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8

第28章 公私观与正义论(4)

当然,先秦儒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者(孟子批评农家许行即为典型),他们重“礼”执“礼”。“礼”是社会的公共生活规范与秩序,随时空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礼”的功能是使社会财富与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有等级、有节度、有秩序,并导之以整体和谐。荀子指出,为了避免财产与权力分配上的混乱与争斗,先王制定礼义来划分人群,使他们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贫富、贵贱的差别一定要相称,符合中道,不能失去平衡。荀子主张的“礼”是使“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荀子·礼论》)。“礼本于天”,“礼”的秩序源于宇宙的秩序。“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秩序的价值有神圣性,同时就有抽象性、合理性、公共性、公义的内涵。这种人与人的差异性社会原则的“礼”不仅受制于“天”,而且其内在精神是“仁”。“仁”高于“礼”。荀子在肯定人的现实存在的社会性差异时,并没有忘记“公平”、“正义”。

其次,养老、救济弱者、赈灾与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孔子的正义主张、扶植贫弱的思想在孟子那里得到充分发挥。《孟子》书中与制民之产、土产制度相关联的还有若干材料:

孟子对齐宣王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依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仁政学说的目的是为民。因此,仁政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在先儒养民、富民,安顿百姓的生命与生活的基础上,孟子首次明确提出为民制产,认为人民只有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才不会胡作非为,并接受教化。仁政以土地制度为基本保障,这还是生存权问题,民生问题。小民的基本口粮,核心家庭的基荀子与《礼记》中关于公共、正义价值的论述,见下节。

本温饱,老人的赡养均是仁政的主要内容。这里多次提到要保证黎民不饥不寒,粮食如水火那么多,五十岁以上的人有丝棉袄穿,七十岁以上的人有肉吃等。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粮”;“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梁惠王下》)。

关于养老恤孤制度,《礼记·王制》保留了上古“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的分级养老制以及行养老礼的礼俗与制度。对于弱者,《礼记·王制》几乎重复孟子之说,指出:“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常饩”,即经常性的粮食救济。又说:“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对于聋、哑及肢体有残疾、障碍的人则有供养制度,即由工匠用自己的技能供养他们。又曰:“庶人耆老不徒食”,即不能只有饭而无菜肴。又曰:“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即通过教化,形成风气,引导人民孝敬长上,帮助贫困者。按,《礼记·王制》恰好是孟子后学根据孟子思想而制作的。研究孟子之政治哲学不能不涉及该篇。

荀子主张“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荀子·王制》)。战国末年,《礼记·礼运》的作者假托孔子之口,抒发了大同之世的向往:“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该篇作者认为,在小康之世,虽然“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但仍然有仁、义、礼、乐来调治社会。“政必本于天”,这是儒家政治的根源性与正当性。“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也者,义之实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义之本也。”(《礼记·礼运》)这是小康之世的治世原则。礼是体现义的规范、定制;义是法则有分别的依据,是施行仁道的节度,是分限之宜、恰当、正当。

历史上的儒家知识人对此身体力行。例如南宋朱熹在知南康和提举浙东时,努力劝农赈灾,宽恤民力,为减免贫困县的赋税和积年旧欠,多次奏请朝廷。朱子为赈荒写了数以百计的奏状、札子、榜文、布告,想了一系列办法,逼使朝中宰辅同意他的救济百姓的措施。朱子曾向孝宗面奏七札,严词批评孝宗主政二十年的弊病:大政未举,用非其人,邪佞充塞,货赂公行,兵怨民愁,盗贼间作,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朱子忧心如焚,视民如伤,大修荒政,调度官粮、义仓,对富户中纳粟赈济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对乘机哄抬粮价、放高利贷者予以打击,抑制强宗豪右,严惩贪官污吏。他深入穷乡僻壤,拊问存恤,提出具体应对荒灾的办法,关注戢盗、捕蝗、兴修水利等事。足见古代廉吏在一定程度上实践儒家“王道”、“仁政”思想,竭力减缓苛政对百姓的压榨,使民众谋得温饱。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正义原则在开明专政、温和统治时期,在制度上亦得以体现。此外,民间社会有调节性的组织与伦理,宗族与政府亦有张力。

再次,教育公平,平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安排及作为村社公共生活的庠序乡校。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庶、富、教”和“富而后教”的思想,提出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良好的教育,使人们心悦诚服,以改革其心;而良好的政治手段,用以防止于外,达不到征服人心、使百姓衷心拥戴的效果。他又说:“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孟子·离娄上》)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义,在下位的人没有受教育,违法乱纪的人都出来了,国家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教育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人从政。“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矣。”“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这是孔子举贤才思想的发展。

孟子教育的核心是伦理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仁德,使家庭和睦,使社会公平安定。“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的推行,使社会长者普遍得到尊重。

足见教育可以调治人心,和谐社会关系,安定社会秩序。教育可以使人“明人伦”,造成“小民亲于下”的社会风气。所谓“明人伦”,就是教民懂得并实践社会生活的准则。“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即掌握了仁义道德,好像居住在“仁”里,行走在“义”的路上。

荀子说:“选贤良,举笃敬”;“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王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的理想,在古代的教育制度与官僚制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在西方前现代文明史上,等级制森严,很少有中华文明史上屡见不鲜的史实:贫苦农家子弟,由布衣而走上政治,甚至参与最高政治,位列三公,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史上有一种机制,保证平民参政。选考制、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等都有弊病,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制度贯穿了机会平等的原则,是中国文官制的依托。这其实是公民权利意识、民权、民选的萌芽。

值得注意的是,农家子弟读书受到了村社、宗族公田所得的资助。从杨宽《西周史》、吕思勉《燕石续札》等书可知,庠、序、校是村社成员公共集会的活动场所(包括前述的行养老礼)。从郑子产不毁乡校到何心隐的社会基层组织“聚和堂”,到黄宗羲的以学校为议政之所与议会之初步,均是中国政治平等与民主的重要资源。在公共生活中必有个人与群体的权力界限的规定。吕氏至阳明的乡约、朱子家礼中都有契约精神与公民社会之初步,是文明化的体现。

最后,尊重民意,重视察举和官员自律,防止公权力滥用的思想及革命论。

孟子告齐梁之君,曰“与民同乐”,与齐宣王对话时,又巧妙地诱导宣王,涉及分级责任制及罢免问题:“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又,君子不受贿:“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下》)知识分子不迷失自我:“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孟子·滕文公下》

也有类似之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进退不失据。为官者的私德、操守、品节与百姓利益、公权力的尊重有密切关系。官员个体人格,内在的仁、义及礼之规范是为政平正的基础。

故这些都是公共政治、公共伦理的内涵。在孔孟儒家看来,君臣、父子是在相互要求基础上的伦理的结合。

孟子论民意与察举:“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尊重民意,强调察举,是孟子继孔子之后重要的政治理念。

孟子有自由知识分子的骨气,以天爵良贵自任,有“不召之臣”的说法,“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孟子·公孙丑下》)。君主要亲自到臣那里去请教。孟子说可以进谏,不听可以辞职:“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孟子·公孙丑下》)官守与言责,不仅是公共责任意识,而且是分权制衡的初步。

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着名思想。他很看重民心的向背,认为民心的向背是政治上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他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在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问题上,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政权是次要的,国君是更次要的。他甚至还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在君臣之论上,孟子不但有分权思想,而且简直可以取而代之。君有过错,臣可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则可推翻他。残暴的君主是独夫民贼,人民可以起来诛杀他。此即传统政治上的革命论。以上关于民意、官守、言责、不召之臣、民贵君轻等思想是孟子思想中可贵的民主性精华。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历代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影响很大,成为中国乃至东亚重要的政治资源。

儒家民本思想是具体的、有丰富内涵的。以上所说的原始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公平正义思想,可以作现代转化的精神资源,值得我们珍视与尊重。

同类推荐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打开哲学之门

    打开哲学之门

    哲学未必就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打开哲学之门》是一本专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写的书,《打开哲学之门》舍弃了繁冗芜杂的哲学概念,从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入手,结合人们切近的生活问题、认识问题、信仰问题,整合提炼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借助故事及相关例子,用平易近人的文风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热门推荐
  •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本书从心智、谋略、情绪、语言、行动五个方面阐释“沉得住气”的人生智慧;将委曲求全、低调行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积累实力、厚积薄发、承受磨难、低调示人、和谐人际的五个领域;人只有抬得起头才能知大势、识取舍、了长短、晓得失、明进退,才成最终走向成功。全书语言生动、逻辑缜密,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深有体悟。
  • 海贼王之妄想

    海贼王之妄想

    主人公在一场意外的海难上身死,灵魂穿越来到海贼王世界中得到《金属操纵》异能。他为了寻找回到原来世界的路中,历尽各种艰辛,后来得之Onepiece可能是回到原来世界的通道。然后决定出海寻找Onepiece,主人公在旅途中不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以Onepiece为目标的伟大的冒险旅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总裁大人不打算笑一个

    总裁大人不打算笑一个

    【文案①】他是个闷骚总裁,人前精神,人后神经。奈何某女时时都在犯病:“来,总裁大人,笑一个。”他告诉自己,忍,总裁大人不打算笑一个。【文案②】她说:“我有多爱你,只有我知道。”他说:“我有多爱你,我都不知道。”七年前,他和她谁都不肯低头,高高的自尊将爱情踩低。明明互相喜欢,却生硬错过。七年后,再度重逢。他使手段给她扣了个“女朋友”的帽子。不管怎样,他和她终究是开始了,然而他知道,比起开始,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沼泽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沼泽

    本书主要介绍了沼泽的成因、分布、类型、特征以及沼泽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稚初于你:呆萌深处有娇妻

    稚初于你:呆萌深处有娇妻

    “我不仅要住进你家,还要住进你的心,住进你的户口本!”林晚橘仰慕何襄予眉宇间的沉稳,在阵阵蝉鸣抖落的夏夜似一阵花香,她却为之黯然神伤。千帆过尽后,他败阵:“你赢了,现在可以嫁给我了吗?”从前如不羁的风不爱生根,如今我这浪人只想一生躺于你枕边。“晚橘,要亲亲。”明明马上就有很重要的面谈,他却还赖在床上要早安吻,林晚橘笑而失语,唇轻轻贴在他的脸颊:“早安,老公。”
  • 风吹过你的脸颊

    风吹过你的脸颊

    一阵风吹来,我总是想起你。站在墙角下,穿着白色T恤,修长的头发。我以为我忘了,好像只是藏在了风里、
  • 绝命造梦师

    绝命造梦师

    一切的造梦之术都建立在真实的世界,可什么是真实的世界!楚天一直都没有弄明白!有喜欢的加群153260208
  • 神秘总裁的心尖宠

    神秘总裁的心尖宠

    被迫逼嫁,闪婚给了全市最有权势的男人,然而初见,这个男人看她的眼神就无比的炙热和火辣……这是为何?婚后本想安安分分,但却没想到新婚第三天,夏晴天就发现了她的新婚丈夫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