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300000036

第36章 刘禹锡(四首)(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一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又因其郡望中山(今河北定县),故自称中山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官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5)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历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官诸州刺史及主客郎中。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部,世称刘宾客。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他早年和柳宗元交谊最深。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相互唱和,并称刘、白。其诗稳健精炼,风调自然。尤其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写有《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优秀诗篇,别具特色。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今人瞿蜕园著有《刘禹锡集笺证》。

怀古慨今警策含蓄

——读《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又名道士洑(fú)矶,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竦峭临江”(《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状如关塞,是长江中流的要塞之一。三国时为吴国重要的江防前线。另一说西塞山在湖北黄石市。

唐穆宗长庆四年,也就是公元824年,年已五十三岁的刘禹锡由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吊古,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西塞山怀古》。

在刘禹锡创作此诗的五百多年前,即咸宁五年(279),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统一中国,谋划举兵攻吴,令益州刺史王濬营造战船。据《晋书·王濬传》的记载,当时王濬所造的战船,两艘并在一起,长宽一百二十步,每船能容纳两千多人。在船上还用木料修了望楼,四面都有出入的门。史称“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公元28年正月,王濬以龙骧将军率领战船从益州(成都)出发,沿江东下,大破东吴的江防工事,不久便攻下金陵(今南京市),迫使吴主孙皓出降,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的正是这件史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气”,指帝王之气。古代迷信说法,帝王所在地的上空有一种特殊的云气,国亡则气歇。这里所云“金陵王气”,是指孙皓的政权。“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原作“漠然”,据别本改。“收”,当“消失”解。益州、金陵,相距甚远,一“下”(顺水东下)即收,极言其速。一个“下”字,写出了“王濬楼船”顺流而下、势不可挡的气势。一个“收”字,则概括了孙皓政权覆灭的景象。

第二联是对“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补写。“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铁锁”,铁链。“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长。“幡”,指旗。不说“旗”,而说“幡”,自含贬义。

这两句“见地利不足恃”(《唐诗别裁集》)。据记载,东吴凭借长江天险,在江中暗置大铁锥,再用铁链横锁江面,以防晋军的进攻。不料王濬用大筏数十作先导,木筏触铁锥,就把铁锥带倒了,又用长十多丈、粗数十围的大火炬,放在船前烧毁铁链,使它沉于江底,于是战船顺江而下,直取金陵(东吴首府所在地)。王濬进入石头城(今南京市清凉山),东吴国君孙皓按着亡国投降的仪式,素车白马,袒露着臂膀,反绑住双手,叼着传国玉玺,牵着绵羊,吴国的官员们披麻戴孝,抬着棺材,孙皓领着他的太子孙瑾及孙瑾的弟弟鲁王孙虔等二十一人,来到王濬的军营门前。(《晋书·王濬传》)这一联正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史事。

以上两联,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选取了西晋灭吴一事,写得既概括而又具体。短短四句诗,不仅把这次战争的指挥者、进军路线、突破江防的经过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写出了战争的结局,使人们看到了举幡出降的失败者的形象,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通过这一史事,说明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对割据一方的分裂者来说,“天险”和“王气”都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联,由怀古转到慨今。“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言简意赅,感情浓郁。这里所说的“往事”,指的是建都金陵的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灭亡的史事。在这段历史中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往事”,诗人仅以“几回”二字一带而过。如此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真叫人叹为观止。一个“伤”字,既承接上文,表示对过去分裂局面的厌恶,寓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杜牧《阿房宫赋》)之意,又引启下文,暗含对当世政治形势的忧虑。

下句“山形依旧枕寒流”,用极为圆熟的手法,一笔折回到西塞山,明确点题。“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这句与《金陵怀古》中“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用意吻合。“寒”字与末句的“秋”字相应,暗示出“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句是说,尽管人事变迁,兴亡迭起,西塞山却依然俯枕(临靠)长江,未曾改变。

尾联以古今对比,收束全篇,寓有告诫之意。“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上句直写“今逢”之世,歌颂“四海为家”的统一。下句说旧日的堡垒都已荒废不用,只有芦荻在发出悲凉的秋声。诗到这里似乎还有意思不曾说出,但诗篇却已结束,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回味的天地: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早已过去了,唐王朝确实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元和年间曾一度被平息的藩镇势力,此时又在兴风作浪,新的祸乱征兆已明显可见。这不该引起人们的警惕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虽以“怀古”为名,但实际上是借古慨今,针对中唐的社会现实而发,通过“怀古”,反映了作者维护统一、反对割据的思想。

全诗寓理于叙事写景之中,气势雄浑,警策含蓄,而又如“一直说出,不见艰难吃力”(《唐宋诗举要》),读来流畅通达,毫无拘滞之感。

总之,这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好诗,历来脍炙人口,颇负盛名。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记载:长庆年间,刘禹锡和元稹、韦楚客同会于白居易家,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诗,刘禹锡的“王濬楼船”先成,白居易看了以后说“四人探骊龙,子先获,所余鳞爪何用耶”,于是余人皆搁笔。据卞孝萱《刘禹锡年谱》考证,这个故事未必实有,但其对此诗的评价还是确当的。这首《西塞山怀古》的确称得上“骊龙之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这年的冬天,年已五十五岁的刘禹锡罢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北归洛阳,同时白居易因眼疾罢苏州刺史,也返洛阳,两位诗人相会于扬州,握手话旧,樽酒论文。在初逢的宴席上,白居易曾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原诗是这样写的:“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出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中对刘禹锡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情绪比较低沉。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赠诗后,深有感触,便当场写了这首答诗。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回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出京,曾先后做过朗州(今湖南常德县)、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等地的地方官。夔州,秦汉时属巴郡。朗州,战国时为楚地。故称“巴山”、“楚水”。刘禹锡从永贞元年(805)被贬远州到宝历二年(826)冬应诏,前后共二十二个年头。因贬地离京遥远,预计第二年才能到达长安,故云“二十三年”。“巴山楚水”和“二十三年”,交代了被贬的地点和时间。“凄凉地”,写出贬所的偏僻和荒凉。“弃置身”,丢弃在一旁不被重用的人,这里指被贬斥在外的诗人自己。这三个字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痛苦和不平。这一联把自身的遭遇向朋友概括地叙述出来,而且在叙述中带有感情。

同类推荐
  • 《人经》三部曲之《女人心经》

    《人经》三部曲之《女人心经》

    《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 志摩美文

    志摩美文

    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情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这,使得他的散文少了些理性与思辨,氲氤于字里行间的,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徐志摩的散文非常情绪化并富有个性:《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欧游漫录》等满含着玫瑰花般的浓艳与葡萄酒般的醇香;在《伤双栝老人》《我的彼得》等篇章里,缱绻的情丝则如溪涧水般静静流淌……本书汇集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分“屐痕”、“自剖”、“心香”、“文思”四辑。
  •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沉思无绪斜阳暮、离人心底伤、依然春意寒、身无彩凤思万千、雁无声,天意寒、暴雨之后,栀子花残、有一种心情,泪流满面、在深夜里让寂寞唱歌、只为心如自由花等作品。
  •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共分为六卷,主要内容包括:遥远的认识、走山、岁末水仙录、我是蔡其矫、罗兰印象、闲游记微、我与诗人同种花等。
  •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本书收集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400篇,分为谐趣幽然、讽喻戏谑、智巧滑稽、哲理智慧4篇。其中有儒雅名士的风流之作,讽世之笔;有文人雅士穷酸秀才的文字戏谑;有达官贵人的吟怀言志;有平民百姓的讥俏牢骚。文字灰谐幽默,内容雅俗共赏。颇具娱乐性、趣味性、可读性。
热门推荐
  • 20

    20

    不懂得爱情的女孩,慢慢摸索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懂得社会现实的女孩,逐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
  • 琴风萧瑟:眸定终生

    琴风萧瑟:眸定终生

    那日,她参加宫廷宴会,遇到了他。那日,选妃,他手指着她,笑道:“我选她……”世人都道,靖王无欲无求,更不喜女色,却偏偏选中了她……“为什么?”她问。“因为一个……千年的约定……”那日,他笑得灿烂。兜兜转转,千年约定,终是无悔……
  • 千瑰月华

    千瑰月华

    寒凛的月光下,冰冷的玫瑰载着银色的光华。一个围绕血族和血猎展开的阴谋与力量的较量,一场血族与血猎的相爱相杀。命运之轮已经开始转动,谁又能逃脱呢?
  • 大闹仙宫

    大闹仙宫

    有别吴承恩的西游记,一部现代理念,最新武装的,升级版本的《大闹仙宫》。再现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引仙,气仙,丹仙,人仙,化仙,仙影,仙体,仙君,仙王,仙帝。妖灵,妖者,妖师,妖将,妖王,妖皇,妖帝,妖圣,渡劫,妖仙。最新设定,全副装备,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一怒闹幽冥,再怒闹天宫,看我手握‘道鞭’,掌控寰宇,运转轮回。
  • 无良商家暴发记

    无良商家暴发记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生意破产的宁万柯在绝望中提出了这个疑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一天,债主上门了,他到底又该何去何从?
  • 噬天龙皇

    噬天龙皇

    万界无疆,血脉纷杂,种族林立,长生遥遥。有少年名九域,少年自冥狼氏族出,一星血脉始,披荆斩棘坎坷前行,誓要与天争命。吞星紫蟒一族,吞星噬月纳天地为己用。禁血孽魔一族,血脉为食诸天神魔共诛。净世九瞳一族,一念沉沦万劫不复。究竟那一种才是他真正的血脉,看主角如何神魔同修血脉称雄……
  • 参见女皇陛下

    参见女皇陛下

    她,拥有天下最动人的容颜、、她,拥有凤鸣国最高的权贵、、她,是人人称赞的旷世明君、、她,是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女皇、、她邪魅,她冷血,她残忍,她强大、、、她只是一缕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却来到了这个强者为尊的苍穹大陆。遇见了一个个他和他、、、本该无情,却处处有情。当昔日软弱的女皇变为人人称赞的明君之时,又会在这大陆上刮起怎样的风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于是。。。。天下大叹。。。情不太会写简介,大家凑活着看吧。不过内容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__^*)嘻嘻……如果喜欢本书,就请收藏吧!如果很喜欢的话,就请留下花花和钻钻作为情的鼓励吧!咳咳...喜欢的不喜欢的。都请给情留言吧!谢谢大家啦!本文女尊+NP,有点小虐,有点搞笑,有点悲伤,但总体走轻松路线,不喜误入。————————————————————————————————————————————————————————————————————————推荐自己的书《嘻哈穿越记》http://www.*****.com/?info/221401.html《调皮仙女寻找爱》http://www.*****.com/?info/153194.html———————————————————————————————————————————————————————————————————————情儿的QQ号1054400968(加时请备注,谢谢)有朋友帮忙做的群:61426747(情雨&星空)敲门砖:情写的任意一本书的书名。
  • 重生之傲娇系统有点萌

    重生之傲娇系统有点萌

    苍云大陆,武者为尊。重生而来的孤女路青在无意间得到一个名叫修炼系统的超级作弊器后,一代天才自此崛起。身份低微,不配拥有修炼资源?笑话!系统里丹方,灵器,功法哪一样不亮瞎你们这群身份尊贵的人的狗眼!帝国欺她孤身一人无势力,强行让她为其效力?一把神火烧了你的帝都!青丹宗灭她师门,辱她师叔?一炳神剑劈了你的宗门!八大若神拦路,阻她成神?至尊功法现身,挡她者,死!背靠系统,看孤女如何攀登那至尊巅峰,光芒四射,睥睨苍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火影之荒狂电光

    火影之荒狂电光

    原本在埃拉泽大陆有荒狂电光之称的主角应为服食有副作用的曼陀铃果实而被算计,最后释放超必杀命运的雷矢而穿越重生到火影的世界,因为主角是另一个位面的,所以不知道剧情,其他内容请看官慢慢观看,本书不会出现和火影偏离太多东西的因素、而且本书不11、不11、适当的YY。
  •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