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4600000009

第9章 创新: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2)

金错刀认为,微创新的本质是“一针捅破天”,只要找到产品最大的痛点和亮点,哪怕解决用户很小的一个刚需,也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能量。在他看来,微创新是小米产品经理的第一秘密武器,也是小米4年来迅速崛起的方法之一。小米的产品并没有达到彻底颠覆的境界,却依靠细节上的微创新,真正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让消费者对原本忽视的痛点关注起来,从而引发更多人抢购。

微创新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假如企业不能深度理解用户,将很难找到创新点,会被用户抛弃。所有微创新的背后都是企业对用户的深度理解。在互联网世界,只是简单地理解用户远远不够,因为对手可能理解得更深,他们的产品、服务也就更贴近用户,让用户尖叫的概率更大,更具有竞争力。

尽管公众并未感受到小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式创新,但国内外观察机构已经感受到小米微创新带来的变化:雷军获得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奖”,小米盒子、小米电视获得第八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特等奖,美国《快公司》杂志把小米评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之一。多年以来,中国企业长期以来被批评缺乏创新意识,国产手机品牌不过是苹果、三星的陪衬和附庸,小米的快速崛起,似乎正提前实现超越的梦想,包括在创新方面获得焕然一新的变化。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被媒体称作“东方的苹果”的小米身上具有浓烈的苹果印记,从产品设计、产业链整合、营销方式到售后服务,甚至新品发布会的风格和装备,人们一眼就能看到苹果的影子。小米不久前推出的基于安卓操作平台的MIUI 6就被外媒批评抄袭苹果iOS移动操作系统。

创业最初两年,小米手机经常被拿来跟iPhone做比较,并被有心之人指摘为“山寨苹果”,各方面做得都比iPhone差。雷军并不反驳,他甚至在微博上承认小米与iPhone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改得快,每周发布一个新版,坚持下去,一定有一天,绝大部分用户会觉得我们的手机体验更好。”雷军坚信,通过细节的不断改进,小米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小米全球副总裁、前谷歌安卓产品管理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对小米抄袭的指责辩解说,他厌倦了人们发表哗众取宠的言论,指责小米抄袭苹果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见到真机并上手把玩一番,他认为小米是一家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关于抄袭的批评和非议,微软、苹果、三星三大世界级科技巨头都曾遭遇过:苹果抄袭了施乐的用户界面,微软的Windows系统抄袭苹果,三星也因为苹果的重要功能惹上专利官司。这三家企业在收获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道德枷锁。关于专利和创意的争论,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抄袭接近但并不等同于微创新,而某些专利权之争,可能是“微创新”不够埋下的祸患。

小米并没有抄袭、照搬、克隆苹果,在零部件和产品功能设计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但肯定模仿或借鉴了苹果的风格和理念。雷军并不避讳谈论苹果,在2014年7月22日的小米4发布会上,他还多次谈到苹果的产品,并提及专门拜访过苹果手机的制造商,以获取小米提升的途径。发布会结尾时,雷军还以苹果的惯用口号“one more thing”作结。

过去的30多年间,中国企业习惯并擅长微创新,将欧美、日韩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或技术加以改进、复制之后引入中国,继续发挥甚至提升产品价值,享受创新红利。毕竟做增量改进的回报巨大,而颠覆式发明创造的风险太高,所以突破性创新的动力不够。换句话说,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决定了小米这一类后发型创业公司的创新路径。

不要小看微创新的力量,过去10年内在中国败退的跨国巨头,从过去的贝塔斯曼、百思买、谷歌、雅虎、eBay到如今颓势初现的沃尔玛、家乐福、DHL,都是败在微创新上。水土不服的另一种解读,就是没有找到产品和服务的痛点,无法深度理解用户,没有做到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对于所有已经或即将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而言,微创新是必须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存在赢的可能,否则仍将一败涂地。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对全球经济和商业形势非常了解,他也认为,这种模仿加改进的方法非常适用于目前的中国,中国的创新不一定非要走发明创造之路。

第四节“用户扭曲力场”

小米有句口号:“因为米粉,所以小米。”这是小米文化的最精练表达。业界有个共识,认为小米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塑造了独具个性的粉丝文化,并将其总结为“百万级用户参与的粉丝经济学”:让粉丝成为小米代言人,不仅能宣传小米手机的优点,还能主动维护小米的品牌形象,让用户有深度参与感。粉丝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会逐渐形成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势能超强的“用户扭曲力场”。

“用户扭曲力场”借用“现实扭曲力场”的概念,这个词语来自电影《星际迷航》,描述外星人通过自身的精神力量建造全新世界的故事。早期参与乔布斯主导的麦金塔电脑项目的软件工程师安迪?赫茨菲尔德在其著作《苹果往事》中,以“现实扭曲力场”形容乔布斯的强大气场:骇人的眼神、口若悬河的表述、过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及所形成的视听混淆能力。小米营销负责人黎万强再次借用这个概念,打造出独具小米特色的“用户扭曲力场”:让用户有深入的参与感,通过追求极致的强大精神力量亲手打造小米帝国。

2011年5月,黎万强接手小米手机营销任务。他最初精心策划出一套成本5000多万元的推广计划,信心满满地交给雷军,却被一口否决:“你做MIUI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黎万强为此绞尽脑汁。他深知需要依据产品特性做运营,显然,小米的产品特性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互联网推广方式,他选择在金山时期已经被证明的最有效、最不花钱的手段——通过论坛做口碑。

营销方向确定,小米基本放弃众多互联网企业蜂拥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主要宣传渠道,自创小米式营销“三大方法”:把新营销当作战略;做服务;涨粉丝。这样一条开创性的路子,逐渐把“论坛+微博”变成新的杀伤级武器。

第一个方法是把新营销作为战略。面对零预算的现实,黎万强“被迫”选择社会化的营销手段。早在营销MIUI时,黎万强和团队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一些有名的Andriod论坛灌水发广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拉来1000人,从中筛选出100人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操作系统的产品设计、研发、反馈。这100人也是MIUI操作系统的点火者,是小米粉丝文化的源头。

2010年,微博大爆发,小米营销团队迅速抓住机遇,将其作为小米品牌推广的主要战略。小米几乎把微博玩到极致:微博转发的衰落期约为三小时,小米每两小时发布一次奖品信息;晚上10点是一天中最后一个微博流量的高峰点,小米的抽奖活动截止时间设定为晚上10点;周末微博的流量最低,小米的活动多在工作日推出。到2014年9月,“小米公司”的粉丝超过400万,“小米手机”的粉丝接近1100万,雷军的粉丝超过1100万……

2012年9月,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通过对微博用户的调查,DCCI宣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达到88.81%。而且,超过半数用户看到微博平台上的电子购物信息会进入电子商务网站进一步了解和操作,还有接近50%的用户会主动点击微博上的电子购物产品链接或图片等。这份报告令雷军豁然开朗,他创新性地把小米营销渠道移到微博上,并创造微博营销的诸多新纪录。

随后,小米进军微信。黎万强说:“我们把微信服务当成一个产品来运营。”小米每周举行一次小型粉丝互动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大型粉丝活动,这些活动让“米粉”数量激增,仅仅4个月就突破百万大关,成为企业类账号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号。这些微粉丝中有40%~50%的人会经常参与小米每月举行一次的大型粉丝活动,极大地提升粉丝对小米品牌的忠诚度,对销量促进也很有效果。

虽然微博、微信等新渠道令小米迅速形成口碑,但黎万强并未放弃论坛。他说:“论坛还是我们用户的大本营,一些深度的用户沉淀还是会通过论坛来完成的,毕竟在微博和微信上你所能够提供的方式是有限的,用数据库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微博来讲,我认为微博本身还是一个媒体,在客服的管理基础上,会有很多天然的这种营销传播的优势。微信,我们更多的是把它当成客服工具来用,还没有想把它当成营销工具,因为它本身是私密圈子。”采用新旧渠道配合互补的方式,立体战略效果才会显著。

第二个方法是做服务。全民都是客服,客服就是营销。小米对客服人员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必须在15分钟内快速响应,第一时间为粉丝服务,为此还特意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客服工作的平台。用户在微信上的评价会被自动抓取到小米专门开发的平台上,利用这个后台可以设置人工回复的关键字、回复的范本、管理用户等。面对百万粉丝的热情,小米数十人的客服团队仍旧游刃有余。

小米“全民客服”的理念源于雷军对海底捞经验的汲取,他鼓励所有团队成员都近距离地接触用户。就连雷军本人每天也会花一小时回复粉丝的评论,为他们“面对面”服务。平均下来,小米每个工程师每天都需要亲自回复大概150个帖子。用户还可以知道是哪个人在处理自己提出的问题,让用户有一种被小米重视的感觉,并因为这种重视而更爱小米。

第三条方法是涨粉丝。小米涨粉丝的“秘密武器”是打造小米团队的个人传奇,包括把雷军树立为“中国乔布斯”的方式,并利用事件营销。其中最有影响的故事是2012年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时,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正红遍大江南北,小米的7位合伙人拍了一系列海报、微视频,一群老男人集体卖萌,吸引了大批粉丝和媒体的关注。这次营销还运用了小米屡试不爽的有奖转发送手机活动,3天时间赠送36部小米手机。“青春版”微博转发量达到203万次,粉丝增长41万人,效果惊人。

小米营销的“三大方法”是形成“用户扭曲力场”的巨大推力。“用户扭曲力场”既是小米企业文化的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革命。

第五节让发烧友获得成就感

同类推荐
  • 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

    本书设计了六个任务,内容包括:认知客户管理、客户开发管理、客户分层管理、客户满意管理、客户忠诚管理、客户售后服务管理等。
  • 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高素质、高智能的人才是支撑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随着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价值与地位更加凸显,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与核心资源的作用日益增大。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人们普遍重视人才战略的研究,并把人才战略作为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评鉴中心测评的当前发展水平进行一个最新的总结,而这些评鉴中心测评无论在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组织中都正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本书中,我尝试着向三个目标努力:描述、分析和给出解决方案。在每一个章节中,我们都对评鉴中心近期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同时还给出了评估这些应用的研究结果。接着,我们对一些颇受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涉及了评鉴中心测评的各个环节,如需要测评的个人特征、使用的演练的类型、结果观测和整合的方法等。在每一章的开头,我们列出了两个以上的关键内容,接着我们将讨论不同的组织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各种解决方法的不同效力。
  • 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

    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

    大道智慧研究院院长张珈豪老师,将用国学经典《道德经》来为企业家排忧解难。在《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一书中,张老师以《道德经》为纲,通过示弱、利他、知人等传统道家思想来提升企业家在领导力、营销力等方面的把控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从繁杂的具体事务解脱出来,实现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 激活你的下属

    激活你的下属

    本书通过经典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讲述了最大限度激活下属的方法。内容有:告诉下属“你真棒”;听懂了再说;充分授权、轻松管理等。
热门推荐
  • 猎阴者

    猎阴者

    封印的衰弱,阴灵的增加变强,守卫平衡的人再现,为了再次封印邪恶的源头,不得不战。
  • 二战史·内幕真相

    二战史·内幕真相

    法国战备不足,部队严重缺员。1940年5月10日,绥靖主义者、英国首相张伯伦面对德国的西线攻势束手无策,不得已只好于下午6点向国王递交了辞呈。半小时后,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被召到王宫授权组阁。5月13日,英国下院在怀特举行特别会议,要求对新政府进行信任投票。会上,年满65岁的丘吉尔宣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并要求获得下院的赞同。他在下院向全体与会人员和英国保证:“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大家。”
  • 守护甜心之暗黑之锁

    守护甜心之暗黑之锁

    意外穿越守护甜心的另一本续集,故事讲述:一个转学生,因为唯世而将亚梦的亲人杀害,亚梦为了救活父母,答应黑暗之锁以后将听从他的命令,以后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
  • 红颜嗜:王爷别跑

    红颜嗜:王爷别跑

    #站到人生巅峰,被师傅亲手捅死?##武力天赋满点,某些时候缺根弦?##好不容易重拾爱情,你告诉我你骗我?##作者懒癌晚期,更新看心情?#
  • 杌近志

    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世年华同生缘

    双世年华同生缘

    没有资格接受爱和被爱,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有回报。不过有一个人,是她孩子气的神。一个不该出世的灾星,偏偏老娘舍身为她继命,惊的天下动颤,仙界大乱。飞升之前,怒问:“凭什么?”答曰::“凭我就是这天神的命!”
  • 天道残说

    天道残说

    一个奇怪的叫花子,一个奇怪的村子,一个奇怪的老头,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一段不朽的爱情,一段神奇的经历,一颗坚定无比的道心,这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 神魔禁武

    神魔禁武

    莫邪,生平最大愿望就是不断的赚钱,老来好闲在家养老,可事事尽不入任意,在红尘逆流中,看他如何反抗。灵魂穿越,机缘地落在了落难皇族的身上,一件件诡异的事情,随之而来。经历过亲情、友情、爱情、人情的他,最终走上了无上修行的道路,他的梦想不再是赚钱,而是寻找回家的路。请随文章一起看莫邪是如何经历经历种种磨砺,度完他这一生。
  • 重生炎武大陆

    重生炎武大陆

    楚羽凡本是现实世界中普通大学生,因为不明原因穿越到异界大陆,在大陆中逐渐成长历练生活,找寻回到故乡方法的同时,在异世界闯荡冒险的故事。
  • 夺魂剑主

    夺魂剑主

    灵魂,缥缈无踪耐人琢磨,三千天道却又看不透一丝丝灵魂之迹…………古剑有灵,一善一邪!枯骨夺魂一念之间,噬魂丧命黄泉可念,此在神剑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