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900000064

第64章 全球性萧条及全球性重组(5)

●117◆ 刘小枫先生:《圣灵降临的叙事》,北京:三联书店,第189页,2003年。

? 本文中的一些想法,最早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启蒙的遗产与反思」学术研讨会(2009年4月18-20日)上做过口头报告;写成初稿之后,又在杭州浙江大学李和声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举办的「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与中国语境」学术研讨会(2009年7月21-24日)上宣读。笔者感谢这两个场合所提供的机会,以及与会者的建议与批评。定稿曾在《复旦政治哲学评论》发表,该刊审查人提供了全面而周详、仔细的批评与不同意见,让笔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篇文章的特色与局限,在此谨致谢意。现收入本书发表,系经《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编者的同意。刘擎、周保松、周濂三位学友(他们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讨论过施特劳斯及其思想的是非得失)事先读过本文,他们的批评与建议,我尽量在文章中有所响应,但仍然很不足,在此向他们致谢也致歉。

●118◆ 刘小枫本人对此曾提出三点具体的说明,见〈施特劳斯与中国:古典心性的相逢〉,《思想战线》,35卷2期(2009),页59-65:为了摆脱百年来对西方现代种种主义的盲目而热烈的追求;为了检讨现代之后西方文教制度的学理基础,寻回古典的原则,挽救我们做为学人的道德─政治质量;为了摆脱以西方现代之道来衡量中国古典之道的习惯立场。水亦栎则帮他们二位解释道,「…甘阳和刘小枫同时在斯特劳斯那里看到了解决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希望。斯特劳斯帮助刘小枫重新坚定了寻找绝对的一元论价值的信心和意志,而斯特劳斯帮助甘阳找到了通过研究伟大经典著作让传统重新活到现代的可能性。」,〈政治与哲学:甘阳和刘小枫对斯特劳斯的两种解读〉,《开放时代》(2004:3),页66。

●119◆ 这个问题当然值得追问,不仅因为如何诠释、呈现施特劳斯本身即是棘手的问题,更因为「如何诠释呈现」这位从古典立场──而不是从另类现代或者后现代立场──反现代的思想家,反映了中国学人本身的视野与心态。目前,似乎还没有见到研究施特劳斯思想整体的中文专书;这个情况之下,除了施特劳斯本人著作的继续翻译之外,晚近西方研究施特劳斯的几本着作,或许也值得尽快译成中文,供读者对照参考。

●120◆ 在他们(以及施特劳斯)的影响之下,例如引起了重视、编译、和重读古典经书的热潮、或者检讨人文教育的内容等等,都值得肯定。

●121◆ 施特劳斯所谓现代性的危机,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发展是从马基雅维利开始,历经他所谓的「三波」,直到尼采、海德格尔为颠峰。施特劳斯对现代性危机的另一种陈述方式则涉及广义的方法论,针对历史主义(以海德格尔为代表)以及事实价值二分的社会科学实征主义(以韦伯为代表)作检讨。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进行批判,乃是上述两种陈述方式的综合,似乎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议题(即使自由主义价值多元论本身既不只是一套思想史的趋势,更无涉于历史主义或者实征主义)。应该说,施特劳斯批判自由主义价值多元论,主要在于针对二次战后的广义自由主义文化而发,目的在于清扫路障,以便提出和展开他自己的问题。但由于「本身即善」这个概念,在今天的「话语」中只有借着排除「相对的善」才能呈现,在这个意义上,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价值理论的批判,在概念逻辑上又居于核心的地位:他的「善」的理论,只能是当代形式下各种思考价值问题的方式之一,与自由主义的方式相互界定。不提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施特劳斯的「自然正确」将孤悬空中,用意全失。

●122◆ 刘小枫,《刺猬的温顺:讲演及其相关论文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特别是其中〈刺猬的温顺〉一篇,页170-237。施特劳斯使用这些字眼、以及它们所指的现象之间的连锁关系,见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pp. 4-5;Thomas L. Pangle, Leo Strauss: An Introduction to his Thought and Intellecrual Legacy (Baltimore, M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6)的第一章的陈述更为明确而清楚,特别见pp. 15-22。刘小枫没有如此系统地陈述这套关系,不过在他的笔下,从多元论到相对论、从相对论到必须承认「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也无须回答」、再到「法西斯主义难道不是一种价值观点」,彷佛是伯林必须走的一条路。见上引书页177-84。

●123◆ 甘阳,《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页65-72。

●124◆ 这个主题,在施特劳斯本人的著作中、以及写他的二手文献中,常居于最醒目的位置。请见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s 1 &2,以及上引的Pangle书、或者Catherine & Michael Zuckert, The Truth about Leo Straus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merican Democrac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125◆ 周保松,〈自由主义、宽容与虚无主义〉,《中国学术》22期(2006),页1-39。

●126◆ Isaiah Berlin, ‘The Counter-Enlightenment,’ in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An Anthology of Essay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8), 页243以下。

●127◆ 称价值多元为「事实」,而不称它为好事,不愿意赋予它某种伦理的、历史哲学的、或者知识论的基础与评价,正是因为持此说者想要避免将价值多元论化为一种关于价值的理论、避免卷入实质性的争议。这本身是一种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不是单纯的价值一元论,因为它并不与价值一元论形成对立的主张。类似的区别,请见Charles Larmore, The Moral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ch. 7所分辨的「价值多元论」与「合理的不同意」。

●128◆ 当然,洛克与联邦党人指认多元论之事实的时候,根据的理由完全与韦伯、伯林不同。他们正好不诉诸一套价值理论,及对于价值的「本性」有所主张。他们所根据的,毋乃是人类本身的特色。

●129◆ 理论上的说明请见(例如)‘Alleged Relativism in Eighteenth-century European Thought,’ in The Crooked Timber of Humanity (London: John Murray, 1990),页79以下,或者‘Does Political Theory still Exist?,’ § 7, in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至于他自己,当他被问到「你不认为,普遍性的原则跟文化相对主义适成对比?」时,他的回答是;「不,我不认为如此。」见Ramin Jahanbegloo, Conversations with Isaiah Berlin (London: Phoenix Press, 1992),页37。安德森指出,伯林的良苦用心在于「在不放弃道德普遍主义的条件下维护文化相对主义」。见Perry Anderson, A Zone of Engagement (London: Verso, 1992),页245。在此需要说明,伯林并没有说一切价值都是普遍的;他会承认──没有人会否认──某一些价值确实特属于某些特定文化、时代或者个人,但是也有一些价值属于人性或者道德的要求,甚至于(如本文所主张的)构成了任何评价都需要的前提条件。因此他只反对全盘的或者极端的相对主义,并没有否认价值相对这个现象本身的时常存在。这个区分与本文的论证关系不大,在此存而不论。

●130◆ 可参见韦伯论学术与政治作为志业的两篇演讲,特别是关于学术的一篇。

●131◆ 以下笔者区分一般性的价值相对主义与群体(主要是文化)之间的价值相对主义,只是对「相对主义」的一种理解方式,并且并不是当前哲学界的主要讨论方式。前者主要涉及价值本身的特色,后者涉及价值之承载者或者选择者如何关连到价值选择之妥当性;前者视妥当性系于价值本身携带的客观性质,后者视妥当性既涉及被选择之价值的特色,同时也涉及选择过程本身的特色。

●132◆ 伯林本人便主要从这个角度理解相对主义。见‘Alleged Relativism in Eighteenth-century European Thought,’页80。施特劳斯式对自由主义式相对主义的批评,也集中于此。

●133◆ 或许这即是施特劳斯能够从多元论、相对论一路直通推到虚无主义、蒙眛主义的思路所在?但这条思路的关键,不是在批评价值多元主义,而是在于它认定「理由」这个概念无法成立。这个迹近荒唐的想法,应该不是施特劳斯所能接受的。

●134◆ 这一条思路,对当代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审议民主与哈贝玛斯的沟通理性均以各自的方式与理论脉络,经营同一套逻辑:即从某一种看似分歧的实务(沟通、或者公共讨论),借着这种实务必须预设在先的前提(哈贝玛斯的「妥当性主张」、审议民主的公共理性),证明跨越分歧的可能性。

●135◆ 伯林曾数度表达这个论点,可是几乎没有加以发展,所引起的注意也不如他的不可兼容─不可比较论。可参见‘Does Political Theory still Exist?,’ §§ 7 & 8, in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

●136◆ 让我举一个常见(但其实极端复杂)的例子:「人权」。人权是一项实质意义下的普世价值,抑或是一项具有极高普遍性的理由?在实质意义上,人权有特定内容,并且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在理由的意义上,它的意思是说:「涉及每个个人最高层次利益(即美好生活)的意愿与利害,应该列入平等的考虑,并且其它的价值都要从属于这种考虑的结果。」笔者相信,后者比前者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更为妥当;并且,当有人以特殊文化、政治理由来反对人权时,后者比前者更能够响应这种挑战。

●137◆ ‘The good life is the perfection of man’s nature. It is the life according to nature.’ 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p. 127。

●138◆ 完美论还有另一种形式,同样认为某些事物或者活动直接有助于人之生命的丰富蓬勃,由而界定了人生的是否美好。这些事物或者活动(例如文化、参与公共事务、艺术创作)客观存在,并非人性内在的成分。不过这并不是施特劳斯的思路。

●139◆ 例如,Leo Straus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Ten Essays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1989),p. 5(即’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140◆ 刘小枫,《刺猬的温顺》,页226-7。

●141◆ 这两个重要的论点,来源应该是德沃金。参见Ronald Dworkin, Sovereign Virtu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页242-5;Will Kymlicka,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页214-5。

同类推荐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热门推荐
  • 燕江铭

    燕江铭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燕江铭》详细描述了从清朝末年到红军时期,燕城当地曾经发生过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作者首次深入挖掘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阴女生活和一批奇特中草药秘方。燕江山川中那独特的天宝岩佛光奇观,大丰山上神话里的棋盘峰对弈,贡川古镇甲天下的桃源洞一线天险秀,美丽的槟榈潭边对山歌,不息的沙溪河上草席竟渡,人物与风景个个都令人叹为观止。稀世珍宝,皇家贡品,十万贡银,引得官匪们尔虞我诈,血肉相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鬼影迷踪,环环紧扣。当年红军势如破竹:一夺连城,二打土楼,三战蛇崖,血战燕城,智取小陶。孤胆英雄,报仇雪恨,稀世珍宝,完璧归赵。作者以自己长期的参军经历和准确的军事术语,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的战斗场面,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力求真实地再现红军长征前夕,闽西独立第九团和红军第七军团在永安、小陶和连城一带创建根据地,打击反动“土围子”的英勇战斗历程。书中描述的红军战斗故事中,红军的主要将领都有真实姓名的人物原形,在当地的档案馆中有明确地记载可查。1934年7月15日,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的6000多名英勇将士,奉命从永安小陶率先出发,迈出了红军东线北上抗日长征的第一步。
  • 暗夜嗜血之黎明

    暗夜嗜血之黎明

    身份奇特的尹浩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杀尽这个世界上的吸血鬼,杀光这个世界上该杀的人。二十五岁的他,用了十九年练习杀人,用了六年杀人。手下已有无数亡魂的他,却被自己的师父派去杀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女。尹浩无法下手,才得知少女慕容晓雪体内流着的是千年一遇的圣洁之血。吸血鬼要是喝了此血,便可以不再受日光的束缚,可以再日光下任意行走。但是却要等到慕容晓雪第二个本命年的时候,在满月之下,用圣洁之杯盛血,才会起作用;圣洁之血不只是对吸血鬼有用,对习武之人,只要谁得到她,功力便会提升百年
  • 金额幻想

    金额幻想

    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大都市经历了爱人的离开,朋友的背叛。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了家乡,却不想从此开始了他的人生传奇。
  • 瑾年亦久瞳色未褪

    瑾年亦久瞳色未褪

    第一次写文章总之不虐提建议加QQ2271519307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王者荣耀之全能高手

    王者荣耀之全能高手

    宇宙深处,存在着一颗与地球极为相似的星球。近年来,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火爆全球。作为八九玄功传人,王沐泽偶然踏入王者荣耀,从此走上一条非同寻常的超神之路!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天风荡荡

    天风荡荡

    夺命之时犹彷徨,抛却过往莫悲伤。沉沦有时且放歌,惟平乱世天风荡。
  • 玄宇至尊

    玄宇至尊

    少年君无痕本是家族第一天才,拥有绝美的未婚妻和美好的未来,然而一朝褪去天才光环成为众人眼中的废物,遭人欺辱,未婚妻也无情背弃,心如死灰却意外得到一把神器,再次开启修炼征程!为了洗刷心中的耻辱,也为了追寻那一道梦幻般的倩影,君无痕从此走上逆天之路!
  • 两生情之爱你不悔

    两生情之爱你不悔

    说来也可笑,前一秒还与我恩爱有加的男人,下一秒却将剑刺入我心……至到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眼前的男人口口声声说爱我的原因,只不过是我与他爱的那个女人长着一张一模一样的脸……慕容轩,我与你在一起那么久,你就真的从来没有爱过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