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8900000034

第34章 之三

“原文”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用其用也。

“译文”

人之常情,进行游说希望能被采纳,办事就希望能成功。不用智慧之人的短处,而用愚笨之人的长处;不用智慧之人很不熟练之处,而要运用愚笨之人很精巧之处。游说其有利的地方,是发挥他的长处;陈述其不利的地方,是回避其不足。所以甲虫保护自己,充分利用坚硬的甲壳。有毒刺的虫采取行动,一定要用它的毒刺。禽兽都知道用其所长,人在言谈时也应该使用他该用的游说术。

“事典”

苏秦巧舌说齐王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他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有太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这是一个四面险阻的好地方呀!齐国的疆域方圆达两千里,军队有数十万,粮食堆积得像小山一样高。国家的精锐部队,以至各地征调的士卒,行动起来如同箭矢一样迅速,打起仗来像雷电一样勇猛,解散时有如风雨一样迅疾。即使发生战事,也不必翻越大山,渡过清河、渤海去远征。都城临淄之中,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里估算过,每户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呵!不需要征发边远县份的壮丁,仅临淄城内就已经有二十一万兵力了!临淄十分殷实富足,城内的居民到处都是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下棋、踢球来取乐度日的。临淄城内的街道,车轮互相撞击,人群拥挤,如果把街道上行人的衣襟连起来就会形成帷帐,如果把衣袖举起来也会成人志高气扬。如果以大王您的贤明和齐国的富强,普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可现在竟然西面臣服于秦国,我真为大王您感到耻辱。

“韩、魏两国之所以害怕秦国,只是由于它们和秦国接壤的缘故。双方出兵相遇,用不了十天工夫,胜负存亡的关键就可以决出,韩、魏如能战胜秦国,人马起码会损失一半,以致边境无人守备;如果胜不了秦国,灭亡就会紧随而至。因此,韩、魏两国就把和秦国交战看得重,而把向秦国称臣看得轻。

“如果现在秦国进攻齐国,那就不一样了。它背靠韩、魏两国,必须经卫国的阳晋与过亢父这两个险要地方,战车无法通过,马匹不能同行,只要有一百人扼守,即使是上千人也无法逾越。秦军即使想深入齐地,他们也会有后顾之忧,唯恐韩、魏两国抄它的后路。所以,它因为疑惧而虚声恐吓,摆出进攻的架势却不敢进兵。秦国根本无法伤害齐国,已是十分明显的了。如果无法预料到秦国不能奈何齐国,而想去西面臣服秦国,那就是大臣们的策略错了。如若现在大王要避免臣服于秦的恶名,取得富国强兵的实利,希望大王能稍微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齐闵王说:“我这人不聪明,现在您奉赵王的旨意前来开导我,我愿意让齐国接纳尊大王的意图。”

冯谖智助孟尝君

战国时,孟尝君在齐国担任相国。跟以前相比,孟尝君变得更加富有了,养的门客最多达3000人。他为了养活这些门客,就向他的封地薛城的百姓放高利贷。一年过后,由于薛城的收成不好,贷款的人都无力偿还利息。孟尝君就把自己的门客召到一起,问道:“有谁能够替我到薛城去收债?”

有个叫冯谖的门客说自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孟尝君非常高兴,叫总管把合同契据给冯谖装载在车子上,让他到薛城去收账。

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债收齐后,买些什么东西回来?”

孟尝君答道:“看我家里缺少的买吧!”

冯谖驱车到了薛城,那里的百姓听说有人来收利息了,叫苦之声不断。冯谖就假托孟尝君的命令,当众焚毁了那些契据,说是那些钱不用还了,老百姓非常感动,齐呼万岁: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你买了些什么东西啊?”

冯谖答道:“你说过:‘家里缺什么东西就买什么。’我想,你库里堆满了钱财,畜栏里养满了牲畜,堂下站满绝色美人。你家里所缺少的只有‘义’,所以我就替你买回了‘义’。”

孟尝君感到不解:“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

冯谖说:“借你钱的,很多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当下利滚利,他们越来越穷,即使去向他们逼债,也不会讨到分文钱,要是将他们逼急的话,他们就会逃走。因此,这些借据就相当于无用的废纸,烧毁这些无用的东西,主动放弃不可得的空账,就会让您的封地的人民拥护您,亲近您,我认为收回民心比收回利息更有用啊!”

“先生的目光真是远大呀。”孟尝君无可奈何地拱拱手说。

后来齐王听信谗言,解除了孟尝君的职位。除冯谖外,其余的门客都弃他而去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孟尝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在离薛城百里远的地方,薛城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欢迎他的到来。孟尝君对冯谖说:“先生替我买的‘义’,到今天终于见到其作用。”

冯谖说:“狡兔准备了三个洞穴,方能免于一死。您至少也得有三个安身的地方,才能高枕无忧。”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到秦国去游说。他对秦昭襄王说:“齐国之所以能变得这么强大,全靠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现在齐王免了他的宰相之职。如果秦国能重用孟尝君,他一定会全力辅助大王,让秦国变得更加强盛。”秦王就准备了2000两黄金,派了10辆车子,去迎接孟尝君。

冯谖回到齐国,对齐王说:“臣下听说秦王准备了2000两黄金、10辆车子,要来迎接孟尝君去秦国。如果孟尝君去了秦国,就会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大王还是抢在秦国使者之前,去薛城把他请回来,恢复他的宰相职位,增加他的封邑,那么秦国的阴谋就会被挫败。”齐王派人到边境去打探消息,证实冯谖没有说假话,就马上按照冯谖的话去恢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位。’这时,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你还得去向大王要一些祭器,在薛城建立宗庙,那么您的地位才不会被动摇。”宗庙在薛城建好后,冯谖对主人说:“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您将不会有什么忧患了。”

此后,孟尝君在齐国当了几十年相国,再也没有遭受过祸难。

巧妙使用语言

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门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见人就发牢骚。

不久,他奉调参加平湘州战役,打了个胜仗之后,全军凯旋,这本应该是为国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他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因为朝内奸臣当道,反而被撤掉原来的职务,为此他大为不满,对传令使大发怒言。

这传令使回头就向晋公宇文护说了,宇文护大为震怒,马上把他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迫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

“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条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

说完了,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已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他气不过,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后来一些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

皇帝杨坚责备他说:

“你这人有三太猛:自以为是心太猛,嫉妒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

因为他有功,不久就放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帝太子间的关系,说:

“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机密也都对我附身相告,言无不尽。”

后来杨勇在隋文帝那里失势,杨广取代了皇太子的地位,贺若弼的处境可想而知。

贺若弼此时却不识大体,本来形势就对他不利,他还在那里为杨勇鸣不平。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就把他召来说:

“我用高熲、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

贺若弼回答道:“高熲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表兄,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当宰相的话。”

这时因他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牵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见了,对贺若弼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的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

贺若弼辩解道:“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功劳的分上,给我留条活命吧!”

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熲说:‘陈叔宝被削平之后,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熲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陈叔宝被消灭了,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

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的赏我活命。”

此时他再也不攻击别人了。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消了。

东汉时期,郭泰以博学智慧闻名。他一次和河南太守李膺见面,李膺提出了许多问题他都不作正面回答,李膺于是疑惑说:

“先生高才,人所敬仰,我提的这些问题并不深奥,先生难道真的不知吗?”

郭泰一笑过后,反问说:“大人所知晓的,都会告知于我吗?大人若存心考问我,大人又何必以敬贤为名把我请来?我对大人并无了解,请容许我不能坦诚相见啊。”

李膺深感郭泰不同一般,于是诚心和他做了朋友。时间一长,郭泰感到李膺不是虚情假意,这才和他无话不谈了。

郭泰名声很大,许多儒士都慕名而来,有心和他结交。郭泰热情招待他们,却从不与之深谈,对朝政更从不涉及。一个儒士对他失望,当面怪他说:“我千里迢迢赶来与你相见,想不到你竟是不敢言事之人,这与你的大名不符啊。身为儒士,当以天下为己任,你为何却如此不敢言语呢?”

郭泰私下对他说:“我并无心欺世盗名,奈何人多虚传,于我何干呢?我劝你不要轻信别人,也不要随意议论,只要坚持内心的想法,为何一定怕别人不知?我不会怪罪于你,别人也许就会深恨你了,你要切记。”

有人劝郭泰出来做官,郭泰都是婉拒,人们对他说:“听你谈论,志向高远,谋略惊人,若能做官治世,必远过常人,造福百姓,你坚辞不就,真是太可惜了。”

郭泰神情哀伤,苦声说:“官场最重清规戒律,我的设想再多,岂能改变官场?做官自有做官的学问,这其中的诀窍是无法言传的。”

当时儒士素爱议论朝政得失,知名人士更以此招揽门生,扩大影响。因为郭泰的名望所在,许多人便想把郭泰拉入,以壮声势。对此,郭泰一律拒绝,他推托说:“治学和从政是两回事,为何非要扯在一起呢?一个人的学问再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所不知,我实无高论啊。”

郭泰的朋友说他胆小怕事,还指责他说:“你平日苦学深研,国家大事多有己见,不借此昭告世人,真是珍珠暗埋了。有了学问不宣传它,你到底为何呢?”

郭泰回答说:“时下政局黑暗,宦官专权,哪里是谏言的时机呢?真言须对真人言,否则不但无用,反会徒然招祸。

后来,党锢之祸爆发,那些议论国事的知名人士多数被杀,而郭泰无把柄可抓,于是逃过大劫,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谢甄和边让都负有盛名,他们去拜访郭泰时,郭泰只是默默地听他们高谈阔论,极少插话。谢甄于是对边让说:“我看郭泰只是浪得虚名,他口不能言,又何以服众呢?”

边让也是纳闷,说:“听闻郭泰学问精深,故此我们才登门拜见,我每每用话语激他,只想让他发表见解,不想终是无用,也许是他真的腹无良策吧。”

二人走后,郭泰目送二人,连声叹息。他的门人小声问他说:“那二人都是极有才学之士,先生为何怠慢他们呢?”

郭泰摇头说:“我非怠慢,却是用默然告之他们正道啊。他们自恃聪明,傲慢轻言,一旦祸之临头,谁也解救不了他们了。”

后来,谢甄因不拘小节,语多放肆,被时人攻击,陷入困境。边让因言语无状,轻蔑侮慢了曹操,被曹操杀掉。

东方朔巧得升迁

汉武帝时,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皇上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隆虑公主重病缠身的时候,拿出黄金千斤和钱一千万献给朝廷,要求为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皇上答应了此事。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没人约束,变得日益骄狂,肆无忌惮,有一次喝醉酒后杀死主傅,被拘押在皇上的近侍臣手中。因为是公主的儿子,没有人敢对他轻举妄动,廷尉上报皇上,请皇上论处。

皇上的左右侍臣个个都替昭平君讲情,说:“既然已经赎免了死罪,陛下还是赦免他吧。”皇上说:“我妹妹老来得子,死前曾把他托付给我。”说到这儿禁不住流泪叹息。过了好长时间,才说:“法令是高皇帝创立的,因我妹妹的缘故而破坏了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进高庙!这样也辜负了百姓。”于是批准廷尉依法论处,左右侍从也都被皇帝的正直无私感动了。

这时,东方朔上前向皇上说:“我听说圣德之君处理政事,诛杀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亲骨肉,赏赐时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仇人。《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为王之道要坦荡荡。这两方面是帝王所重视的,也是连普通人也难以完全做到的。现在陛下真正做到了,因此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天下人的幸福啊!我捧上一杯酒,甘冒死罪,两次叩头,祝皇上万寿无疆。”

皇上站起身走人内宫,傍晚时把东方朔召来责备他说:“书上说,‘该说的时候说话,别人才不讨厌他的话。’今天先生向我祝寿,是合适的时候吗?”

东方朔听罢,脱帽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人太高兴了阳气就会洋溢,太悲哀了阴气就会受到损害,阴阳剧变就会心气大动,心气大动就会精神离散,精神离散邪气就会侵入。排忧没有比喝酒更好的办法了,臣下之所以给您祝寿,就是要明扬陛下的正直不阿,并为陛下止哀的。我不懂得忌讳,该死。”

这次巧妙的对话,东方朔被任命为中郎,并赏赐丝帛一百匹。

苏秦语阻媾和

五国联合攻打秦国没有取得进展,罢兵休战,驻在成皋。赵国想和秦国媾和,楚、韩、魏三国也准备响应,但齐国不愿这样做。

苏秦对齐闵王说:“我已经替您拜访过奉阳君李兑了。我对奉阳君这样说:‘各诸侯国离散分裂去侍奉秦国,秦国一定会兵临宋国,那魏冉一定会阻止您得到陶。秦王贪得无厌,魏冉又非常妒忌,因此您是不可能得到陶了!假使您不与秦国媾和,齐国肯定要进攻宋国。齐国一旦攻宋,楚、魏两国也一定要攻宋国。燕国、赵国再助一臂之力。只要五国的军队兵临宋国,不出一两个月的时间,陶地一定会被您夺取。夺取陶邑以后再与秦国媾和,即使秦国又有反复,您却不再担心得不到陶邑了。如果是不得已非要媾和,我希望能再次巩固五国攻秦的联盟,希望能由赵国和您担任联盟的领袖,和韩国的重臣一同去鼓励齐王,齐国就肯定不会召回亲秦的韩眠。您就让我来监督盟约的执行吧,如果有哪国背叛盟约,其他四国共同攻击它。如果同盟内没有背叛者,一旦秦国侵略同盟国家,那么五国就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现在韩、魏两国和齐国相互猜疑,假使不巩固合纵联盟就贸然与秦国媾和,我担心同盟国之间会出现内讧。齐、秦两国如果不再联合,就会继续抗衡,那么各诸侯国要么倚重于秦,要么依附于齐国,这两个结果都对赵国极为不利。话说回来,如果各诸侯国各自都去侍奉秦国,就会造成秦国控制天下的局面。秦国一旦控制了天下,那还有什么诸侯国可言呢?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尽早考虑这一问题。

“各诸侯国争相侍奉秦国,有六个结果,都对赵国极为不利。天下争相侍奉秦国,秦王会与齐国结盟,重新与以前背叛连横的诸侯国恢复交往,就会以大军压迫中原地区,向三晋索取利益,这是秦国的第一个措施。秦国一旦采取这一办法,会对赵国不利,您也最终得不到陶。此其一。

“各诸侯国都去侍奉秦国,秦王就会让韩眠去齐国任事,让成阳君执掌韩国政务,让魏怀当魏国相国,重新与赵、燕两国建立连横。同时,像王贲、韩他之流,都会重新执掌国政,这是秦国的又一个措施。秦国一旦这样做,会对赵国不利,这又是您不能得到陶的一个原因。此其二。

“各诸侯国都去侍奉秦国,秦国只要联合齐、赵两国。天下三个最强的国家就结成了同盟。用这样的力量胁迫魏国以索取安邑,会是秦国的又一个措施。秦国一旦这样做,齐、赵两国自然会赞同,魏国等不到秦军来攻,就会奉献安邑以取得秦国的谅解。秦国取得安邑这样丰饶的地区,又和魏国结盟,韩国一定会入朝于秦,而秦国也会用安邑做榜样来赵国苛求索要。秦国这样做,会对赵国不利,而您一定不会得到陶了。此其三。

“各诸侯国都去侍奉秦国,秦国加强与赵、燕两国的联盟,并联合楚国进攻齐国,联合韩国进攻魏国,这是秦国的又一举措。秦国按这个计划行事,燕、赵响应它。燕赵去进齐国,战争刚一开始,秦国就会趁机联合楚国进攻魏国,用不了一两个月,魏国肯定会破亡。秦国得到安邑再阻绝女戟,韩国在太行的地盘就会孤悬于外。秦军经轵道、南阳去进攻魏国,隔绝韩国,包围东周西周,那么赵国会自然而然地被削弱。国家为秦削弱,军队又去进攻齐国,这对赵国很不利,您也可能终此一生得不到陶。此其四。

“各诸侯国都去侍奉秦国,秦国巩固与三晋的联盟,利用三晋去进攻齐国,使三晋国势削弱财力耗尽,军队又在齐国作战,秦国会出兵进攻魏国,夺取安邑,这是秦国的又一种举动。秦国如果采取这一方案。您如果援救魏国,那无疑是用已经和齐国打得精疲力竭的军队,去与秦军作战;您如果不去援救魏国,韩、魏怎么能避免被秦国吞并这一结局呢?您的国家正在被别人算计,您当然终此一生不可能得到陶邑。此其五。

“天下诸侯都侍奉秦国,秦国于是假装施行仁义于天下,存留那即将败亡的国家,给快断绝的贵胄世系以延续的机会;巩固面临危亡的,扶助力量弱小的;重新确立无罪但被吞并的国君,就一定会复兴中山与滕两国。秦国复兴中山和滕,赵国的命运就会同宋国一样了,哪有工夫去谋算陶呢?此其六。所以我说:您千万不要和秦国媾和,陶邑就一定会被您得到。’奉阳君当即表示赞赏,道:‘很好。’就中止与秦媾和,决定与齐、魏两国结成攻击宋国、夺取陶邑的同盟。”

朱已谏魏王

朱已对魏王说:“秦国与戎、翟等少数民族的风俗相同,都有虎狼一般残暴的心,贪婪、暴戾,追求利益,毫无信义,更不识礼义廉耻和道德规范。一旦有利可图,根本不顾亲戚兄弟的亲缘情分,如同禽兽一般。这一点天下各诸侯国都非常了解,它是一个既不施惠于自己的百姓,又不积德于后世的国家呀!

“原来的太后是现在秦王的母亲,可是却因为忧虑而死去;穰侯魏冉是他的舅舅,没人比他功劳更大,可竟然被驱逐出境;他的两个弟弟都没有罪过,仍然被侵夺了封地,他对自己的亲戚和兄弟们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待两相对立的仇国。现在大王却联合秦国去进攻韩国,这样就更是助纣为虐了。对这件事我十分疑惑,如果大王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不明智了。大臣们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却不劝谏,那就纯粹是不忠于您了。

“如今那韩国靠一个女人扶持幼主支撑危局,国内尚有大乱,对外如何能抵御强大的秦、魏联军的攻击呢!大王您认为韩国能不灭亡吗?韩国一旦灭亡,秦国就会占领新郑周围的全部韩国领土,从而与魏国接壤,大王您认为魏国会安全吗?大王出兵本是想夺回原来被韩国占领的故地,但却可能遭受到秦国的兵祸,大王认为参与这事有利可图吗?

“秦国不是无所事事的国家。一旦韩国灭亡后,它肯定将寻衅惹事;若要寻衅,一定会去寻求既容易又有利可图的对手;寻求有利又容易对付的敌手,它肯定不会去进攻楚国和赵国的。什么原因?如果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山,通过韩国的上党地区去进攻强大的赵国,就会是重蹈阏与战役失败的覆辙,秦国肯定不会这么干的;如若经过河内地区,背对邺、朝歌,渡过滏阳河和漳水,然后和赵国军队在邯郸城外决战,这会是知伯当年失败的再现,秦国也不敢这样做;如果进攻楚国,就要经过斜谷走三十里路程去进攻坚固的危隘之塞,走的路很远,攻击的地方又非常坚固,秦国也不会去干的;如若道经河外,背对大梁,右边又有上蔡和召陵,然后去和楚国军队在陈郊外进行决战,秦国同样不敢去干。所以我说秦国肯定不去进攻楚国和赵国的,也不会去进攻卫国与齐国。韩国灭亡之后,秦国有朝一日出动军队,除了魏国,它不会去攻击其他国家的!

“秦国本来就拥有怀、邢丘、之城、桅津等地,它们靠近河内,从而使魏国的共、汲等地都处在危险之中!秦国一旦占领郑地一带,夺取垣雍,如果挖开荧泽之堤水灌大梁,大梁肯定会陷落。大王的使节犯了大错误,竟然在秦王面前说安陵君的坏话,秦国想夺取许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秦国的叶阳、昆阳等地和魏国的舞阳、高陵接壤,如若秦国听信了使者的坏话,就会攻击安陵并灭亡它。然后,秦国绕过舞阳直接攻击许城,那么魏国南方就会面临危险呀!即使南方没有危险,魏国还能得到安宁吗?即便憎恨韩国、不爱护安陵国都还说得过去,如果不担心秦国想要夺取魏国南部这一点,那就完全错了。

“早先,秦国的势力局促在黄河以西,晋国故土距离大梁千里有余,有黄河、太行挡路,中间又隔着两周和韩国。自从林乡之战到现在为止,秦军十次进攻魏国,其中五次打到了国中,边境城市全部被攻占,园圃中的高台楼阁也毁于一旦,森林遭砍伐,野兽被杀光,紧接着它们又包围了国都大梁。然后秦兵从大梁以北长驱东征,一直打到陶、卫的近郊,北面到达了阚城,魏国丧失给秦国的土地有山北、河外、河内等地,共计较大的县份上百个、著名的城邑数十座。秦国势力尚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千余里时灾祸就如此惨烈了,更何况让秦国灭亡韩国占有郑地之后,那时,没有了高山、大河阻挡,没有两周、韩国作为缓冲,秦国领土距大梁只有一百里左右,灾祸一定会超过当年一百倍的呀!

“早先,合纵阵线破裂,楚、魏相疑,因而韩国没能与它们结为联盟。如今,韩国遭受秦兵进攻已长达三年之久,秦国又用媾和来压迫韩国,韩国明知国家即将灭亡,也不答应秦国的条件,向赵国派出人质,请求为天下联合攻秦充当前锋并安置营寨。我观察的结果是:楚、赵两国肯定会参与攻击秦国。为什么呢?因为各国都知道秦国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不把各诸侯国的军队全部消灭,不把天下民众全部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它绝对不会罢休。所以我准备用合纵的策略来辅佐大王,希望大王快点接受楚、赵的邀请,接纳韩国的人质,把保存韩国作为当务之急,借此机会要求韩国归还魏国失去的故地。韩国一定会献上这些土地的。这样一来,百姓士卒无须辛苦就可夺回故地,功效要比跟随秦国进攻韩国好得多,并且也没有与强秦为邻的巨大灾祸。保存韩国、安定魏国并有利于天下,这是大王一展宏图的好机会呀!

“打通韩国上党与魏国共、莫等地间的交通,设立关卡,征收出入境的关税,这等于是魏国又得到了韩国的上党作为抵押。两国共同分享关税收入,足以富国强兵,韩国一定会感激魏国、亲近魏国、尊重魏国、惧怕魏国,也肯定不敢背叛魏国,韩国实际上就相当于魏国的一个县了。魏国得到韩国这个县,就足以护卫大梁并使河外地区得以安全;如若现在不保存韩国,那么东、西周就危在旦夕,安陵也会被秦军占领。楚、赵联军也会被打败。卫国和齐国畏惧秦国,各诸侯国争相西去秦国,臣服入朝觐见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热门推荐
  • 守望者先锋

    守望者先锋

    无名小镇惊现盗尸案,退休老局长全力追凶。由此,揭开政府一个埋藏多年的军事秘密。地底世界的面纱被掀开了一角,为了保全国家的利益,老局长只能选择融入着全新的地底世界。地底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风景,而政府的最终计划又是什么,一切的答案都会在《守望者先锋》中为您解答。
  • 再生缘:落难大小姐

    再生缘:落难大小姐

    灵狐转世,孽缘重生!两世倾恋,只为情深。前世,她乃一只仙狐。今生,她一出生,家族就遭灭门。还是婴儿的她,被神秘人带走。名门闺秀,沦落江湖……这一世,她遇到了温柔的太子晔,冷酷的皇子曦。前世缘今生续,到底谁才是他记忆里的世子呢?————她是上官府的千金小姐,皇后的外甥女,被皇上指婚太子的妃子。大婚当日,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世另有蹊跷。扔下喜娘,和沉浸在喜悦之中的上官府上下,以及那个深爱她的太子……她是乔氏后代,误落仇人之手,才知江湖冷暖;直到遇到他,才知什么是一念初心,千年相印!
  • 宅男心无敌

    宅男心无敌

    财,权,色,很多男人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一个生病在家的宅男被现实打败,只求让他身体健康,娶妻生子就可以了,可偏偏不如意,一次的埋怨让他发生的改变,几年后,他得到的让人想都不改想的财,权,色
  • 惊世邪妃逆九天

    惊世邪妃逆九天

    次奥!!什么鬼,老娘好歹也是金牌杀手殇璃。闹个啥玩意嘞,说传就传。亏着不是魂穿,老娘穿就要有老娘的特色,不就穿个越嘛,矫情个啥,还有,旁边这个妖孽谁家的,憋放出来祸害人间好啵!!!
  • 万古之道

    万古之道

    万古不朽道,千秋盖世业!我生时,百家千道璀璨星空。我行时,诸道哀鸣,星空都承载不了我的身影!这是,关于道统的最后一个传说。这是,一场壮怀激烈,倾尽天下的史诗!
  • 阿Q重生之现代打工记

    阿Q重生之现代打工记

    民国时期,精神胜利法的鼻祖阿Q蒙不白之冤被处决后,被阴曹地府的黑白无常索魂到阎罗殿,审讯间阿Q据实讲出了自己的冤情,后经包拯的帮助下,阎王赐阿Q在地府读书、习武,在此期间也与黑无常发生的一段凄美的爱情!到了二十一世纪,决定让阿带着在民国和阴曹地府的知识穿越到了一个孤儿出身的青年身上,为了生活和报恩,从此阿Q开始了一段从屌比逆袭成一名在政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历程!
  • 一晚凉夏

    一晚凉夏

    李响,一个盲女孩,父母没有给她一个光亮的世界,曾经,她也堕落过,也曾迷失过,但是,他的出现,似乎改变了她的未来,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带她去游历,去山区支教,他就是她的眼睛,她的世界,就算人生,没有凉夏,也有暖冬。
  • 帝王相

    帝王相

    生就帝王相,只手让天翻。陈乔带着荣耀系统,与异世群雄逐鹿
  • 快穿之男主是我的

    快穿之男主是我的

    死后遇到个系统,从此开启了穿越之旅,邪魅美男,温柔美男,血族美男...哈哈,快投入我的怀抱吧!看女主最后如何回到现实,啪啪打脸
  • 神魔羽录

    神魔羽录

    精灵一族被何人所囚?洪荒巨兽为何无故消失?修罗一族因何故惨遭灭族?与神族并存的黑暗神族为何堕落,会被世人称之为魔?神魔大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一段段令人不解的谜团!一场场惊天大战所留下的遗迹!无不令人向往那个辉煌的年代!创世神怜悯世人,以无上法力,将那个早已尘封的历史凝聚成为一部旷世奇书《神魔羽录》借此为世人解惑!一切精彩,尽在《神魔羽录》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