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04

第4章 儒学概说(1)

自春秋末期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创立儒学,直至清代,儒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之中。汉代以后的儒学,不仅仅局限于心性之学或者考据之学的范围,而是在社会政治事务、教育师道、经史博古、文章子集的各方面沿着先秦儒的博大范围扩张,渗透到全社会,适应并指引人们的生活。儒学落实在政治制度、社会风尚、教育宗旨以及私人修养之中,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结晶,是朝野多数人的信念信仰或所谓安身立命之道,乃至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因此,儒学的地位不是某人、某派的主观意向或情感所能确定的。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的主潮,是由儒学的基本精神、广博范围、历史发展客观地确立的,而不是什么人的一厢情愿。某些儒家文化的攻之者与辩之者,都把儒学简单化了,把儒学的范围缩小了,把中国社会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抽象化了。实际上,传统中国社会就是儒家型的社会,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和主流是儒家式的,传统中国人的主要性格也是儒家式的;反过来说,儒家或儒学在中国所起的作用或功能,类似于基督教、天主教之于西方,东正教之于俄国,印度教之于印度,伊斯兰教之于阿拉伯世界,都是族群文化自我认同的根基,伦理共识的核心。

儒学,今人亦称儒家或儒教。从学派、团体出发,称为“家”;从学问、学术出发,称为“学”;从信念、信仰出发,称为“教”。实际上,三者为一回事。三个称谓可以互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儒”?儒学发展的历史如何呢?

第一节原“儒”

从字源上说,“儒”字有两个义项,一为“柔”,一为“术士之称”。“柔”的意思并不是柔弱迂缓,而是“安”义、“和”义,即能安人、能服人,天地人相和谐。

《礼记·儒行》郑玄注云:“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孔颖达疏:

“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这是指儒家学问与儒家中人都主张谦虚和睦、宽裕待人,不恃强力、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汉书·司马相如传》注曰:“有道术者皆为儒。”“术士”或“有道术者”,是“儒”的原义。大约汉代以前孔子像的人称“术士”为“儒”。汉代扬雄说:“通天地人之谓儒。”这是指大儒、通儒。《后汉书·杜林传》

说,杜林“博洽多闻,时称通儒”。《风俗通》曰:

“儒者,区也。言其区别古今,居则玩圣哲之词,动则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当时之事,此通儒也。若能纳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讲诵而已,无能往来,此俗儒也。”或者我们可以说,广义的“儒”泛指有学问道术者。如道家的庄子也被人称为“儒”(见《史记·孟荀列传》),又如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称(见《论语·雍也》)等等。

“儒”的后起义,或者说狭义的“儒”,作为专用名词的“儒”,则指儒家。

一般说来,“儒”乃通习六艺之士的通称。“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礼和乐是西周的等级秩序与生活方式,主要是社会生活规范,包含今天所谓宗教、政治、伦理、艺术、体育等内容。射、御相当于礼的节目。书、数则属于初级的技能。贵族大体上都必须通晓六艺。平民如果想到贵族家庭中去服务,也必须通习六艺或其中的一部分。早期的儒者属于“士”这个阶层。“士”原来多由贵族的庶孽子弟或比较低级的贵族子弟充任,后来渐渐落到平民社会里去。孔子就是将古代的贵族学传播到平民社会的第一人。“儒”大体上是保存、传授古代礼仪规范、典籍文化的教师。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保氏”指古代职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保氏与师氏同,都是负责教育的官员,亦是教师。师儒即师保,保即以道安人者。《周礼·大司徒》:“四曰联师儒。”郑玄注曰:“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可见儒者原来是在上层社会掌教,后来是在民间设教授徒,有学识道术与技艺的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六艺之学。也就是说,儒与商周王朝中主管礼乐教化的官员有一定的关系,但后来文化下移,到民间去了或民间化了。

“六艺”,一般指礼、乐、射、御、书、数,又指“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庄子·天下》论及儒家曰:“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又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这里,邹作陬,或作郰,指孔子的家乡陬邑。邹鲁之士指孔子与孔门弟子,尚未包括孟子。如指孔孟,则应曰“鲁邹”。搢绅,亦作缙绅、荐绅。搢,插;绅,束腰的大带。搢绅即插笏于绅。笏是记事记言的板子。古代做官的人,垂绅插笏,所以称士大夫为搢绅。上引《庄子·天下》之言的意思是:儒家君子按“仁爱”的原则施予民众、他人以恩惠,以相适宜的措施建立人事秩序,以礼仪规范约束行为,以音乐美感调和性情,总是表现出温润慈祥的状貌。邹鲁之地的士大夫多能通晓六经。《诗经》

是抒发心志的,《书经》是讲述政事的,《礼经》是告诫行为规范的,《乐经》是陶冶性情的,《易经》是分析阴阳变化的,《春秋经》是指示尊卑名分的。儒家与六经有着不解之缘。

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可知,刘歆《七略》对儒家的界定是:“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

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刘歆视诸子某家起源于某官,如儒家起源于司徒之官。据《周礼·地官》,司徒是主管教化的官。孔子以前,官师不分,政府某部门的官吏,即是与此部门有关的一门学术的传授者。周王室衰微之后,政府各部门官吏失去了职位,流落民间,成为私学之师。从刘歆《七略》和《汉书·艺文志》可知,儒家以“六经”为思想资源,以“仁义”为思想主旨,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治国平天下的大本大源,以孔子为宗师。古代儒家圣贤,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或者以事功垂诸百世,或者以言教传之千里。立德、立功、立言,是谓三不朽。《汉书·艺文志》谈到儒家之外的八家,介绍了“此其所长也”之后,接着是批评或贬抑,唯独对于儒家最为推崇,许之以“于道最为高”。这多少代表了汉代人以儒学居诸子之上的思想。

《淮南子·要略》曰:“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淮南子·俶真》高诱注曰:“儒,孔子道也。”《淮南子·要略》重在肯定儒家对周代人文建制和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挥。

总之,儒的前身已不可考,儒家的正式形成当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时代。

儒家是继承上古时期的文化遗产与周公孔子之道,讲述六艺之学的学者和教师,活跃于民间社会,他们是社会良知的代表,以其社会理想、道德价值、人文精神鞭笞、批判现实的污浊黑暗,关心老百姓的生计、疾苦,以礼乐文明的精神滋养社会道德,纯洁人们的心灵。战国时,各国当政者都不接受儒学,视其为迂阔之学,各学派也对儒学持批判态度。儒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渗透于全社会的。

汉初,刘邦改变了打天下时对儒生的痛恨,开始亲和儒学。刘邦过鲁,“以太牢祠焉”(《史记·孔子世家》)。太牢指以牛、羊、猪三牲来祭祀,是最高等级的祭祀。刘邦原不好儒,曾羞辱儒士,把尿撒在儒帽中,然而他在战后经过鲁国去曲阜祭祀孔子,预示着统治者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转化。当然,汉初六七十年间,即高、惠、文、景时期,主导思想为黄老之学,那是因为在战乱之后,民生凋敝,一定要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武帝“表彰六经”之后,儒学地位上升。在承平时期,为了治天下,统治者的目光转向儒学。由于儒家善于继承传统文化、典章制度并顺应时代加以因革损益,平易合理,使朝野都能接受。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为了长治久安,要改用文治为主,管理上路,更多以温和的方式,用制度化的方式来治理社会。特别是,儒家所强调的近世许多学者争论儒之起源问题。章太炎《国故论衡·原儒》认为“儒”有广狭之义和时代之别。

古儒为祝史卜巫一类术士,可以作法求雨。此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为“达名之儒”。

“儒”后来演变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等通晓六艺之儒,为“类名之儒”。学术范围更狭,略懂德行政教之儒,为“私名之儒”。胡适1934年作《说儒》,考证儒是殷民教士,被周征服之后仍在困难条件下从事治丧、相礼及其他宗教职业,如祈神、求雨、驱鬼、乐舞等等。冯友兰1935年发表《原儒墨》,不同意胡适的殷遗民之说,并综合王官说与职业说,认为儒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专家,西周末年贵族政治崩坏之后,在官的专家或有知识的贵族,散在民间,以教书相礼为生。“后来在儒之中,有不止于教书相礼为事,而且欲以昔日之礼乐制度平治天下,又有予昔之礼乐制度以理论的根据者,此等人即后来之儒家”。郭沫若1937年发表《借问胡适》一文(后改名为《驳(说儒)》),否定胡适“儒是殷民教士”的观点,认为秦汉以后称术士为儒,是儒名的滥用。“儒应当本来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们的专号。那在孔子以前已经是有的,但是春秋时代的历史的产物,是西周制度逐渐崩溃中所产生出来的成果。”徐中舒1975年发表《甲骨文中所见的儒》,认为甲骨中的“需”字即原始的“儒”字,像沐浴濡身之形。徐文据此认为儒为殷商时代为人相礼、祭祖事神的人,是一种职业。他们在办事前要斋戒沐浴,以示敬诚。但徐中舒所据甲骨片为孤证。另请参见陈来:《说说儒》,《原道》第2辑,团结出版社1995年4月;赵吉惠:《现代学者关于“儒”的考释与定位》,《孔子研究》1995年9月第3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就有了陆贾的《新语》。这一段话很能代表汉初知识人的认识,他们促使当政者实现由乱而治,由马上到马下的转化。陆生仍是儒学特别是孟子学的传统,甚至语言都与孟子相似与相同。

仁、义、忠、恕之道及其内在的价值使社会秩序得以维系,即所谓“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民生问题与外族入侵的问题,是汉代政府及以后历朝历代政府特别要认真对待的两件大事。使四夷信服,当然要文武交济,但以怀柔为主,以德服人,民族和亲。所以,在先秦诸子各家学说中,唯有儒学被大汉帝国最终选定为治国平天下的统治思想,尔后直至清代莫不如此。

汉代的中央政府,特别是东汉及以后的中央政府,实际是文治政府,彼时的文官制度已相当发达,为彼时全人类、全世界所仅有。参与政治甚至参与最高政治的,都是接受过儒学教育(它基本上是一种人文教育)而又来自民间下层的知识人。汉武帝以后,儒家典籍被尊为经,而治儒业、通经术者都成为政府重要官员。“自孝武兴学,公孙弘以儒相,其后蔡义、韦贤、玄成、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

同类推荐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热门推荐
  • 灵武大帝

    灵武大帝

    世间万物,皆可有灵。草木虫兽有灵,可为妖!众生意志有灵,可为神!亡者消逝灵不散,可为鬼!十七年前,一代神王坠入魔道,屠戮众生,遭正邪两道联合抹杀,灰飞烟灭。十七年后,一个少年身负至邪之血,秉承妖魔通天之志,自北域而出,又将走出怎样的传奇!
  • 钟宇之巅

    钟宇之巅

    钟宇大陆上,盛世王朝中,李家公子苑浩淼,小妾所生,幼时被认为废物,后来各种“外挂”升级的励志故事!
  • 天将曙

    天将曙

    来自神秘国度的少年风青辰,神魂重生在一只小妖身上,从零开始,以妖身入道!三日化形,妖身碎尽,重塑金身,再次踏上强者崛起之路!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你能想到吗?黏糊糊的废肉加上30种添加剂,就制成了好吃的速食“肉丸”,免费的咖啡“奶精”根本不含一滴牛奶,而是水、油与添加剂的混合,颜色鲜艳的健康饮料,是用虫子碾碎后提取出来的色素染成的“色水”,切好的蔬菜在消毒池里被一遍遍消毒后装好袋,就变身为“健康”的蔬菜沙拉……好看的颜色、可口的味道都是添加剂做出来的,《食品真相大揭秘》告诉你根本想象不到的食品加工背后的真相,教你怎样选择真正的好东西!
  •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释例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释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学员

    无限学员

    欢迎来到恐怖学堂!每次考试你都会去往不同的世界,游离在机遇与死亡之间这里是天堂,可以满足你所有的欲念这里是地狱,它会把你周围的人变成一个个嗜血的恶魔希望在下一堂课...还能看到你...ps:学院流无限,非灵异类
  • 魔尊门徒

    魔尊门徒

    一次穿越,给他前所未有的体验。与魔共舞,血战天下,是诸神的玩笑还是内心的不羁?友情、爱情、众生、私欲,如何抉择,如何抛弃?走遍天下,相逢一笑,我所求的,只是心的安宁。原创作品,自动更新,存稿复阅,质量保证。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史上超强坑爹系统

    史上超强坑爹系统

    拥有史上最强的神仙养成系统,能够不断的强化自己,这当然是做梦都要笑醒的事情。可是,你总是让老子吃屎喝泡泡大姨妈巾,这是搞个神马鬼啊?!!!!现在社会上的官二代、富二代神马的算个鸟,哥哥我可是神二代!!!手握史上最强神仙养成系统,作为一个神仙公务员,系统在手,金钱、美女,统统都到哥哥的碗里来!!!!!哇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