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7300000031

第31章 我们该怎么做认识自我……(5)

她回答说:“我们知道,个人对集体的态度分为牺牲(取舍)、奉献、维护(团结)、旁观、诋毁等几种态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是只有牺牲一种方式。在战争年代,集体主义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为了国家独立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在和平发展时期,对于一般人来说,需要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作出取舍的事情还很少,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奉献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至少不能做损害集体利益和形象的事。”

经过这一番谈话,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主义泛滥,出现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问题,集体主义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医治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成的各种问题,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个人孤独的心,在集体中找到归宿,这是民族文化思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突破自我:自我发展的边界

每个人都想过绝对自由的生活,可是离开社会的自我会孤独,受宗族约束的自我会无奈,想超越社会的自我会失望,只有社会中的自我最现实。这就是坚守社会价值观的意义。

矛盾、迷茫、困惑,源于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能到哪里去。谁都想知道自己一生能达到什么高度,能走多远。这个问题,不但让人充满好奇,还使人心灵躁动。回顾自己一次次从迷茫中走出,发现有三条线束缚着人生走向。领会了这三条线的内涵,或许能为自我发展打开空间。

守住自我的底线

记得有一天,一位在读博士向我举例子说明,不同年代的人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处理方式。

同居一室,当有人需要熄灯休息时,有人却还想再看点东西,面对这种情况,不同年代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80后会同意熄灯,然后打开自己的台灯,绝对不会因为他人要休息而放弃自己看书。60后、70后会认为,开着台灯也会影响别人休息,不情愿地随着大家一起休息。在关注社会事务上,现在的年轻人表现为热心和激情,如某地区发生了灾害或重大事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前往当志愿者;在媒体报道里获悉有急需救助的人,他们会尽自己的力量捐助;发生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在网络上跟帖声讨的多是年轻人,等等。可是,60后、70后会认为,这类事太多,救助不完,或与己关系不大,只在内心里同情,付诸行动的很少。

这个例子,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人,对传统文化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行为。文化是一笔财富,有时也会成为前行的包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抑制了人性的张扬。所以六七十年代的人,受传统影响多一点,往往行动中顾忌太多,容易放弃自己的主张,选择委曲求全。年轻人受传统文化约束少一点,突出自我就多一点,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为什么要牺牲个人利益呢?

无论哪个年代的人,生活在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谁能够超越现实呢?中国人立于社会之中,就如春蚕吐丝,时间越久,涉世越深,一根根社会关系的丝把自己困在中间,动弹不得。于是,我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世上不用努力就能实现的就是年龄增长,不用求人就能办到的事就是读书。如果只通过读书就能到达目的地,那真是罕见的捷径。我不是说读书有多容易,而是相比之下,只有读书可以不与社会过深地接触,靠自己就能实现,其他任何事情能吗?

由于中国人长期处于“无我”的压抑状态,对张扬个性有着强烈的冲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蕴藏已久的自我意识会像火山一样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地迸发出来。可是,如果不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就容易走向极端。

西方是个体社会,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学者们对防止个体走向极端的研究也会很重视,于是我查阅了有关书籍。防止自我泛滥最典型的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06—1880)提出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他的大致意思是,自我中心主义是把“我”当成世界的中心,“我”感受到世界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要改变世界,只要改变自己就行了,“我”改变了,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了,世界也就改变了。“自我中心主义”,在伦理学方面与个人主义相似,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自我中心主义者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的利益为主;然而,自我中心主义并不一定涉及与“利益”相关的命题,例如有时候自我中心者伤及的并非对方的利益,而是对方的心里感觉或两人长期的关系。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决定了之后便一意孤行,并且很可能在遭受批评时名正言顺地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

与自我中心主义相比程度较轻的思维还有:极端思维、偏执思维、片面思维、臆测思维,等等,这些思维不一定以自我为中心去想问题,而是自我在看待客观现象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水平作出判断,当别人指出其不正确时,仍然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多么渴望找到自我,在追求自我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底线。下面是我写的一段日记:

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去判断世界,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认为唯有自己是对的,然后以自己的评判标准衡量别人,得出的结论是,凡是与自己不一样的,自己都看不惯,都是错误的。当单位决定某件事后,如果不合自己的意,就会认为这样的结果不公平,所以他眼中到处充满着不公平。

如果一个人以“我”为中心去判断事物,决定自己的行动,肯定不会为自我的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一个人力量再大,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自己能干成什么呢?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会支持自己吗?极端思维、偏执思维、片面思维、臆测思维对构建和谐的外部关系是很不利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道理:听人劝,吃饱饭。如果滑向了自我中心主义,看似很自我,其实把自我困在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自己就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不但找不到自我,还会失去自我。

我最反对庸俗的人情,反对整天心里想着拉拉扯扯,只想人、不想事的人。但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与庸俗的人情是不一样的。无自我,就会作出无原则的让步,让自己丧失很多机会,但有自我,决不能滑向自我中心主义。

无论是自我中心的思维,还是固执己见、偏见,其思维有一个共同点,我认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其他观念很难输入到其头脑中,也很难说服其听从别人的意见。这种思维,人为地为自我的发展设置了一道自我屏蔽,接受不了外部信号,很难有所成就。走出自己的思维局限,才能为自我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要想一步步走自我,必须警惕自己滑向自我中心主义,也要防止固执己见、偏见,让自己能够客观地观察所处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行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判断失误了,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无效。如果一个人心中只有自我,永远会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自己常为所欲为、自负、自私、自大,会把自己永远困在城堡里。

有了这种认识,就容易找到自我发展的下线:此线之下是自我中心主义,是自我发展的陷阱。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只有向上发展。在中国,上面空间能为自我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但要受到熟人的束缚,因此这条线又可以称为熟人线。

找到自我发展线

有一天,我问社会地位很高的一个朋友:你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了,还煞费苦心向上爬,到底为了什么?他说:“我能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家里也没有什么事要办了,自己也不想这么费心,可是,亲属群和朋友圈在助推着你往前走,停不下来呀!因为他们渴望着从中沾点光。”

他说的应该是心里话。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中国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中?究竟是为谁活着?于是,我开始分析城乡人际关系。

上世纪70年代的河南农村,无论谁家盖房修屋,都是自己备料,然后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以义工的形式完成的,报酬仅是管几顿饭。市场经济后,基本上以市场的形式运作,谈好每平方米多少钱包给工程队,再也不可能免费盖房了,除了家庭贫困的自力更生。

2012年,我问民营企业职工一个问题:当企业临时有急事,你正在休息或度假,愿意赶回来加班吗?60年代出生的职工,感觉到老板平常对自己不错,没有二话就答应,根本不会想着要什么加班费之类。80后的年轻人就不一样,先谈好条件,给多少报酬,然后再答应去干活。即使事情紧急事先没有谈报酬问题,事后必定会去要的,而60年代出生的人想要也不愿说出口。

这两个例子,反映出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逐步在弱化,血缘、地缘纽带逐步被利益取代,自我正在从族群中走出来。按照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解读,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呈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每个人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一层一层圈的束缚,就像一道道绳索捆住了人们。

这一圈圈关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中国人没有个体的自我,却以熟人圈为一个群体,是熟人群中的自我。表现出自我的形式是,活着是让别人看的,是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为了家族的“荣耀”,为了高高在上,被动地付出了并非自己乐意的辛苦和努力。族群的自我,并不是现代集体主义的特征,而是小农经济的特征,它是对个性的抹杀,是将宗族的价值取向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为了熟人的自我,而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更不会将实现个人价值作为重要的目标。如果说个体为了自己利益是人性的表现的话,那么为了族群和朋友等熟人谋利益,就容易形成裙带关系和小团体,是团体的自私性,其后果会把不正之风扩展到整个社会。

可喜的是,农村已经开始走出乡土社会,走出宗法社会,现代性已经很普遍,这包括个体主义、家庭生活的隐私以及家庭生活与事业和经济生活的分离。王斯福2005年10月31日在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乡土社会研究讲座”演讲时提出:随着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在广泛而极大地增长,新的差序格局已演变为包括邻里、朋友与家庭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扩展成为进行生意往来和形成政治联盟的方式。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国的熟人圈是以宗族秩序构建的,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现在社会可能走出宗族,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构成新的熟人圈。我在2006年著的《非常自述:一个乡镇书记的梦与痛》一书中曾预测:“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出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逐步淡化家族观念,家族的影响力就会被经济组织的影响力所取代。在经济发展快的村,同一家族的成员会追随不同的经济组织,而这些经济组织出现冲突的时候,其维护的不是家族的利益,而是经济组织的利益。”乡土中国的变化,为农民走向个体自我提供了条件。

现代的中国人正在走出熟人的小圈子,开始找到了自我。与职工座谈让我感受到,年轻人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敢于承认自己正当的利益需求,敢于向老板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活得真实,是真实的自我。人为谁而奋斗?为真实的自我而奋斗!不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为所谓的荣耀而奋斗,而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奋斗;不为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紧密联系的群体活着,而为真实的自我而活着。这样的人生就会摆脱尘世的烦扰,活得轻松些。

我觉得,中国人能够走出几千年“三纲五常”的影响,终于开始摆脱族群束缚,走出熟人圈,走向个体的自我,找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有了自我意识固然可喜,可是没有熟人圈,人们又会感到孤独、无助,感到世态炎凉。破旧还要立新。要使中国人彻底走出熟人社会的影响,找到自我,还需要有新的社会组织取代熟人圈,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

由此可以确定自我发展的中线,这条线还可以称为自我线:该线以上就是自我发展的空间,以下就是为熟人而活的空间。中国人几千年都活在自我线以下,今天能够走出熟人社会的影响,找到自我,是为自我发展开辟的一条新路径,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认清自我约束线

同类推荐
  •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本书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我们希望美文家们可以以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的生活阅历,自己的缜密思考,自己的别具匠心,把他们所学所悟记录下来,传承下来,使人们从微小处鉴别、校对、修正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期望可以陶冶青少年读者的道德和情操。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回不去的是曾经

    回不去的是曾经

    本书是青年作家陈伟军的小说新作,以南方一座小城及一个村庄为底片,以苦难、人性和一个迷惘青年的内心挣扎为叙述故事的底色,讲述了随着主人公东南身份的变化,他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变化及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直面人生苦旅,直剖扭曲的人性,昭示了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瑶祁殇

    瑶祁殇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凡祁已经不做上神了,为什么我已经离开他了,你们还要害他?神妖相恋天理不容!——我还是成为了魔王,还是败了,没关系,我替你报了仇,我这就下去陪你!等我!
  • 鬼中殇

    鬼中殇

    科学所不能解释的另外一个世界,曾经演绎过无数爱恨别离,拿不起,放不下,求不得,殇不起。一个特殊的少女,天生被赋予一件千古世人求而不得的宝贝,鬼渡,阴兵,忘川河,彼岸花,另一个世界里,她能否解开这道藏了千年的千古之谜,解开万鬼之殇的悲惨结局呢?
  • 弃妃倾城:冥王的冷艳王妃

    弃妃倾城:冥王的冷艳王妃

    单纯冷酷的女杀手一朝穿越遇上渣男,被骗了感情,心碎离去,遇上霸道冷酷的冥王,在他的猛烈攻势下,身心俱陷,三年后强势回归,再遇渣男,“漓儿,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你了,回来吧!”什么?!冥王大人表示不开森,委屈的说:”娘子,你都上了我的床还想不负责吗?“
  • 郡主当家

    郡主当家

    人家都说,澹台家的姑娘都豪放,上赶着倒追男人,先是一位长公主,接着又是一位小郡主,这可真是,耐人寻味!可皇家的事自然也不好明面儿上说不是,不妨私下八卦啊!某男人笑的一脸温润如玉,沈沁只能无语望苍天:好笑,人家又不姓澹台!
  • 我是证人:路小星,我宣你

    我是证人:路小星,我宣你

    路小星,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它命定的轨迹,或许你不知道的是,我林冲之所以那么执着的喜欢你爱你,是因为你就像清晨的晨曦,就像是温暖和煦的阳光,就是我一生的命定之缘。愿岁月静好,只此一眼,便是一生。内容赏析:星冲婚后六年,某年某月某日。“爸比,我想吃糖果哎。”林小浩睁着大眼睛说道。林冲刷着微博,不为所动。“我让明叔叔等会给我带好吃的。”林冲一听忙问:“小小浩,什么明叔叔?”林小浩“天真”的说道:“爸比,明叔叔好像和妈咪去“约会”了。”“砰”的一声,林冲扔掉手机夺门而出,“明亦辰,你还不死心!”林小浩眯着眼吃着糖果,给路小星打去了电话:“妈咪,明星老爹又瞎吃飞醋了肿么破!”
  • 御剑天地

    御剑天地

    无意中遇到一位“仙女”,并阴差阳错地融合了一个剑魂,从此,他身不由己地踏上了修仙之路,并开始了属于他的一段传奇历程。在前进的路上,他要面对的将是残酷的现实世界,只有不断让自己变强,才能闯出属于他的一片天地!而他要做的,就是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境界!
  • 创业:我们创什么

    创业:我们创什么

    这本书不仅只谈创业项目,你可以看到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或过程中,如何寻找合伙人、如何准确切入市场、如何得到天使的青睐、如何建设人脉关系圈……如果你还不知道做什么项目,这本书能为你带来启发。
  • 妖窝乱

    妖窝乱

    某美男,优雅的喝着杯子里各种口味的血液。某帅哥,斯文的切着一大块血淋淋的生肉。某弟弟,熟练的夹着盘子里爬来爬去的虫子。某姐姐,快速的吞着口中里飞来飞去的蚊子。于是,看着大家面前各种千奇百怪的食物,作为学院里唯一的一个人类的某人表示压力很大。--------------------------------------------------------------------------------这是一个自以为自己是纯人类被逼进入妖窝里,却发现自己是伪人类的故事。
  • 吃货青梅:妖孽竹马要吃梅

    吃货青梅:妖孽竹马要吃梅

    为什么别人家的青梅会撒娇会卖萌,而他家的却只会吃!!“彦哥哥,笨蛋是什么蛋?可以吃吗?”谁能告诉他看着他流口水是什么鬼!“秦雪笑!除了吃你还能干什么!”第一次博学多才的顾君彦有了深深的无力感。“睡!”某小只偏头想了想,严肃道。“......”顾君彦怒了,第一次冷静自若的他,有了撞豆腐的冲动,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忍!于是某日.....“顾君彦!你除了吃我之外还能干什么!”秦雪笑悲愤地捂住被子,白皙的颈脖是一个个鲜艳的草莓控诉这昨夜他的暴行。某人无耻地掀开被子,勾唇一笑“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