工业国家试图攀登世界大国地位的阶梯。

海权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总是气势磅礴的艨艟巨舰,轰轰烈烈的海上会战,热血沸腾的民族情绪……但是细究之下,掩藏在这些显赫场景之下的,却是各国不同的历史和命运。

首先,必须强调陆地基地的重要性。

当然,如果一个国家根本接触不到海洋,那就谈不上发展海权了。幸运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位于海洋的边缘。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平等的。个别存在地理缺陷的国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造成合适的出海口。

真正的差异就是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海权,那么国家本身的安全性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任何民族要想发展壮大,都需要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这个基地必须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在这个基地里,这个民族可以不受干扰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马汉在海权六要素中开宗明义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所处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其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个以大陆为界的国家具有更有利的地理位置。”这段话直白地道出了英国优越于荷兰或者法国的根本原因。

麦金德则认为:“我们可以大谈船只的机动性,舰队之便于远征,但是,归根到底,海上强国基本上取决于适当的基地,物产丰富而又安全的基地。”物产丰富的地方很多,但是与此同时又能享受到难得的和平和安宁的地方,那就相当稀缺了。

一般来说,具有这种地理优势的国家,一是岛国,二是大陆心脏地带国家;它们一旦成为一个国家的基地,其核心地带是不可触及的,也就说安全的。这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最可靠的保证。

近代亚欧大陆的几个传统的东方帝国,比如俄国,奥斯曼和中华帝国,以奥斯曼的命运最为悲惨。它在大陆上遭到俄国的压迫,在海上遇到大西洋人的遏制(中国事实上也是如此),伊斯兰文明的基地从此四面漏风,成为百战之地;——

而随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则让这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帝国分崩离析。

而中国在最为悲惨的时代,却保有重庆和延安两个重要的西部基地。这两个基地远离海洋,并拥有难以克服的地理屏障,从沿海登陆的外部强权无法对它们造成威胁,所以成为中国救国图存的基地。

对于英国这样的海权国家来说,他们的确是具有天然优势的。但是不利的是,英国本国的资源供给是不足的,庞大的补给来自海外。这个软肋一旦为自给自足的外部势力所掌握,他们的优势就不在了。

从欧洲的历史来看,来自欧洲本土的竞争都不足以击垮英国,因为英国自始至终都牢牢地掌握着海权,掌握着贸易和殖民地优势。问题是十九世纪以后在东亚和北美出现了两支不可控的海军力量。最后,前者扫荡了英国在东亚的存在,而后者彻底接管了英国的遗产。

其次,能否选择战略,以及如何正确选择战略对于发展海权来说也是极端重要的。

我认为战略对于国家来说只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战略,没有选择的战略。对应就会产生两种国家,有的国家条件优越可以选择战略(如历史上的英国、西班牙,以及现实中的美国、中国),有的国家没有战略可以选择(比如说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及东亚国家日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对于英国来说,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论,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边缘地带国家联盟,对付大陆国家;另一种是与大陆国家联盟,对付边缘地带国家。当然这种说法因为高度提炼、浓缩而使得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转换时机和挑选对象则非常复杂,它需要敏锐的观察、果断的选择以及大胆的投入。

英国的独特优势就在于一条英吉利海峡,它是英国之所以伟大的根源。海峡作为一个地理现实,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问题是,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英吉利海峡对于人类来说变得越来越窄了。在十八世纪保卫英吉利海峡,跟在二十世纪保卫英吉利海峡完全是两个概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英国必须越来越早、越来越深地插手大陆事务,由此造成的维持均势的和平成本以及重建均势的战争成本,比之前的几个世纪高昂得多。而且随着工业化的全面普及,工业效率创造的财富,很快赶上了英国长期依仗的殖民地财富优势。法国在普法战争之后,德国在一战之后迅速恢复到原有发展水平的速度之快,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在二十世纪初期,英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被迫与宽阔的大西洋进行竞争,英国从而陷入某种形式上的海陆夹击的困境,英国传统的岛国优势在美国崛起之后,实际上已经丧失了。

对于西班牙来说,它是极为少数的存在优越海洋环境,同时存在天然疆界的欧洲大陆国家,但是显而易见,它走了一条歪路。

对于美国来说,一般的看法是认为美国延续了英国的战略思维,无非是英国之于欧洲,而美国之于亚欧大陆而已。不过我认为美国人早已经走得太远,英美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美国谋求优势远大于均势。简单的亚欧大陆均势已经不能满足美国人的胃口,即使此种均势已经非常符合美国利益。理想是美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理想,总不免有些令人伤感。美国或许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帝国,但也可以说,它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无所不能,一手遮天。追求绝对优势或者绝对安全的欲望最终将会严重伤害美国利益。

不同于英国彻底的实用主义,美国自诩的实用主义其实非常不彻底,此时就会表现为战略上的轻佻,这也是美国在二战之后频繁掉入冷战陷阱,无比强大的国力被大肆挥霍浪费以至于优势逐渐削弱(最终消失)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群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穿越到现在统治美国,那么我想亚欧大陆的国家还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英国人的战略如此正确,为什么反而被美国所取代?我认为这主要是一个体量的原因。就好比俄国为了克服西伯利亚恶劣的泥泞地表,设计了一种体量巨大从而通过性能极佳的超级卡车;反观如果是一辆标准卡车,一旦驶入西伯利亚,巨大的泥泞会把整辆车直接吞没。马力再大、技术再好也无法弥补体量的缺陷。

马汉是从英美海洋国家的心态出发阐述海权。几百年的历史表明,胜利国家都是因为控制了海洋,而失败国家都可以从大陆上找到原因。而先前只有一个强国没有大陆的纠缠,那就是放弃加莱之后的英国,之后又有一个强国也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那就是打赢了南北战争的美国。我想未来还会有一个国家不存在这方面的困难,那就是赢得了冷战胜利的中国。

对于法国来说,它的地理特点就是处在欧洲最为平坦、富饶的一块陆地上。法国是欧洲的传统大国,即使没有天然疆界,也可以依靠强大的国力维持自身的安全,当然,削弱周边国家也是法国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法国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是走得太远了;但是如果要求法国必须走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那又太难了。

纵观几百年来的历史,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海洋国家,关键在于必须告别陆地上的麻烦,这对于一个岛国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英国和日本也曾先后在大陆折戟),对于一个大陆国家来说则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强势的外部大国的操纵下。

中国是一个在战略上有选择余地的国家,拥有这种权力的国家其实是不多的,屈指可数。

如果中国接受现有国际秩序,那么我们只需简单地维持一支低成本的海军,老老实实地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进口西方定价体系下的昂贵资源,为全世界提供廉价商品,当然其中大部分利润为西方抽走;如果中国希望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显然我们必须在海军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那么如何判断中国正在尝试或者已经成为一个海洋国家了呢?

当我们必须阻止沿着朝鲜半岛推进的敌人,不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时候;当我们试图维持中南半岛的均势,不再选择从云南和广西出发的时候;当我们任意驰骋在印度洋,不再托辞于海盗的时候;当我们进入北冰洋受到沿岸国家欢迎的时候;当加勒比海国家发出正义呼声而不再感觉孤立无援的时候,中国就能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海洋国家。

再次,发展海权不要为传统偏见所束缚。

关于海洋民族、大陆民族的神话:

人类是生存在陆地上的生物,走向波涛汹涌的海洋不得不解释为生存之道,正所谓靠海吃海;但是由此赢得了生存竞争的胜利,实乃出人意料,而非刻意安排。英国为了避免欧洲大陆强国的入侵,不得不对命运进行抗争,由此造成了辉煌,最后却对另一个海权国家屈膝。

人类居住的环境各有不同,有的国家是海岛或者半岛,侧重海洋,故谓之海洋国家;有的国家完全是身处大陆,故谓之大陆国家。但是如果说由此产生了什么海洋性格,大陆性格,那就是历史经验总结过度了。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天生的海洋民族,或者与之对应的天生的大陆民族。哪怕是从沙漠里走出来的阿拉伯人,一旦驾帆出海也是得心应手;后来的突厥草原民族,伊比利亚山地民族都成为了海上枭雄,更不必说中国在东汉时期就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

当所谓的海洋文明获得成功的时候,它就会把一切对立的失败的相对落后的文明归结为大陆文明,然后扣上专制、落后、停滞、野蛮等一系列帽子,甚至连西班牙、法国等殖民同伙都扣上了拉丁帽子,更不用说其他第三世界的受害者。

这里插一句话,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认为东方人没有创造力,显然这种天赋只能出于西方人,当然主要问题还是体制,包括政治体制啦,教育体制啦……这个观点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现在的中国父母们对于老实孩子忧心忡忡。

现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在性能或者造型方面的确不够酷,但是这种情况并非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造成的。中国古代向来以出口奢侈品著称,不过当时也只有奢侈品才能禁得起远途运输的成本,大宗民用物资根本不行。当代西方产品的高端形象,是近代西方在科技发展、暴力输出以及由此造成的话语权等各个方面建立起来的非凡成就所塑造的,中国要赶上这个步伐,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如果说什么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之类的理由,无疑是用脑过度。

中国的产品不够酷,问题是什么最酷?要改变中国产品不够酷的问题,仅仅依靠所谓的创新能力是不行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国家以及文明的形象问题。如果别人认为这个国家只能生产廉价产品,政治上温顺如羊,军事上不堪一击,消费者是不会认可这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很酷、附加值很高。

关于近海防御的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不存在一支防御性的海军。海军的作用是保护海洋,而不是保护陆地。

随着时代的进步,导弹和战术飞机的普及,一般国家都可以对狭窄水域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仅仅需要完成本土防御,只需要第二炮兵和岸基空军即可,何须海军?

海军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利用廉价且四通八达的海路进行兵力输送和火力投掷的军种。海军的作用,要么封锁敌方,要么主力决战,从国土防御的角度出发,它没有优势,还不如战术空军。

从根本上来说,海军不是防御性的。防御意味着点、线分兵,而分兵则是海军的大忌。海军是机动性的力量,它的舞台,永远是大洋。

中国现在的近海防御战略,是清代以来的以陆制海战略的延续,在自给自足的短缺年代,这是一种可以满足生存的战略,而绝非胜利的战略;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这是一种坐以待毙的战略。

关于海军建设和国力消耗的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将大量资源用于海军建设,其实不然。我们不能单纯将海军视作国民财富的消耗品,或者大国门面的装饰品,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它会增加中国工商业的优势。

中国不能永远象现在一样,在手无寸铁的前提下,仅仅依靠效率跟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进行竞争。如果我们不对目前的做法加以修正,就无法克服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资源瓶颈,国家也就丧失了希望。希望有一天,在牵涉利益的国家发生动乱的时候,中国能做的不仅仅是撤侨。一个国家不能通过有组织有效率的撤侨,来体现自己的强大或者优越性。

中国现在的航线安全是没有保证的,因为全球的主要航道都控制在海权大国的手中。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搭车的战略,但是这种廉价战略很难避免中国被司机一脚踹下车。中国,太庞大,以至于绝对不能依靠别人的善意而生存,除非中国愿意停下自己的脚步;而在别人的善意范围内,是不会允许中国尽情绽放的。

中国经常说自己没有称霸的企图,首要问题是解决国内的问题。问题是中国那么大,如果把国内问题解决好了,世界问题差不多也解决了。而且我认为,不把世界问题解决了,国内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现在中国经常争论“韬光养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就好比美国在二十世纪前期对于孤立主义的争论。实际上真正的问题不是要不要“韬光养晦”,而是什么时候结束“韬光养晦”。是否结束韬光养晦没什么好争论的,再保守的战略人士也认为“韬光养晦”只不过是权益之计,是手段而非目的,唯一需要争论的就是时机的问题。

为了结束争论,等到“韬光养晦”战略的修正,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海军。不过现在的中国,很难奢望遇到类似美国之于二战那样的历史标志性事件和崛起的良机。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否可以充当类似的历史事件?现在还不得而知。使用力量需要谨慎,但是准备力量却时不我待。

王朝更迭都是趁你病要你命,斯巴达克斯不可能在罗马如日中天的时候造反成功。其实帝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幻象,老百姓认可你是帝国,你就是帝国;不认可你是帝国,也就是轰隆一下。帝国不完全依靠力量,它需要道义基础。美国从威尔逊开始,就一直在打这个基础,打得很扎实,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扎实的,但是这个基础在2003年彻底松动了。

马汉式海权理论的缺陷

绝大部分国家都靠海,而且地理位置都举足轻重,因为海洋是一体的。

随着现代农业革命的兴起,食物变得廉价充足,各国人口都出现爆发式增长,现在千万级别人口的国家非常普遍,印度、印尼等国家基本可以认为具有无限的人力,巴西的人口也接近两亿,而且年龄结构非常年轻,应该来说是极其有利。至于民族特性,如果不是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哪个国家或者民族会主动放弃有利可图的事业?

马汉当年讲述海权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祖国美国,随后海权论又被欧洲列强和东亚强国日本所接受。这些国家在组织能力以及工业水平方面,都基本一致。所以马汉的海权只有六要素,而对这两方面基本没有展开叙述。但是真正困扰一个国家成为海权国家的不利因素,却是这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工业水平。

如果用海权六要素硬套,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很多国家都具备成为海权国家的要件。但是很难想象上述这些国家会成为海权国家,我想马汉当年也不会对着这些无足轻重的国家阐述自己的理论。其实不用过于严谨地考证这些国家,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工业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海权事业,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

判断一个政府是否运行良好,不在于他的产生方式是否符合某些基于文本的空泛概念,而在于它是否具有足够的权威以推动自己的政策(关于这点,请参考亨廷顿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参考大英帝国的历史,它的政府可以说是腐败的,但是它运行良好。一个运行不够良好的政府,政策的执行效率低下是必然的,腐败的帽子必然随之而来,扣得结结实实。就好像军纪跟战斗力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但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就没有军纪可言了。

清朝自康雍乾三朝之后,所谓的中央集权基本处于逐渐崩溃的过程。在乾隆晚期,帝国的经济已经基本告别了巅峰时期,之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权凌辱,作为货币的白银储备大量流失,各地豪强纷纷崛起,国家彻底丧失社会管控的能力,从而根本无力对必要的社会改革提供足够的政治保障,以及为燃眉之急的工业化进程筹措资金。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基本上又花了一百年时间,从而解决组织能力低下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首先在于树立一个有效的政治权威;清政府的瓦解,民国的成立,根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各地纷纷成立的所谓政党,完全是一群小丑。难以想象有人居然认为一纸宪法就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真是愚不可及。当时中国最强悍、最有前途的政治人物袁世凯,又由于采取了不合时宜的政治手段,遂在短时间之内就丧失了政治信誉,还搭上了性命。其实袁世凯的命运实在是太悲催,法国大革命之后,尚有拿破仑之帝制复辟,而拥有千年帝制历史的中国,却如此彻底地接受了共和,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民国后期的历史,也只不过建立了一个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割据局面,没有根本性的触动;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面临的问题,应对的手段,也没有能力进行分析,更没有能力进行解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集中体现了国民党的落后于时代,从而使得国民党在政治上彻底告别了中国,军事上的失败也随之而来。实际上民国除了废除帝制之外,基本继承了明清封建传统社会的落后基因,根本谈不上所谓的革命。

中国之所以能改变近代的悲惨命运,起码百分之九九要归功于中国拥有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她的传奇经历,已经使得第一代共产党人成为圣徒;她的苦难历程,完全是在代替中华民族受难;她的斗争智慧,是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新锐思想的完美结合。共产党注定要成功,因为他们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共产党不能失败,因为他们的命运已经跟中国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

简略地重温一下我党的伟大历程。我党并非一开始就伟大光荣正确了,革命初期悲催得很,因为根据俄国经验,革命是很快很欢乐的,结果我党就变得很傻很天真,革命早期的奋斗完全归于失败。俄国的历史从来就是由上而下的,俄国革命也是如此,控制了几个大城市之后,革命才在全国逐步地取得了胜利。但是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是一个多中心的国家,即使首都沦陷,也不足以征服中国;于是中国革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率领下转化为基层动员,一直坚持到革命的完全胜利。

一个建立在基层之上的国家,就拥有了强大的动员能力,这是一切事业得到发展的根本前提。于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就此诞生了。

其次,建立一个有效的分配体系,这个体系必须让全体人民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力,让大部分人满意,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然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富裕起来。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社会主义就是要行天道。所以个人认为,慈善事业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并不是一种光荣。

再次,一般认为土地革命是革命成功的关键,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起来的主权信用货币体系,更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的货币史经常在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游走。中国创造了最早的纸币,但是由于王朝战争以及社会动乱以及政府操作不力等诸多原因,宋、元、明的信用货币体系无不崩溃。

问题是中国用于货币的金属(白银和黄铜)储量极少,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实际上是依靠白银的大量进口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加速了宝钞制度的毁灭。但是中国对于白银的进口基本上是不可控的,只是简单依靠中国商品的优势地位进行保证,一旦遇到外国强势商品(如鸦片)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一般很难想象,中国明清时期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如此严重的影响)。1935年,国民党试图通过发行法币结束中国的银本位,但是法币走了中国历代信用货币的老路,唯一的区别只是崩溃的速度可谓最快。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人民币的发行,中国建立了稳健的国家预算体制,可靠的人民币为工业化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一举解决了困扰中国千年的货币问题,这是功德无量的伟业。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一直在解决工业化的问题。

工业水平对于海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马汉却几乎略去不提,具体原因前面已经讲到,但是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彼得大帝时期的俄国,为什么能够迅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为当时欧洲的军工技术正好发展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尤其在火器和造船方面,此后百余年时间之内几乎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同时近代军队的操典技术通过专业的军事职业教育以及人才的流动,从荷兰传播到斯堪的纳维亚,再传播到俄国,进展顺利。这些有利条件使得俄国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变革拥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跟上欧洲的脚步,即使水准低一些,但是依靠规模优势,依然保证俄国在欧洲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在俄国取得胜利,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开始其伟大的实践。作为在工业化背景成长起来的政党组织,工业化是共产党的图腾。不过俄国经常处于追赶状态,一旦西方出现革命性的技术革命,俄国总不免趋于落后状态。如何实现工业技术的自我更新升级,是后发工业国家的一个真正的问题。

但是中国在接受十九世纪中期的历史教训之后,反应迟钝、动作缓慢不说,西方却在酝酿一场激进的军事科技革命,后膛钢炮取代了前膛铸铁炮,蒸汽动力取代了风帆动力;同时铁路、电报、有线电话一直到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眩,历史没有给中国留出足够的追赶时间。工业化在初期,实际上是一个消费者,它在成长过程中,为了支付一切必要的基础建设、生产设备、技术研发、工人生计等费用,需要吞噬大量的原始资本和宝贵资源。西方强国通过对内剥削,对外掠夺,加上几百年发展时间才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多么艰苦,多么漫长。

幸运的是中国在恰当的时机,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执政党,领导了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虽然外部世界长期封锁,但是封锁其实也是一种市场保护,起码保证了中国不受干扰地开展工业化,因为稚嫩时期的中国工业制造的产品,完全不可能与发达国家进行有效竞争。

关于中国如何完成原始积累的问题,我认为并非一般认为的工农业剪刀差,而是基于中国庞大劳动力的释放,很多经济史学者将之称为“勤劳革命”。

我们现在去翻一些民国文人的回忆录,就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情况,中国的劳动力数量极其庞大,雇佣成本极其廉价,但是即使如此,在农闲期间大量的劳动力其实根本无所事事,顶多在路口争揽一些挑夫等体力活儿。相对而言,印度等国家直到现在还找不到释放本国劳动力的办法,很多人将之归结于民族性格,但是这些帽子,也一度扣在中国人的头上。

中国的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且刻苦耐劳,只要稍加培训,完全可以胜任非常复杂的工作。个别家境优越能够读书深造的学子,往往能够创造学业方面的神话。一旦数量庞大的中国人被有效地组织起来,中国就能创造奇迹。这一点终于在新中国做到了。

就当下而言,如果一个国家连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都无法自产,这个国家会成为传说中的海权国家吗?显然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印度、巴西或者印尼在海权事业方面前途黯淡的主要原因。五十年代毛主席五次挥毫,写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但是受困于中国尚显稚嫩的工业化水平和窘迫的财力,大海军的梦想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陆海空乃至航天事业都受限于“心脏病”问题,也就是动力问题。通过新中国几十年的建设,现在可以说,陆军的动力问题基本解决,1500匹的大马力坦克发动机毫无压力;空军方面,太行涡扇发动机已经在双发的J11和单发的J10装机成功,此举意义重大,我认为不亚于核试验成功,东方红上天;海军方面,最新锐的054护卫舰不得不使用柴油动力,而让人担忧它是否能够伴随未来的航母进行高速机动。

海军建设向来以成本巨大,技术复杂著称,有所谓“百年海军”之称。在通往大海军的道路上,虽然困难重重,挑战艰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太大而丧失前进的信心。在美国蒸汽时代海军的起步阶段,运行稳定的大功率蒸汽机、大口径后膛火炮,高性能钢板以及军舰整体设计制造技术,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也绝非轻而易举。从美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历史来看,美国从秘鲁层次的海军,发展到与英帝国等量齐观,不超过四十年时间,当然考虑到之前工业化的过程,这个时间还应该更长一些。

在这里我简单摘取两条资料:

1.从2008年12月26日护航编队从三亚起航,到2009年4月12日出色完成任务,在120多天里,169号“武汉”舰上的QC280没有发生影响航行及正常护航任务的故障和事故,证明了其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展现出我国燃气轮机的工业实力。在随后进行的维护中,工作人员对QC280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发现其整体重要部件仍处于十分良好的状态,不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这正式宣布我国跨入世界先进燃气轮机工业国家。至此,长期困扰我国海军舰艇“心脏病”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2011 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所长马伟明记一等功。综合电力推进和电磁弹射是马伟明院士主要的研究方向。

——

由此可以证明,中国已经在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综合电力推进等海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只要下定决心彻底攻克以综合电力推进为标志的下一代主力战舰核心技术,一支全电驱动的中国海军将不可阻挡。

海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阐述其重要性已经不存在太大的意义了(因为此点已经非常清晰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关键是如果实现达成海权,并实现可持续的辉煌。

英国人几百年成功的帝国历史,的确存在很强的战略正确的因素。但是这种成功的战略,并非是说某个伟大人物一开始就谋划好了,然后他以及他的继承人前赴后继地沿着这条道路就走向了成功。对于英国来说,走向海洋首先是为了生存,逐步演化为胜利的战略,当前的中国也是如此。

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要发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搏二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纵观欧洲历史,葡萄牙在被西班牙兼并之前,国王却在非洲发动冒险远征;荷兰倒是一心一意开拓海洋,但是西班牙和法国的野心不在其掌控范围之内,荷兰被迫在陆地上耗费巨资和人力进行对贸易毫无帮助的陆战,最后由于受到海陆夹击而衰败;西班牙、法国自我削弱于欧洲大陆,而德国、俄国则是因为地理问题长期受到海权国家的围堵而发展受阻乃至分崩离析。

当前的中国,已经跨越了海权发展最为艰困的历史阶段,我们跟周边国家基本解决了边界问题,没有那个国家敢从陆地上入侵中国;中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一个强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品生产就数量而言,已经没有对手;贸易和航运事业蓬勃发展,世界性大港星罗棋布,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在这种情况下,海军成为中国突破战略瓶颈的唯一短板。

在马汉的时代,如果一个国家的舰队纯粹建立在战斗的基础上,而缺乏国家在工业、贸易以及海外殖民地方面的配合,那么这支舰队的前途是非常渺茫的。这也是多支欧洲大陆国家的舰队试图挑战英国而无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是我们又看到,现在的美国维持着一支极为强大的舰队,其规模之宏大,优势之明显,让两强时代的英国海军也望尘莫及。但是很难说这支舰队是为了保护美国的贸易而存在的,因为简单维系贸易并不需要如果庞大的舰队,而美国的对外贸易在全世界所占的比例,也一再下滑。由此可见,当前的国际政治现实已经非马汉所能预见了,在后殖民主义时代,帝国模式已经发生非常重大的改变,金融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工业和贸易。当然有人说美国的科技依然领先全球,其实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在大多数领域也独步天下,但是这无法改变西班牙帝国在下一个世纪无奈陨落的现实。

海洋是自由的,自由就意味着冲突。

在各个历史时期,陆权国家不在少数,但是海权国家基本是唯一的。从葡萄牙和荷兰带有贸易垄断性质的海权,再到英美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海上霸权,海权国家的历史传承有序。

海权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断地向更精明、更强悍、核心更庞大以及拥有最强大生产力的国家转移。我想,历史不可能终结。

同类推荐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书中内容包括:风清气正得民心、安全健康顺民意、衣食住行惠民生、改革新政与民享、社会和谐遂民愿等。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妖孽妃

    腹黑王爷妖孽妃

    她从21世纪重生乱城异世,成为毒叟之徒乱城之主,本以为人生从此开挂,怎奈一个谎言,被最爱之人推入深渊,含恨离世。再次重生,沦为相府庶女,背负妖孽骂名,前世今生的执念在血液里沸腾燃烧,她誓要断情绝爱,焚尽天下,却再次陷入感情与权欲的漩涡……她从地狱归来,浴血重生,用业火燃尽所有期待。若天下以你为耻,我就用这天下为聘,迎你过门,十里红妆铺就宁王盛千烨深情执手。当深爱的百里暮杨登上皇位,却换来无穷深宫寂寞。倾城的容颜迷失的心,死缠烂打的妖孽颜如邀的感情纯粹而热烈,无论是欧阳匪或是云漾的身份,都注定此生与之纠缠不清。三世重生,看尽繁华。轮回错付只为等待携手白头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渤海考

    渤海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年级,我开始注意他

    六年级,我开始注意他

    刚进校园,大家彼此还很陌生........
  • 鬼画皮:午夜十二点

    鬼画皮:午夜十二点

    【已完结】滴答,滴答,老钟缓缓移动着它的秒针,滴答,滴答,一只修长的玉手缓缓抚摸上绝色的脸庞,吹弹可破的肌肤,冰冷到异于常人的体温令人不寒而栗……滴答,滴答,分针缓缓走向十二,与时针重合……滴答,滴答,“多美的装饰品啊,呵呵……我要你的脸……”女鬼温柔的眸子里深不见底,万丈深渊下,是一片冰冷。滴答,滴答,午夜十二点,鬼,来临……
  • 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科普知识大博览)

    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六道阴阳诀

    六道阴阳诀

    这是一个拥有非凡之路的少年,来自一个绝世强者的传承开始了少年的成神之路……诡异的实验室,魂族附体的人类,六道宝盒的传世武器,生化危机的城市,天蛛门的高三七班,谱写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异世界!ps:苹果新书,求给力,求推荐,求收藏!
  • 百叶秋

    百叶秋

    一个阳谋的故事,一个寻找亲情的故事,一个既不搞笑也不好玩的故事
  • 天外飞侠

    天外飞侠

    故事讲述在外星系R星系的一场灭世战争,导致R星系的原住居民面临毁灭。为了生存,R星系领导层通过高科技手段把星系中最优秀的人员传送到外星系的过程中,由于遇到黑洞,发生穿越,到达了古武时代,而引发的总总奇遇。主要在古武时代为了寻找身世之谜,不断地在武林中发生着争斗和奇遇,然后不知不觉融入了古武时代。第二部讲述的是机器战士为了追杀这些飞船中的人员,也在追踪中闯入了古武时代,这时已经二十多年,主要已经长大并领导古武侠客与机器战士战斗,最终消灭了机器战士。第三部讲述的是随着主角记忆的觉醒,决定回到R星系,最终通过星际大联盟消灭了所有的机器战士。
  • 双棍复仇

    双棍复仇

    一个村庄名叫桃园村庄一个哥妹俩出去玩被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到时带走令他们俩去一个地方送他们俩一人一个棍子回家的时候全村人全部死了然后他们长途跋涉走了结果那个高人又出现给他们俩送到蜀山然后哥妹长大了俩有了高强武功有了互相爱的人哥妹俩调查凶手复仇…………………………
  • 柯南·道尔的一生

    柯南·道尔的一生

    本书详实地描述了一个因小说人物成功得享名利却又对这个虚构人物恨之欲其死的作家柯南·道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