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5300000003

第3章 我们对“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解(3)

“喜欢”是对客观事物和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个人喜好的一种情感流露,这种情感会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正确认识“喜欢”的这一属性,对于实践“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有着重要的意义。

“喜欢”首先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可能是比较稳定的,也可能是易变的;可能是深刻的,也可能是肤浅的。也就是说,“喜欢”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哪种特征,是由“喜欢”的深浅程度决定的。“喜欢”的程度由浅入深大体可能经历这么几个阶段:(1)产生兴趣。那些新奇的或刺激性强的或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现象)容易引发行为主体的兴趣,从而产生“喜欢”的情绪反应,表现为关注和接纳。(2)体验成功。当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行为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连接,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或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对该事物(现象)的喜欢程度就会加深,表现为喜爱和渴望。(3)持之以恒。当行为主体意识到该事物(现象)在自己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或伴随着该事物(现象)的出现总是能产生愉悦感时,“喜欢”的理性成分会明显增加,表现为自觉和坚持。(4)乐此不疲。当行为主体不断感受到该事物(现象)带来的益处和诱惑时,接触该事物(现象)便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情感享受,成为无需外力推动而主动追求的目标,表现为忘我和痴迷。上述四个阶段可以分别借用有趣、兴趣、志趣和志向这四个词来表示“喜欢”程度的深浅。

“喜欢”同时又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在外界事物作用下行为主体产生的一种心理表现。“喜欢”这种情感与态度是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产生“喜欢”的原因不外乎先天与后天两种。先天的因素包括遗传和个性性格,如父母有某方面的特长爱好,子女就可能具备这方面的天赋条件;某人天生胆大,他就倾向于喜欢刺激冒险的活动。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种先天因素就是指在某些方面具备比别人更有优势的潜能。但对于一个人漫长而复杂的成长历程来说,后天的因素特别是教育的因素是主要的。以上述“喜欢”的四个阶段为例,可以看出教育在促进学生“喜欢”中的作用:教师用风趣的语言、有效的方法、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可以吸引学生对原本不喜欢的学科产生兴趣,这是“喜欢”的入门阶段,即有趣阶段;当教师通过启发、鼓励、期待,使学生用一次次的成功支撑起信心和希望时,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欢”便进入第二阶段,即兴趣阶段;当教师用知识内在的魅力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时,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就会得到充分激发,这时的“喜欢”就发展到第三阶段,即志趣阶段;当教师只需稍作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尝试,去探究,并达到忘我的境地,这时的“喜欢”就上升到了第四阶段,即志向阶段,此时的“喜欢”或许就会成为学生终身的奋斗目标。显然,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某一活动是否喜欢以及喜欢程度的深浅,主要取决于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就是说,成功的教育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喜欢之情;失败的教育则会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到害怕和反感。

这里要指出的是,不能忽视教育对浅层次“喜欢”的影响,因为引领学生跨入“喜欢”的门槛是使学生喜欢学校的关键环节;当然也不能只满足于浅层次的“喜欢”,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情感。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喜欢”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引导和培育。第一是尊重。学生有追求喜欢的权利,也有选择“喜欢”或“不喜欢”的自由。对于这种追求和选择,只要是正当的,是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就要尊重,并尽量创造条件予以满足。即便这种“喜欢”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也不能用拒绝、排斥、讽刺等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第二是引导。曾经有人质疑,学生的“喜欢”不都是正确的,对于不正确的“喜欢”,学校难道也要满足吗?这种担心并非是多余的。做好引导工作就是避免这种担心出现的关键。所谓引导,就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有些需求是不适当的,有些“喜欢”是偏离身心发展轨道的,从而自觉抛弃错误的“喜欢”,去积极追求健康的“喜欢”。第三是培育。和尊重、引导相比,培育是更为重要的教育环节,是促进学生情感逐步内化的过程,即把学生体现正当需求的“喜欢”由无意识的萌芽状态培育成自觉的成熟状态;把单纯由兴趣产生的“喜欢”培育成由明确目标和远大志向生发的“喜欢”。

培育“喜欢”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充分展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必要的,但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那只是刚入门的浅层次的兴趣,是教师外加给他的,如果不能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这种肤浅的兴趣就不会内化为稳定的情感,一旦换了教师或知识难度加大,兴趣就可能消失。只有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冲动,领略到知识呈现的内在美,又尝试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即使面对紧张、枯燥的学习,面对久解不开的难题,学生也会有流连忘返的乐趣和穷追不舍的毅力。培育“喜欢”的另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与独立。如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可以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也可以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如果这一切都是班主任包办的,学生就很难对班级产生感情。反之,如果这些规章是由学生制订,也是由他们督促执行的,这种要求就会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就会视班级管理为分内事,为班级进步而高兴,为班级退步而着急。又如学校环境的布置,如果让学生当环境设计和布置的主角,那么融入他们智慧和汗水的行为一定会内化成对校园环境的深厚感情,就会爱惜它,喜欢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追求的不是学生对学校表面的、抽象的喜欢,而是源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反映。

(三)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是让学生喜欢学校的前提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对传统观念的最大挑战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切实改变在教育中“目中无人”的现象,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把本该属于学生的快乐还给学生。为此,增强了解学生的意识,研究了解学生的方法便成为学校让学生喜欢的先决条件。

应该看到,我们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其本原:本应该是学校主人的学生,现在却处于陪衬地位,在理应为他们服务的学校里却难有话语权,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而是为了成人给他们设定的目标去奋斗。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缺乏关注学生、满足学生需求的意识,习惯于一相情愿地把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灌输给学生,并始终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其结果就是学生对学校缺乏感情,与教师没有共同语言。我们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就是要让教师逐步接受这种观点:学生是活蹦乱跳的、有思想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追求,只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排解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心灵之窗就会敞开,感情之花就会绽放,就会心情舒畅地展现青春活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喜欢学校,首先要使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但这种感情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而尊重和信任学生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走到学生中间,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这种情感上的连接和心灵上的沟通,即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再高,校园环境再好,学生也不会喜欢它。

从现实情况来看,“针对性不强”一直是教育的软肋,这除了观念与意识层面上的原因外,缺少了解学生的技术和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生性格气质的各不相同,他们对所思所想的表现方式也大相径庭,有的在其行为中容易看出,有的不易察觉;有的愿意倾诉,有的不肯表露,以至于了解学生真实思想成为教育中的一大难题,也成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绕不开的一道“坎”。要解开这道题,跨过这道“坎”,就要有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思想的宽松氛围,有能够及时反映学生需求的畅通渠道,有确保各种调研方法有效应用的规章制度,更要有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以心换心的关爱情怀。实际上,教师每天与学生的接触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时机,课堂教学就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听取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也是了解学生的必要途径。教师只有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倾听到学生的真实呼声,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受到重视与关爱时,一定会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与学校、教师的情感距离一定会缩短,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相应提高。

同类推荐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天命贵妻

    重生之天命贵妻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害死,沈青曈幡然悔悟,想要同那人同归于尽,最终却被仇人害死。一觉醒来,却发现她重新回到己怀孕的时。救人,让她得到异能,一双能够看透生死的眼睛。拥有‘鬼瞳’的沈青曈,这一次,不愿意相信爱情,只想将自己的儿子护在怀中。可是当生下儿子的那一刻,她复仇的火焰,终于开始熊熊燃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为灵帝

    我为灵帝

    大千世界,灵玉大陆刚成才被灵力被吸干。。。刚出门被车撞,忍了。。。刚回本家被打劫!还是无意识的情况下。。。忍不了了,我叔愿意忍,我婶子都不愿意忍!!!
  • 回忆让我不能重新爱上你

    回忆让我不能重新爱上你

    这是一个校园故事,又是一个家庭故事。女主角幼年成才,从小就跟商业打交道,后来因为父母工作常年在外,女主角16岁来到那“蔷薇”学院,遇到了男主角,男主角天生冰,心里温柔的位置早已被幼年的女主角占据。经历了很多事情,引发出女主角幼年时失去的记忆,女主角重新又回到男男主角的身边,后来发生了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感情分分合合,吵吵闹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我的爱情来的不容易

    我的爱情来的不容易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农村男孩的寻找爱情的经历,从小学开始追女生,一直到大学毕业还是没能追到自己想要的女孩。最后男孩明白了自己要做出一番成绩来才能吸引自己喜欢的女生。然后侧面描述男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男孩的成长经历。是一部贴近社会现实的爱情,励志小说。
  • 古榕树下

    古榕树下

    毕业的季节,让我们开启时光机,重新回到那个我们挥洒汗水的青春......
  • 仙家有田

    仙家有田

    双失青年林农图回到家乡创业,意外得到神奇的画卷,无意开启其中神秘的空间。从此,凭借着神奇的空间,办庄园、品画卷、振农业!还有美丽的仙女助其成长!一步步地开启着精彩的人生!
  • 万物有灵之神试寻迹

    万物有灵之神试寻迹

    背景:赌王洛神遇刺,神奇穿越,然而真正的内幕却是神的试炼。执念:幼年出卖“自己”,只为求得他的一线生机。从今以后,我便是洛非,洛非既是我,我要替你活下去,创造那原属于你的一片辉煌!神迹:温润少年,面具掩面。收复神“灵”,修习阵法。在绝对的实力之上,空余内心的孤寂与绝对的残酷。所求:不需要世人的称赞,不需要逆天的神力……我只想知道,他,在哪里。
  • 席少在上,请自重!

    席少在上,请自重!

    人传,“席少清贵高冷,不近女色,禁欲系男神!”温心冷冷一笑,呸,昨晚埋头扒她衣服的是谁?“席少多金帅气,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呵呵,那厮就是一厚颜无耻的禽兽。”“席少是我们见过最聪明的男人,没有之一!”“那是阴谋男!”闻言,男人欺身而上,“宝贝儿,你对我好像很有意见?”温心,“……”“走,我们去床上谈!”只要你还有力气跟我谈的话…
  • 误入幽冥界

    误入幽冥界

    孤独,惊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兽与兽的差距,心之一字太过复杂,后面故事由我来讲。
  • 花千骨之情定三生

    花千骨之情定三生

    千骨重新成为妖神白子画有怎样的反应是杀了她还是与她共度一生?千骨和白子画爱了三生三世?这一世情缘又会发生什么?卷入了阴谋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