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7100000033

第33章 著述教化余泽两岸

——追记南后街董炳章、董执谊父子

董骏

旧时南后街书肆林立。如今走近新修南后街置立的刻书铜像,缕缕书香依稀可闻。两座毗连的院落,错落有致。主座门楣“贞吉居”匾,出自宣统帝师陈宝琛旧题;副座门楣的“董执谊故居”匾,则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新题。老态龙钟的石榴树,仿佛总在诉说曾经卜居于此的父子举人董炳章、董执谊的故事。

在人文荟萃、科甲鼎盛的三坊七巷,父子举人并不稀罕。只因董炳章、董执谊著述教化,余泽海峡两岸,媒体舆论一直有所关注。早在1993年8月31日、9月2日,《新民晚报》和《长江日报》就分别以“福州保护古建筑”和“三坊七巷新貌”为题,特别介绍此故居。2002年作为《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的《福州古厝》初版,特选董家亭池为封面、封底。2012年3月22日《福建日报》刊登《一部书与一个城市的记忆——纪念〈闽都别记〉正式出版100周年》。4月1日海峡都市报刊登《文章千古事,百年身后名——〈闽都别记〉背后的故事》。8月30日福州晚报刊登《闽都文化的璀璨明珠——纪念〈闽都别记〉刊行100周年》。贞吉居的文化底蕴,于此可见。地契标明房产原为寓此先祖董炳章所置,如今的格局是董执谊光绪壬辰(1892)扩建完成的。

董炳章(1828~1877)祖籍长乐,同治壬戌(1862)举人;又名道行、炳昌,字琅山,号纫兰,取意《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生前担任台湾淡水厅学教谕。

据《长乐县志.循绩》,董炳章初“授(福建)上杭学教谕,修学宫、置祭器、捐俸复月课”。任职多年,为人师表,讲授仁义经,奉行仁义事。董炳章“岁舍絮衣百袭”。《长乐县志》又载“士绅延主讲邑(长乐)琴江书院,严课程,增膏火(生员津贴),文风日盛”。

1874年正值日军侵台,钦差大臣沈葆桢奉旨统管台湾并交涉日军撤兵、防卫、开山抚番、教化等全盘政事。董炳章是幸运的,因为多年执掌教政功绩卓著,深得上司赏识,因此此时他荣调百废待兴的台湾淡水厅担任学教谕,其辖区大致涵盖如今台北大都市圈在内的整个北台湾。董炳章是改制后的淡水厅新履任的首任学教谕。此前“淡厅初辟,土虽沃衍,民多杂处;革故鼎新,责在贤吏”。淡水既为要地,亟待开化。“故今之筹台者自当以淡水为枢要,势使然也,地薄边陲为沿海七省藩卫”。又“淡水居其北,辟治甫百余年,抑更荒矣”。

当然,董炳章专司淡水厅“立教设养”,只是沈葆桢统管诸政局部之一环节。董炳章既庆幸从此大有可为,又深感履新责任重大。此地“文献无徵,冠裳初著”,为兴教化、开民智,董炳章当然只有兢兢业业,勉为其难。董炳章还致力于培训社学骨干,鼓励门人到义塾服务,以使淡水厅多层次教育,均有起色。董炳章结合教学,精研经义,著有“《经义解纷》四卷、《屈蠖斋集》”。明志书院为台湾著名书院。据《长乐县志》记载,董炳章“兼主讲(淡水厅)明志书院,兴学教士如上杭,时台民素好讼,炳章力革之,士习为之一变。”孔子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倡导的是“必也使无讼乎”,大儒谢章铤后来为董炳章陈夫人写的七十寿序,就赞扬后居黄巷的“(陈)惕园(寿祺)既不以一字入公门,其族党亦累世无控案”。上文“炳章力革之”发扬的就是三坊七巷一以贯之的儒教传统。榜样就是力量。文化人“士习一变”,台民之风自然随之渐变。董炳章为辖区教化、进步、安定、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1874年赴任淡水厅教谕起,在3年的时间里董炳章不懈努力,全然不顾精力透支。本当3年任满,即可依例荣升,不料差不了几天他却“卒于任所”。清代居台英年早逝的闽籍教谕,知名的还有台湾府教谕刘家谋(40岁卒于任上)等多人。今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闽籍赴台教谕的官员卒于任上。且看关于1885年赴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的记述——“初到台湾,台北府城无合适的住房,刘铭传只得暂住淡水县署。其时城内尽是水田,房屋很少,大路不通。‘所居县署,半系草房,将佐幕僚,仅堪容膝’”。又1888年布政司邵友濂报告“……台湾知县一班,本年春季病没数人,三次请调闽员,仅来李承诸一人,近又病没……查台地烟瘴横生,水土恶劣,两年间病没厅县十余员”又刘铭传奏称“……加以水土恶劣,人人视为畏途”。而如今台湾繁荣,我们对当年前仆后继献身于台的闽籍清代百官、士民先驱,不禁肃然起敬。

上文提及的淡水城、淡水县署景况尚且如此,再前推约10年(1874~1877)董炳章任职淡水厅教谕期间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董炳章安息了,“上杭、淡水同祀名师祠”——海峡两岸依然桃李芬芳,恩师英年鞠躬尽瘁,台湾学子痛心入骨,于是结伴不辞山海险阻,扶护董炳章灵柩返乡,“门人归其丧”也。董炳章安葬在福州郊外文山里山腰。或许是台湾门人赤子真情感化天公,“十年动乱”中这里因有地下油库,戒备森严。此墓居然躲过浩劫。

董炳章中举次年,夫人才有了独子董执谊,夫妇俩对独子自是关爱有加,让其自幼侍奉父母在闽台教谕署中,学习诗书礼仪。董炳章逝世,陈夫人独撑家门。夫人知书达理,是乡贤陈芷亭(兰泰,林则徐四舅)曾孙女,江苏按察使陈少希长胞妹。董执谊有此家学渊源,当然长而得从名师,学识日进。

董执谊(1863~1942年)名藻翔,号藕根居士。光绪丁酉(1897)举人,博学多才,诗文、联语、书法俱佳。曾短期就任盐官和省咨议局议员,辞归后专心治学。董执谊一生留意乡事,继前辈王应山、陈寿祺、郭柏苍之后,为传承、传播三坊七巷乃至闽台文化做出贡献,是福建省近代文化名人。

董执谊毕生最大的功绩是搜集、联缀包括《闽都佳话》在内的多种民间话本、传抄本,深度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董执谊于宣统辛亥(1911),把自己整理编定本题名为《闽都别记》,并以“里人何求”为笔名,初刊油印25部传世。董执谊1927年又再版石印此书600部。后来闽台多次重版此书,当然无一例外均以董执谊定本为蓝本。《闽都别记》401回,150万言,既是福建乡土文学的瑰宝,又是福建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一部民俗文化鸿篇巨制。

台湾先由台北福州十邑同乡会委托成文书局于1979年影印董执谊石印本,1500页,精装,分订3册;继有罗星塔月刊社1986年根据影印的董执谊石印本修订点校出版铅印繁体本,分装两巨册。台湾影印本出资方为台北福州十邑同乡会,“海内外乡亲均可人手一部”。

《闽都别记》至第242回始着墨台湾的传说,其后还有多回涉及台湾风情故事、地名传说。台湾“议员”张立中称《闽都别记》“如嚼橄榄,回味无穷”。台湾“中央图书馆”原馆长杨崇森撰文《介绍一本奇书——〈闽都别记〉》。杨先生等台湾人士一行三人,还应邀参加了今年8月25日福建省文史馆、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闽都别记》刊行百年暨闽都文化传播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结集《〈闽都别记〉与闽都文化研究文集》,带回台湾交流。

以下分述《闽都别记》成书始末、署名寓意、文化价值。《闽都别记》雏形起于清代乾嘉年间,故事源于说书人口传笔录的话本。两百年来,虽然其中故事,盛传不衰,可是传世底本、抄本零落,“讹脱殊甚”,直至清末未能成书,令人遗憾。董执谊慧眼识珠,从福州望族世家借得抄本,对照参考家藏善本钞本及福建方志,呕心沥血整理、点校、勘误、润饰字句,同时中将大量相关诗文,补充编入《闽都记》最后请人抄正,1911年终于完成这部完整的大型民间文学总集定本。

诚然,此书最终是由董执谊集大成编纂而成,不过原抄本、话本却成于诸人。“里人何求”署名,以“里人”扣合“闽都”,以“何求”寓意纂者“何可求”、“何用求”。这只是创自于董执谊的笔名而已,并非另有何求其人。《闽都别记》初版跋文后署藕根居士识。根据《说文解字》,“董”之本义即藕根;藕根居士实为董居士雅称。于是自然联想,“里人何求”既出于董执谊创意,是否也与“董”姓关联呢?其实“董”字草头之下可拆解为“一俚(里人)”。可见“董”可解作“草(野)一里人”。果然“里人”也出之于“董”。

《闽都别记》以福州方言土语叙述闽中故事,展现了上自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下至清初福州地区风土人情、朝代变迁画卷。其中记录了大量神话传说、风尚掌故、生活习俗、俚语等,不少传说故事发生地延及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东南地区,保存了相关地区的许多历史资料,可补正史、方志之不足,是研究闽越台湾地方史、社会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的重要资料。《闽都别记》故事在闽台和南洋侨胞中世代流传,深入人心。翻开此书,人们不禁陶醉在温馨的乡音、美妙的乡土故事中。《闽都别记》书中的陈靖姑传说,洋洋洒洒二十万言,为两岸信众激赏。事实上《闽都别记》连同从中不断派生、二次创作出的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已成为团结隔海同胞的文化纽带,是维系、激发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无尽乡思、乡情和爱国情怀的精神食粮。

董执谊是闽都著名藏书家、出版家,自幼醉心于乡邦文化,迷恋地方文献,多年“广搜博览”,潜心研究、著述。董执谊另一大贡献是不惜重金,辗转购得明代王应山纂辑的《闽都记》雕版(道光辛卯重镌,书共33卷),全面勘订补版珍藏、刊行,让这一部难得而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董执谊曾将手辑《近人荣哀文件汇订》、善本《三山志》等珍贵文献捐赠省图书馆。在南后街经营“味芸庐”书坊,广交各路文友,收集善本古书,精雕精校刊行一批实用书籍行世,如“味芸庐”版《四书体注》、《陈修园公余医录四种合刻》等适合社会需要的教材、医书。董执谊还亲临实地考察出土碑碣、文物;“郡邑修志,皆礼为顾问”。董执谊厚积薄发,才使他既能胜任《闽都别记》的编纂,又能协助陈衍、何振岱编纂《福建通志》、《福州西湖志》,分修《长乐县志》。此外他还著有《榕城名胜古今考略》、《闽故别录》、《藕根斋摭拾》。劫后余存,至今还有手辑《近人荣哀文件汇订》12卷、《藕根斋存稿》4卷,《惜昔室丛抄》、《藕根斋格言丛抄》、《藕根斋联语丛抄》、《龚易图海防条陈书禀》等20余卷,为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大图书馆等多家藏馆收藏。

董执谊素研考据之学,精鉴、收藏,保护文物,不遗余力。如已为台湾“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宋)“陈万卿墓志”拓片(章专1338),篆额间有董执谊题刻跋语;还有嵌于其自家斋壁的两块宋碑(见于《福建通志.福建金石志.石十》),台湾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

清末以降,社会动乱,文物古迹多有损毁。有鉴于此,民国十九年,董执谊会同陈衍等人发起组织“闽侯古迹保存会”,历时数年修复自汉迄清诸多古迹,如冶山(泉山)、于山戚公祠等。此外,董执谊主持重修福州文庙,“三年寒暑不懈”,还协修福建冶山都城隍庙。当年董执谊撰写的呼吁保护“都城隍庙”诸文,如今于《藕根斋存稿》中还可见到。

明代名臣董应举,是董执谊引以为荣的同宗、敬仰的偶像。董应举为民兴利除患,并曾两度回里御倭、剿寇。董执谊奉母命勉力修复董应举祠一事,谢章铤记述如下:“明贤董崇相有专祠,在府学明伦堂右将圮,藻翔议复之力不能举,太宜人(执谊母)曰是尔之所当为也,费钱末也,即称贷可也”。

董应举所著《崇相集》中,有“严海禁疏”、“筹倭、防寇”各议,并多诸如“倭垂涎鸡笼(今台湾基隆)久矣”、“倭得鸡笼,则闽患不可测”警世告诫。此书至可宝重,董执谊当年费尽周折觅得一部,“为辗转劝人”才如愿重版;台湾于1997年由大通书局有限公司出版此书(《崇相集选录》,列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传播文化遗产,海峡两岸同胞,可谓同心同德。

董执谊爱国爱乡,1932年5月9日,董藻翔(执谊)同陈衍等爱国绅士同集于山戚公祠,拜谒戚继光英灵,声讨当局对日妥协并题名录刻于厅前。董执谊垂垂老矣,还赋诗高歌“一例歼仇志待伸”,可谓苍凉悲壮。董执谊热心文化事业之余,曾主持省会育婴堂、冶山善社、民国八年长乐海啸善后等多项善事。何振岱称其“为善于乡数十年有如一日”。

董执谊一生继承父亲未竟的文化、慈善事业,逝世后与其父合葬于其父寿域。

福建台湾一衣带水,同胞自古血浓于水。董炳章、董执谊谢世后,后人故事还在继续。1945年日本投降,董执谊四孙董碧辰赴台参与接收与清理“日产”,翌年次子董琨生于台北。董琨后来成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博导、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曾多次应邀赴台湾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参与搭建两岸文化交流桥梁。董碧辰全家夫妻子女八人从教,被市政府评为福州首批“教育世家”。“十年动乱”后,一位承董执谊资助的台胞后人,专程回榕瞻仰董执谊故居并回馈董家一张董执谊长髯遗照,包括《三坊七巷志》、《长乐人杰》在内,所有书刊刊用的董执谊相片都本于此。“贞吉居”大厅原有6面文魁匾,是先人及董炳章、董执谊中举相继制作的,毁于“十年动乱”。其后长乐乡亲在祠堂又挂起新制的董炳章、董执谊文魁匾。如今董炳章、董执谊父子故居、合葬墓均列为福州涉台文物,得以保护。

闽台文化百代传承,人们永远铭记先贤!

参考书目

[1][3][8][14]民国《长乐县志》李驹主纂,董藻翔等三人分修。

[2][9][18]谢章铤:《赌棋山庄集.余集.董母陈太宜人七十寿序》,福建省文史馆藏。

[4][7]杨浚纂:《淡水厅志.卷4.学校志》。

[5][6]杨浚纂:《淡水厅志.序言》。

[10]徐万民、周兆利:《刘铭传与台湾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版,第242页。刘铭传:《台北建造衙署庙宇动用地价银两折》,《刘壮肃公奏议》,第290页。

[11][12]徐万民、周兆利著《刘铭传与台湾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版,第203页。刘铭传:《台湾水土恶劣知县员缺请饬部暂宽例章变通补署折》,《刘壮肃公奏议》,第401页。

[15][16]徐杰主编:《〈闽都别记〉与闽都文化研究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台湾杨崇森等人论文。

[17]董执谊:《藕根斋存稿.卷4》,福建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室藏。

[19]何振岱:《执谊同年七十寿序》,《福建文史》2007年第4期,第34页。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天下是我的

    三国之天下是我的

    兵王杨懿被以伤害人质被法院判刑不过立功多次所以被判开除军籍退役,在一次清明节回老家扫墓行踪暴露被以前击毙的犯人的亲人追杀落入山崖重生到了杨彪的儿子杨懿身上。脚踩袁绍,上打曹操,下踢刘备。一统霸业。
  • 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改朝换代那些事儿丛书:周末秦初那些事儿》描述了生动而具体的历史故事,阐述了周末秦初的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了西周的覆亡、春秋战国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秦国的崛起、秦王嬴政的那些事儿、六国毕四海的那些事儿。希望给广大热爱历史的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启发。
  • 温侯陨殇

    温侯陨殇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他远去的背影最终也似乎没找到答案。
  • 三国之云风起

    三国之云风起

    (穿越,地点:落凤坡)咦,不小心穿越了。还不知什么情况,前面一个骑着白马长相奇怪的将军突然转身问道:“听说汝是西川人士,可知这地名为何?”正想支支吾吾的怎么混过去,忽然另一些零碎的记忆纷涌而至。不禁脱口到:“回军师,此地名为落凤坡。”此言一出,心里万千草泥马飘过,还有这么玩人的吗?
  • 我出生以后的见闻

    我出生以后的见闻

    自小到大20年的生活见闻了解县城乡村的变迁
热门推荐
  • 越鹿重生四十九日双魂之人

    越鹿重生四十九日双魂之人

    现世任务失败,坠崖偶遇重生门,遇蓝鹿寄魂重生,不料重生之生与她命劫相克,,却意外给了身体原主四十九日新生。期间,成为他的妃,却用两种个性面对他四十九日,可一个她爱上他,另一个她,心却另有所属,四十九日后,她是该跟随自己的本意,还是完成‘她’最后的愿望,去寻他
  • 做人的心计

    做人的心计

    本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故事,全面总结了做人所应该具备的“心计”: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把握好自己的人脉、做人一定要学会低头、做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等。
  • 混迹在游戏里的日子

    混迹在游戏里的日子

    看着金光发光的游戏币,苏牧满眼都是小星星,可这些不足以让他成为游戏中最富有的玩家,于是,他做了个连自己都害怕的决定,从此,鸡飞狗跳。战争世界的势力错综复杂,种种迹象表明,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打手,需有一智慧的头脑,实力和人脉同样重要。如果说把游戏比作坑,那么,苏牧就是无底洞。:嗯,本书全部免费,这下你们该收藏了吧!
  • 玄古问剑录

    玄古问剑录

    世上有玄古一地,以剑为尊。玄古子民,无论人鬼妖魔仙,均修炼剑气,以证剑道。问剑问心,起剑舞兮,御剑天下,劫剑毁兮,无剑无我,逍遥游兮。看那少年郎倚剑逆命,降妖斩鬼,诛魔封仙,以大慈悲心,渡迷茫之人心,以归正道。
  • 划过指尖的爱

    划过指尖的爱

    上帝在TFBOYS身边安排了三个令他们爱到骨髓女生,本以为会相守一生,而她们却……
  • 我的异世地下城

    我的异世地下城

    因为地图非常多啊,就不要具体介绍了吧,还有剑技什么的因为非常复杂也直接省略吧,哎哎,算了,干脆就说其实是一个你绝对无法想象的世界
  • 雪妖皇

    雪妖皇

    雪兔成人,争锋世间,鲜血铺成英雄路,白骨塑成向前梯,可叹,已是尸骨成山,微微一笑看周天,谁能俯瞰世间?
  • 错爱边伯贤

    错爱边伯贤

    一场注定错误的爱情你是否还会选择相遇一场华丽的短暂的梦一个残酷而漫长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的结局却无法预料到的开始也许这就是命运但你也可以选择违背天命当爱可以穿梭时空来守望相爱的两个人是否可以成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二次元与修真者

    二次元与修真者

    就算是海贼王中,独一无二的恶魔果实能力……就算是火影忍者中,被称为禁忌的超级忍术……就算是妖精的尾巴中,已经失传的灭龙魔法……就算是死神中,队长级别的卍解……就算是魔兽争霸中,英雄人物的技能……就算是二次元世界中,最高傲的女神……只要我想,都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