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200000098

第98章 荀彧反曹案大起底

孝献皇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冬,十月,曹操东击孙权。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彧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我们再说说荀彧之死这段公案。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曹操开始了如萧何故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十月,董昭(当年是他建议并做内应让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移都至许都的)提议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这些待遇都是“超级大臣”才可以享受的,或者说一旦享受了这些待遇,说明他已经是“超级大臣”,不受皇帝的控制了。如果说最早萧何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是皇家对老臣的一种优渥,那么到了三国时代,有董卓、曹操、司马父子做榜样,凡是“剑履上殿”,带着管制刀具见皇帝的都不是善茬儿,在公众心目中都是准备推翻旧世界开辟新世界的枭雄。

董昭把这个议题抛出,就秘密找荀彧咨询,听取荀彧的意见。

像董昭这样的热衷分子,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讨好老板的建议来,按情理是不想让别人分享功劳的。所以董昭找荀彧估计是按曹操的意思办的。

董昭最初把建议递上去,曹操看了,不动声色,也不会表态,而是慢条斯理地对董昭说:“这种事嘛,涉及名分礼仪,你应该请教一下文若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看看他是怎么说。噢,你去的时候,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以免他有什么别的顾虑,你就说是自己有这么一个想法,想在报告给我以前,听听他的意见。”

董昭心里略有点酸,不过他也明白,荀彧的意见为曹操最重视,于是跑来征询荀彧。

荀彧的意见(正史上都是用“荀彧以为”而不是“荀彧曰”)是:“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也许不知道曹操已经知道这事,还真以为董昭尚在密谋过程中,方案还没出来,所以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下尚在纷乱之中,不要给曹操添加政治上的麻烦。想想看,曹操刚刚下了《明志令》,而且刚刚开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你们又搞什么加九锡的活动,这样做是不是太急了,不利于曹公的国际形象。

董昭回到曹操那里汇报时,一定对荀彧的话作了节选,没有完整地、准确地汇报荀彧的意思,反而有可能加油添醋,说“老荀坚决反对丞相您继续进步”。

这事闹到最后,荀彧服毒自杀了。关于荀彧的死法,也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曹操嫌荀彧“反对进步”,冷遇荀彧,荀彧觉得没意思,服毒自杀;还有一种是曹操不仅是要冷遇荀彧,而且是非置其于死地不可,他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饭盒,意思是“您省点粮食吧”,活活把荀彧逼得自杀了。

不管怎么死的,反正曹操和荀彧这对合作伙伴最后是分裂了。

关于这段公案,主流的观点认为,荀彧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跟随曹操是分阶段、有条件的。在安定社会、化乱为治方面是认同曹操的,也竭尽心力帮助曹操;当曹操要篡夺汉祚、甚至只是刚表现出这方面的一点意思的时候,比如要搞什么“加九锡”,荀彧就不认同,于是就和曹操分道扬镳。

还有一种观点,以唐代杜牧为代表,他们认为,荀彧一开始就和曹操同流合污,用高祖、光武皇帝打比喻,用楚汉之事作比方,怂恿曹操“进步”,到了最后,荀彧为了求名,“乃欲邀名于汉代”,这才故意忤逆曹操。也有人说荀彧到此时突然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荀彧为什么会在后世被不断“重新认识”并成为话题,锐圆认为,杜牧、司马光皆生活在大一统时代,在大一统时代,忠是硬道理,正是在这种大一统的意识下,荀彧是不是忠于汉室才会成为一个话题。忠字当头,忠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曹操是需要否定的白脸人物,在他的核心圈子里都有人反对他“进步”,这就是说明曹操是多么不得人心,所以荀彧才有了汉室忠臣的光环。

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引荐同类,和曹操同流合污,事实俱在,荀彧怎么配做汉室的忠臣呢?难道最后一死就能洗白以前的罪行吗?

司马光为荀彧作了精彩的辩护。司马光说,管仲帮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桓公本人而论,这家伙连猪狗都不如,差曹孟德远了去,但管仲不以帮助他为耻,因为管仲志在生民。司马光说,汉末大乱,天下涂炭,荀彧要救国救民,他只有通过帮助曹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荀彧帮助曹操平定天下十之七八,老百姓是深受其惠的,要说功绩比管仲都大。荀彧生为百姓,死为汉室,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司马光认为荀彧比管仲还牛,这里面大有讲究。在孔圣人眼里,管仲是实践“仁”的典范,孔子的学生拿了一大堆名人请孔子品鉴,看谁能达到“仁“的标准,以便树立为学习的榜样。孔夫子评论这些人,有的“忠矣”,有的“清矣”,除了管仲,没有人能达到“仁矣”的水平。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事,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孔夫子认为,为国为民就是仁。不要让蛮夷统治百姓(披发左衽)就是为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以兵事)就是为民。

在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教义里,“仁”是最高价值,“仁是硬道理”,后来儒家遭到专制权力强奸,“忠”升格为最高价值,成了硬道理。唐宋以降,大家总结前面天下混乱的历史教训,最后发现对皇帝不忠是最根本的原因,往上顺着一追查,曹操父子最浑蛋。一旦以忠为纲,看问题会很简单,形式主义概莫如此。所以杜牧认为,曹操不忠,荀彧和曹操共事,就是不忠,末了反戈一击,也不过是为了邀取忠的名声(他以为荀彧一样和他很看重“忠”)。司马光毕竟有历史眼光,能够从实际出发,认可曹操及荀彧维护秩序恢复民生的历史功绩,他内心也觉得“仁”的价值需要提倡。当然他不敢公开反对“忠字当头”,所以他说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不损忠臣之节,是又仁又忠,又红又专。

那么,今天不需要再以忠为纲,我们该怎么了结这段公案呢?

其实,在包括荀彧在内的曹操集团的核心圈子,鲍鱼这道菜是可以点的,曹公是可以进步的,而且条件成熟后是必须进步的,这已经是共识了。曹氏将取代刘氏,这个趋势大家都心照不宣,这帮文臣武将呕心沥血、流血牺牲不是冲着汉献帝的,汉帝国国祚已尽,在当时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事实归事实,汉天子仍然存在也是一个事实。

形禁势格,大家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走一步看一步。包括曹操在内,一班老人对汉帝国汉天子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正统的观念很强大,“取而代之”能做不能说,这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相信曹操对荀彧这样的心腹谋臣都难以启齿。曹操没有推心置腹地和他讨论这个问题,荀彧按照士人的操守和谋士的职业道德,对董昭这样的人,也只能按曹操一贯的公开表态来表态,劝之以“君子爱人以德”,这也是非常适合身份的。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以令诸侯”是利润,“奉天子”就是他的负债,这样账面上才平衡。汉天子汉献帝的利用价值越来越低,但如何处置,是一个难题。对曹操来说,在没有万全之策之前,这个问题不妨拖着,何况孙权、刘备等还没有彻底剪灭,在他们平定之前,这个问题并不是很迫切。转移汉祚是个大问题,会带来社会心理的震动,对于这类问题,大政治家是有耐心的。邓小平说五十年不变,曹操也说我活着的时候不变,他们都相信下一代的人“有智慧”解决问题,其实上一代不是没有智慧,而是拉不开面子。

我愿意相信,荀彧在这个问题上和曹操是心有灵犀的,也是曹操的知音。你曹操都搞模糊策略,不争论,我荀彧自然也没必要起哄,到底姓社姓资,五十年以后再说。但是有些人则不一样,曹公不进步,自己也就不能再进步,所以,总想挑起这个话题。这就和“台独”在台湾一样,有急独也有缓独。

从大历史背景看,荀彧这样的士大夫对国祚迁移、王朝轮替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从现实看,汉室不可恢复也是既成的事实。献帝迁许以来,趋势是越来越衰,不是越来越强,就算荀彧是汉家天子的卧底,也应该在一开始想办法强化献帝的权威,引导曹操向恢复汉室的方向上前进,怎么会一直默认曹氏篡夺的野心渐渐膨胀呢?何况曹操做魏公和做皇帝毕竟不是一回事,荀彧何必这个时候以命相搏呢?

所以我认为,荀彧不想参与、有心回避“取而代之”的相关事宜,这是有可能的,曹操不找他,他不会谋划这事,但要说他心存汉室坚决反对却也未必然。

因为曹操和荀彧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面对面地深谈,不免相互会错了意。曹操实行“单边主义”,伤害了老盟友也未可知。

同类推荐
  • 维尼亚斯史诗

    维尼亚斯史诗

    维尼亚斯人民的国家史诗,一个虚构的国家,一个虚构的史实,两千年的长卷故作。只为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因为是学生,主要是为了学习,所以更新时间决定,每周一或两集。
  • 重生成为康熙

    重生成为康熙

    康磊,新毕业的大学生一枚,只因毕业聚会醉酒,乐极生悲,灵魂穿越到刚得天花的清圣祖康熙身上,什么?老毛子打过来了?没说的揍他狗娘养的。什么?英国人要来贸易?让他们来天津,不给我送点礼物就想贸易滚犊子......看他怎样书写不一样的历史
  • 敦煌大事记

    敦煌大事记

    敦煌是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已建郡。“史实证明,河西四郡的开拓特别是敦煌郡的建立,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佛教的东传准备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基础”。敦煌郡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边郡,因此,这里是古代军事上的战略基地。西汉王朝“列四郡,据西关”、延修长城、徙民实边,是为了便于联络西域,瓦解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到东汉,又“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敦煌太守实际在兼管着西域的很多事务。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
  • 汉末黄巾天下

    汉末黄巾天下

    所恨世家,五胡乱华。百姓要的是什么,一饭一衣一屋尔,庶民百姓的力量,发出呐喊吧,宁愿站着死,不要欺压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我跟三国抢天下

    我跟三国抢天下

    朦胧的誓言: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彼此陪伴,穿越了三国,征战是唯一的火焰,我们一起点燃,我们长发披肩,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有兄弟,还有烈酒,就能取暖,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两个懵懂的少年穿上了铠甲,挺起了双肩,盼望三国梦想能实现,多少当年的三国英雄。二十年后早已不见,而我们但还为此一战,因为三国还在继续,就算已雄踞西凉,彼此却坚信总有一天会像神话一样活到2016,就在这二十年前,这世界悄悄的改变,穿越了三国,苍老的容颜,命运就此断念。
热门推荐
  • 多梦季节

    多梦季节

    因为上一代,所以要联姻,可是自己算什么,看上了自己的妹夫,当然不可以,你们演着一出算什么?去日本只想疗伤,可是红了,怪我喽!陈思源追我,我对他也挺有好感的,要不在一起吧!严彦也不错啊,不行啊,韩清喜欢他啊,而且小爱的命都在他手里了。什么?!柳赫晞也出道了,还要同我合作,陈思源!pass!和好?你怎么不去找我妹了?和好是吧,没门儿!柳赫晞!pass!我该何去何从。十二月的日本与中国不同,我将要在这里和这群人发生什么故事呢?······“到头来还是要给你生孩子,你当初为什么不努力点,兴许我就不走了!”突然身体被一种力量带进了一个怀抱,“这种时候别说话。”
  • 塔罗召唤师

    塔罗召唤师

    穿越到了异世,你遇上的最倒霉的事情是什么?女主答:被一群塔罗牌耍的团团转。她是一名跟阎王爷抢人的神医,却穿越成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塔罗牌的主人。从此,带着一群塔罗“小弟”游荡在这异世大陆,创造辉煌。
  • 唯一的你:今世相约

    唯一的你:今世相约

    打开电脑,点开QQ音乐,接着是QQ,登陆,查看消息,快速看完,没有他的消息...再去找其他人聊天。这些动作有序的进行着,没有丝毫犹豫和错误,可见她的熟练度。。。
  • 枷锁的世界

    枷锁的世界

    万物都是被枷锁的,枷锁无形无相,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枷锁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枷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进化?异变?末日?轮回?枷锁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叫江玉维的男人,他正在一步一步解开枷锁的面纱。不断的感受理解,不断的穿梭在不同的世界,站点,空间。一次次枷锁的碰撞,最终理解枷锁的意义。
  • 癫狂时代

    癫狂时代

    人生世道生两面,半世疯癫半世邪。黑白双劫天泣苦,解放吾三世浮屠。这是这个时代最深处的黑暗!充满了最为原始的狂野!堕落与弑杀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充满了束缚和枷锁!当然!这也是个充满自由的时代所以和我们一起挣脱那未知的枷锁一起将自己解放出来吧!因为这是一个自由与枷锁,生存与绝望并存的癫狂时代!————————-且看一个末世前的神经病,一个末世后的疯子,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癫狂时代里的经历……或许在那种状况下,都没有一个正常人……
  •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讲述了:办任何事情都是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以前我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但是现在的社会,更提倡“无事也登三宝殿”,就是要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学会经营,人脉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而一个大人物的圈子更是快速成就非凡事业的最佳途径。
  • 星主纪

    星主纪

    浩瀚宇宙,群星亿计。上古之时,有神人甘石者,仰观星空,欲探究其中之玄奥,历数载而成一册,编为《星经》,又名《天书》,分群星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计三万六千五百分,以人间官职、事物名之,或独星,或数星,谓之星官;修道之人,命格在星官者,则为星之主。“你修炼的目的是什么?”“我只想回家!”大夏王朝延嘉六年,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为了找到回家的路,踏入了修士的江湖。
  • 一章一对他和她

    一章一对他和她

    本书以一个个故事为主,一个故事大概一到两章。剧透ing小angel:大叔,麻麻经常叫粑粑老公,老公是什么呀?大叔:你老公就是我。“小吃货,你再不学习,我就不给你做好吃的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小写手

    重生小写手

    一代老书虫,带着装满记忆的脑袋,重生回到2007年!这一年,唐家三少还不是高富帅,我吃西红柿也还没有逆袭,天蚕土豆仍然还是个屌丝,月光还是个纯洁的大叔,更不知道猥琐为何物!那些明日之星(忘语、打眼、七十二编、录事参军...)都还在社会上摸爬打滚...那些经典之作(盘龙、斗破苍穹、冒牌大英雄、回到明朝当王爷...)都还未曾展现它耀眼的光芒...于是,这一年……是属于魂归的一年,惊天大逆袭,展开!(以上为九道光巨编写,冒犯了大大请找九道光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