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7300000021

第21章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选择……(6)

我认识一个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领导,很有正义感,也很讲原则。在困难时期,他老家的领导曾求他开个后门,帮家乡把电通了,毕竟血浓于水,可是,这位老将军性格耿直,拒绝了违反原则的事。等改革开放后,他老人家离休后回到家乡,遭到了冷遇,人们众口一词说,当再大的官,不为家乡办事,有用吗?看来人们认为有了亲情,就可以放弃原则。

人们为了适应熟人社会,自发组织了“扛过枪的,同过窗的”“同一帮的”“同一个乡的”等不同的群体,由此也构成了关系网和朋友圈。凡是这个“圈”的,可以无原则地互相支持,这是人情。你给了亲友机会,等于让别人丧失了机会。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我在人情堆里这些年》中谈起自己的感受时说:在中国的人情观里,应酬是躲不开而且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很多人习惯将其隐晦地表达成“一起吃个饭”,可真的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吃个饭吗?由于社会潜规则,再有原则的人,也抵挡不住人情压力。如果你坚持了原则,你就无法在这个圈内混。谁的人际关系圈子大,谁就是成功者。精力都用到了培育人际关系上,谁还会去认真思考工作?谁还会有精力干工作?我们不从管理科学上理解人的作用,而是费尽心机地思考如何从熟人那里得到额外的利益。

本来有熟人是正常现象,如果在坚持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善于运用人际关系,本无可厚非。现代管理学也讲究人力资源的利用,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问题出在中国讲究人情,就完全忽视了社会规则。在庸俗的人情面前,已经没有了是非标准。这种人情,实际上是利益的交换。

中国人以“人情”为重。如果谁不遵守这个标准,断难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有没有人情味,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判标准。遇到事后,如到行政机关办事、去法院打官司,第一反应是赶快找熟人。办什么事都需要人脉关系,本是依法该正常办理的事,却要托熟人找关系。这是中国长期人治社会的产物。

中国的伦理,被国人所推崇。在中国,评判一件事,是以情、理、法为序。处理一件事,先从人情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制度角度上考虑,然后再看在不在理。如两个平民百姓吵架,不以法律为准绳,而是让大家评评理。实在无路可走时,才诉诸法律。因为伦理和人情一直支撑着中国社会。

庸俗的人情导致熟人政治。有了裙带关系,照顾了人情,是对少数人的恩惠,却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这样,就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公信力。在中国人眼里,谁给自己办事了,谁就是好人,不论办这件事是否违反了原则。中国人更善于依赖熟人,把熟人社会变为“人情社会”。中国是人情味最浓的国度,无论你是干什么的,不懂得人际关系,在中国很可能一事无成。

这种风气在社会蔓延后,就会成为民族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中国经商的人会形成一个共识:人脉资源是第一资源。有了这种认识,经商者就和官员有了十分亲近的关系,权钱交易就有了社会基础。经商者亲官,亲的是其手中的权力,追逐的是利益。当百姓认识在某某机关工作的人时,能沾亲带故,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和吹嘘的资本,尽量往上靠。人们遇到什么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找熟人。生活在“人情社会”“熟人社会”,人们就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权力的魅力就会“被”接受。人们摆脱不了“人情社会”,却渴望着“公平社会”。当攀不上关系,完全公事公办的时候,老百姓对“官”的态度就转为直接对立。近些年,发生过几起非利益相关者因某一偶发事件,聚众围攻“官”甚至打砸基层政府机关的事件,表现出对当官者的极大愤怒。仇官、仇警、仇富,是对自己没有享受到特权好处的发泄,是对人情社会的抗争,也是对特权思想让社会失去公正的无奈表达。

人情抵制着刚性的制度。我们往往认为,中国制度不完善,才造成社会无序。我每每翻开现行的法律、政策、制度,常常感到其严密的程序无懈可击,语气严厉的程度也令人惊叹。为什么就执行不了呢?制度再好,需要人去执行。受传统文化影响,一切刚性的规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严厉的制度,在强大的人情面前,只能无奈地沦为一纸空文。

中国乃至东方,最大的学问莫过于研究人,因为国学的逻辑起点是从教化人开始的;最让我们感到疲惫的也是人,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令人生畏;而最大的资源还是人,因为拥有了人脉关系,就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上。

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把解决裙带关系、人情关系、虚伪的老好人等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反思和重塑人与人相处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医治之方。

人们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但我们不需要庸俗的人情。中国人干事,在小的人际关系上打转,实际上是“小爱”;西方人从干事的角度来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是“大爱”。中国看似有情实无情,因为你照顾了“小圈子”,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西方看似无情实有情,因为虽然未能照顾“小圈子”,却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家都在排队,你通过熟人占了先,别人的优先权不就牺牲了吗?不该救济的人救济了,需要救济的人不就得不到了吗?我们每个人与其天天喊着要公平,能不能每天反思一下自己:你去找熟人通融了,不羞耻吗?你给熟人开绿灯了,不惭愧吗?如果我们的民族不认真反思这些问题,不正确处理人情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的民族终将被人情这服毒药毒死!

现在的任务是,如何让每位公民感受到我们是“法治社会”和“制度社会”,走出族群、走向集体,留下亲情、抛弃俗情,尊重法律和制度。为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在呐喊着:如果所有人都说你是好人,就像所有人都说你是坏人一样,说明你有问题。如果所有的好人都说你是好人,而所有的坏人都说你是坏人,你才是真正的好人。所以放弃老好人吧!

没有明文的规定

在中国人眼里,规矩比政策重要,政策比法律重要。现在行政机关遇到矛盾,基本还是按惯例办;没有惯例的,要看有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先例可循,就看上面怎么说的,其他地方怎么办的。很少人会先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社会的正气,需要社会成员共同来维护。可是,中国人不敬畏法律、法规和制度,却把不成文的规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各种规矩和潜规则。

看看人们是怎么按“规矩”处理人际关系的:对待上级,长期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无条件地服从,而不是有条件地服从。一个人的意见就是大家的意见,再有不同的意见就是杂音。从制度上讲,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制度是好的,就是不能落实。哪个下级都在内心里琢磨着如何领会领导的意图,然后按领导的意图办。领导不好说的话,替领导说出来。即使领导是错的,也要按照领导的意图办。我们的民主生活会,本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有助于相互监督,治病救人。可是,谁会傻到当面说别人的不足呢?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人们这样做,无非是怕得罪人。

中国人敬畏不成文的规定。小时候,一到过年,我就不敢说话。因为有许多是忌语,一不小心就触犯了。跪拜、请安、迎来送往、红白喜事,等等,都有一整套规矩。红白喜事,需要请主事人来操办。我看过农村办丧事,本来失去了亲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这种悲痛被形式化后表达不了悲伤,反而像演给周围人看的。例如,管事的人一喊要出殡了,这是需要哭的时候,孝子贤孙们便齐声发出无泪的哭声。老人活着时子女不尽孝,人不在了,想用隆重的仪式向公众表白自己对老人有孝心,这样的礼节,已经不是文明,而是累人的繁文缛节。

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潜规则”,成为必须遵守的“规矩”。逢年过节正常的人情交往,是中国礼尚往来的传统,但是过个重要节日,上下级、工作联系部门、朋友之间必须请客送礼,不这样做就是不懂事。礼节的异化,也使中国法律中行贿受贿与正常礼尚往来很难区分。受特权思想影响,现在一夜暴富的人,为了显示其身份,往往搞出奢侈的举动,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我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没有实力搞这些场面,但“面子”还是要有的。有钱的捧钱场,无钱的捧人场,遇到红白喜事,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场面一定要能搞多大就搞多大。如果有事了,没有人围着,说明这人混得不好。中国人都为此而累,所以发明了专用词叫“人情消费”。

社会上对一个人最高评价是“某某人很懂规矩”,很少评价某某人很坚持公平正义,很少说这人讲不讲党性,有没有原则。看你懂不懂事,义气不义气,让我们没有了是非标准,走向了功利处世态度。人们都在遵守这些潜规则和规矩。亲朋好友的事、老家的事找到你了,必须得办;跟着自己干的人,不管其有没有能力,必须得照顾。不怕是违反原则,敢于为家乡、为亲朋好友、为身边工作人员办事,这就是人们眼中的“好人”。不懂这些规矩,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简直是寸步难行,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如果社会上的潜规则成为行为习惯,一个民族还能分清对与错吗?

不成文的规定压抑着人性。人性中自然的、光辉的东西,被物欲的尘土掩埋,不露痕迹。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潜规则,一些励志类书籍大谈职场生存潜规则、宣传厚黑学、为人处世“艺术”,等等。应该被人们唾弃的东西反而光明正大摆上了书架,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少人眷顾。人们面对这些“清规戒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守着“规矩”,造成社会上阳气不足阴气上升。

惯例对明文规定直接抵触。如正常的公务往来,本应正常办的事情,说了跑了请了送了就办得快,人熟了关系近了打招呼了就可以突破原则,这会带动社会风气向不良方向发展。再如文件上明文规定领导干部到基层搞调研要轻车简从。实际操作中,事先得“踩点”,即安排好路线、走访对象、教被访问者该怎么给领导说,等等,然后得陪同,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一般。这样的“调研潜规则”,上级领导想摸点真实情况都很难。大家真的愿意如此吗?其实未必!只是如果领导不按照事先的安排,自己选地方,基层干部会说你“假装清高”;基层干部不事先安排周密,会被认为没有工作能力,太“生瓜蛋子”。潜规则让接待者和被接待者都十分难受。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作出决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上任,就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切中时弊呀!中国人面对潜规则,要么随波逐流,要么粉身碎骨。各个行业又有本行业的潜规则,有人说三聚氰胺加在奶中,就是该行业的潜规则。这样的行动不但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规定,还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最具危害性的潜规则是有权有势者为大,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也不例外。韩剧《绅士的品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年轻人开着车从后面撞上了四个四十多岁男人共同乘坐的车,发生了简单的追尾事故。这时,四个人就下车,先是装着都受伤了,接着为震慑住对方,就分别装模作样地给大法院院长、警察厅长、国科搜以及名人老婆打电话,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拨通电话,只是想暗示对方,我认识有权有势的人,别自找麻烦。而这位年轻人等他们闹完后,拨通了保险公司的电话,说明了撞车的经过,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请保险公司赶快到现场处理。这个简单的举动,让四个中年人感到了惭愧,于是有了一段很有深意的独白:“我们不是不知道出了交通事故要给保险公司联络,却用了二十多岁时最鄙视的旧招数来对付一个二十出头的人。如果你正把本来用常识来处理会很简单的事搞得复杂,或者正把虚荣当成是实惠的话,令人遗憾的是,你或许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旧式人群或是大叔或是糟老头子。”这不是中国常见的情景吗?出了事情,不是想着如何按照正常的程序去处理,而是到处托关系、耍招数,“斗智斗勇”,显示出自己有关系、有势力,以此想占得上风或便宜,结果把简单的事情搞了个一团糟,落了个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有了处理事情的规则和程序,大家应该都想着按明文规定去办,既简单省心,又客观公正。可是谁会这样做呢?潜规则让我们不得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按明文规定做事的人被嘲笑为“笨蛋”。

被称为“聪明”的变通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匆忙的大时代里,我们期待大格局,渴望大成功,却不经意间错过了细细品尝“微幸福”的机会。本书通过截取生活的片段,引用经典的故事,使用轻暖的文字,带我们重新发现工作、生活里的,细微的幸福和美好。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是补救过失和错误的方法,而是珍惜和享受的心情。不管你遭遇怎样的境况和风景,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 桃花得气美人中

    桃花得气美人中

    在找到终身归宿之前,她曾被欺骗、调戏、揩油无数次,被深爱之人抛弃两次,关于她的绯闻曾是大明朝百姓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尽管这样,柳如是仍坚定地说:我相信爱情!她的情感一波三折,在二十三岁那年嫁与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她以一个卑微的艺妓身份被文坛领袖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过门,成为尚书夫人。本书选其诗词精粹,用带着黑色幽默的哲意语言,麻辣解读柳如是的爱情传奇。在她的崎岖感情路之后,必然有至今值得探究的感情态度和幸福法则。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杜甫文集2

    杜甫文集2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热门推荐
  • 绝处逢生

    绝处逢生

    “笑看人生凡世中,只因人在此山中;生当人杰死鬼雄,那要看你中不中!“他只是一个平常的存在,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欲望!他只是一个平常的存在,但是他已无力改变!他奋起挣扎,却无力改变!一场意外变了他的人生,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看他如何从小志向到国外的建国之路。
  • 重生之生活玩家

    重生之生活玩家

    懒癌患者萧书薇无意间下载了一个诡异的游戏客户端,结果重生到了三年前的高二……在游戏里,她收获了奇葩的小伙伴,get了各种神奇的生活技能,从此化身手工达人,治好懒癌,重拾自信,幸福生活不是梦!
  • 专属溺宠霸道甜妻

    专属溺宠霸道甜妻

    “张爱玲曾经说过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所以我属于什么?”秦心月靠在他的肩上轻轻问。“白玫瑰。”“哦?那红玫瑰是谁?”秦心月拿着书抵在他的脖子上瞪大双眼看着他眼中浓浓的警告。顾凌风笑着推开书吻了吻她的脸颊:“还是你!”
  • 帝国寂寞

    帝国寂寞

    玄武门事变,作为兵家支持的李世民发动事变失败,以往默默无闻的李建成竟是百家之中鬼家的传人,李靖为了消灭李建成牺牲程咬金,秦琼,红拂等旷世奇才,布下血阵,无奈鬼道已成,李靖无力回天。天下权柄落入鬼家手中,从此百家沉寂,消逝于人世。诸子百家虽无力与鬼家抗衡,但小隐于市,传递门人,只图东山再起,李建成死后五百余年,仍积威于世,天下莫感反抗。一日从西方天竺原来一和尚,传言天下诸子,维乱而兴。此时的大唐帝国正处盛世,东抵东瀛,南侵吠陀,北入金帐,西临西域诸国,天下诸国唯唐而首,值此盛世百家却纷纷出世,欲与鬼家争夺天下九鼎。兵家之主秦天膝下有二子,大子秦风,二子秦云。本不欲入此乱世,无奈天道莽莽,非人所能阻挡,虽欲善其身却不能,秦风,秦天是选择保天下盛世之延续,还是继李靖之遗志,灭鬼道而兴百家。在红尘莽莽挣扎之中,总要做出抉择,一切都在帝国寂寞
  • 猫猫傲娇,女王招架不了

    猫猫傲娇,女王招架不了

    一“霜儿,霜儿,霜儿!”“别说啦!真是一只烦人的猫!”“但我只烦你啊。”吻住霜儿的唇,看着霜儿羞红了脸,嘴边带着狡黠的笑,愉快的一天开始了。二“这个怎么办”霜儿一脸无奈的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要不然,风筝死?”***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怎么风!我看还没风就要被他拍死!驳回。”原来是霜儿在和帮会成员讨论新的boss。“怎么啦,女王殿下”轩逸不着调的声音从不远处传过来。“这个新boss,刚靠近就开打,简直就是专门治我的嘛!”“哦?我来试试。”过了一会。。。“来吧,我来为您护驾!”“呵!表现不错嘛!”这是一对情侣的恩爱时光,喜欢全息网游的也可以进来看看,一点都不虐!里面有糖吃哦!狗粮味的!
  • 冥域风云

    冥域风云

    他,冥域至尊,转世重生,也只是想看看这万年后的凡尘俗世。
  • 武途封帝

    武途封帝

    他从神荒中走出,带着父愿,踩灭无数鬼才,夺秘诀抢传承,拥美女,立后宫,临登武道巅峰,自封为帝!
  • 金刚般若经旨赞

    金刚般若经旨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韩娱之baby

    韩娱之baby

    米思琪,前世作为资深宅女,至今25岁高龄,最爱看各式各样作品小说,基本上是小说就是她的精神食粮,而其本人更是作为国内排名第一小说网站白金作家,性格懒散,冷淡,被朋友称作没有感情的伪人类!在一次通宵赶稿后倒霉被入室小偷敲晕导致灵魂穿越到一个17岁韩国妹子身上,还是个孤儿,什么?她的最大愿望是当一个艺人?好吧,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就去当艺人好了,那个谁谁谁,不就是长的漂亮点吗,竟然说我猪?来我们谈谈人森。我保证不打死你。
  • 破碎玥夜

    破碎玥夜

    父亲来接她回家的时候,唯一的条件便是要她跟他分手。母亲以死相逼,父亲带人威胁。殊不知这其中究竟有何恩怨。如果他们知道了10年前发生的事情还能坦然面对么?我不曾后悔与你相遇,但也不愿重来一遍。如果只是相遇,而不能相守,人生最好不相见。而,破镜不能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