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3

第23章 核心价值(6)

“信”是“五常”之一,“信”即诚实不欺,是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最基本的德目之一。孔子与儒家讲“信”大体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指“忠信”、“诚信”、“信誉”,即个体人格上的要求,忠诚、笃实、真心、不虚伪。从个人做人的角度来说,不守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是一种君子人格。孔子要求弟子“谨而信”,“笃信好学”,“言忠信,行笃敬”。又说,如果有人狂妄而不直率,不老实,无能而又不讲信用,不遵守诺言,这种人我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他又说,诚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任用。第二层指社会交往的原则,特别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基础。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如此等等。孟子提出的五伦关系,其中之一是“朋友有信”。第三层指人主、官吏必须“取信于民”,这是一条治国的原则,也是对从政者的要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即治理一个国家,要严肃认真,信实无欺。子贡问政,孔子提出如下原则:“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意思是说,治理政事,一定要做到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对政府有信心。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任与信心,国家是站不起来的。

总之,“信”是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其基本要求是“诚”与“忠”,即诚实不欺,尽心竭力,言行一致,践诺践约,不食其言,办事可靠。信守的内容必须符合道义,符合礼制。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这是说,君子对于事业,以合乎道义、适宜恰当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说出来,用诚信不欺的态度完成它。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这表明“信”必以礼、义为前提,与礼、义相补充。孔子又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许诺的言只有符合于义,才能兑现。违背道义、礼制的,不必信守。《老子》、《管子》等书也指出,轻易许诺他人,难以一一兑现,反会失信于人。老子又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十七章、二十三章)不值得信任,才有不信任的事情发生。总之,不合乎理义的,不必承诺。承诺的事,一定要合乎理义。可以实现的才承诺,不能实现的不应轻诺。以上讲的是信与义、礼等德目的关系。

六、廉

“廉”是“四维”之一。廉字的本意指棱角,比喻为人方正、正直。作为道德范畴,廉指公正廉洁、立身清白、节俭勤劳、不苟取予、不贪图不义的财利等。

孔子并不反对获得富贵、财货与官爵,但强调欲而不贪,取之有道,得之以礼。

孔子主张“以廉风贪,以俭风侈”。孟子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可以拿,可以不拿,拿了对廉洁有损害,还是不拿。孟子指出,如果不合道义,一点东西也不给予别人,一点东西也不取于别人。《礼记·曲礼》要求人们“临财毋苟得”。《吕氏春秋·忠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总之,在财产、利欲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不改变道义的原则,“一介不与,一介不取”,就是廉。

廉是一种吏德。“廉吏”、“清官”是为官的美称。《周礼·天官》以“六廉”为尺度衡量、考核官吏,要求官吏做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廉善指清《官箴》

清廉而善于行事,政绩颇佳,能获得大家好评;廉能指能力强、干练,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指不懈于位,尽职守责;廉正指品行端正,廉洁正直,不行邪恶;廉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廉辨指临事分明,头脑清醒。这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表明“廉”是为官之本。古人强调为官必须“清”、“慎”、“勤”,也就是做到清廉、慎独、勤劳。“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三国志》卷十八)为官的做到这三条,哪有治理不好的地方呢?公正廉明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对官吏的希望。历史上也有不少官吏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

里说:“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古代的官箴有:“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者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官吏廉还是贪,实际上关系到执政者的形象、行政效率,甚至政权的兴衰。大官不廉,不能正己正人,做下级的表率,则小官必定效尤,贪污严重。小官不廉,不能治民,则风俗必定颓败。这是传统思想家屡屡告诫的历史经验。所以,“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汉书·宣帝纪》)廉洁是国之大维,为政之本,为官之宝,仕者之德。

七、耻

“耻”是“四维”之一。知耻是中国传统道德又一基本原则。《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主张“庶而后富”,“富而后教”。

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即是说,讲求信誉,说话能兑现,态度容貌庄矜合于礼,就不会遭受侮辱。子路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提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意即首先要保持羞耻之心,自觉地不去做任何自取其辱的事,羞于为非,人格上就没有污点。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即治理国家,管束民众,以政令诱导、刑罚整饬是必要的,但人民只是暂时的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重要的是用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唤起人民的羞耻之心。孔子又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这都是讲,在政治黑暗的时空,士人有俸禄、富而且贵,是耻辱的事,而在政治清明的时空,士人没有饭吃,贫而且贱,也是耻辱的事。《中庸》把知耻与勇于改过联系起来,说孔子曾提出了“知耻近乎勇”的命题。(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是《中庸》所谓三达德。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不知羞耻呀!羞耻对于人关系重大。以机谋巧诈骗人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样能赶上别人呢?孟子又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意即政治人物如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毁辱。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自处于不仁之地,这好比一方面厌恶潮湿,一方面又自处于低洼地一样。假若真的厌恶屈辱,最好是以德为贵,尊重、任用贤明、有才干的人。

《荀子》第四篇的篇名叫《荣辱》。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大分”是大的界限。“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如何避辱,如何荣耀门庭,君子与小人的方法不同。君子以修身,以仁德求荣避祸。

知羞耻,是人的一种自我觉识。一个人在做了坏事后,良知尚未完全泯灭,还有羞耻感,从而可以改过自新。如果一个人被人批评为“寡廉鲜耻”,那就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了。知耻尚有救,“寡廉鲜耻”就接近于无可救药的地步了。一般人都知羞耻,这是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心理基础。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卷十三)知耻使人有所不为,羞于为非作歹。羞耻感与是非感、善恶感、美丑感等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常常是整合在一起的,是人们不做坏事,免去社会谴责、羞辱,保护人格尊严的基本道德禀性。同时,知廉耻也是后天培养、训练、实践的结果。

“廉”与“耻”常常连用。欧阳修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同类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复仇者之缘来我爱你

    复仇者之缘来我爱你

    本书更名,原名叫《完美年华只为你》跟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喜欢上同一个人,结果被继母逼迫分手,为了躲避继母的攻击,从高楼跳下,原以为自己会死掉,却不想……
  • 部落军神

    部落军神

    上党伐谋,下党伐兵。纸上谈兵那叫赵括,原始谋兵是我温渊!
  • 落花衾寒谁与共

    落花衾寒谁与共

    凉夏之年,把酒清风,初予相见。月光苍茫和谁归?蝉鸣唏嘘,灯火珊阑处,更待官人。谁知落花又何时?微风轻抚,北燕南归。落花衾寒谁与共,更待今日。
  • 六界剑帝

    六界剑帝

    混沌乃生六界,上三为界,下三为狱。界分仙、灵、凡,狱成魔、妖、地,由不死仙树为基,构建天地。万仙纪元,邪魔横道,凡界大难。上界仙庭乃派仙军下凡,与邪魔战于苍域,血战千古,仙魔俱败,人族由此崛起……
  • 我的极品仙藤

    我的极品仙藤

    一寸元婴一龙盘,万世独孤命里缘;九灵洞下还初愿,清明梦里话黄泉;三山四海仙踪影,九府七窟魔冢眠;证道封禅平劫难,逆命伐天我意仙!这是关于一个少年的故事,亦是关于一段可以结出仙丹的断藤的故事。“凝气丹、灵爆丹、聚气丹、朝元丹、筑基丹、孕灵丹……天哪!你你你……你居然结出了开灵丹?!”柳树目瞪口圆,神情夸张,双手颤抖地捧着一颗白玉般的丹药。每当周围修士嫉妒地看着柳树拿出一颗仙丹的时候,柳树总会微微一笑,然后又掏出了一堆小山般的高级仙丹……
  •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扮演温柔假装错过

    扮演温柔假装错过

    高二分班后,苏艺宁、叶风和林楠、和南宫素年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四个人很快就成为了还不错的朋友,一起经历各种的酸甜苦辣。女汉子一般的素年会经常帮助艺宁,叶风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呆萌萌的艺宁,可是素年却喜欢叶风,这让两个女生之间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后来,一次误会彻底将两人隔离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人之间的感情便渐渐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原本的朋友却渐渐的产生了一系列的误会,原本应该在一起的人却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逃避,选择分开。
  • 一见钟情爱上你

    一见钟情爱上你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离她而去,她封闭内心沉默寡言,冷淡对人.他邪魅,爱笑,在英国,他对她一见钟情。她颦了颦眉头,说“我讨厌你跑车的颜色,会让我想到不好的回忆”他挑了挑眉,嘴角勾引起一丝邪魅,说“那你喜欢什么颜色,我马上换。”两年后,他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却完全不记得她说“你好烦”他回答“追到你答应为止”
  • 坠世雷帝

    坠世雷帝

    七滴泪一泪喜,一泪怒,一泪忧,一泪思,一泪惊,一泪恐,一泪悲。七个女人七滴泪,造就灭世之神。七杀剑一剑弑神,一剑弑仙,一剑弑圣,一剑弑魔,一剑弑鬼,一剑弑佛,一剑弑妖。七滴泪痕七杀剑,弑尽天下妖魔鬼怪。