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47

第47章 理想境界(1)

儒家学问是生命的学问,其精髓是做人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身体力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儒学是为己之学,而不是为人之学。也就是说,儒者的修养,主要是靠自我觉悟,自我挺立,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摆摆样子,做给别人看的。儒者的身教与言教,如果说可以影响别人,那也不是强加式的,而是引导式的,感通式的。儒者提示、启悟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或周围的人,领略、觉识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价值。儒家教育的目的是成就人格,其向度一是提升境界,二是做修养工夫。所谓人格境界论,就是儒家哲学的形上学,或者叫境界形上学。儒家的境界形上学彰显了人的终极性,但与生活世界并不隔绝,可以下贯到日常生活中去。反过来说,儒家思想并不只是常识道德,它的性与天道的思想含有深刻的哲学形上学的内涵,其日用伦常亦可以提升到形而上的境界层面。形上与形下,境界与工夫,高明与中庸、神圣与凡俗是相互贯通的。儒家的这些哲理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 君子、圣人、仁人与成人

在儒学的话语系统中,说到人格,是不讨论自然人,而只讨论道德人的。

儒家不排斥功利,但批评仅仅以个人功利作为生活总目标的人,并称之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辨,是人格与非人格的区分。道德人当然首先是自然人,道德人并非不讲功利(在一定的时空场合反而更讲族群、整体的功利),但人格境界是从价值上说的。孔子所提示的人格,是君子人格,其最高的境界是“圣”即“圣人”的境界,次高的境界是贤人的境界,然后是君子的境界。孔子继承先哲所提倡的道义原则、仁爱忠恕原则、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想,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国文化可大可久的依据。这些价值理想通过孔子自己践仁的生命与生活显示了出来。

先说君子。《论语》多处记载孔子及其高弟讨论君子与小人之辨的文字。

据《雍也》,孔子曾提醒子夏,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孔子指出,君子的人格境界、修养进路和行为准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君子与百姓是有差别的。作为管理者的君子与被管理者的百姓的关系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论语·尧曰》)孔子肯定君子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色欲望的满足,只是要求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然而不用正当的手段去得到它,君子也不接受。君子即使只在吃完一餐饭的时间里也没有离开过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颠沛流离的时候,都与仁德同在。人生存的价值就在于他能超越自然生命的欲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论语·学而》)在这个意义上,“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以上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描述,也是君子内在自觉的要求。

再说圣人。历史上被尊奉为圣或圣人的,都是后死者对前人的追封。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有操守的君子是现实人,而圣人则是理想人。孔子不敢说自己是圣人,不敢说自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孟子·公孙丑上》,又见《论语·述而》)郭店楚简《五行》指出,“圣”德是圣与仁、义、礼、智五德之所和,属于天之道的境界;仁、义、礼、智四德之所和,属于人之道的范畴。又说:“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按,这里“闻君子道”的“君子”,实指圣人。现实的人们与理想的圣人有时空的阻隔,两者相接,是通过耳的听闻,气的感应,心的沟通。“圣”字(圣的繁体)从耳,不仅凸显圣人的听德,指能够容受逆耳之言(耳顺),而且表示人们与圣人相感通的路径——接受音乐、乐教的熏陶,通过耳闻,进入心灵。听是天赋的能力,胎儿在娘肚子里就有听觉。

关于仁人。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仁”字的内涵有层次的区别,高一层次的“仁”可以统摄与“义”、“礼”、“智”、“信”并列的低一层次的“仁”。

就前者而言,《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在儒家看来,“仁”和“仁人”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标准,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孔子从不轻许人(包括他自己)为“仁”“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孔子视“圣”与“仁”为同一境界。他答子张之问,指出令尹子文只能算是“忠”,陈文子只能算是“清”,尚未达到“仁”之境(见《论语·公冶长》)。对于他的学生,如子路、冉有、公西华,他肯定其才,但未期许为“仁”

(同上),评价他最称道的颜回亦只到这种程度:“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对于政治家,他只肯定管仲“如其仁”(《论语·宪问》)。他对管仲之违礼有严厉的批评,但承认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避免了生灵涂炭,在这个意义上接近了“仁”,然并不许管子为仁人。有的论者批评孔子,既提倡“仁”,又说这个人没有达到“仁”,那个人没有达到“仁”,那么“仁”有什么普遍性和现实性呢?产生这种误解,是不懂得“仁”在孔子那里,是有层次区别的。以上所引,是与“圣”等值等价的“仁”。至于“仁”的原则的普遍性和实践“仁”的现实性,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等等,都是显例,兹不赘述。

“仁”与“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仁者的境界以“圣”(圣人、圣王)为最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孔子的意思是,广泛地给百姓以好处,帮助大家,使他们生活得更好,让他们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挺立自己的生命,这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了,尧舜恐怕还做不到呢。有的论者不解“立人达人”之意,以为是外在性地施予。孔子强调“为仁由己”,强调儒家的学问是“为己之学”,因此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是外在强加似地使别人立或达起来,而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让人家自己站立起来,通达起来。我们不能代他人立、为他人达。我们想要通过自己挺立生命、通达人间,也要尊重别人,让他自己去挺立生命,通达人间。就这一点来说,尧舜都还没有做到。

郭店楚简《尊德义》:“民可使道(导)之,而不可使知(智)之。民可道(导)也,而不可强也。”由此可以印证孔子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也是强调对民众的引导而不是强迫。过去人们认为这是孔子的愚民政策,提倡奴性云云。也有人使用不同的断句方法,来作不同的理解,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庞朴认为,“不可使智之”,是不可强加于人,强调为政者哪怕有再好的政令、主张,也只有在老百姓理解了以后才能慢慢推行。这与孔子的外王学主张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就人格境界而言,仁与圣是统一的,圣是仁之极致的境界,仁是圣的内在精神,圣通过仁而下贯。

所谓“成人”,顾名思义是指完美的人。“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这是说,智慧像臧武仲,清廉像孟公绰,勇敢如卞庄子,多才多艺如冉求,再以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也可以说是全人了。朱熹注:“成人,犹言全人。言兼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成矣。”(《论语集注》卷七)“成人”是德才技艺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不是至善至美的圣人呢?按朱子的理解,孔子这里的一个“亦”字是大有文章的。

此不是指极致之境,只是对子路因材施教,应机说法,就子路所可达到的人格目标加以点醒。上引文本本身也可以证明。孔子并不把“成人”等同于至上境界的圣人,相反,他提醒子路注意,“成人”是在现实性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贤人人格。由此,孔子把“成人”的标准修订为三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是“约”的借字,指穷困的意思。由程子和朱子的解释,可知理想的“成人”,再进一步成为集大成者,近乎完美无缺的圣人;而现实的“成人”指并不纯全完备者,例如“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者”(《论语集注》

卷七)。

我把后者视为“贤人”。从《论语》中不难看出,“贤人”是富于道德或者才能的人,是人们在现实上可以“见”得到的人格榜样。所谓“见贤思齐”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表彰颜回与柳下惠,许之为“贤”,可知他们即是“圣”的标准之下的“成人”。前面我已说过,圣人是“见”不到的人格典范,人们只能通过“耳”接受传闻、诗歌、乐教来体认。而贤人则不同,是可以“见”得到的人格典范。郭店楚简《五行》:“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人们可以通过“目”直接接触贤人的德行,并以此为榜样。当然,人们对于圣人,可以听而不闻,对于贤人,可以视而不见,关键就是人的心灵能否感应,是否有觉识、觉解。综上所述,孔子的人格境界论本是在因材施教中的方便说法,意在启迪不同谈话对象的觉悟,其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以化约论的方式表达,约略相当于:

理想的至上境界:圣人(超越于贤人人格,理想的仁人与成人)——天道层

现实的理想境界:贤人(超越于君子人格,现实的仁人与成人)——人道层

现实的道德境界:君子(超越于自然人的道德人)——人道层

但是圣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可以通过贤人体验、仿效圣德。凡圣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之鸿沟。儒家传统中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途之人皆可以为禹”,是就凡人也具有圣贤的潜能来说的。只要有觉识觉解,只要有一点仁心,当下即可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境界。故孟子启导人皆具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端”之心,或所谓“不忍人”之心,让人们以“推恩”的方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扩而充之,足以养育父母妻儿,并且有益于社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其实是十分平实的道理。

第二节 子思、孟子的理想人格论

近几十年出土的简帛资料,尤其是马王堆汉墓、郭店楚墓出土资料表明,“思孟”学派确实曾经存在过。子思学派“四行”、“五行”、“德圣”学说对于“圣”

和圣贤人格的推崇,与孔子接近,前节已经涉及。《中庸》的祖本与子思有关,这一点在宋代以前没有人怀疑,现已为学界多人所认同,故本文把《中庸》的材料放在《孟子》之前。问题是,《中庸》以“诚”作为中心范畴和最高境界,那么,“诚”与“圣”是什么关系呢?

同类推荐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热门推荐
  • 无影刀之传说

    无影刀之传说

    丝绸大王陆山云太太欧阳琼被人暗杀。是仇杀?她并没有仇家。是情杀?她爱情专一,只爱陆山云一个。到底是谁杀了欧阳琼,为什么要杀欧阳琼成了一个谜。刀!祖传的一把“无影刀”显灵,将陆山云引领到了他的前世。风魔一世的无影刀引出了案件的端疑……。
  • 露水淼淼

    露水淼淼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青春,或疼痛,或欢喜,而安露露的青春里,只有过苏淼这么一个男孩。暖了她整个青春,也伤了她整个青春。《山河故人》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安露露曾经不信,却也不得不信。而你们呢,有没有爱过一个人,爱的刻骨铭心,爱的卑微却又骄傲?
  • 沧海殇蝶

    沧海殇蝶

    ★曾经她对他说:你负我,我定躲到天涯海角让你找不到我。说的时候,她并不知真有天涯海角。★他说:我不会娶我最爱的女人,保持安全距离,把最好的都给她;我要娶最爱我的女人,就算她背叛我,心也不会疼。她说:我不想成为你最爱的女人,因为不能永远在一起;我也不想成为最爱你的女人,因为你不爱我。、★她对她说:其实你可以幸福的,你有爱你的家人。而我只是个孤儿,连家都没有。如果我是你,会选择忘记过去,过着平淡的生活,越简单越幸福。★她淡笑,我们如是蒹葭,对所求相思成影,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不同的是我们之间竖起一面高高的围墙,围墙外的人想进去找幸福,而围墙里的人却想出来找幸福。
  • 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像花儿一样

    本书绕着某军区文工团舞蹈队里一位令人瞩目的女演员杜娟的情感命运展开。她在收到了两封求爱信,同时面对两个男人,三个人,两份爱情,一段曲折的别离情在深秋里种下了它的种子,再现了绿色军营里的悲欢离合,质朴感人。本书已拍摄成同名电视剧,由孙俪等主演。那一年秋天,文艺兵杜鹃同时收到了两封求爱信,一封来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白扬,另一封来自少年沉稳的文化部干事林斌。同时面对两个男人,美丽的杜鹃犹如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条路都诱人,每一条路也都莫测。现实没有给入犹豫的机会,杜鹃选择了两条路同时走。然而人是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的,错误的开始将导致怎样的结局?等待着她的,将是那一年深秋里的苍凉。
  • 依水天涯

    依水天涯

    高级涉外房地产经纪人,林希,爱上小五岁在皇城根红墙内长大,留学英国,身家过亿的肖亚俊,明知嫁给他是奢望,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年薪千万的互联网新贵,美国某大型网络游戏公司亚洲总裁安德鲁爱上独立,大方,信仰坚定又善良的林希,欲得不能,痴心守候,爱却飘零。冷酷的现实,心中的梦想,神秘的信仰,林希的人生将会走往怎样的方向?
  •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自由幻想的那些事儿

    自由幻想的那些事儿

    这是小说?这是同人?我也不知道这是神马玩样儿真人真事不一定,胡编乱造也不是,根据《QQ自由幻想》改编,呈现给大家一个颠覆幻想的世界
  • V世纪日记

    V世纪日记

    这是一个游戏,却在模拟着整个世界的科技的变革。这是个游戏,每一个npc却似乎是活生生的人类。主角因为穷困尝试从事网游职业玩家,但是卷入了神秘组织的漩涡。每个国区都想在这场世界博弈中成为第一,而他们手中的牌只有他们国区的玩家。此时,令华夏区震惊的是。这场博弈的关键之处是......最重要的是:玩个网游,竟然捡了个妹子。未成年勿入……
  • 极品废柴:毒舌王妃要翻天

    极品废柴:毒舌王妃要翻天

    一朝穿越,成为墨天国众所周知的废柴公主,说我废柴?好啊,不服来战!
  • 偷心狐狸精

    偷心狐狸精

    第一次恋爱,她闭上双眼睛,爱的投入却又无奈放弃。第二次恋爱,她睁开一只眼,爱的专注却又遭遇欺骗。第三次恋爱,她睁开一双眼,爱的迷茫却又阴差阳错失去。三段恋爱,一样真心,三个执着的好男人,谁才是真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