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400000022

第22章 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选择(1)

文化启蒙:五四精英群体的路径选择

在回应西方列强征服与抢掠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精英人物一直很重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建设。从魏源、郭嵩焘到郑观应、王韬,再到康有为、梁启超,基本如此。他们都爱拿西方的政治模式跟中国三代相比较,认为西方议会政治官民共主,上下沟通,堪与三代比美。到了以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为代表的五四这一代,他们却另开一条思路,转而从文化的、文学的、精神的、道德的角度来考量中西两个世界的关系,寻找中华民族起死回生的新契机。他们的路径转换几乎给中国近代史带来了某种思想链条的断裂。

五四时贤着力于文化运动,自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变法运动惨遭失败之后,民族精英依然百折不挠地从事君主立宪运动。清王朝当权者缺乏远大眼光,不懂得为了保持皇家之长远利益而对眼前的民权运动稍作让步,导致了更为彻底的革命运动,那就是辛亥革命。然而革命的成功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新的面貌。精英群体所期望的除旧布新、起死回生的社会变革,依然举步维艰。帝王虽灭,专制并未退场。皇权虽去,民主依然遥远。

能说制度没有变革吗?都由君主专制变成共和政体了,为什么依然看不到焕然一新的气象和机运?经过漫长的失望和焦虑,精英群体终于悟出一个道理:民主制度是一只美好的葫芦,可是这只制度的葫芦是长在文化这根藤上的。什么样的藤就结什么样的果。我们要想收获满意的葫芦,直取结果的办法无法奏效,只有后退一步,好好培育葫芦藤。当我们培育好了葫芦藤,美好的葫芦就自然而然地长出来了。

这根茁壮茂盛的葫芦藤是什么?就是茁壮茂盛的民族文化,就是茁壮茂盛的国民精神。具体说来,就是民主、科学、人权、自由。有了充满民主、科学意识的民族文化,才有理想的政治制度;有了充满人权、自由意识的国民精神,才有理想的社会组织模式。不造新因无以求新果,造出新因必有新果出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抽牙破土,生机勃勃地挺立在古老的地平线上。他们一反改良派、革命派的腔调,不再天天给掌权者施加压力,不再天天叫喊政治改革之类。为什么不谈政治?不是因为对政治不感兴趣,而是为了腾出精力,先在文化上打好基础,先在广袤的社会土壤中种下能够生长出政治革命的因。陈独秀说:“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其存废为吾国早当解决之问题,应在国体宪政问题解决之先。今日讨论及此,已觉甚晚。”这种与文化“相见恨晚”、抓住历史机遇努力解决文化问题的思路,与前辈精英人物的危机应对心态有所不同。民国学者王小航回忆说,他曾经跟康有为说过:“我看止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康有为急切地反问:“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五四精英虽然不免于峻急,但是跟郑观应、严复、康有为那几代知识分子比较起来,亡国灭种的压力已经有所缓解,“来不及”的担忧可以暂时放一放,于是能够后退一步,从文化方面进行长远的战略设计和战略选择。

在此之前,像王小航那样主张从教育入手造就人才,然后图谋国运之振兴,只能是一种边缘化的思想。到了辛亥革命取得初步成功之后,种族灭绝的危机有所缓解,这种思想终于有机会渐成主流。陈独秀的文化主张,大致代表了那个时代一批精英分子的共同认识。胡适曾说:“在民国六年,大家办《新青年》的时候,本有一个理想,就是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离开政治,而从教育思想文化等等,非政治的因子上建设政治基础。”这与王小航的文化主张正好一脉相承。

鲁迅的认识更是超前。他在20世纪初留学日本时期,就深入思考中国的文化改造问题和国民精神改造问题,鲜明地提出了“立人”思想。在写于1907年的《文化偏至论》中,他反复申说,必须从精神文化上改造国人,再由这些充满自由精神的国人造出新的社会、新的国家。“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自觉”、“个性”都是精神范畴的概念,年轻的鲁迅热衷于思考国人精神人格的改造,虽然其现实的指向依然是“雄厉无前”

的“人国”,跟胡适上述言论的结构一样,但是这种思路决定了他们日后将会选择精神文化领域作为他们进入历史实践的角度。

这种从文化角度为中国从长计议的思路,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根源,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辛亥革命取得浅层次的成功,缔造了中华民国之后,民族自觉意识空前坚定,包括胡适在内的许多国人认为“现在中国已没有很大的国际侵略的危险了”。于是拥有一份余裕之心来全面讨论文化问题,以便对传统文化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比如,1918年,绍兴学人黄郛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该书在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时,就严厉批评当时的国人过于局限于制度建设,而不重视精神文化的改造,明确主张关注“习俗”,革除“旧染”。他说:“七年以来,朝野有识之士,每腐心于政教之改良,不注意于习俗之转移;庸讵知旧染不去,新运不生:事理如此,无可勉强者也。”鲁迅对黄郛的思想非常重视,在《随感录五十四》中大段引述他的言论,使得这些言论能够在影响巨大的《新青年》上与读者见面。

1919年,北大学生杂志《新潮》第二期发表吴康的文章《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主张用下列三种价值观改造我们的道德:(1)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2)发达个人之利己心,(3)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时候,可能还显得颇为突兀,二十多年后,年轻一代已经如此肆无忌惮地宣扬“个人之利己心”和“极端之自由思想”,可见中国学人对于西方精神文化的了解,以及在文化哲学上所达到的见识和水平,都为发动和参与一场新的文化启蒙运动准备了条件。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在知识界迅速造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思潮,端赖此种条件已经成熟。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将他们的思想公之于众的时候,首先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因而得到千万学子的呼应,他们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潮流的促进者和领导者。

尖锐对立:五四以前褒西贬中的文化批评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遭受将近百年的失败、屈辱之后出现的一次战略思想运动。这个思想运动的主要倾向,就是主张全面地、无保留地向西方文化学习。

五四启蒙运动当然具有中国社会内部自生的成分,但是其应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色彩也同样浓重。即使是内生的文化运动,也常常会借助外部文化资源作为推进运动的动力和滋养,当年欧洲社会出现启蒙运动时,古老的中国文化曾经是他们借以批判欧洲社会和文化的有力武器。当陈独秀他们发动思想启蒙运动的时候,借助欧洲的文化资源本是顺理成章之事。

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中,他们借助欧洲文化资源的方式却不同寻常。当年欧洲的启蒙者运用中国的文化资源时,完全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不失主体性的、不伤自尊心的借鉴,颇如魏晋期间中国引进印度佛学和佛教,平和而又从容。在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各种论述中,欧洲文化或曰西方文化都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尖锐对立的矛盾体而存在的,较少平和与从容。这种二元对峙的理解模式很可能跟殖民者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利益上与中国处于敌对、矛盾的状态密切相关。

西方势力一直作为征服者、屠杀者、掠夺者出现在中国人的对立面,当国人仔细打量这个在征服、屠杀、掠夺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侵略实体背后的文化奥秘时,很容易形成“我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这样的对峙性概念。

事实上,自从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就开始了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

随着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掠夺、控制的深化,西方列强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他者”、“敌方”。与此相应,中西文化、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始终无法摆脱“他者”、“敌方”的现实背景。

随着几十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中国知识分子文化视野的扩大,他们尽量超越敌对心态,越来越真诚地用“现代性”眼光理解西方文化,认可其中的自由思想、民主制度、经济模式、社会结构乃至文化习俗,都要优于中国文化以及其他东方文化。

这时候,中国知识分子的理解模式又很自然地被一种强大的话语结构及其权力所吞没。这种话语结构认为,西方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先进、文明的文化,代表了全人类的前进方向,西方文化向全世界的扩张,乃是给全世界送来自由、民主、科学、人权以及上帝之爱的伟大壮举。在这个文明征服野蛮、自由征服专制、先进征服落后、进步征服停滞、科学征服迷信、慈爱征服残忍的世界性运动中,所有的东方社会只有自觉地承受痛苦,接受文明的洗礼,才有可能谋求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新生。文明/野蛮、自由/专制、先进/落后、进步/停滞、科学/迷信、慈爱/残忍……由西方殖民势力建构的这一套权威话语,本身就是充满二元对立意味的。

很多被殖民者的枪炮轰击得奄奄一息的族群,不得不在这种二元对立的话语框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企图通过无保留地学习“他者”的文化,谋求自我的振兴与升华。从此以后,辽阔的东方世界开始了一场用文明改造野蛮、用自由改造专制、用先进改造落后、用进步改造停滞、用科学改造迷信、用慈爱改造残忍的“现代化运动”,所有这些改造,都归结为用“他者”改造“自我”。

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这场声势浩大的世界性的现代化运动的一部分,五四精英对于中西文化这种二元对峙的理解模式,几乎必然地形成要么“我们的文化”、要么“他们的文化”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模式。

这种在世界大趋势规范下的选择,其实主动性十分有限。但在选择者自己看来,完全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具有战略气魄和操作策略的选择。

这种选择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影响。汉儒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学说,选择了儒家作为自己的信仰和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奠定了此后两千年独尊儒术的政治传统和学术传统,其他各家学说难免受到歧视和排斥。虽然历代君相在政治操作上无不以法家思想和谋术为宗,但是法家一直只能暗中使用而不能取得官方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五四精英群体仰承前辈精英群体的探索成果,毅然完成了对于西方文化的战略选择,这就意味着在当时视野中世界其他各种文化(比如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都必须受到排斥、歧视和批判。当他们做出“全盘西化”的文化选择时,意味着他们对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所有非西方文化的遗弃,不打算将他们当作自己的文化资源予以开发和学习。他们不选择印度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当然不足为奇,但是他们要遗弃中国传统文化却是一件大事。因为传统文化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主要财富,它是“我们的文化”,而且理所当然地是我们的主流文化,本来这是无需选择的因而也没有理由遗弃的。当精英群体为了引导民族新的前途,不得不选择西方文化从而遗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时,他们必须拿出十足的理由,才能说服自己,才能说服这个民族。

他们拿出理由的方式,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文化批判,他们说服民族的过程,就是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将西方文化的优势展示给国人。五四精英群体选择西方文化作为我们的主流文化,这样一个伟大战略,就是在所谓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批判中,不知不觉完成的,不知不觉让民族接受的。

“全盘西化”的战略选择的最后完成者是以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精英群体,但是这种选择的倾向,在前辈精英群体中已经颇为明显。从魏源、郭嵩焘到郑观应、王韬,再到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都进行过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他们对比研究的重点,不约而同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予以批判,对西方文化的优点予以展示和赞扬。他们的文化研究及其褒贬倾向,构成了五四精英群体完成文化战略选择的历史合法性和现实合法性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校园新传说:终极插班生

    校园新传说:终极插班生

    哥被逼无奈重新进入校园,新一代学校霸王就此诞生!!泡泡校花,与女老师玩玩暧昧,哥的生活竟然如此多姿多彩!~哥就是终极插班生,校园新传说!!!
  • 豪门妻色:冰山Boss,请节制

    豪门妻色:冰山Boss,请节制

    〈本文一对一,双洁,男女主颜值在线,智商在线,萌点多多。欢迎入坑!〉网文界宅女重生到自己书中,居然不是女主角!你说瓦特?——没听错,是配角,还是不能出镜的替身演员。摇身一变成楚家千金,居然没有麻麻疼爱!你说瓦特?——没听错,粑粑找了个恶毒后妈,妹妹还和自己很熟。重生归来,坐拥金山……你说瓦特?——胡扯,是美男,要金山干啥,我要美男!“昨天签约的那几个男艺人,派去下面公司吧。”他说。“干嘛,我需要他们。”他眸子暗沉不容商量,“直接解约!”——他温柔内敛,优雅矜贵,是女人心中的完美老公,是男人忌惮的大人物。论颜值、论智商、论手段,他永远在首位。她曾说过要找全世界最完美的男人当老公,于是他做到最完美。看着她的名字在自己户口簿上,他的笑容足够迷倒众人。〖搞事情〗半夜三更客厅有动静,她以为家里进贼了,于是拿着鸡毛掸蹑手蹑脚出来,扬手打去却被人给抓住。她诧异道:“你怎么在我家?哪来的钥匙?”他挂了电话伸手将她困在怀里,声色清幽,低头道:“你家?”她挣扎无果,只能瞪眼,“你废话,大半夜跑我家想干什么?”他含笑在她耳边暧昧说道:“搞事情!”她却涨红脸,“你无耻!”他轻啄了她唇瓣,指着她额头,“你太污!”〖攻妻不备〗某女知晓了一件惊天大事儿,于是准备潜了某人。某女买了一堆职业装,准备搞、事、情!第一次俏皮护士,某人感冒咳嗽,无福消受。第二次女仆上线,某人视频会议,无福消受。第三次萌兔乖乖,某人美瞳微眯,享受艳福。前戏做足,她突然阻止,一本正经问:“突然有些介意,你第一次给了谁?”“你!”“啥时候,我怎么没……感觉……”哦凑,攻妻不备……啊!老娘敬你是条汉子,来呀互相伤害!——PS:看文图个开心,不喜勿喷。评论区禁止一切不和善的评论,我的地盘我说了算,看不看请随意!推荐蠢菜完结V文《豪门佳妻之你擒我愿》,纨绔少女与名门少将之间的爱情故事,超级好看吆~
  • 权少的失忆爱妻

    权少的失忆爱妻

    他,萧氏总裁,权势涛天,无人能及,如帝王一般主宰着一切,却维独不能主宰她——苏染。苏染,一个不知身世,不知姓名的失忆女孩,却被韩家人收为养女。但却是韩家名义上三小姐,一直都生存于黑暗中。明明这两人的差距是十万八千里,可是命运就是让他们逃不开,让这两人相爱相伤。当他遇见她,当他逼她上了他的床……也年就是从那时起一条叫命运的长绳将他们给绑在了一起……“权少,你为什么会喜欢我?”苏染问。“没有为什么,我喜欢你,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霸道的语气说出专权的话…………
  • 万圣归来

    万圣归来

    雷帝著《雷经》,太玄大帝著《太玄经》太一道、万剑宗,还有西漠秃驴打生打死魔门蠢蠢欲动,楼兰古国强势降临而我余林——不过一外门弟子耳,证道成帝就行!
  • 猎魔异人

    猎魔异人

    王越在一场偶然的事故中被殃及池鱼,获得了一种未知的人造异能,就此卷入了各个异能组织和异能家族的纷争当中。一个波澜壮阔的异人世界向他徐徐展开。就在他为自己强大的能力欣喜不已的时候,一场人类历史以来的最大浩劫即将降临。地球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历史上缤纷的文化传承究竟源于何处?被掩藏的空间节点背后有有着怎样的秘密?作为一个普通学生的他,原本只想保住自己的小命,然而就在追查自己能力来源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这一切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场惊天大秘......诡异的异人超能,神奇的阵法咒术,威猛的武道搏击,尽在《猎魔异人》
  • tfboys之降临的天使

    tfboys之降临的天使

    今天,我认识了认识了一位天使,可能是老天也可怜我了吧,我从不后悔认识你。----------沅安沁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隐婚萌妻是天后

    隐婚萌妻是天后

    绝症孤女夏爽,穿越异界变成绝色学霸女神秋爽,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可为什么身体原主已经嫁人生娃了?要知道,夏爽可是连初恋都没有过的少女哎!老公脾气暴戾,根本无法沟通,可不可以抛弃不要?孩子倒是很萌很可爱,必须带走!逃离老公魔爪事情还没完,得帮身体原主收拾残局。这可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本书融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全面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知识,书中援引了大量典型的故事和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寓于轻松的故事中,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快速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
  • 做个禅女人:女人善待心灵的100个阳光禅

    做个禅女人:女人善待心灵的100个阳光禅

    女人,很多时候都会感到累、感到无助、感到孤单、感到迷茫……”其实在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的时候,你也不要绝望和哭泣,禅的智慧会带你走出黑暗和迷雾,走向幸福和光明,让你学会自已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撑一柄避雨的伞,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