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5400000048

第48章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时,就好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如同不举行祭祀一样。”

“边读边悟”

孔子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一个“诚”字。所谓以心换心,只有对人以“诚”,才会让人感到受到尊重,从而感到身心愉快,乐意为你尽心尽力;而如果不“诚”,则只能让人感到被戏弄,受了污辱,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春秋时,越国大名鼎鼎的范蠡自淡出官场后,改名为陶朱公,一直隐居于陶地以经商为生。原想平平安安地了却余生,谁知,他的二儿子竟在楚国杀了人,犯下死罪,陶朱公自然不能不顾父子之情,见死不救。他自己不便出面,便让三儿子带上几缸黄金,去楚国找自己的老朋友、大臣庄生设法营救。他之所以让三儿子去,是考虑到三儿子自出生以来,未受任何困苦,丰衣足食,养尊处优,不大看重金钱,所以,他是不会心疼那几缸黄金的。但他的大儿子不依,他认为营救弟弟乃哥哥应做的事。如今父亲不让他去,而让小弟前往,分明是有意看轻他。他表示若父亲执意要让小弟去,他就自杀。

无奈,陶朱公只好让大儿子去,并再三嘱咐大儿子,只要把他写的一封亲笔信交给庄生本人,然后送上那些黄金,什么也不要说,立即回来。大儿子当面保证,一定要按父亲的嘱咐去做。

谁知,他又暗中多带了一些黄金,才启程前往楚国。

见到庄生后,大儿子按照父亲说的做了,庄生也把礼物收下了。因为庄生其人,向来以清高廉正自许,楚王及群臣都有口皆碑。他这次之所以暂时收了老朋友陶朱公的礼物,为的是给他先吃一颗定心丸,并非真的要收礼才肯相救。

庄生接受了老朋友的请托,自然会鼎力救助的。他不会白受人的人情,凭着非凡的聪明智慧,此事他办起来也不难。于是,庄生去拜见楚王,称昨夜出现灾星,将危及楚国。一向对庄生深信不疑的楚王自然信以为真,忙问应对之策。庄生胸有成竹地说:只要多积阴德,大赦天下,多造福百姓,便可躲过此劫。楚王深以为然,于是,便准备下令大赦天下。庄生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救出陶朱公的儿子,同时,对百姓也有好处。这正是他的聪明过人之处。在不知不觉中,既巧借楚王的大赦令救了陶朱公的二儿子,又在暗中为无数获罪的百姓带来自由,自己也积了阴德。

但陶朱公的二儿子竟在大赦令颁布的前一天被处死了。原来,陶朱公的大儿子因怕庄生营救不力,虽表面答应离开楚国,暗中却又拿出自己私带的黄金去活动另一位大臣。而他背着庄生去求另一位大臣帮忙的事,庄生开始一点也不知道。当他后来找的那位大臣告诉他,楚王要大赦天下时,他便以为庄生无用,大赦是那位大臣之功。于是,他便再次去拜会庄生。庄生问他为何没有回去,他称已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便等着与弟弟一同回去,故前来辞行。庄生已明白他的来意,便让他将送来的黄金带回去。

当陶朱公的大儿子要回黄金时,庄生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愚弄!于是,庄生再次拜见楚王说,前天所说灾星危及楚国,大王将大赦天下,这自然是百姓之福。但也听到这样的传言:那位巨商陶朱公的二儿子已被定为死罪,他的家人正携巨金贿赂大臣,企图逃避罪责。有人把此次大王大赦天下,说成是为了开脱那位陶朱公的公子。这样的传言很不利于大王。楚王听了,火冒三丈,他立即下令先处斩了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颁发大赦令。

可怜陶朱公的二儿子,才已快走出地狱之门了,却又被死神拉了回去。

当陶朱公长子带着弟弟的死亡通知回到家后,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我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你不爱他,只因为你从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至于你小弟,本来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你弟弟被杀,我并不奇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丧报回来!”

陶朱公的长子救弟失败的原因在于他的行为构成了对庄生的伤害,使他认为自己从人格、尊严以及做事能力上都受到了污辱。因此,他会在关键时刻,改变自己的决定。可见,待人处世中的虚伪之礼,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是要不得的。

同类推荐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热门推荐
  • 九霄败类

    九霄败类

    自那天开始,来自于各大天域的上古大能终于回想起了被那个人支配的恐惧。“从九霄出来的那个败类又来了!快跑啊!”众神逃窜。望着跑得飞快的诸位大能,陌戮眼中流露出不尽鄙夷。“来自于九霄的败类?”从此,那个魔头有了个响当当的名号:“九霄败类”
  • 逝年啊

    逝年啊

    一名叫四年的农村娃在南国某大学四年的真实故事,还原普通大学生的一个真实生活,没一点修辞,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
  • 改商

    改商

    叙述一个穿越到了商朝的人的人和事。其中情意绵绵、冷箭暗战、刀光剑影皆有之。或多些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又有些对人性的理解和阐释。或会篡改些历史,所以分类为架空。若有不当之处,请改之。
  • 千金来袭,擒获男神心

    千金来袭,擒获男神心

    初见,他是她可以依赖的保护天使;再见,他却化身电梯间凶残的狼……她怒了:某男,我不会选择你。他笑:你一定会选我。为什么?她吃惊于他的肯定。某男霸气一笑,突然伏到她耳边:你属猴,我属如来佛,你什么时候听说,猴子逃出过如来佛的手掌心?
  • 豪门命运:辛宠独生子

    豪门命运:辛宠独生子

    她原本是为了赚钱,到了一个错误的地方,后来她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体里,那大小也差不多20满岁,身材火辣,精致的五官。然后她碰上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强暴了她,她就想办法将他的事情发到网上,匿名,是怎么也查不出来的匿名,没发露任何名字。请接下来看文章,我暴露的太多了
  • 人生长恨水东流

    人生长恨水东流

    吊儿郎当的江湖小子凡尘,沉稳缜密的富家少爷昶钧,清丽贤惠的公主涵晴,娇俏可人的美女盈汐,华山派大弟子孙峰恺,武林大侠之女伏瑶,平凡的农家女子葵兰;面对意欲君临天下的武林盟主仇天,他们的前途险象环生,步步惊心。《吸功大法》《万剑归宗》《醉卧乾坤》《风吹浪打》一部部武林秘籍揭开面纱......
  • 仙梦风云

    仙梦风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仙侠梦,有的刀光剑影,有的侠骨柔情,有的翻江倒海,而我的,却不过是一声长叹。我一直追寻你的背影,所能企及的却永远是你的足迹,修仙只是为了能够找到你。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落霞云舟上,依栏笑清风。
  • 灵乾大陆

    灵乾大陆

    看家族没落少年如何成长!遥苍穹,悟轮回,动神机,踏天道。
  • 破天塃

    破天塃

    星空无垠,宇宙浩瀚,苍茫万物,谁主沉浮。五千年前的一场战争播下了一颗种子,五千年后萌芽生长,身世沉浮,宗门血仇,强者回归。万物星空,即将展开一场殊死的杀戮,究竟谁才能脚踏四海,问鼎八荒?问天,问地,问乾坤,只为证道沧桑。
  • 花开何处

    花开何处

    本书描写了某小城四个女人各自婚姻状况和面对自己的婚姻在一个浮躁虚荣年代遭遇各种诱惑时所出现的心理姿态和行为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