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6500000015

第15章 世事似梦,如露如电(1)

金钱美色皆如梦幻。眼中有色,心中无色的人,像一团硬铁,刀枪剑戟刺不透。视女色如众生色,心中无有贪恋,只有悲悯,自然无视一切艳色。不能把心修行到无欲无贪境界的人,天地宇宙都是阿鼻地狱。

身是忧苦的根本

天气十分炎热,在一棵大树下,有四个和尚一边乘凉,一边讨论什么是人生的苦难。

其中一个和尚发表意见说:“我觉得人生最苦最大的忧患莫过于色欲了。如果淫心不能断除,就没有办法人道了。”

另一个人也说出了自己的感想,他道:“人生的忧患没有比饮食更重大的了。人一旦面临饥渴的时候,什么事都干不了。”

又一个人道:“我以为嗔恚是人生最大的忧患,‘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心会使人受到无量的罪刑。”

最后一人道:“恐怖与畏惧是人间的忧患,每天生活在恐怖畏惧之中,就得不到一点儿安宁了。”

这四个人在高谈阔论的时候,正巧他们的师父走来了。听了他们的谈话,师父对他们说:“作为修道者,能够时常这样聚会在一起,检讨自己对修学上的看法,这是很可喜的事。不过,听到你们方才所述说的理论,虽然说得有理,但却不是究竟的道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天下苦恼忧患的根源,那就是因为有这五个蕴假合的色身,身是造成一切忧苦的根本。”

徒弟们问道:“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脱呢?”

师父说:“饥渴寒热,烦恼惊怖,色欲怨祸,都是由身体感受得来的;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众生互相残害,以至于在六道中沉沦,生死不息,也都是由身体造出来的。要想脱离这世间的苦,就必须求得寂灭,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离苦。摄住贪欲的心,熄灭嗔恚的火,对世间虚幻的外境,用淡泊的态度去应对它,久而久之,寂灭自然会现前了。”

禅释生活

为什么说身是造成一切忧苦的根本呢?

肉体在佛典里称为色身,而世上的一切盛衰荣辱,离合悲欢,在佛典上总称尘境。色身与尘境,都是从一念无明而生的,是虚妄之虚妄。凡夫妄认色身为我,妄认尘境真有得失荣辱,便是以妄逐妄,色身爱缚不除,终不能超出三界。

我们又该怎样打破对色身的执著呢?

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了。

有一个比丘,他喜欢经常洗澡,洗完澡后用酥油等物涂抹全身。将身体弄得十分洁净香滑。对于吃的穿的,他也十分讲究。总之一句话,他很珍惜和爱护他的肉体。

可是佛门修持方法中,最要紧的就是把一切幻色妄境看得清楚透彻。知道哪些是幻妄的,不能因为它们引起什么爱憎好恶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会缠缚着人们的智慧叫人执迷不悟。这位比丘,正因为有了色身的爱缚,所以修了好久,也不能求得圣道。

他自己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后来听说摩罗国有一位优波笈多尊者,是位已经得道的高僧。他便跋山涉水去请教尊者。尊者见到比丘前来顶礼求法,一眼就看出比丘的病根在于色身的束缚未除,便对他说:“你若能听我的话,我便教给你圣道。”比丘自然很高兴地答应了。

于是,尊者便带比丘来到山中,然后运用法术,变出了一棵大树,尊者叫比丘爬上树去,比丘便努力地爬了上去,根据尊者的意思,爬到一枝横伸出的树枝上,静静地等着。尊者又用法术在树下变出了一个大陷坑,有一千节臂膀臂膀那么大,一千节臂膀臂膀那么深。

比丘在树上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早知道树下有这么大的坑,我是决不会爬上来的,可是师父为什么要我冒这个险呢?”

正当比丘吓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只听得尊者在树下厉声喝道:“把你的两脚放开!”

比丘虽然很害怕,但是刚才说过要听师父的话,无奈之下,只得把两脚慢慢地放开,两只手却抓得更紧了。谁知尊者又喝令他松开一只手,比丘也勉强放开了左手,单靠右手牢牢地抓住树枝。

尊者又道:“把右手也放开!”

比丘觉得再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了,苦着脸哀求道:“师父慈悲。弟子若再放开右手,我会立即掉入深坑,准会跌成肉酱。”

尊者厉声说道:“你刚说要听从我的话,怎么现在就违背起来了?”

比丘心想:“只要能得闻圣道,这个身子即使跌烂也算不了什么。”只这一个念头,就已消除了比丘色身的爱缚。于是,比丘便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纵身一跃便跳了下去,但许久还不曾跌到坑底。等他微微睁开眼睛时,奇怪,自己还是好端端地站在师父旁边。什么树呀坑呀,都不见了,于是比丘恍然大悟:原来树和坑都是幻化出来,虚妄不实的。

“再进一步推究,那我这个色身不也是幻化出来的吗?”想到这里,比丘的色身爱缚便彻底解除了。后又得尊者给他说法,不久,比丘便证得了罗汉果。

珠宝不自知

菩提达摩未出家时叫菩提多罗,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月净多罗和二哥功德多罗。

有一次,般若多罗指着一堆珠宝问达摩三兄弟:“世上还有比这些珠宝更好的东西吗?”

大哥月净多罗回答道:“没有,这些珠宝乃我们王者之家最为珍贵的东西,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这些宝物了。”

二哥功德多罗也回答道:“我没有见过世上还有比这些宝物更珍贵的东西。”

惟有老三菩提多罗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我认为两位哥哥的话说得不对,这些珠宝其实没有什么价值。”

两位兄长齐声责问道:“为什么这些珠宝没有价值,有价值的又是什么?”

菩提多罗说道:“因为这些珠宝自身不能认知自己的价值,必须借助人们的智能去分辨,否则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没有知觉的东西而已,而佛陀说的佛法真理才是法宝。法宝是由人们的般若所发挥出来的智能,不仅能自照,而且还能区分形形色色的珠宝,更能分辨世间与一切善恶诸法。所以在各种宝物中,最尊贵的应该是佛法真理。”

般若多罗对菩提达摩的回答十分满意。

禅释生活

在禅者眼中,珠宝是什么样的呢?

无论多么珍贵的珠宝,在修禅者看来,只能勾起人的贪欲,变成修行的障碍。安于贫困,反而能够法喜充满,终日乐道。

阿育王是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帝王,他当政期间统一了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他有一个弟弟早年出家为僧,并且已经证得了圣果。阿育王十分高兴,将弟弟接回皇宫,并为他提供最精美的饮食,最华丽的袈裟,最舒服的卧室以及最周到的服侍……

然而,弟弟却整天闷闷不乐,阿育王实在想不出其中的原因,就询问弟弟,弟弟说:“我本来居住在寂静的林中,清心寡欲,自在得如水中鱼,自由得像空中鸟。为什么你偏偏要将我困在这豪华的牢笼之中?要知道,对于鱼和鸟来说,就算是给它们铺满珍宝的鱼缸和金银编织的茏子,那也是禁锢它们的牢狱啊!同样,世间的财宝、美色、名声、佳肴、安乐窝,也是禅者的牢狱,修行的障碍。必须舍弃这五欲,我们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

弟弟又说:“我已经脱离了人间的桎梏,以禅悦为食,以法喜为乐,终日与万籁同呼吸,与山川共安眠,一席蒲团涵盖山河大地,一只斗笠尽收日月星辰。因此,被你再次强行拉入世间的泥沼,我怎能不愁云满面呢?”于是,阿育王不再强迫弟弟住在皇宫,任其安贫乐道,隐遁山林。

身外之物

有一次,新月禅师在香港讲经,期间遇到一位拥有很多金银珠宝的居士,这位居士拉着禅师一同前往银行,他想让禅师去见识见识那些珠宝,因为他的珠宝放在银行保险柜里了。

到了银行,他们通过层层的关卡之后才来到保险库。居士打开保险箱取出金银珠宝。这时禅师说道:“这是你的?你就这么一点点吗?”

听了这话,居士心里很不痛快。他说:“这些珠宝都是我花大价钱买下的,全部都是我的。因为这些珠宝非常贵重,所以不敢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偷走;也不敢戴在手上,怕被人抢劫,所以就放在银行保险柜里,但它们的的确确都是我的。”

这时,禅师说:“如果这样也算是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银楼里的珠宝都是我的,为什么?我到那里,叫人拿出来给我看看、摸摸,好!然后收起来,让他们给我保管好,这和你放在银行保险柜里的珠宝有什么两样?”

禅释生活

钱财都是谁的?

人们常沉溺于“我执”的观念之中,即“是我的”之观念,尤其面对钱财时这种观念表现得更为突出。禅师开示居士: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不过是身外之物,意在破除“我执”观念。

关于钱财,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阎王爷让两个灵魂去投胎。他们面临的只有两种命运的选择:一个人一生总是舍弃,不停地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他人,可以用“给他、给他”概括;另一位则恰恰相反,他所接触到的所有人,都要给他财物,用“给我,给我”来说明他的命运最为精确。

那个前世为官之人,在做官时,总是想方设法捞取钱财,所有到他衙门办事的人都必须给他送礼,“给我、给我”,早已成了他的习惯。所以,他马上将那个“给我”的命运抢到了自己的手里。而另一个人前生虽然不富裕,却乐善好施,并且,在救济他人的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一种独有的乐趣。因此,他在阎王爷面前选择了“给他”的命运。

那个选择“给我”的人转世成了一个乞丐——只有乞丐总是“给我,给我,给我!”不停地索要。

而那个选择了“给他”的人转世成了一位大慈善家,同时也是大实业家、大富豪。因为做慈善家,首先必须有滚滚财源,才能不停地施舍。

不过一念间

工作不如意的两个年轻人,不知该不该辞去现在的工作,因此他们决定去拜访一位禅师:“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老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禅师闭着眼睛,说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继续在公司干了下去。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年轻人,运用科学的方法经营,加上对品种进行改良,现在居然成了农业专家。

另一位留在公司里的年轻人,他忍气吞声、卧薪尝胆,渐渐受到器重,现在已经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农业专家说:“当时,禅师告诉我们‘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呢?何必硬在公司做事呢?所以辞职。”

经理笑着说:“我听了禅师说‘不过一碗饭’,我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

两个人又去拜望那位禅师,禅师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说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禅释生活

“不过一念间”的真义是什么呢?

“不过一念间”其真正的本意是“不过如此”,好也如此,坏也如此,凡事要随顺自然。当我们面对难题,面对困境的时候,不妨以放下的态度去看世界,很多事情便很好解决了。这个放下并不是教人消极厌世地生活,相反,是教人如何学会积极地面对,而不是消极地回避。积极,永远是禅者生活的真实状态。

勿以德换财

有一天,释迦牟尼给众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深山里以前住着一个老人,他没有子女,没有亲戚,家里非常简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一天,他在山中捡到一柄斧头,老人只知道它是斧头,认为它与平常的斧头一样,而不懂得它的贵重与价值。于是老人就天天拿着这柄斧头到山上砍柴,再挑到街上去卖,以换得一些生活必需品,以此度日。老人每天带着斧头去砍柴,砍钝了就磨,磨好了又砍,年深月久,一尺多长的斧头,竟被磨掉了一半。

有一天,一个古董商人到山上玩,无意中看到老人的斧头。就借来仔细查看,他发现这是一柄珍贵的斧头,至少也能值十万匹绸缎的价值。

于是,商人就问老人:“这柄斧头你卖不卖?”

“不!我每天的生活就是靠它,卖了斧头,我怎么砍柴?”老人很认真地说。

古时候买卖不用钞票,大多是用布匹。这时商人说道:

“给你一百匹绸缎的代价,你可以去做别的生意,何必这么辛苦在此地砍柴?”

商人的这些话,并没有打动老人的心,他默默地站着。商人以为他嫌少,所以又说道:“这样好了,给你二百匹绸缎,卖不卖?”

老人仍然不做声,但脸色有不快的表现。

“你别嫌少,我给你五百匹好了。”

听了这话,老人却放声大哭起来,商人觉得莫名其妙,赶忙安慰他说:“你别哭了,是不是嫌少?我可以再加的!”

老人悲伤地回答道:“没有,对于你五百匹的代价,我不嫌少,只恨自己的愚痴,不识宝物。本来这柄斧头长有一尺半,由于我天天砍柴,砍钝了就磨,如今已磨蚀了一大半,余下这一小段,竟然值五百匹的价钱,我真懊悔,倘若不磨掉的话,其价值不是更高了吗?那我也早变成富翁了。”

商人知道他悲伤的原由以后,才安心地说道:“你也不用后悔,现在我给你一千匹的绸缎,这也不算少了。”

这样,老人仅得到了一千匹绸缎,但却失去了价值十万匹绸缎的宝物。

众僧听完后,明白了释迦牟尼佛所要表达的真义。

禅释生活

这个故事有着什么样的暗喻呢?

这个斧头其实就是指我们的德行。这个故事暗示我们不要因为钱财,而失去了自己的德行。有人为了追求小利,在当世留下了恶名,这么做实在是太愚蠢了。我们将美德一点点积累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应该珍惜。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用财富修福

听完堂下的弟子们对于财富的看法后,释迦牟尼面带微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同类推荐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热门推荐
  • 覆尽天下:冷王强宠代嫁妃

    覆尽天下:冷王强宠代嫁妃

    陌倾诺,一朝穿越成丞相府的庶出小姐,为了心爱的他,不惜谋害嫡姐,逼疯亲妹,如愿的顶着嫡出小姐的身份,嫁他为嫡太子妃,谁知却是噩梦的开始。一场梦境使她心甘情愿助夫君成皇,又亲手覆了江山,城破夫亡,天下之大何处能容她?九天之上,新皇登基:“本王为了你覆了这天下,你可愿为我一舞?”他说,这万里江山也不过是一场梦,争夺这权势也不过是护你周全,天涯海角,不管你在何方,等着为夫接你回家!
  • 皇叔,等等我

    皇叔,等等我

    在遇风越陌之前,北堂静无欲无求,最想要的也不过是一个健康的身体,而遇见风越陌之后,她只想要这个男人。遇见北堂静之前,风越陌权倾朝野,冷静自持,遇见北堂静之后,他所自豪的冷静都消失殆尽。大乾朝最神秘的人便是摄政王殿下风越陌,见过他的人没有几个,有人说他面目可憎,茹毛饮血,也有人说他俊美非凡,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美男子。传言他不近女色,是个短袖。但是忽然有一天,他身边多了一个看起来身体不是很好的女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恨你这么好,念念不能忘

    恨你这么好,念念不能忘

    八年前,他们在最美的年纪里许下“再无生离,只有死别”的誓言。教室窗外一抹阳光洒进来,落进她的眼睛,叫做爱情。八年后,她守着初心孑然一身闯北京。一别经年,他回头看她:“嗨,好久不见。”她以为的人走茶凉,却是此刻的一眼万年。
  • 鬼瞳的魅力

    鬼瞳的魅力

    作者:刘凌人性别:女年龄:十二搭档:刘凌风性别:女年龄:12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写书
  • exo吴世勋爱的代价
  • 凯源玺之繁星

    凯源玺之繁星

    虐恋,谈不上,甜文,应该有。内容应该不算太好,应该会经常更,只是短一点而已,表介意。
  • 蜜恋小甜妻

    蜜恋小甜妻

    沈知安,Z市出了名的钻石王老五。沐木,呆萌可爱,被沈大叔一眼相中,视为珍宝。人人眼中的谦谦君子的他,只有沐木知道,实质是一枚披着温柔外衣的大灰狼!两人闪婚闪离,沐木本以为他们的爱情早早就走到了尽头。谁知一年后的重逢,这枚腹黑大叔,步步为营,精心设局,让沐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喂,沈大叔,说好的合同呢?”沐木横眉瞪眼叉着腰,久久不肯进房。“丫头,乖,我们回房慢慢谈!”沈大叔长臂一伸,强势一扛,娇小的人儿便被沈灰狼送进了“狼口”。
  • 老婆大人求NG:默然欢喜

    老婆大人求NG:默然欢喜

    自从被噩运一耳光扇趴下,陶小然就学会了对命运点头哈腰。她不求完美的爱情,有个差不多的男人就好!她不求大富大贵,够吃够喝就好!她不求像姐姐那般风光,平平淡淡就好!拜托,这么朴实的要求,上帝居然还开她的玩笑?在这个连上帝都看人下菜碟的人世间,她决定不忍了!从此以后,关于一切,她要么不要,要么就必须最好!
  • 吸血鬼王子王俊凯

    吸血鬼王子王俊凯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吸血鬼也是血族,第二种是人,第三种是血猎。他是血族王子她是平凡人类看平凡人类和吸血鬼的虐恋(关注小希的第一部小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