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9700000042

第42章 以孝治天下

汉天下是刘邦用血与火的方式从别人手里硬生生地抢夺过来的,这种方式对后来那些打天下的人来说,是常态,是正途。可是,在汉初,大家刚从春秋战国时代走出来,比较认可坐拥天下的那伙人是贵胄的后裔。仅靠阴谋诡诈、强取豪夺就占天下、享天下,说实在的,还真让人在心理上不太好接受,即使大家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但当皇帝的总是感觉不踏实。他们认为,既然自己可以靠拳头成为“九五之尊”,别人自然也可以。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斗智斗勇上,无论一个人多么自信,哪怕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就是当世最高水准的“独孤求败”,可他总是要死的,总不会自信地认为,他的下一辈或者下几辈的儿孙也能和自己一样牛气冲天、威武雄壮、服膺天下。对于当了高祖、太祖级别的皇帝,一般最让他临死前吃不香、睡不好的事,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后世子孙(特别是那些不肖子孙)也能像自己那样,掌着权杖,吃喝不愁,作威作福。

白马之盟之后,刘邦依靠自己的威望,为后面的刘氏皇帝定下国家统治的基本格局。在驾崩之前,他还跑到孔庙,搞了一次祭祀活动,一反以前对儒者不待见的姿态,表达出以后要尊儒、敬儒的意思。刘邦的意思当然很清晰,“以后大家都要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来行事做人,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提三尺宝剑定天下’的时代结束了”。大家自然是心领神会,文治时代来临了。

围绕孝道形成的儒学是中国早期社会学和伦理学的理论,如果大家真的一丝不苟地信奉、遵循儒学,每个人能否因此而生活富足,这个还真不敢断言,但每个人感到幸福,这倒是比较靠谱的。从实践上看,儒家的孝道是家庭的黏合剂、幸福源,更可以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成为最好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思想滋养剂。

经济史和思想史研究者发现,古代的生产生活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所谓小农经济,无非是说,农民们耕种的土地比较分散,居住也比较分散。政府依靠这些分散居住、工作的农民,因为他们纳粮食、服劳役、制衣衫,“上层建筑”才得以存活。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特别是交通、信息传输工具落后,政府想依靠工商业获取钱财,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从这些对偷税漏税很有兴趣的农民身上把该收的税都收缴上来,政府要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为收价值几毛钱的粮食,可能会付出价值几块钱的成本,这可是只赔不赚的买卖,长此以往,谁也受不了。

这时候,国家祭出儒学这块招牌,宣传忠孝节悌的观念,好处是很明显的。按照这个观念,在家庭里,大家孝顺父母和兄长,爱护小弟、小妹,以此类推,在村子里,就要遵从族长的权威。这个观念的立足之处也不是虚无的,完全来源于血缘这个很实在的东西。父母生养自己,和自己有血缘关系,对他们平时好生伺候自不必说,精神上也有义务让他们保持愉悦。而和自己的血缘关系相对较远的亲族,自然也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尊敬长者,听从长者指派,关心亲族的福祉。说起来,这种说法很符合人的天然性情。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亲属好,如果不是受过什么很大的刺激,一般人做起来都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儒学基于此开始探讨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活动,然后把这样的人伦观念上升到社会道德层面,鼓励大家大张旗鼓地对父母、兄弟姐妹好和服从族长权威,并对那些不这么做的人嗤之以鼻,大加鞭挞,进而宣布这种人是道德败坏的禽兽,枉为做人。

在儒学被尊为至尊之后,血缘宗法同构作为国家主流的社会、制度架构,就在咱们国家源远流长起来。各个宗族被看成靠着血缘维系出的“小国家”,这些靠血缘维系的众多“小国家”支撑起封建专制国家。按照皇帝的想法,既然上下一体,主张大家高调地爱父母、爱宗族,肯定最终导致大家爱皇帝。这样的话,国家以后再实行什么政策,每个人从心里也不再那么抵触了。从此,政府收税、征调劳役就会变得很省事,官吏们只需把政令传达到各个族群,族群在族长的带领下自觉地遵照执行就行了。即使有些不满情绪,深受儒家教育的族长们依靠“大棒”维系的权威和从儒学里提炼出的大道理,也能将其化解于无形。对于个别因为忍不了官吏压榨和皇权欺负而想闹事的宗族,国家也可以左手拿着儒学理论,板起面孔,宣布这些宗族大逆不道,右手拿着连坐制等吓人的法律,派出刀枪在手、冷酷无情的军队,把这些宗族打成肉泥,以儆效尤。实践表明,一旦看到这些恐怖场面,广大爱好生命、爱好生活的百姓基本上就老实了,不敢随便表达反对意见。

在汉朝,在广大儒学爱好者和拥趸们锲而不舍的撺掇下,皇帝选拔治国之能臣时,越来越看重待选之人的孝行。他觉得,那些孝行卓越的人自然具备成为忠君楷模的潜在素质,由孝及忠,在“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体系里,是自然而然的事。国家围绕巩固这样的体系,建立起很多配套的制度,把大家有一个算一个,通通纳入当皇帝顺民、良民的行列。尽管汉朝继承了秦朝很多做法,但在推崇孝道方面,还真算是一个创举。汉朝推行各类法律,再配上孝道观念约束住人们的思想意识,执行各项制度的效率和效果确实好多了。

从以后皇帝们的统治实践看,因为大家逐渐把孝道看成安身立命的基本道德理念,做起事来,就不那么肆意妄为了,考虑问题也不容易走极端。比如,某人受到官吏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欺诈和欺负,想挺身反抗(比如拿把刀把对方宰了),但想到自己的父母、亲属可能会受牵连,“拼得一身剐”的豪气顿时灭去一半,那还闹个什么劲?毕竟想反抗的人,很少愿意看到因为自己反抗,自己当人的资格都被大家剥夺了。更何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把反抗看作当更有价值的人的途径,也有很多是为了让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

面对满世界的孝子贤孙,皇帝们也不能闲着,自然也要身体力行,比如,汉代经常会因为为母亲祝寿而大赦天下。即使皇帝死了,他的谥号也要加上个“孝”字,比如,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诸如此类,不管是以“文”还是“武”来定皇帝的终身品行,但都离不开“孝”。那意思,只有“孝”字当了头,干皇帝这个职业才理直气壮。

只是皇帝们不知道是没看完儒家经典,还是看完了又忘了。从孔子、曾子和孟子以降,儒家的创始人虽然也同意“移孝作忠”的说法和做法——既然父母生养儿女,从根上看,儿女这辈子算是一直欠着父母了,皇帝当了天下之主,也就是所有老百姓的父母(不管皇帝是不是吃着奶、玩尿泥的小孩),皇帝和皇帝的父亲、爷爷们不造孽,给大家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算是百姓们欠他们的,儿女有义务爱护父母,百姓有责任听从皇帝——然而,在孔子眼里,落实“忠、孝”观念也是有条件的,可不是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么简单一句话能概括的。他其实主张的是“亲亲”这个观念。孔子认为,孝父母是绝对的,这种绝对性来源于自然界规律,但皇帝要是也觍着脸,说效忠于自己也是绝对的,这就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后世一些儒者要投降敌国时,高喊的那句“良臣择主而侍”,传达的意思就是,鼓励大家不要把皇帝想当大家爹妈的事,太放在心上。

孔子还曰,“父慈子孝”。他的意思是,虽然儿子遵从孝道,这是一定的,但当爹的也不能因此就不把儿子当人看,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还是要慈爱一些,潜台词是,当爹的慈爱了,儿子孝顺起来,也就很带劲了。他说的“君仁臣忠”,也是这个理。有个叫定公的人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很清晰地说,臣子产生“忠”的心理冲动,是因为当君的对臣子以礼相待,让人家感动了,不效忠君主,臣子自己很难过,甚至比死都难过——这就是一些死忠之士的由来。

汉朝重视孝道,搞了举孝廉之类的官员选拔制度,把那些既孝顺又清廉的高洁之士从人堆里举拔出来,放到皇帝身边和各个地方政府做事情。平时经常动用国家的宣传机器,到处宣传“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孝作为衡量一个人基本德行的标准,甚至拿法律和监狱来惩戒不孝之行,把整个国家浸泡到浓厚的孝文化中,时间长了,皇帝们也不自觉地真的相信孝子们是国家可以依靠的坚强柱石。可是,大孝子王莽和举孝廉出来的曹操把这个美好的图景撕成碎片,让人很丧气。不过,我依然认为,孔孟的孝道之说是没错的,只是皇帝和他身边那些大儒把孝道拔到国家政治工具的高度,但完全是因为他们没用好,还盲目自信,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丫,怨不得别人。

同类推荐
  • 公元191

    公元191

    白楚峰遭遇的意外是否跟这个有没有关系?奇异遭遇之后,他到了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他既身系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又于他何干?他心中对那个她有所挂念,但他也感激带给他新生活的她,他遇到了倾国倾城的美人,但欣赏及同情比贪恋更多。他无法振臂一呼,就立刻有小弟拜他做大哥,在英雄面前他不过是个凡人,但却是英雄的知己。他更无法与不世群雄瓜分这个世界,但他却希望维系一个属于他的小天堂。本文不是爽文,没有金手指。不是1111,没有艳福无边,只有多情自古伤离别。可以是酒的香烈,可以糖水的甘甜,也可以是茶那般浓郁,就当是散心那样去走过那一段历史而已。
  • 明朝四月天

    明朝四月天

    当吊民伐罪的战鼓声响起,永乐朝的武功赫赫、弘治朝的文治灿然、唐伯虎的文采风流都成为遥远的绝响,只余下秦淮河畔寂寥的灯火和英雄们苍凉的背影。在万千百姓易子而食的哀嚎中,大明朝走到了尽头。历史的心是冷的,穿越者的心是热的,当宋乔来到明末,他发愿要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温暖人间,缔造一个轻盈、明朗、活泼的明朝四月天,使小民风雨不动俱欢颜,皇帝勤政贤明延寿限。这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宋乔的四月天。
  • 贵州白族史略

    贵州白族史略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白族与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和影响,互相渗透、联合和融合,大家在地缘与血缘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 横扫三国之天师威武

    横扫三国之天师威武

    一个退伍军人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作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大好青年,怎能沉迷于争权夺利?在这烽烟四起的乱世,他种地,屯田,经商,开创乱世中的世外桃源。面对异族的威胁,他平南蛮,灭西羌,威震四方。只要志存高远,无名小卒一样可以君临天下!
  • 权色宦官

    权色宦官

    面对着豪门贵妇的邀请、各种理由的灌酒,生性风流的莫小殊又怎能把持住内心的骚动?当激情的火苗燃烧起熊熊的火焰,停在门外的那辆跑车已经成为了欲火的战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辆飞驰而来的限量兰博却成了莫小殊的死亡镰刀。死亡,亦是新生。阴差阳错之下,莫小殊带着二十一世纪的记忆穿越了,他穿越到了一个即将面临净身的少年身上,面对着那把寒光闪闪的阉刀,且看他是如何逃过一劫的。而生性风流的莫小殊到了这三妻四妾的年代,又是如何以太监的身份在后宫之中继续风流,权倾朝野……
热门推荐
  • 兼明书

    兼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斩铁剑

    斩铁剑

    斩铁、斩钢、斩水、斩神......地球少年来到异界,携带强大系统。斩断世界上可斩之物,或者说无物不可斩。
  • 王宠独爱,穿成本色

    王宠独爱,穿成本色

    一心想把美食发扬光大,无奈生于特工完训家族,世代都以培训出世界顶级特工为终极目标,奈何这一代遭遇奇葩,天赋异禀,完美出师,却心不于此,完成绝美任务之后,悄悄隐匿,专心美食,无奈天意,大火重生,难道冥冥中,命运终是无法摆脱,不露本色,就无法在这异世立足生存吗?他权倾天下,独独双面而生,独独拥她入怀才觉完美一生,可天能如人愿吗?一起花前月下,一起刀山火海,可手握一切,就弄丢了她吗?谁说他们注定孤独,谁说他们一生一死,天意如此,我偏要逆天而行。只因,她只能是我的!
  • 腹黑才女冷酷尊主

    腹黑才女冷酷尊主

    他,温柔似水,是许多女子追求的对象,虽有无数优秀女子向他表白,却不曾爱上一个人,直到遇见了她,明知她有爱的人,仍愿意为她做一切事;他,妖魅无比,喜欢流连花草,却不曾碰过一名女子,也不爱女人,但在一次混乱中他看见了她,便爱上了她,但从不在她面前表露,只在暗地里为她付出一切;他,冷酷无情,从不对任何人怜悯,但在认识她后,他心里的那块冰融化了,动了情,但只对她露出笑脸,对别人仍是散发着冷气,不准任何生人进入他一米之内。她从小失去了爱,却不愿向任何人倾诉,只把它藏在心里,让小小年纪的她知道了隐藏。在外人眼里,她腹黑无比,但只有她最要好的朋友理解她、了解她,给了她温暖,在遇见他后,她发现她爱上了他……
  • TF之四叶草之恋

    TF之四叶草之恋

    “若曦,你怎么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个原本快乐无忧无虑的女孩子,失去了原来的快乐,自信。一直到他们的出现……
  • 穿越之凉尘没瑾

    穿越之凉尘没瑾

    父母是商人,却无暇管教小凉茶,一气之下自甘堕落成为小太妹,遇上迷人的黑道大哥,以为人生从此光亮了起来,却在一次帮派之争中为救黑道大哥成为植物人,从此穿越进一个古代女尊国度,帅哥云集,生活无忧,美男围绕。哎?那个很眼熟,奥,是裴风啊。。。。。。
  • TFBOys

    TFBOys

    酷,萌,帅。-喜欢上-霸气,任性,调皮。
  • 成为现实的神话传说

    成为现实的神话传说

    神话降临现实,地球变成了广袤无垠的洪荒。学校里学的是修仙,外出是飞剑,姐姐变成了强大的武者,还多了一个青梅竹马。有谁能够告诉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源自穿越之后张凌的心声
  • 最是年少轻狂

    最是年少轻狂

    高中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一个偏远的小镇,生活着一群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年轻人,他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以至于在学校打架斗殴,情情爱爱,他们一路欢笑一路歌,从高三直到高四......
  • 都市神化

    都市神化

    十世善人意外身亡,勒索阎王三个条件再次重生。身怀无上医典,指掌之间批画生死。学了九阳神功,扮猪吃虎混校园。什么校花班花喇叭花,女神女鬼女魔头,全都臣服在直通神路的叶枫脚下。一段现代修真传奇,且看都市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